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鋼創新團隊:為中國建造世界級全自動化碼頭 向全球港航業奉獻...

2020-12-19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9日訊 面對複雜的環境,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敢於攻堅克難,以強大的毅力和決心,在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內,打造出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用中國「智」造、中國創造向全球港航業奉獻「中國方案」。從今天起,《山東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導:首篇來看《連鋼創新團隊:為中國建造世界級全自動化碼頭》。

這兩天,隨著「青島港自動化貨櫃碼頭標準體系」通過外部專家評審,山東港口在我國率先完成標準體系構建。得知這個好消息,剛剛結束肺癌二次手術的張連鋼激動不已。

「我們把標準制定出來,那麼我們就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現在真正的變成領跑,碼頭建成了是從無到有,標準制定了就變成了行業的引領者。」「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山東港口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連鋼說。

從零開始,一直到擁有行業話語權,這一路,張連鋼團隊走的異常艱辛。早在1993年,歐洲就誕生了自動化碼頭,可20年時間過去了,在世界發展起來的30多個自動化碼頭中,一直沒有中國港口的名字。

「連鋼創新團隊」成員、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黨委書記、總經理殷健說:「自動化碼頭是作為全球港口行業發展的一個最高的業務形態,也是一個綜合實力體現。但是整個亞洲包括咱們中國在內,沒有一座全自動化的碼頭,所以存在一個大而不強的問題。」

要真正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中爭得一席之地,必須要有自己的全自動化碼頭。為此,2013年秋天,青島港從裝卸、IT等多個領域抽調一線技術人員組成攻關小組。有30多年貨櫃碼頭工作經驗的張連鋼被任命為帶頭人。然而,面對少得可憐的技術材料,連鋼創新團隊剛開始一籌莫展。當年9月,張連鋼帶隊到國外考察,可國外同行連捂帶蓋,不但不提供關鍵信息,甚至連近距離觀看都不讓。

張連鋼說:「不準下車,不準拍照,就是帶你碼頭轉一圈。後來給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活得我們自己回去自己幹了,你要靠引進技術,引不進來。」

在當時的自動化碼頭領域,4家歐美工業巨頭形成了行業聯盟,有外國專家斷定,憑藉中國技術,做出這個碼頭至少10年。憋著一口氣,連鋼創新團隊開始了核心技術自主公關。他們分成若干個小組,把項目細化成上千個小的環節,召開了數千次分析論證會。那年,53歲的張連鋼剛剛經歷了一次肺癌手術,他和團隊成員吃住在辦公室,經常通宵達旦。同事們心疼,他卻說:這個任務,拼了命也得完成。

張連鋼坦言:「那會確實是壓力很大。因為這個項目是幾十個億的項目,如果最後碼頭建不起來,或者建起來是個低效的碼頭,這個跟誰都沒法交代,那會兒就覺得橫下一條心,建不成碼頭,就跳海。」

自動化碼頭拖運貨櫃工作,由無人駕駛的AGV(自動導引車)完成,核心技術掌握在歐洲廠商手中。因為不開放、捆綁銷售等原因,項目組決定與國內設備供應商聯手攻關。幾經努力,2016年初,系統進入仿真測試階段,可測試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

「連鋼創新團隊」成員、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副總經理李永翠介紹說,「兩輛自動導引車,它倆要訪問一個公共區域的時候,會互相等待。會導致全場的AGV都停下來,最後(全部)生產就會停下來。」

為尋找解決方案,團隊一頭扎進設備供應商位於上海的基地,列出問題清單,逐一解決優化。當天的測試場上,6輛自動導引車同時運行、穿梭自如。靠著這股韌勁和闖勁,連鋼創新團隊上萬次實驗、先後攻破了2萬多個技術難點。2017年3月,團隊打算找船來實地檢驗,可許多公司擔心實驗不成功怕耽誤時間拒絕了。最終,他們爭取到了一艘內貿船。

