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掌上武大
今年的研究生考試逐漸近了。在今年的尾聲,這一場備考之戰終於將要落下了帷幕。
「考研」這個詞,似乎總是背負著許多難以言說的壓力。無數個輾轉難眠、壓力難熬的日日夜夜,都與它纏繞著產生聯結,絲絲密密扣在每一個考研人的心頭。
「熬夜學習,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快要撐不住了。」
「壓力巨大,感情穩定的情侶動輒吵架分手。」
備考的歷程,在各種各樣描述中變得真假難辨:似乎提到考研,繞不開的總是痛苦和難捱。
對於身在其中的考研人來說,他們的日子也許和這樣的經歷有共鳴,也許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因此我們找到了身邊的考研人,將話筒交給了他們。
*本期採訪嘉賓由考研成功和正在備考的同學組成*
直面考研的背面
似乎很多人都正在把考研當成自己唯一的出路。社交媒體上大肆渲染的考研壓力,在沒有經歷過考研和未來有考研打算的人看來,似乎成了吃人的洪水猛獸。
「再苦沒有工作苦。」
我們採訪到的第一位考研人X這樣說道。在他最終決定考研前,有過一年的工作經歷。
「感受了社會的毒打後,就能夠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了。」X的語調仿佛玩笑話,卻不經意間透露出了面對人生道路抉擇的無奈。
「其實更多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吧。害怕上不了岸,害怕進入新環境。但是上不了岸又有什麼,要麼再來、要麼就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心態要放平和。」
似乎從小到大的競爭都是這樣的道理。我們為分數拼命,為績點、活動分絞盡腦汁。
是啊,壓力不全是因為外界的期望和評價,也許只是來源於我們內心的那個不太自信、希望自己能再完美一點再拼一點的另一個自己。
考研人R說,最大的壓力來源就是自己。R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因此很容易對自己苛責。
在沒有完成自己的計劃、沒有達到自己對自己的期望的時候,R會一遍遍問自己,你真的可以嗎?
「但是這是一個可能,我想去試一試。」
R仍然帶著期冀地說出了這句話。
考研像是一條被迷霧鋪滿的道路。我們在途中蹣跚前行,總在擔心前方到底是光明,還是懸崖峭壁。
「不要過多去想結果如何,畢竟還沒有到那一步,預料了再多也沒用。」
C是這樣對我們說的。作為已經成功上岸的「考研人過去式」,C對我們提出的問題仍然非常有同感。
「其實只用看今天該做的真題做完了沒,該練習的英語翻譯ok了沒,該背的大題能默寫了嗎,考慮當下的計劃就行。」
「如果有了壓力,不如安慰自己上不上都無所謂。努努力,萬一成功了呢?如果是這種心態,考研的過程就會變得很快樂。」
Z告訴我們,在考研的過程中TA也經常會感到迷茫。
「在複習期間遇到一些難關的時候是很迷茫的。自己是因為不想過早的進入社會選擇了考研,不是那種很堅定的人,會在一天天忙碌的複習裡搖擺,一遍遍的懷疑自己。」
「但是在每一次想放棄的時候,都覺得要再堅持一下下吧,這樣就放棄太虧了。」
「考研人」是一個雙面的詞語。在那些負重前行的日子裡,會有一些不止於困難的經歷,最終變成日後風雨的庇護傘,情緒的消解藥。
備考,不是一場消耗戰
考試對我們這一輩人而言,從來都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
焦慮和熬夜似乎成了考試的標配,苦咖啡配褪黑素也逐漸成了一些人的日常,而這樣的生活總難免會導致一些生活和情感的摩擦。
X說,考研的困難其實被一些人「妖魔化」了。如果有高效率的複習,熬夜的情況會很大程度上減少。
而同樣承受過考研壓力的C和Z,認為考研期間最重要的就是認真規劃時間、制訂合理的計劃並且執行。
「給自己在計劃中留一定餘地,是不會需要熬夜的。」
「考研的結果不是根據熬了多少次夜來定,還是要靠每天的自律和高效的學習才能帶來想要的結果。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壓力大的時候,抱著彼此哭一哭。可以抽出一天去逛街、享受美食,給自己放個假。擁有伴侶和朋友的陪伴,在深夜痛哭的日子也就不會再反覆出現了。
也許對我們來說,更加熟悉的重要考試是高考。那麼,高考和考研到底哪一個更加困難呢?
