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正安:用吉他甩掉貧困縣帽子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吉他跟「浪漫」幾乎無關。

    「正安吉他」意味著600萬把的年產量、60億元年產值、佔全國吉他出口總量一半的份額,意味著幾十家上下遊企業、上萬個就業崗位。

    逆著生產線一道道工序走來,箱體光亮、聲音悅耳的吉他逐漸分解成一個個不算美觀的零件。一個小夥子把切割好的板材放在葫蘆形狀的機器上,給吉他「凹出」最初的造型,他的同事們用膠水粘上面板、把弦紐敲進弦枕……琴體包上緩衝墊、裝箱。200多道工序過後,才有了酒吧裡、音樂會舞臺上的一把把吉他。

吉他園為返鄉創業青年搭建舞臺

    來正安吉他園區辦廠之前,趙山從事的是IT業。2015年家鄉正安確立發展吉他產業,他動了回鄉創業的念頭。

    「我們是主動投懷送抱的。」趙山第一次回鄉商議創業卻碰了壁:縣政府考慮到他沒有吉他行業經驗,婉拒了他的投資。

    趙山和兩名合作夥伴卻信心十足,「我們研究了網上銷量前10的商家,有能力超過他們。」

    跑了十幾趟,趙山的誠意終於打動了縣領導,「最終給了我當時這邊最小的一個廠區」。

    創業伊始,電商平臺上銷量的爆漲令他們措手不及。趙山的貝加爾公司於2016年6月投產,同年11月底,就拿到了單品銷量冠軍,第二年員工就從開工時的28個人猛增到三四百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11月初到訪時,電商部的辦公室裡已洋溢著濃鬱的節日氛圍,3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裡,社交軟體「叮咚」的提示音此起彼伏,每臺電腦都開著好幾個對話窗口。

    網點銷量冠軍的光環也蔓延到線下。趙山記得,2018年以來,貝加爾公司的廠區變得像旅遊景點一樣熱鬧,來參觀、學習、調研的人絡繹不絕。吉他園區甚至推出了工業旅遊項目。

企業需求激活服務型政府

    2018年春節,吳宗元偶然看到了媒體對正安縣吉他產業園區的報導,作為鈺豐公司的管理層,他正在為吉他的產能發愁。

    這家臺資企業成立半個多世紀,在福建漳州開辦吉他廠近20年,主要代工生產國外訂單。由於產能有限,他們不得不一再把訂單拒之門外,鈺豐公司一直有到內地辦廠的打算。

    正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記得,當時吳宗元悄悄來園區考察。沒過多久,他們就決定到正安吉他園區開辦新廠。吳宗元說,正安縣的用工成本比沿海地區低1/3左右。

    鈺豐公司會客室的牆上掛著造型和顏色各異的吉他、尤克裡裡,這都是他們的出口產品。這家企業還有下一步打算:開拓自主品牌,「因為做代工,訂單都是掌握在別人手裡」。

    起初,作為臺胞,吳宗元在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生活有些不便,各個辦事窗口還沒接觸過臺胞證,系統中也沒有這一選項。吳宗元反饋了問題後,當地政府專門派一名工作人員陪同他辦駕照。他到遵義市辦理進出口手續時,也有政府工作人員陪同。

    這些年來,當地政府也與吉他企業一起成長,呈現出服務型政府的雛形。

    正安縣經開區管委會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開區對企業實行處室包片、幹部包企的一對一包保責任制,負責對接協調相關部門,及時解決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需辦理的相關手續實行全程跟蹤協辦、代辦,讓企業心無旁騖地潛心發展。

業內新秀的品質追求

    在園區眾多吉他企業的老闆中,趙建峰是為數不多會彈吉他的。

    這個重慶青年從自學吉他到開工作室教吉他、賣吉他,已經在這個行業浸淫十幾年。由於對吉他質量不滿意,2017年,趙建峰乾脆自己開廠生產吉他。

    創業的過程並不容易,在廣東辦廠時,趙建峰一個月要支付12萬元租金。即便一年投入上百萬元租金,生產規模還是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訂單。