「連鋼創新團隊」成員、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總經理助理李波回憶說:「當時(這艘)船靠岸了之後,我們看著一箱箱的礦泉水,一袋袋的米,還有一些油,還有這些就往船上送。一看人家做好了,我要在這待幾天的準備。後來全船1000個箱子,我們用了7個小時就把它幹完了。」

2017年5月11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貨櫃碼頭開港作業,橋吊單機效率最終達到26.1自然箱/小時,創造了世界同行業最高效率,震驚了國際航運界。

時任美國navis公司總裁Benoit de la Tour表示,「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還是團隊來說,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真的感覺很自豪。中國人有能力,有這個方面的聰明才智,可以把自動化碼頭做成,並且比歐洲人做的還好。」張連鋼感慨道。

閃電時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山東港口集團「連鋼創新團隊」從零起步,一路追趕,憑藉自主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創造了港口建設史上的奇蹟。他們敢於攻堅克難,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挑戰不可能,他們持之以恆、篤定前行,勇攀科技高峰,這種堅毅的品質和可貴的精神,正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閃電新聞記者 曲一歌 報導

相關焦點

  • 「連鋼創新團隊」:讓中國「智慧碼頭」領跑世界
    從2013年組建以來,「連鋼創新團隊」僅用3年半時間就完成了國外碼頭8—10年的研發建設任務,建成了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化碼頭、5G智慧碼頭,還創出了多個全球「首創」技術,向世界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設運營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 未來港口中國造 山東港口青島港舉行連鋼創新團隊事跡報告會
    4月23日上午,一走進山東港口青島港客運站禮堂,目光便會被牆上的巨幅海報吸引,那是今天的「明星」主角——連鋼創新團隊。在過去的時間裡,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連鋼和他的夥伴們,一直默默奉獻在建設自動化碼頭的國際大舞臺,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 拼盡全力創造世界紀錄的「時代楷模」: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
    與此同時,青島港還開創了低成本、短周期、高效率、全智能、更安全、零排放的新模式,實現了「貴族碼頭」平民化;研發自動導引車充電等獨有技術,將電池重量從13噸減為2噸,壽命從2年延長至10年;創新中國氫港建設,利用氫來發電,成為全國同行業首家氫能源貨櫃卡車運行應用的碼頭,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而創造這些奇蹟的,正是剛剛榮獲「時代楷模」稱號的「連鋼創新團隊」。
  • 山東港口「連鋼創新團隊」再次刷新世界
    12月17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貨櫃碼頭「連鋼創新團隊」再創佳績:在107#泊位「德翔普南」輪作業中,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到47.6自然箱/小時,全面超越今年4月份創造的44.6自然箱/小時的驕人成績,第六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世界紀錄。
  • 從「零」到多個「世界領先」,這個碼頭的故事足夠震撼人心!
    如何提高全自動化碼頭的效率,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性難題。作業效率高於人工碼頭的自動化碼頭,全世界都沒有。因此在中國,全自動化碼頭的計劃,遲遲未能提上日程。「建設一個同等規模的碼頭,自動化碼頭的造價要比人工碼頭高一倍甚至兩倍。大約有人工碼頭的80%的效率。行業裡頭稱它為『貴族碼頭』。」
  • 致敬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工作紀實:三年走完國外常規8至10年...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貨櫃碼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勇於挑戰行業權威,攻克一項項世界難題,用新時代奮鬥精神,刻畫出世界自動化碼頭領域的「中國身影」,他們就是新時代振超精神的踐行者——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連鋼創新團隊」。
  • 洋山自動化碼頭凝聚中國智慧,一體化加速世界級港口群建設
    5月2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集中採訪報導記者團來到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該碼頭2017年12月10日開港試運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除了人少之外,碼頭採用全電驅動,綠色環保。」
  • 45秒速覽「連鋼創新團隊」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將工業網際網路與碼頭生產場景深度融合,創新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自動控制、機器人等技術,在自動化碼頭總平面布局、業務流程、生產調度、裝卸工藝以及集成建設等自動化碼頭各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取得了十大科技創新,實現了人
