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註:本文原文發表在2020年6月刊的美國《空軍》(AIR FORCE Magazine)雜誌上,原作者是《空軍》雜誌的特約編輯約翰 科雷爾(John T. Correll)。科雷爾曾擔任過18年的《空軍》雜誌主編,並為《空軍》雜誌撰寫過大量稿件。譯文所配圖片有改動。
「1945年夏天,日本人還剩下將近700萬軍隊,而且他們遠未準備退出戰爭。」
1945年,一名日軍士兵正在訓練一群婦女用竹槍「保衛國家」。不僅在日本軍隊中,而且在日本平民中「武士道」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的戰略是首先擊敗德國,然後再去收拾被視為次要戰場的太平洋戰區。1945年5月8日的「歐戰勝利日」標誌著二戰在歐洲的勝利。隨後,盟軍主要的精力便轉向了太平洋——在那裡,與日本的戰爭還在繼續進行著,而且正在朝白熱化的方向升級。
「歐戰勝利日」當天,美日兩軍仍在衝繩島上進行著激戰。到衝繩戰役結束時,共有104520人在戰鬥中陣亡,美日雙方傷亡總數達165000人(美國46000人,日本119000人)。
下一步將是徵服日本本土島嶼,其面積比衝繩島大得多,而且人員傷亡也勢必會更大。日本當時殘存的武裝力量約為700萬人,而且他們遠未準備退出戰爭。
日本人是沒有打贏戰爭的希望的,但他們有能力將戰爭的結束時間推遲到1946年秋天。如果美國人發現傷亡人數上升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那麼他們可能會提出比「無條件投降」更容易接受的方案。
日本知覽地區的女學生揮舞著櫻花向執行「神風」特攻任務的飛行員告別,時間是1945年4月。照片中這架飛機是一架中島Ki-43「隼」式戰鬥機,掛載有一枚250千克重的炸彈
美國計劃登陸日本本土諸島的「沒落行動」分兩個階段進行:該行動將始於從1945年11月1日發起的「奧林匹克行動」,這是一次兩棲登陸作戰,比「D日」登陸歐洲的規模大三分之一;一旦通過「奧林匹克行動」拿下了日本本土最南端的九州島,盟軍將緊接著於1946年3月1日發起「冠冕行動」,即對日本本土主島本州島發動攻擊。預計大約將有200萬美軍參加「沒落行動」。
登陸日本本土的行動將如何我們永遠不得而知了: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後,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投降。戰後,一群「修正主義歷史學家」渴望證明沒必要使用原子彈,他們聲稱戰爭不會持續那麼長的時間,而且擊敗日本也不會那麼困難。在這群「修正主義者」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人物是加爾 阿爾佩羅維茨(Gar Alperovitz),他表示:「日本已瀕臨投降的邊緣。」
這群修正主義者們喜歡引用美國戰略轟炸調查(USSBS)為資料,該調查稱日本「極有可能」在1945年11月之前投降,「肯定」會在12月31日之前投降。這一結論是美國戰略轟炸調查研究小組在動身前往日本搜集情報之前得出的。他們的這一結論已被事實所無情地「打臉」:無論是在調查中的發現,抑或是倖存的日本高層提供的證詞,幾乎都不支持前述結論或類似的說法。
日本的飛機工廠
1995年,在其顧問的慫恿下,史密森尼航空航天博物館的館長修改了舉辦一場「投放原子彈」的展覽的計劃,並將美國登陸日本可能遭受的死亡總數從25萬下調至63000。他此舉激起了國會的憤怒,展覽最終被取消了。
修正主義者們並沒有放棄繼續對他們的這一話題進行辯解。他們還說服了學術界和新聞媒體中的許多人,讓後者與他們一起忽視自1945年以來湧現出的大量相關信息。
迫近日本
1944年後期,美軍獲得了位於馬裡亞納群島上的航空基地,這決定了這場戰爭的軍事結果。從馬裡亞納群島起飛,美軍的B-29轟炸機可以飛抵東京以及日本所有的重要目標。夜復一夜,美軍的B-29轟炸機向日本由木頭和紙構成的建築物上傾瀉著燃燒彈和高爆彈。