我們就這個問題,詢問了考研人們的看法。
「必然是高考難啊,年幼的我們肯定沒有考研時期的我們懂得開解自己,高考背負的除了自己的未來還有家庭的希望等等,壓力相對來講大一些。而考研對我來講完全就是自己的事情。」
「高考更難一些,當時的心理壓力和現在完全不同,現在更多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高考更像一種趨勢,有很多是很被動的,有一種被安排了的感覺。」
也有人認為,高考和考研並不能相較出具體的難度高下,只是要面對的困難,來自不同的方向。
「高考像是很多人託舉著你前進,而考研更多是自己一個人的戰鬥。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安排,不再有老師監督、學習安排和模擬考試。」
「考研更需要自己孤獨的力量支撐著自己走下去。」
從眾人的希望,走到一個人的選擇。也許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一直走下去的自己。
從高考到考研,從少年到決定自己人生的大人。被父母、家庭和老師推動著跌跌撞撞前進的你,最後開始了一個人默默負重前行的旅程。
是逃避也是期望
為什麼要選擇考研?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我們想問的,也是考研人們在複習備考的過程當中,一次次向自己內心詢問的問題。
面對很多種選擇,也許很多決定並沒有確切和堅定的理由。當談到選擇考研的原因時,他們都有不同的想法。
「考研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岔路口。」
X的第一次考研是為了繼續待在學校這個象牙塔裡。而談到第二次考驗時,X玩笑著說是為了逃避社會的毒打。
但X仍然有著自己內心堅定選擇的理由:「因為跟了一個老師做事,覺得科研很有意思,所以想讀研跟著他繼續學習。」
考研是一個方向,成功之後就多了一種可能。我們總要想辦法為自己將來的道路鋪滿鮮花,走得更加順暢和光明。
作為一名醫學生,考研人C選擇考研的原因是因為市場大環境的需求。
「對於醫學類來講,其實研究生學歷真的真的比本科學歷好使。」
「不是說本科生不優秀,是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而言,工作機會還是多了很多。不過其實無論什麼學歷,還是要自己本身的實力過硬,那走到哪裡都是人才。」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考研與其說是一種逃避,不如說是一種別樣的面對。
歷史專業的R覺得,這種選擇更多是為了專業知識的進一步深造。
「歷史學的學習需要深入研究,我覺得自己還完全不夠,希望能繼續深造。另一方面也是想滿足自己的期望,想做到更好,通過考研證明自己。」
嘗試、逃避和期望,在每一個人生階段,似乎每個人都在不斷重複這些環節。
從學習到生活,從愛情到考研,我們在日復一日中不斷重複,卻也在重複中開啟屬於自己的新紀元。
我的to do list不止有備考
在「卷」文化當道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各種考試殫精竭慮,似乎焦慮的熬夜和拉長戰線才能帶來些許安慰。
而在這股洪流中,不被功利的聲音帶偏、堅持自己的複習節奏,是難得可貴的一件事。
X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的考研學習安排。
「我是九月多才開始正式複習,全脫產複習是十二月開始複習,論起來戰線不算特別長。日常作息的話差不多就是8,9點開始,中午休息兩個多小時,下午吃飯一個多小時,到晚上十一點左右,中間累了也會刷會手機。」
考研人們不約而同地贊同「不要無效學習」的想法。
保持必要的學習時長,讓學習效率排在第一位。硬抗時間的學習方法反而會讓備考平白變得痛苦。
C說,最好的方法還是吃好睡好。既為了健康,也為了不讓自己很累。
最難忘的瞬間
X:晚上11點多,路燈下就我一個人,地上都是落葉,就很舒服,感覺世間就我一人了。
Z:在複習期間有很忙碌很累的時候,有時候沒辦法陪女朋友,在我很煩躁的時候女朋友靜靜的陪我散步,一起走在校園裡,從來沒有責怪過我不陪她,默默的支持讓我很安慰。
希望我們能一直走下去,一起變好!
R:有一天晚上學的很疲憊很難受,回到宿舍大哭一場,可能是壓抑自己太久了,第二天舍友們為我準備了熱奶茶助力,感覺自己是被支持著的。
在考研路上,即使有很多很多的困難,但是總有一些美好的東西在悄悄地等待著你,給你平凡生活中最貼心也最浪漫的驚喜。
「放棄也許容易,但堅持一定很帥。」
對很帥的自己,和很帥的考研人們,他們說:
Z:佩服自己,不論結果如何,希望能一直記得嘗試和堅持的勇氣。
R:加油吧,還可以做的更好!沒什麼好煽情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不留遺憾。
C: 讀研挺好的,謝謝好運氣讓我考上,也謝謝各種命運的安排。
考研是一場考試,但更多卻像是一種選擇。
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痛苦,也不必有許多熱血的鼓吹。就像無數個選擇的路口一樣,有人迷茫、有人惶恐。但最真實的,是一點點前行的我們。
在前些天,我們發布了一篇文章:這臺武大回答機告訴我,我們一定能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在考研的路上,我們也可以選擇「成為你自己」。
也許會碰壁,也許會繞路,但我們都走在了自己選擇的方向上。
「對美好未來的追尋,是我打不倒的熱愛。」
將所有心中的不確定化作堅定的相信
我們在這裡,
將年尾的幸運送給每一個默默備考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