  • 致敬時代楷模|揭秘「連鋼創新團隊」背後故事:一輛遙控玩具車帶來...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爬上50多米高的塔吊,你會看到這一番景象:一側是燈火通明的人工碼頭,車輛和橋吊有序作業;一牆之隔的自動化碼頭,一片漆黑,只能聽見機器的運轉聲。「無人進入,全機械化運作,不需要燈光。」這就是「中國智造」的力量。
  • 中國鋼研「一院一園」:建設世界級綜合材料創新平臺
    中國鋼研「一院一園」:建設世界級綜合材料創新平臺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3.16 星期一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 凱    市北區瑞海北路240號
  •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太鋼集團不鏽鋼「手撕鋼」創新研發團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海龍不到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僅為A4紙厚度的四分之一,太鋼集團生產的厚度為0.02毫米的不鏽鋼(俗稱「手撕鋼」)是世界最薄不鏽鋼,它的問世,將中國不鏽鋼箔材的製作工藝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成功打破國外貿易壟斷和技術封鎖,為中國製造提供了高端基礎材料,為國際超薄不鏽精密帶鋼指引了新的方向。
  • 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第6次刷新世界紀錄
    12月17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貨櫃碼頭「連鋼創新團隊」再創佳績:在107#泊位「德翔普南」輪作業中,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到47.6自然箱/小時,全面超越今年4月份創造的44.6自然箱/小時的成績,第6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世界紀錄。   碼頭裝卸效率是衡量港口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
  • 科技強企、創新發展!中交集團發布重大科技成果
    中交集團積極實施「科技強企、創新發展」戰略,堅持面向科技發展前沿、面向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穩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支撐了國內外一批重大工程建設,形成了中交集團獨特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使得「中國路」、「中國橋」
  • 中國疏浚成就展在京開幕:從一窮二白到自造「種島神器」
    世界疏浚協會聯合會、東部疏浚協會還為中國近代疏浚業的先行者中交天航局頒發了「亞洲疏浚業特殊貢獻獎」;中華全國總工會為中交天航局頒發「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津航浚216」是引進國外先進設計、技術和主要設備,在國內首次成功建造絞吸挖泥船的一個典型,為以後國內建造挖泥船提供了經驗。 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受西方發達國家的控制,我國疏浚船舶仍以進口為主,自行設計建造大型、先進挖泥船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進入21世紀,中國疏浚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我國的疏浚裝備走向以國產化為主的道路。
  • 集成「中國智慧」 打造「中國樣板」 天津港攻克貨櫃碼頭無人...
    同時,傳統貨櫃碼頭無人自動化改造在全球港口尚無成功的工藝技術可循。為攻克傳統貨櫃碼頭無人自動化改造這一世界港口難題,天津港集團勇於另闢蹊徑、創新試新,於2019年5月順利完成全球首個傳統人工貨櫃碼頭堆場自動化改造升級,2020年1月17日成功實現25輛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全球首次實船作業。在此基礎上,天津港集團又在今年初提前啟動「智慧港口2.0版」建設。
  • 以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為目標 煙臺實現港口、產業與城市經濟社會協同...
    會上,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調研員連衛東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煙臺市為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採取的相關措施和下步打算。  「煙臺以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為目標,加快港口基礎設施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推動煙臺成為環渤海地區物流樞紐和區域臨港產業聚集中心,實現港口、產業與城市經濟社會的互促共進、協同發展。」
  • 多方合作建設大南海公共碼頭
    8月28日上午,廣州港集團與揭陽市政府以及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籤訂港口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以臨港產業發展為導向,高標準、高質量謀劃推進揭陽港惠來沿海港區大南海2號港池公共碼頭建設,推動揭陽港榕江內河港區港口資源整合利用,推動揭陽港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