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2020-08-28 土豆育兒說

第10篇原創漫畫

為什麼會這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命令往往激起身體的緊張,傳遞給大腦一個信號來反抗。當孩子聽到命令式語言的時候,他接收到的信息是:


你比我強大,我只能服從。我無需思考,我的想法也並不重要。

那麼,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溝通方式,可以傳達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期盼,同時還能幫助孩子進行獨立思考,增強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我認為那就是「啟發式提問」


什麼是啟發式提問呢?簡單來說,「啟發式提問」就是能夠引起孩子主動思考的提問方式。它體現了「教育」(education)這個詞的本意,education來源於拉丁文educare, 詞根的本意是啟發、發掘和引領,把潛藏於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並變成現實。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幾個典型的啟發式問題:

你覺得這個小朋友為什麼哭呢?


你能做些什麼讓她感覺好些呢?


你認為過馬路的時候為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


當父母採用啟發式提問的時候,也代表了他們出於好奇和關心,發自內心地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勵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啟發式提問讓人放鬆,它會告訴大腦去尋找答案。通過


「你覺得……為什麼……?」、

「你認為怎麼樣才能……?」、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感受?」、

除了……,還有……嗎?」、

「如果……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樣的句式,促使孩子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推理,對已知的經驗進行判斷、選擇和比較。

在我們跟孩子的日常溝通中,如果用啟發式提問代替命令式語言,會是什麼樣的呢?


舉例來說:


當孩子想要自己把湯從廚房端到桌子上,媽媽擔心孩子會弄得一塌糊塗,但又不想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怎麼才能不讓湯灑出來呢?(完整的句子+鼓勵的語氣)


兄弟倆打架,媽媽把兩個人分開了。


你們倆先冷靜一下,然後想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鼓勵思考+中立的態度)


孩子睡前磨蹭著不肯收拾玩具,媽媽想催促他儘快完成,早點開始入睡前的程序。


寶貝,你現在需要做些什麼,才不會耽誤聽故事的時間呢?(啟發思考+從孩子的立場出發)


父母有事要商量,孩子偏要在旁邊不停地說話,或者發出其他噪音。


爸爸媽媽有一些事情要商量,你可以做些什麼讓你在等待的時候不那麼無聊呢?(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相信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潛力)


啟發式提問技巧


1、態度:給孩子權利!(給孩子選擇餘地,賦予力量。)

2、不要一開始問:為什麼?用「什麼?哪裡?怎樣?」問題要具體(問為什麼有種質問孩子的口氣。)

3、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對孩子的信任)

4、允許孩子「不知道」(這是孩子思考的開始)

5、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鍛鍊家長的耐性!)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啟發式提問能夠讓他們感受到信任和尊重,感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

它給孩子傳遞了這樣的信息——


「你的想法是值得傾聽的,你的解決辦法是值得探討的,你的獨立思考是被期待的。」


對於每天都在努力長大,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的孩子來說,這,也許是比新玩具和新衣服都更珍貴的禮物呢。

