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戰爭,一共61個國家和地區被捲入,有將近9000萬人傷亡,盟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艱難的一步步取得了和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作戰的勝利。到了1945年,德國和義大利相繼投降的情況下,日本卻依然在負隅頑抗,日本軍部的大本營,依然在叫囂著本土決戰,而美國人預計,如果要強行登陸本土進行決戰,那麼美軍至少要付出50萬人的犧牲。
因此美國於45年8月份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枚原子彈,而這也徹底動搖了日本的決心,讓他們被迫做出了投降的決定,那麼日本在投降前究竟還有多少日軍?如果不是美國的原子彈,這一仗或許還要打很久,就讓我們來分析分析。
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制中,是沒有空軍的,而航空兵按照區域各自歸屬海陸軍種,憑藉戰區的不同,日本陸軍劃分為守衛本土的「國內軍」,太平洋戰場的「南方軍」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以及侵華戰爭中中國部隊主要對手「中國派遣軍」。
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後,不算補充兵,日本現役部隊達到199.7萬人,共計24個師團,除去國內兩個,朝鮮一個意外,21個分布在中國,而到了1945年,日本的軍隊數量已經迅速擴充到720萬人,共計168個師團,而中國駐紮了53個,東北地區22個,華北5個,華中18個,其餘全部分散在日本本島以及生下佔據的太平洋島礁當中。
日本投降時候,我國曾對日本接受兵力有過詳細的記錄,當時接收江蘇南京日本第6軍,廣東廣州日本第23軍等中國各大城市的日軍部隊,一共達到了105萬人。而收繳的物資裝備,分別為步槍685897支、手槍60377支、機槍29822挺、火炮12446門、步機槍子彈180994000發、手槍彈2035000發、炮彈2070000發,戰車383輛、裝甲車151輛、卡車15785輛、馬74159匹;各種飛機1066架、各類艦艇1400艘。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中國戰區的日軍裝備,還算不上蘇聯出兵接收的東北,當然一萬門火炮當中,絕大部分是普普通通的擲彈筒,但是這個數量也十分的恐怖了。
而在東北的關東軍,在不斷抽調部隊前往太平洋戰場或者是本土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70萬人左右的規模,當然新補充的關東軍士兵,很多是年輕沒有作戰經驗的年輕人或者是重新徵召入伍的老兵,作戰力可想而知。蘇聯軍隊繳獲了大約70萬支步槍,4000門火炮,600輛裝甲車輛,800架飛機。
而在日本重點防禦的日本本土,一共有200萬到300萬人,這些都是最為精銳的師團位於長崎小倉等地的兵工廠,依然在源源不斷的生產物資,而在東京等重要城市,同樣駐紮著大量防空炮團,事後美軍在接受日本太平洋和本土戰場日軍,收繳步槍2468665支、刺刀1568254把、手槍81061支、軍刀661621把、輕重機槍186680挺、火炮201244門、坦克2970輛、汽車14494輛、飛機12725架、彈藥119.2萬噸。(飛機包括大量自殺性飛機)。
由此可見,雖然日本輸戰爭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它依然埋藏著恐怖的底蘊,再加上日本軍國主義瘋狂的武士刀精神,繼續作戰的後果是難以承受的。這也難怪讓美國人感到害怕,用原子彈作為打擊的手段無疑成為了美國人當時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