    正安縣政府給出的優惠政策對他有巨大的吸引力:3年內免租金,3年後以租代購,也就是說,他交的租金相當於分期付款購買廠房。

    2018年,趙建峰帶著50多名員工和生產設備浩浩蕩蕩地從廣東清遠搬遷到貴州正安,花了50多萬元路費。

    當趙建峰搬到吉他園區時,這裡已經頗具規模。這一年,園區裡的吉他及配套企業增至54家,產銷吉他600萬把。也是這一年,以正安縣返鄉農民工創業為主題的電視劇《吉他兄弟》開機拍攝。

    放下了房租的負擔,趙建峰可以全力投入開發新產品。作為音樂人,他清楚哪裡應該優化、哪裡還有欠缺。

    為了開發新產品「太陽系」系列,他們花了一年多,上市後還不斷根據買家反饋改良產品。他們在極端乾燥、極端潮溼的條件下做實驗,想各種辦法「折磨」自家吉他,「買家不一定那麼愛惜樂器,做實驗的時候要考慮到各種情況」。

    產品質量有時連他們自己都吃驚。東北一個買家把吉他扔進汽車後備箱就出去玩了,20多天後回來,發現吉他的音色都沒變,買家驚喜地錄了一段視頻發到吉他交流群裡。「我們都很驚訝,因為沒在這麼低溫的條件下做過實驗。」

    趙建峰的產品還出乎意料地賣到了東南亞。他自稱沒做過營銷,「我只管把品質做好」。

用力甩掉貧困縣帽子

    有人得知趙建峰的一位廠長是廣東人後,打趣他說:「以前都是我們正安人去你們那裡工作,現在你們也來我們正安工作了!」

    為了擺脫貧困,正安人做過一次次努力。

    電視劇《吉他兄弟》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末正安縣「三百娘子軍下廣州」的往事。上世紀90年代,一個又一個正安年輕人走進廣東的吉他廠謀生。

    這些年輕人也為今日的吉他園區埋下了伏筆。2013年,在廣東打拼多年的鄭傳玖率先回家鄉正安辦廠,開啟了眾多吉他企業從沿海地區到這個山區縣城的遷徙。

    日漸興旺的吉他產業園區又吸引了更多年輕人來此謀生。

    到貝加爾公司工作前,韋會琴在廣東打工五六年。9年前,他父親受傷後不能再乾重活,16歲的韋會琴決定外出打工,給父母減輕負擔。

    沒有技能、沒有文憑,孤身在外討生活談何容易。

    2016年年底,韋會琴再次離家去打工,可是好幾天都沒找到工作。這時家人打來電話:回來吧,縣裡的吉他園區在招工。

    韋會琴成為貝加爾公司的一名工人,他勤學好問,很快就熟悉了本部門的各個工序。這個25歲的小夥子現在是部門負責人,每月工資五六千元。去年,他把妻子也介紹來廠工作,小兩口月收入可達上萬元。

    這些年來,園區內的物流企業也跟吉他企業一榮俱榮。趙山2016年開辦吉他廠時,這裡運力最大的汽車是小麵包車。如今在吉他園區幾大快遞公司門前,從小三輪車到7.8米的廂式貨車再到9.5米的大貨車,一應俱全。趙山說:「靠給我們發貨,有兩家快遞公司從全省排名倒數升到全省前3名。」

