為了避免急於求成和拖延誤事,我們應具備正確的成長思維。成長思維的本質是順應趨勢,順應自身成長的趨勢,順應環境發展的趨勢,順應萬物生長的趨勢。順應趨勢,是在有效認識到自身和環境的現有狀態前提下,把握關鍵節點,採取相應的有力措施,以取得有利於我們的結果。關於成長思維,我給大家三點建議。
第一、充分認識成長規律
結合前面的一些文章,我們應該能對人性和環境的相關規律有所了解,也應對主體的生長規律有所認知。生命主體的生長過程分為八個階段,分別是孕育(歷史基因)、播種(種子)、認知(感知和記錄環境)、突破(獨立)、伸展(可見發展)、表現(榮譽、標籤、被認知)、結果(成熟和達成)、複製(繁殖或重生)。既然任何主體的發展都具有這樣的生長過程,我們就應尊重這樣的過程,看清形勢,切勿拔苗助長和貽誤時機。
其實我們能有目前的年歲,雖說時光飛逝,卻也不是一朝一夕,都是經歷了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行業的發展、社會的變革、企業的成長以及家庭的建立,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經過了應有的過程,才呈現出現有的狀態。甚至我們手頭正在做的所有事情,既定的結果,也都不是沒有過程的。
很多人說,以結果為導向,沒有錯,如果沒有結果,也就沒有堅持的必要。但是現在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太快,以至於幾乎所有人,都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只看重結果,而忽略過程。也就出現了產品偽劣、企業短命、人才斷層、環境汙染等等亂象。在此,呼籲各位以過程節點為導向,尊重每個事物的發展過程,做好每一個節點,才能保證達到預期結果。單單以結果為導向,或許能有所成效,卻也容易失去本應有的積累,這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尊重過程,注重基礎的厚重,而不求結果到來的快慢。
第二、保持良好心態,節奏應與成長過程同步
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首要的就是自我駕馭,駕馭思維、心態和情緒。如果被思維駕馭,容易思想紊亂;被心態駕馭,容易缺乏判斷;被情緒駕馭,容易行為失當。良好的心態是獨立、平和、自信、沉穩、敏銳,而不是缺乏主見、焦慮、自大、自卑、盲目、愚昧。很多時候,心態比能力更重要,心態好、能力差,還可以學習;但若是心態差,能力越強越容易跌落。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並認清自身和環境的發展階段,而且可以在恰當的時機做正確的事。
我們平時最容易犯的兩大錯誤就是拔苗助長和安於現狀。拔苗助長來源於急功近利,急功近利來源於過度貪婪,貪婪是人性,但是若不加克制,它將蒙蔽我們的雙眼,以至看不清形勢,最終做錯決定,前功盡棄。應不急不躁,不計較一時的得失,尊重發展規律,辨明當前形勢,才能科學決策,合理發展。安於現狀來源於惰性,而惰性來源於習得性無助。在一個舒適的環境裡待太久,或者受打擊次數過多而產生自我降維,都會導致習得性無助,喪失對未來的追求。安於現狀是可怕的,貪心的人或許會抓住本不屬於自己的機會,但是懶惰的人一定會失去本屬於自己的機會。麻木狀態下,是缺乏成長思維的,只能被趨勢埋沒在洪流中。
第三、尊重規律,做好每個階段應該做的事情
認識了事物的發展過程,也有良好的心態,就應尊重這個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特點。孕育和播種階段要做好保護工作,認知階段要營造良好的環境,突破階段應竭力打造獨立體系,伸展階段應全力以赴的生長,表現階段要避免驕傲自大,結果階段可以坦然享受豐厚收穫,複製階段要展現應有的度量和無私。不是這個階段,就不要做這個階段的事情;是這個階段,就要專注用心做好應做的事。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哪怕才華橫溢,也無法三心二意,只有聚焦在正確的事情上,才能讓自己的價值充分展現。每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過了年少無知的年紀,就應該明白,人生重頭再來的機會,其實並不多,只有珍惜時光,才是對生命的尊重,贖回光陰,因為日子邪惡。
樹立成長思維,認識並尊重成長發展規律,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好不同階段該做的事情,相信大家的未來都能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