1945年3月9日,對東京的空襲摧毀了這座城市16平方英裡(約41.44平方千米)的面積,並炸死了83793人。到1945年年中,東京已有50.8%的城區被摧毀,橫濱有57.6%的城區被摧毀,神戶有55.7%的城區被摧毀。
在1945年6月1日的一次任務中,美國陸軍航空隊的一架B-29轟炸機正在日本大阪上空投下燃燒彈。燃燒彈和高爆彈毀滅了日本由木頭和紙構成的建築物
日本海軍已經被打殘了,日本的大部分運輸船隊也被擊沉了,其海上活動受到了封鎖和水雷的嚴重限制。日本的常規空中力量也被大大削弱,但有數千架「神風敢死隊」飛機和大量飛行員執行自殺式任務。日本打算一路到底地頑抗下去,其軍隊仍然有490萬兵力,而且軍隊依舊是一股統治日本的強大力量。
也有人認為,B-29快沒有目標可炸了。但是,正如美國戰略轟炸調查所指出的那樣,日本的鐵路系統尚未受到實質性的攻擊,在原子彈投下48小時後,火車就已經穿過廣島市繼續運行了。日本位於不同地點的主要軍工廠也還在有條不紊地生產軍事武器和裝備。
武士的國度
讓盟軍堅信日本決心繼續打下去的,是「武士道」,即「武士的行為之道」。這種理念不僅在日軍中,而且在日本整個民族中都根深蒂固。根據「武士道」,在任何情況下投降都是可恥的,預期將輸掉戰鬥的軍官會自殺,投降的士兵則不被視為是值得尊重或尊敬的。
在誇賈林群島戰役中,日軍的戰死率為98.4%。在塞班島,將近3萬人(佔島上日本駐軍總數的97%)在戰鬥中斃命。在硫磺島上的2.3萬名日軍中,只有216人投降。在衝繩島戰役中,有9.2萬人(佔島上日軍總數的80%)在戰鬥中被打死。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只有一起日軍部隊有組織的投降事件發生:1945年5月,在紐幾內亞島上,日軍一支下轄23人的「獨立混成大隊」向盟軍投降。
在衝繩戰役中,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哈特 斯皮加爾(Hart Spiegal)正在試圖與被俘的兩名非常年少的日本「士兵」進行問話,照片攝於1945年6月17日
時任日本帝國海軍軍令部次長的大西瀧治郎海軍中將提出了一個驚人的主張:「若能有2000萬日本人參加『神風』攻擊,勝利一定會屬於我們!」在當時的日本軍界中,持這一觀點的絕非大西瀧治郎一人。
私下裡,日本陸軍和海軍從各條戰線的邊邊角角上搜羅出了10700架飛機,並對其中的7500架進行了改裝,以執行自殺式的「神風敢死隊」任務(這一任務始於1944年的菲律賓戰役)。日軍的「神風」自殺機共擊沉了33艘美軍艦船,擊傷了4900艘,並聲稱給美軍造成了將近1萬人的傷亡。到1945年,日本人已經在本土島嶼上儲存了100萬桶航空燃油,足夠七個月之用。
1945年4月11日,在衝繩外海,一架日軍的三菱A6M零式戰鬥機的「神風」飛行員呼嘯著撞上了「密蘇裡」號戰列艦的一側。這次襲擊僅造成了輕微的損失,但自殺式飛機的撞擊戰術給水兵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影響
1945年6月,日本組建了一支民間性質的準軍事力量,名為「國民義勇戰鬥隊」,所有15至60歲的男性和17至40歲的女性都必須加入。加入者從軍隊那裡接受了有關當時日本可用的各種武器的使用訓練,特別是竹槍和手榴彈。他們被期望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然後衝進正在開進的美軍坦克編隊中。約2800萬日本人被招募進了這一組織之中。
日本的殘餘兵力
總的來看,1945年的日本軍事力量並不是一支可以不屑一顧或是能夠被輕易消滅的力量,它們包括:
(1)截至投降那天,日本帝國陸海軍正式的編制人數為698.3萬人,這是一個確切的數字,而不是估計。這些兵力從中國東北一直部署到索羅門群島和西南太平洋,呈弧形散在分布,但其中353.2萬人部署在日本本土列島上。
(2)日本陸軍大臣宣布,有400萬公務員被應徵入伍。
(3)數百萬人手持竹槍和原始武器,在軍隊的領導下被編為準軍事部隊。
(4)7500架「神風」自殺機,由於之前的消耗,此時已減少到5000架,這也是日軍自殺式戰略的必然結果。
(5)近700門岸防火炮,其中大部分位於本州和九州。
(6)海軍的沿海防禦兵力:38艘倖存的艦隊潛艇和19艘驅逐艦,加上自殺快艇和小型潛艇,在美軍的運兵船抵達登陸海灘之前對後者發起攻擊。