相關焦點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
  • 父母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乾貨滿滿)
    最近總是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如何不聽話、不聽勸,其實,親子溝通也是一門藝術。最近在看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學家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共同著作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裡面分享了親子間的溝通技巧,這次給大家推薦一些育兒乾貨,希望能給家長們有益的啟示!
  • 這麼說孩子才肯學習
    疫情期間,全國的孩子都上起來網課,不少父母都遇到了空前的挑戰,怎麼保證孩子的練習量,幫他養成學習的好習慣,父母真是操碎了心。怎麼跟家裡的「神獸」溝通,也是父母需要學習的功課。如何讓孩子好好學習,確實面臨著一堆問題,要不也不會有那麼多家長一輔導作業就血壓升高了。
  •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文?先聽孩子從小事學「說作文」
    如果沒有耐心聽小事、小話,與孩子的交流就無從說起。王金輝製圖 資料圖大家都知道「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功。其中「聽」和「讀」可以看作是信息輸入,而「說」和「寫」則是信息輸出。在學前階段,孩子識字量有限,閱讀量不足,要用書面表達的方式來輸出信息難度很大,因而在這個階段,重點是在「說」這一項上,把「說」的能力培養好了,也就為將來的「寫」打下了基礎。能說好就能寫好。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說好」呢?孩子不會講大話,因為他的生活中原本都是小事、小話(在大人眼裡),如果我們沒有耐心聽這些小事、小話,與孩子的交流就無從說起。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用這4種溝通技巧,家長說的話孩子就會聽
    那天聽朋友跟我說起她的煩惱,朋友的孩子有遺失東西的習慣,在她的教育下,這個壞習慣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但是昨天孩子筆盒裡又少了一支筆,她問孩子是不是又粗心大意把筆弄丟了,當時孩子話說一半,卻被一時心急的朋友打斷了,一句:「又想狡辯?是不是想挨揍?
  • 孩子愛搶玩具,怎麼說孩子才肯聽?孩子:別跟我講道理!
    這時,那位媽媽便把孩子拉到了一邊,開始了一番「大道理」:你不可以搶弟弟的玩具,公共場所的玩具,是給大家一起玩的,媽媽在家裡是怎麼跟你說的……01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希望自己被如何對待?總是在不斷地理解、吸收消化和反覆練習才逐漸在腦海中留下印跡。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特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你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教化、幫助他理解,在生活中他才會慢慢變成我們期待的樣子。
  • 光給孩子聽英文讀物為啥效果不佳?
    首先說,聽就比不聽強。中國人學英語最大的障礙是沒有語言環境。周圍人都講中文,孩子聽英語的頻率和時間都不夠,用的機會就更少,這就是學不好英文的最根本原因。英語和中文一樣是一門語言,不用很難熟練。值得慶幸的是成年人學習英語時這種理解性輸入要比孩子強,因為中文水平比較高,但要更多地通過輸出性練習強化語言應用的能力才行。5歲左右的孩子該如何提高英語?我剛才談到了學習語言的黃金期。處於黃金期內的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是優於成年人的,但學習的方式卻很少有正確的。我們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從小是怎麼學中文的。是靠聽錄音嗎?不,肯定不是的。
  • 在家不聽父母,在校不聽老師,難管的孩子如何管
    聰聰獨自一人在那掄著繩子,旁邊不時有小朋友跑過,他的媽媽嚴厲制止他好幾次,他才不情願地放下繩子。接著他又跑去蕩鞦韆,鞦韆蕩得很高,我們都有些提心弔膽,既怕他傷到別的小朋友,也怕他傷到自己。幾個大人和聰聰媽媽(包括他的幼兒園老師也過來了,也住在我們小區裡),一起制止他,可怎麼說他也不聽,過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
  • 孩子英語差如何補救?聽、說、讀、寫這樣做,學渣也能變學霸
    那麼,孩子英語太差該如何補救呢?不妨從英語的聽說讀寫上下功夫,同時講究學英語的技巧,讓孩子從被動討厭學英語過渡到主動喜愛英語。2.英語的說英語的聽和說其實可以是一體的,比如孩子總是聽一類題材,聽多了,這也就是所說的磨耳朵,磨耳朵要記住一點,聽的同時要吸收,因為六年級的孩子不再是小孩子,可以無意識地聽,不必過多要求,六年級要有目的地進行磨耳朵,磨一遍就是一遍,不能得過且過。
  • 你嘮叨了八百遍,孩子還聽不進去?預防孩子對你開啟3種飛行模式
    她才8歲啊!」生活中,像珊珊媽媽遇到的這些情況非常常見。這邊是爸爸媽媽嘮嘮叨叨,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孩子倒好,全把你的話當作耳邊風。別以為珊珊小才這樣,事實上,無論孩子到了那個年齡階段,總會出現「你講你的,他做他的」這種「不聽話」的情況。