    2016年,能從頭組裝起一把吉他的韋會琴搬到離工廠幾百米遠的瑞濠街道,住進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這是遵義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18年,他結婚並買了一輛雪弗蘭轎車。今年3月,他的家鄉、過去的深度貧困縣正安,用力甩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一把吉他連世界 昔日貧困縣做起全球生意
    (中國減貧故事)一把吉他連世界 昔日貧困縣做起全球生意中新社貴州正安11月18日電 題:一把吉他連世界 昔日貧困縣做起全球生意作者 周燕玲42歲的鄭明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讓深居中國西部山區的吉他生意猶如過山車一樣,從「訂單荒」逆轉為「訂單潮」,海外「宅經濟
  •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丨姚晨安利的「中國吉他之鄉」正安,憑什麼能...
    東方網記者潘麗娟8月29日報導:談起去年9月女星姚晨來貴州正安的情景,當地人至今仍津津樂道。當時由央視電影頻道組織的百位明星「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公益項目,姚晨參與了正安站的活動。來到正安新地標大吉他廣場,姚晨忍不住當場連線大鵬開始「安利」——「快來正安拍《縫紉機樂隊 2》吧!」「拍!你趕快練琴,我們相約大吉他廣場!」姚晨的造訪過後不到半年,今年3月3日,深度貧困縣正安官宣脫貧摘帽,這標誌著遵義原有的8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率先在貴州全省實現整體脫貧。
  • 賣到全世界的正安吉他,有好消息!
    好消息就是貴州「這把吉他」全面實現自主進出口隨著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園區吉他進出口公司在正安鎖櫃正安吉他將從重慶港正式揚帆出航,遠赴海外正安縣吉他文化廣場。瞿宏倫 攝本次交易的主體方貴州正安吉他實業有限公司系招商引資企業,旗下整合了貴州金韻樂器有限公司、貴州凱豐樂器有限公司、貴州如微樂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貴州融合音源樂器有限公司、貴州律仟樂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擬打造一家出口業務為主的集團公司,解決正安吉他自主海外出口能力不足的問題。本次貨櫃產品就由貴州金韻樂器有限公司生產。
  • 正安吉他亮相上海樂器展,好評如潮
    10月28日至31日,為期4天的2020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MusicChina)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正安吉他受邀參加了該次展覽。展出期間,正安吉他企業展位門庭若市,正安的ZA、娜塔莎、聲音花園、塞維亞等吉他品牌深受各地經銷商和樂手的喜愛,前來諮詢的經銷商、琴行、音樂培訓機構數不勝數,不少商家現場下訂單,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美譽實至名歸。
  • 馬雲稱讚的一把吉他,單店年銷過億,國家級貧困縣摘帽就靠它
    廣東肇慶所轄四會市一家翡翠公司,註冊了若干家名字相同僅用「×號店」的淘寶店,有3家年銷售過億。其中,最強的一個店鋪年銷售近3億元,排在阿里縣域賣家第66位。另有兩個店年銷售都離2億大關僅一步之遙。愛美絕非女孩們的專利。浙江桐鄉有兩個專賣中老年女裝的天貓店,廣場舞阿姨們讓它們穩居年銷售過億的行列。
  • 貴州正安:小吉他彈響產業大和弦
    「素有『黔北門戶』之稱的貴州省正安縣,按照『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發展定位,堅持吉他工業、吉他文化、吉他旅遊『三位一體』發展思路,以『一把吉他』風行天下,千方百計豐富延長吉他產業鏈,持續激活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全力推進吉他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 正安吉他文化產業園擬入選「國家級」名單
    2019年,正安年產銷吉他約606萬把,產值近60億,帶動就業上萬人,產品遠銷美國、巴西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正安吉他文化產業園入駐吉他生產及配套企業已經發展到89家,已佔據全國產銷額的五分之一、全球的七分之一,是目前全國乃至全球最集聚、最規範、最大的生產基地。
  • 傾聽貴州遵義吉他弦聲在世界迴響
    作為貴州省唯一的吉他產業園,正安縣生產的吉他規模大、層級高、產量多,銷路廣,是最具影響力的吉他經濟,因此,貴州吉他受到世界矚目。於鄭傳玖而言,這也是他苦心返鄉的第一次安慰,儘管將第一條吉他生產線平移貴州困難重重,「原材料進口」「產品出口」「內陸運輸」「技術工人」等實際問題成為他遷廠的主要顧慮,但還是看到了希望,經過與哥哥反覆商量後,他決定將生產線從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深圳搬遷至遵義正安。此時,回遷之路卻並不那麼好走,2013年正安縣不通高速公路。