日本海軍此時幾乎已經不復存在,但並沒有退出戰鬥。1945年7月26日,美軍重型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向提尼安島運去了第一枚原子彈,然後啟程前往菲律賓開展訓練,以迎接即將來臨的登陸日本作戰。在「印第安那波利斯」號駛離提尼安島的第三天,其被一艘日軍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
動員的數量
1945年春天,來自美國公眾的要求開始遣散和解散軍事人員的壓力越來越大。5月10日,即「歐戰勝利日」的第二天,美國陸軍部宣布了一項「計分制」,根據該制度,退伍軍人將重返平民生活,其服役年限、戰鬥經驗、所獲得的獎勵/勳章以及是否為年幼孩子的父母均是計分項目。
第一批長期服役的美軍官兵於1945年8月從歐洲回家,但其他許多人卻被轉移到了太平洋戰場。根據歷史學家理察 弗蘭克(Richard B. Frank)的說法,「歐洲的15個師要加強給已經在太平洋戰區的21個陸軍師和6個海軍陸戰師,以滿足『沒落行動』的需求。」「同樣,有不少於63個航空兵大隊也要移師至太平洋。」
太平洋戰區的美軍飛行員
此外,為了提供必要的額外兵力,美國兵役登記局的徵兵電話以每月10萬人的強度在高速運行著。與此同時,登陸計劃人員發現,日本本土諸島上兵力的增長速度超出了預期:在1945年1月到6月間,部署在本土列島上的日軍兵力翻了一番,從98萬人增加至186.5萬人。
美國已經破譯了日本的密碼。代號「魔術」的情報是指來自被截獲的外交通信的情報,而代號「尤爾特拉」(Ultra)的情報則是破譯自日本陸軍和海軍電報的情報。1945年8月份的「尤爾特拉」報告估計,九州地區有62.5萬名士兵,這幾乎是6月份「尤爾特拉」報告估算的35萬人的兩倍,但其仍然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直到戰後,美國官員才了解到,日本在九州的駐軍人數為90萬。
「沒落行動」
1945年4月,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上將被任命為指揮太平洋戰區所有美國陸軍部隊的總司令,並被指定領導對日本的兩棲登陸作戰,代號「沒落行動」。行動的第一階段「奧林匹克行動」將於1945年11月1日發起,目的是奪取日本本土最南端島嶼九州島的下三分之一。相比於前一年在諾曼第登陸日所動用的6個師而言,「沒落行動」的核心將是一場由9個師發起的兩棲攻擊行動。
最初的想法是,美軍的9個師將遭到3個日本師團的抵抗。三比一的比例滿足標準的軍事原則,即進攻部隊應比打算進攻的防禦部隊龐大得多。即使美軍在8月份更新了「尤爾特拉」報告估算的敵軍兵力,「奧林匹克行動」計劃也沒有針對九州島上的14個日軍作戰師團進行完全的調整。
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分兩個階段進行。戰役將從1945年11月1日的「奧林匹克行動」開始,這是一場兩棲登陸行動,比盟軍在「D日」登陸歐洲的規模大三分之一。一旦通過「奧林匹克行動」奪取了最南端的九州島,隨後美軍將在1946年3月1日對日本本土的主要島嶼本州島發起「冠冕行動」。預計參加「沒落行動」的美軍總兵力將高達約200萬人。此外,日本本土的日軍總兵力為3532000人,美軍參加「奧林匹克行動」和「冠冕行動」的總兵力為1792700人
在1945年5月份的兵力預測中,美軍預計將有766700人參加「奧林匹克行動」,在1946年3月發起的針對本州島的「冠冕行動」又將投入1026000人。在這兩次行動中,總共將投入1792700人。在麥克阿瑟稱之為「太平洋上有史以來最猛烈的抵消轟炸之一」的空襲行動中,約有7000架美軍飛機被分配給了「奧林匹克行動」。
作戰的第二階段「冠冕行動」將利用九州島上的臨時基地,直接衝入本州中部,突向東京和關東平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將傾巢而出,將剩下的一切都投入到絕望的抵抗之中。
饒是如此,並不能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說,「奧林匹克行動」和「冠冕行動」將是登陸日本作戰的終結。根據麥克阿瑟的戰爭計劃,美軍將繼續進行必要的行動,以消除「有組織的抵抗」。
