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與榮格:關於人格面具的遐想

2020-12-18 小嶼說事兒

寫在前面

想來,真正做事情才是最充實的時候,雖然有時候還是有那麼一點自憐的情緒(現在這種自憐的情緒已經收斂了許多,認同這種改變,本身就是改變的第一步),但過後還是能夠意識到這麼做的誤區所在。

比如現在至少是不會一有機會就睡個夠了,可能以後有機會做到「從沒有再睡到自然醒,因為,會愧疚」吧,這又是一個良好的改變和良好的開始。明天早上就將要戰勝懶覺,以後我也能做一個從不睡懶覺的人了。這或許是一個觀念的改變吧,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無論是積澱的爆發還是瞬時的念想,都是極好的機遇。

行動:擁抱自己的人格面具

那就好好行動唄,之前不認同的就不去做,現在認同了就更需要去做了,而且當下還有一個「人格面具」作為自己的鎧甲與盾牌,可以勇敢地直視面對的困難。

既然是「人格面具」是值得注意的問題,那麼就要時刻注意著自己面對外界時要戴著面具,這的確是一個重點問題。另一方面,當自己已經戴好了面具,以一個負責合格的身份出現,並做了自己在該場合應該做的事情之後,剩下的就沒必要給自己那麼多的壓力,別人也會犯錯。那麼,面對別人的犯錯自己應該怎麼辦呢?

可能還是會有諸多疑問,哪怕已經進行過一次心理治療了,仍然存在諸多未知啊。不過至少貫通了很多,一個「人格面具」,幾乎把對外的問題都解決了。

總結

也就是說,現在思考什麼出世入世已經沒什麼意義了,本來方向就是偏的,一個理論能夠幫助自己很快地解決如何對待外界這個問題。對外,對內,一切還是那麼未知,一切還是那麼充滿挑戰……