  • 孩子這樣說時,兩個寶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
    連忙問:「小美,怎麼了,是不是哥哥欺負你了?」小美委屈地說道:「我想要玩哥哥那個玩具,可是哥哥不願意給我。」小剛媽媽聽了後就地對兒子說:「小剛,你是大哥哥你把你的玩具分享一下給妹妹嘛,媽媽不是教過你要懂得分享嗎?」
  • 如何讓孩子更喜歡聽自己講話?
    如何讓孩子更喜歡聽自己講話?——在第5次教師大會上的交流發言尊敬的陳校長,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接到李校安排的這個任務,如果當時就知道是「進班宣講示範」,那在下肯定是不敢來的。我說的還不是熟悉PPT,而是平常的準備。為什麼我們講著講著,自己都會覺得ppt上的內容「過於美化、脫離實際」呢?那可能是因為我們自己平常對學校的了解和認識是不夠的。科任老師若只關心自己所教那科,班導老師若只盯著自己所管的班級,至於安全、質量和特色,學校全局是怎麼抓的,各部門各年級各老師又是怎麼抓的,知之甚少。這樣,勢必就會覺得PPT上某些內容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 孩子說的話一定要會聽,與孩子溝通一定要會說
    與孩子溝通,聽孩子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孩子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這裡面存在很多的技巧。有時候在生活中會存在你的千萬句叮囑,反而導致孩子會厭煩。你會想我是一片好心啊!我這是為了你好啊!我確定,你肯定是好心,只是你的表達方式不正確。
  • 孩子學英語,只會「聽」不會「說」?別擔心,解決方法找到啦!
    在孩子的英語啟蒙學習上讓許多家長非常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孩子學了很久的英語在口語表達上卻仍然遲遲開不了口~克拉申發現,兒童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總是會經歷一個為期大約一年的只「聽」不「說」的過程。經過幾個月到一年,甚至更長的「沉默期」後(甚至2年),兒童才會開始說出第一個單詞。這一規律,同樣適用於第二語言的學習。
  • 講座預告|《父母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第二講,輕鬆搞定親子溝通難題...
    第一講中,張老師詳細講述了如何溝通才會減少親子間的誤會、如何正確與有情緒的孩子溝通、如何正確與「不聽話」的孩子溝通、如何正確與「犟嘴」的孩子溝通、如何正確與懶惰的孩子溝通、如何正確與說謊的孩子溝通,講座結束後,部分家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咱們看看《父母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第一講家長的分享
  • 小說和漫畫,都對你的孩子有好處
    小說和漫畫,都對你的孩子有好處即使少年可以行萬裡路,但畢竟還是有其局限。世界不只萬裡。更何況,實際的「行萬裡路」,最多只能讓我們擴大認識世界此刻的面貌,認識此刻存在的人物,對於過去已經消失的世界、已經逝去的人物,可是沒有辦法。這樣看,人類為什麼需要閱讀書籍的理由就很清楚了。閱讀,可以彌補「行萬裡路」不足的遺憾。
  • 當「聽」孩子說話的父母,而不是壓制孩子情緒的父母
    家庭中父母對孩子具有天然的權威感,因此父母往往喜歡從上向下看的姿態來對待孩子。典型的日常行為,孩子必須聽父母的話,與孩子的對話慣常用命令的語氣,「我是為你好,你就得聽我的。」「我歷盡風雨,閱歷豐富,你必須按照我說的去做。」
  • 孩子不信任父母,與常說不信任孩子的10句話有關,該說信任18句話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欄《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才肯學習》,幫助家長解決左右為難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和平共處是關鍵,10種轉化話術的思維模式,增加親子關係,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導語:當父母會轉化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時,在解決問題上自然就會轉化,從壞情緒轉化好情緒,從反對到接受,問題才會從無效轉化為有效的行為和語言,對孩子的學習才會有所幫助。
  • 漫畫「刀鞘的孩子」公布正式PV
    漫畫「刀鞘的孩子」公布正式PV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12-
  • 父母如何說,避免與孩子衝突的發問技巧
    孩子跟您講了一大堆,你卻聽不明白,看到孩子心情不好,卻不知道怎樣開解,其實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大腦信息量非常大,思維比較混亂,這時候,自己都很難搞清楚自己的想法,困惑在哪,教導式的溝通,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發問呢?今天來聊聊,父母避免與孩子衝突的四步發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