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寧採臣為人很正派,常與人自比柳下惠坐懷不亂。這年寧採臣去縣城裡參加歲試,為了省下房租錢,就決定住進城北一座荒廢的大廟裡。這寺廟相當寬敞,久無人居,草長得比人還高,南面一間小房間上著鎖,到了晚間有個書生模樣的青年才從外邊回來,寧採臣與他寒喧,知道他名叫燕赤霞,說是陝西人,行蹤很神秘。
寧採臣問過燕赤霞,確認廟沒有主人,就放心在西廂僧房鋪了草秸休息。生地方翻來覆去睡不著,到了半夜,聽到有兩個女人說話的聲音,就起身趴在北牆的石頭窗臺上窺看,牆外有個小院,一個中年婦女對另一個紅衣老太太說:「小倩為什麼這麼久了還不來?是不是對姥姥有什麼怨言?」老太太點頭:「看她樣子好像不大高興」,正說著有個十七八歲的少女走了進來,三人小聲說了一陣,寧採臣想是鄰居家眷,又去睡下了。
剛迷迷糊糊要睡著,有人推門進來,寧採臣一看,就是剛才那個少女。那少女柔媚一笑,說夜深難眠,想與公子相好。寧採臣聽後大聲斥責了她,叫她趕快走,不然就喊南舍的燕赤霞過來。那少女害怕了,扔了塊黃金進來,寧採臣拿起來扔出了門口,正氣地說:「不是好來的東西,別弄髒了我的口袋!」那少女撿起金子有些慚愧地走了。
第二天有個來自蘭溪的秀才帶著個僕人住進了東廂房,到晚上突然暴斃了,後一天晚間,那個僕人也死了,兩人的腳底下都有個細孔,血就從這細孔中傾盡流出。燕赤霞查看了一番,斷定是被妖怪謀害,寧採臣素來膽大,也沒搬走。
半夜那女子又來找寧採臣,向他坦白自己叫聶小倩,十八歲就死了,葬在寺院的旁邊,被妖怪威脅不得已做這些害人的事。那晚寧採臣不近美色,不要金子,所以保全了性命。現在夜叉要來害寧採臣,小倩囑咐他和燕赤霞住在一起,就可以保命。小倩又流淚請寧採臣幫忙裝殮她的朽骨,葬於安穩的地方,她才能脫離「無邊的苦海」,寧採臣問了葬處,一口答應了。
寧採臣請燕赤霞吃了酒,好說歹說才答應他搬來,只提了個要求,就是寧採臣不可以偷看他的行李和箱子。燕赤霞很快鼾聲如雷,寧採臣憂心到深夜,窗外出現個人影,眼睛一閃一閃地亮著。這人正欲開窗進來,一道光從燕赤霞的箱子裡竄出,撞斷了石頭窗欞,又閃電般收回箱子。燕赤霞驚醒,喝道「什麼妖魔鬼怪!」寧採臣把剛才的情景和燕赤霞講了,他也坦白告訴寧採臣,箱子裡是個寶劍,可斬妖除魔。
歲試結束後,寧採臣收拾行李回家。燕赤霞為他餞行,並送給了寧採臣一個裝劍的破革囊,說可以震懾鬼怪。寧採臣欽佩不已,想和他學劍術,燕赤霞說:「你是富貴中的人,不是這條道上的人哪」。
寧採臣作別燕赤霞後沒忘記小倩囑託,在一棵有老鴰窩的白楊樹下找到小倩的荒墳,租船載了回去。寧採臣憐憫她孤獨,把小倩安葬在他書房的附近。小倩突然現身了,陽光照在她白晰的皮膚上,清麗淡雅。小倩拜謝了寧採臣,執意要隨他回去,做妾做婢報答恩情。
寧採臣已娶妻,只是這妻子新婚不多久就病重,一直臥床不起,由他媽媽照顧。小倩到了寧家,對寧母恭敬有加,端茶送水、一日三餐安排仔細,寧母也從最開始的戒備慢慢喜歡上小倩。小倩告訴寧母寧採臣福祿冊子上註定,有三個光宗耀祖的兒子。寧採臣妻子去世後,在寧母的安排下,娶了聶小倩為妻。
一年多後,小倩讓寧採臣把燕赤霞送的那個革囊掛起來,說自己心緒不寧,恐怕金華那個老妖怪要尋上門來。晚上小倩害怕的請求寧採臣不要睡覺,點燈對坐。忽然一個東西飛鳥般從天上掉下來,像個夜叉。小倩嚇到躲進帷幕裡,那掛在門上的革囊瞬間變大,裡頭探出一個東西,把那夜叉抓進了革囊裡,一陣爆炸聲過後,革囊恢復了原狀,寧採臣和小倩看了看,只看到幾大杯清水。
幾年以後,寧採臣果然考取了進士。小倩生下個男孩。寧採臣納妾以後,妻妾又各生了一個男孩。三個孩子後來都做了官,都很有聲望。
寧採臣與聶小倩的故事,因為徐克監製的《倩女幽魂》而為人熟知,王祖賢的聶小倩與張國榮的寧採臣,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
這個脫胎於蒲松齡《聊齋志異》裡的故事,被改編得很成功,注入了愛情的悽美,小倩和寧採臣的感情層層遞進,沒有突如其來的愛,寧採臣對小倩身世的憐,小倩對寧採臣多次相救的感激,構成了他們愛情的底色。人鬼殊途這般不可逆的結局,升華了這段愛情,缺憾的悲劇美,讓人更能體會到愛情的刻骨銘心。
相比而言,原故事就單薄了很多,小倩一直主動有餘、真情不足,寧採臣妻子亡故後立馬再娶,未免薄情。通讀下來,小倩的目的也不夠單純,為了嫁寧採臣也煞費心機,少了少女的嬌憨可愛,《聊齋》說到底有一種落魄書生式的人物逃避現實的幻想,把現實中的不可能寄情於鬼狐精怪。
猶記王祖賢演繹的聶小倩穿衣的鏡頭,風華無以言表,當我們喜歡回憶經典的時候,到底是在唏噓那流逝的歲月和漏掉光陰的青春……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