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環保、貼心……不斷富有「內涵」的廁所,提供越來越多的人性化服務,成為文明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日前,市城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廁所革命」工作開展情況。
高起點早謀劃。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達標」的要求新建及改造公廁,2014年起,我市每年把公廁建設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進行重點保障。截至2020年,市區共新建公廁138座、改造公廁163座,新建公廁全部不低於二類公廁標準。目前,市區共有城市公廁699座,基本解決了群眾如廁難的問題。
小細節暖人心。以「完善功能、創新管理」為導向,我市新建一批多功能服務型公廁:電視、雨傘、手機充電插座、休息凳等便民配套設施,滿足了群眾多種需求;主城區200餘座公廁為市民免費提供廁紙,公廁服務從細節上貼心、暖心。把公廁打造成為引領城市時尚、傳播社會文明的示範窗口,我市通過公廁引導市民改變生活陋習,真正彰顯「廁所革命」的重大意義。
智能化新亮點。2020年,我市首批智慧公廁上線。公廁配備的智能化系統,顯示公廁平面構成圖以及天氣等情況,不僅讓如廁者對公廁的使用情況、衛生環境一目了然,也使管理者及時了解市民的反饋,為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持。目前,全市共有8座「智慧」公廁,其中淮陰區4座、經開區3座、生態文旅區1座。
新材料更環保。去年開始,新型建築材料應用到公廁建設中。不同於傳統的磚砌公廁,新型公廁是由鋼架材料裝配而成,公廁主體結構全部在工廠生產完成後直接到現場安裝,大大縮短了建設工期,同時便於拆卸、循環使用。公廁的外觀設計因地制宜,與周邊建築相得益彰。目前,全市共有裝配式公廁10座,其中淮陰區4座、經開區5座、生態文旅區1座。
展望「十四五」,市城管局將繼續深化「廁所革命」,加大公廁特別是多功能服務型公廁建設力度,讓公廁不但顏值高,還富有內在美;加快推進環衛信息化平臺建設,將全市公廁的信息數據匯集到基礎庫,方便市民快速查找附近公廁。
■融媒體記者 楊春陽
通訊員 丁海文 劉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