傷亡估計
哈裡 杜魯門總統遭到過那群修正主義者的嘲笑,他說,在戰爭結束後,陸軍參謀長喬治 馬歇爾將軍曾告訴他說,登陸日本「單單是美國這邊就至少會遭受二十五萬人的傷亡,甚至有可能要付出多達一百萬人傷亡的代價。」
那些修正主義者們表示,這些數字是沒有依據的,這些說法是馬歇爾的一家之言。杜魯門可能對馬歇爾的數字進行了誇大,但馬歇爾所說的傷亡人數並不像許多人通常所認為的那樣荒謬。
聯合參謀部的計劃人員至少有兩次的估算數字在上述範圍內。計劃人員以塞班島戰鬥中的傷亡率為基礎,他們表示,要想拿下日本本土列島的話,「可能要付出五十萬人死亡的代價,而傷者的數量則是這一數字的好幾倍。」1945年4月的一份預測將「奧林匹克行動」和「冠冕行動」開始90天內的總傷亡人數定為1202005人。
美軍正在為在塞班島上戰死的士兵舉行葬禮
1945年6月,麥克阿瑟向馬歇爾給出的個人估計是,「奧林匹克行動」前三個月的傷亡數字大約為11萬人。戰後,在日本了解了有關自殺式抵抗計劃和準備工作的更多情報後,麥克阿瑟修改了他的觀點,他說:「那些結束戰爭的炸彈為我們節省了約50萬人的傷亡。」「日本人原本將至少死掉一百萬。」
眾所周知,對人員傷亡的估計具有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在那兩次兩棲登陸作戰(「奧林匹克行動」和「冠冕行動」)中,付出的代價都將很高昂,因為美軍面對的是700萬日本正規軍士兵和多達3000萬的武裝平民及其他戰鬥力量,他們滿腦子「武士道」思想,並且是在自己本國領土上進行防禦性質的戰鬥。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相繼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後,日本方面並沒有立即對此作出反應,美軍登陸日本的準備工作仍在繼續著。
原子彈爆炸在廣島上空形成的蘑菇雲,照片是從1945年8月6日投下廣島原子彈的「伊諾拉 蓋伊」號轟炸機上拍攝的。還需要再投下第二枚原子彈才最終迫使日本投降
馬歇爾讓他的參謀人員研究了使用原子彈直接支援登陸部隊的替代方案。到1945年10月底,至少還會有7枚原子彈可供使用。「曼哈頓計劃」的官員告訴馬歇爾說,儘管致命的核輻射影響範圍將達到3500英尺(約1067米),但地面在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安全通行。
站在求和勢力一邊的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廣播了他的「終戰詔書」。日軍內部爆發了一連串的叛亂,但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大將按照剖腹自殺的儀式自殺了。他反對投降,但又死心塌地地效忠天皇。正式的投降書於1945年9月2日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上簽署。
毫無疑問的是,多種因素促成了這一結果的出現,但除了那群修正主義者的幻想之外,起關鍵作用的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爆炸。
1945年9月2日上午9點02分,日本無條件投降儀式在「密蘇裡」號戰列艦右舷2號主炮塔旁邊的露天甲板上舉行。投降書上有八段簡潔的文字,正文的最後一個單詞為「投降」
常規的轟炸和封鎖將最終結束戰爭,但不太可能很快結束戰爭。B-29轟炸機的空襲將繼續進行,而且,只要發動兩場類似1945年3月9日「火攻東京」那樣的夜間轟炸攻勢,造成的死亡人數就將超過兩枚原子彈炸死的人數。
然而,就算是兩個晚上的常規轟炸炸死的人數超過了兩枚原子彈,「奧林匹克行動」還是不可避免地會發起,而且美軍將迎戰一支兵力是先前估計的三倍的敵軍部隊,而且此後對本州的兩棲登陸和「冠冕行動」不可避免地也要發起。最終,日本會被打敗,但雙方付出的生命代價將是可怕的。譯者:李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