相關焦點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2 榮格的分析...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C2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榮格對人類的前途並不悲觀,他相信人是成長的,相信人類能夠把握自己,朝向平衡、完整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和諧、寧靜的心理狀態,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 弗洛伊德首席大弟子——榮格的八型人格詳解,你是哪個類型呢
    卡爾·古斯拉夫·榮格,師從著名心理大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是經典精神分析流派中響噹噹的人物,在心理學界有著很高的地位。但隨著榮格不斷地研究,二人逐漸產生了分歧,1914年八月,隨著辭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的職務,與弗洛伊德逐漸產生分歧的榮格完全決裂,二人從此分道揚鑣。今天我們來看看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八型人格吧。榮格的八型人格,是根據兩種人格傾向,內傾和外傾;與四種心理機能:思維,情感,感覺,直覺的結合。
  • 從心理學家榮格人格面具理論,淺析《三千鴉殺》亭淵的3種人格
    人格面具由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立者榮格提出,是精神分析理論之一。指的是,人去適應世界,適應社會的方式,以此實現人生目標。《三千鴉殺》中的二皇子亭淵,以智力低下的管事侄子、只知玩樂的紈絝子弟、立志殺魔的二皇子,三種人格面具於一體,推進自己的帝王霸業,對身處凡世中的我們來說,極具借鑑意義。
  • 追尋內心意象的心靈大師——榮格 | 生長物語
    弗洛伊德十分欣賞榮格,公開聲明有意將榮格作為自己學說的繼承人。過了兩年,二人去美國講學的七個星期之間,每天都聚在一起互相分析對方的夢。在那時,弗洛伊德和榮格的關係已經從單純的摯友、學術夥伴逐漸變為了如「父子」一樣的關係,一方面是弗洛伊德在學術上見解的深刻吸引了同職業的榮格,另一方面是五十歲出頭的弗洛伊德表現出了極具智慧、富有權威的人格魅力,彌補了榮格幼年時期對父親「缺少權威性」的印象。
  • 理解人格的陰影,更好的認識自己
    榮格曾被弗洛伊德認為是他理論的繼承者。弗洛伊德相當重視他並打算培養他,然則榮格真正沒辦法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理論,並最終和弗洛伊德分道揚鑣。 在弗洛伊德分裂後的日子裡的,榮格深刻體驗了弗洛伊德人格的兩面。
  • 榮格神秘思考與東方哲學奧義
    榮格之所以能理解中國「直覺式」的哲學思維,與他常年對夢的解析與研究密不可分。儘管我們不能將榮格的思想與弗洛伊德簡單做對比,但不可否認的是,弗洛伊德對榮格早期的研究影響極大,可以說是「精神教父」。在精神分析學說還沒有成為學術界主流之時,兩人就在潛意識與夢的研究上有著志同道合的關係。
  • 你受到哪些榮格心理原型的指引?
    這還要從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談起。 弗洛伊德提出人們有無法察覺但能影響人們情緒、行為的無意識層面,並認為人們的無意識是由被人遺忘的記憶和被壓抑的願望(如:不被允許的情慾和攻擊欲)組成。
  • 不要拒絕自己的邪惡,是人格管理的第一步
    當我們大談人格魅力時,不可忽視它的對立面——人格陰影。「人格陰影」這一觀點最先是由榮格提出的。榮格曾被弗洛伊德視為其學說的接班人,弗洛伊德非常器重他並有心栽培他,但是榮格實在無法接受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論,最終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在與弗洛伊德分裂後的日子裡,榮格深深體驗到弗洛伊德人格中的兩面性。
  • ...分析動力學Ⅲ:自體(主體間性)/大師系列(弗洛伊德·榮格·比昂)
    White)等著吉莉 譯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嫡傳弟子之作本書是為那些已經在使用或者計劃使用已故的海因茲·科胡特(Heinz Kohut)關於自體心理學的概念的專業人士,如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工作者,提供一些洞察和指導。
  • 榮格幫你看到更大的自己
    前文說到了弗洛伊德,這部分進入跟他合作、發展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跟弗洛伊德觀念不合,分道揚鑣的榮格。如果把榮格建立他的人格分析心理學,看成英雄之旅的話,那他應該做得很完美。初期時在弗洛伊德門下求學,當有了自己的觀點之後,就獨立發展自己的學派。
  • 榮格與瑜伽
    像鍊金術一樣,瑜伽代表了榮格關於個人超越的豐富的象徵系統,這一系統與傳統基督教不同,它滿足了整個心身系統的需求,並且通過放鬆對有意識自我的控制,使得探索無意識深處成為可能。此外,他「發現」瑜伽是在他試圖闡明自己相對於弗洛伊德的理論立場的時候,榮格認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程序太過分析性和還原性。相比之下,榮格則試圖強調「無意識傾向對人格發展的目的」。
  • 《隱藏的人格》:在了解人格面具的秘密的同時,認識你自己!
    每個人會在不同的場合下都會帶上不同的人格面具心理學大師榮格說過,人格特質就如同面具一樣,每個人會在不同的場合下,出現不同的人格特質,帶上不同的人格面具。如果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是整合的,那麼他會活得幸福、平靜;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存在著衝突、分裂,就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
  • 人格面具論: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很好是一種正常心理
    心理防禦機制-替代心理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認為人格結構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由先天本能和欲望組成,「自我」是現實化的本能,而心理防禦機制就屬於「自我」部分。
  • 「人格心理學」你知道榮格的經典內外向人格理論嗎?
    著名的心理學學家榮格提出了廣為人知的內—外向型人格,也就是咱們平常說的內向和外向。這個是榮格根據「心理傾向」來劃分的人格類型。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點指向外部客體時,就是外向型人格;而當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點指向主體時,就是內向型人格。榮格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兩種特徵,但哪一種佔的多,就可以確定一個人是外向的還是內向的。因為這個劃分簡單易懂,所以在人們中流傳很廣,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會用內向還是外向來形容自己的性格。
  • 一分鐘心理學:每個人都帶著一張人格面具
    性格的拉丁文是PERSONALITA,而PERSONA在拉丁文中又有面具的意思。它通常是指演員們在舞臺上戴的面具,就像我們國粹的四川變臉一樣。經過長時間的演變,這個詞慢慢就融入了心理學的範疇,意指每個人在社會場景中所表現不同的人格角色。所以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了人格面具理論,他認為一個面具就是一個子人格,或人格的一個側面。
  •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1.本我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本我是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組成的,以追求非理性的、衝動性的和無意識的自我滿足為目標進行活動。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即要求自由表達尋求快樂的各種欲望。如果每個人的人格都只受本我控制每個人都為所欲為,那麼這個世界定會處於無法想像的混亂之中。
  • 別被「人格面具」給困住了
    所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又不破壞自己經營好的角色,越來越多的人帶上了「人格面具」。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時表現出的一種獨特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的特徵。而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是個體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界點,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通俗點來說,人格面具,是通過我們的身體語言、衣著、裝飾等來體現,以此告訴外部世界我是誰,用人格面具去表現理想化的我。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
  • 心理學——別因為「人格面具」,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人格面具理論是瑞士心理學大師榮格提出的,他認為: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於給人一個好的印象,以得到社會的承認,保證能夠與人,甚至不喜歡的人和睦相處,實現個人的目的。這裡所說的「一面」,即是一個「面具」,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戴上不同的「面具」。在工作中,我們扮演著「員工」、「領導」等身份,回到家中,我們要扮演好妻子、媽媽的身份,這些都是人格面具。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五)人格發展與成因/簡述阿德勒提出的人格發展與影響因素阿德勒跟弗洛伊德一樣重視兒時經驗對於人格發展的作用,不過他關注的是家庭環境和社會關係的影響,如父母教養方式、兒童的出生順序等。1.父母教養方式兒童遇到的最初的社會環境是家庭,在家庭中與母親的接觸和母子關係的發展形成了將來與他人關係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