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一直致力於出好的、形式多樣的、有新意的商品,讓消費者自主去選擇。他們相信大眾的選擇就是市場的選擇,那個可能就是所謂大眾的脈搏。現在泡泡瑪特非常樂於看到的是大家選擇各種各樣,所以說不上是把握,而是需要把路走寬。泡泡瑪特不希望將大家對潮流玩具的認識僅限於某一類。目前大家對潮玩的概念還比較模糊,泡泡瑪特也不希望將潮玩定義成是一個價位一個形象一個狀態,泡泡瑪特希望它是一個更大的概念。每個人心裡都可以有自己對潮流玩具的理解,這對泡泡瑪特和對潮玩粉絲來說都是好事。
同時,泡泡瑪特要不斷提高它的設計質量,因為我們始終覺得好的設計會被更多的人發現和認識。
在今年的STS上看到,除了盲盒以外,潮玩產品的呈現方式也更加多元,比如限定款、版畫等,價格也從幾十元到上百、上千不等。潮玩似乎已經不只是潮玩,那麼這是POP MART對消費結構的一種塑造嗎?
其實潮玩這個行業從這麼多年一直無法擴大發展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因為藝術家沒有能力將作品量產,這背後涉及一整個產業鏈,另一個是潮玩的單價門檻太高,限制了很多人入門。所以最開始泡泡瑪特們把藝術品稱作潮流玩具引入中國的時候將它變小,這樣在價格上可以更接地氣,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和熟知,盲盒是泡泡瑪特覺得潮玩的入門款。通過盲盒,很多人喜歡上潮玩,後來泡泡瑪特每年都在做潮流玩具展,泡泡瑪特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給大家普及潮玩的各種形態、引導粉絲入門,然後逐漸感受到潮流玩具的魅力、世界級的藝術品是什麼樣子的,在展會上,潮玩的藝術性可以得到徹底的釋放。在一次、兩次、三次的感知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潮玩的範疇是如此寬闊。
通過盲盒,很多人喜歡上潮玩,同時,POP MART想告訴大家的是,潮玩不止是盲盒。「當我們充分尊重設計師意見的時候,設計師他們會向消費者進行自我表達。同時,對於這個市場的進化和迭代的過程,全由他們自己來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