  • 貴州遵義的這個縣,被稱為中國吉他製造之鄉,擁有桃花源記景區
    說到貴州,你會想到什麼?是著名景區黃果樹瀑布,還是知名酒品茅臺抑或國民調味老乾媽。多彩的貴州也有很多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貴州遵義市的一個縣——正安縣,這個縣有什麼特色呢?正安縣位於遵義市東北部,下轄20個鄉鎮街道,總人口66萬。
  • 鄭傳玖代表講述一把吉他的扶貧故事
    窮則思變,一把吉他奏響「致富曲」貴州正安,一個曾被大山困住的深度貧困縣,山高谷深,交通不便。1978年出生的鄭傳玖是安場鎮解放村人,他清楚地記得,家裡四兄弟,種的糧食根本不夠吃,村裡人喝水要去山上一個泉眼挑,有時候去晚了,等一天都沒等到一挑水,「從小我就發誓,今後要出去闖一片天。」窮則思變。
  • 《吉他兄弟》收官 良心製作完美詮釋「小正大」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吉他兄弟》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遵義市廣播電視臺、北京金雄獅影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允升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貴州遠博百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泛華新興體育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泛華允升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等公司聯合出品。那這樣一部電視劇,如何既弘揚主旋律又讓觀眾不失帶入感呢?對此,《吉他兄弟》有著自己「秘訣」。
  • 「吉他兄弟」這樣評價《吉他兄弟》
    正安人任世凱動容地說道:「這部電視劇真實地展現了我們正安吉他的發展故事,為回鄉創業的實際行動所感動!」從事吉他製作的韋會勤深有感觸:「這部劇太真實了,看到劇裡的人和物,特別親切,這是我們正安的吉他啊!」同樣從事吉他製作的王飛分享道:「這就跟我們當時在外面打工的情景是一樣的。
  • 因路面結冰 G352國道貴州正安段實行交通管制
    原標題:因路面結冰 G352國道貴州正安段實行交通管制記者12月14日從貴州省正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了解到,由於13日夜間氣溫驟降及出現凍雨,導致正安縣G352國道桴焉林管站、班竹上壩村路段道路出現結冰情況,目前班竹路段車輛無法通行,正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已設置了禁行標誌
  • 你可知道,在中國的貴州有一農民把自產的吉他賣向了全世界?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國度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文化傳承上更是多不勝數,但偏偏有一樣在歷史中卻沒什麼名氣,那就是中國的樂器,在世界三大樂器中分別是:鋼琴,古典吉他,小提琴,這三大樂器都屬於西洋樂器! 雖然我大天朝的音樂樂器沒有上榜但是古箏,二胡,笛子這些還是揚名海外的現在,特別是二胡。
  • 貴州省正安縣榮獲「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稱號
    正安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是東漢儒學大師、教育家、貴州文化鼻祖尹珍先生故裡,巴蜀文化、荊楚文化與黔北古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交融,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文化藝術小說之鄉、中國油桐之鄉、中國野木瓜之鄉、中國大鯢之鄉、中國白茶之鄉等美譽。 2014年以來,正安縣政府按照「抱團發展,壯大規模,產業集群」的整體思路,在經開區打造「正安•國際吉他園」項目。
  • 吉他兄弟電視劇有沒有原型 是根據時間改編的嗎
    《吉他兄弟》這部劇的故事發生在貴州,以貴州正安300娘子軍這個故事為背景,以正安縣真人真事為範例進行拍攝,展現了正安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面貌。據說,方清明和方清華這對兄弟也有原型,那就是正安縣鄭傳玖兩兄弟的真實創業故事,為了更好地再現當時的情節,劇組也去了正安吉他產業園區取景,因此劇中的場景幾乎都是真實的。在十五年前,方清明和方清華的母親外出打工,結果一直都沒有回來。十五年之後,兄弟倆離開了家鄉去了廣州打工,吃了很多苦。但是這兄弟倆後來聯手創業,又回鄉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
  • 崔雪琴:贊皇縣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2020年11月12日,崔雪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要向委員長匯報一個喜訊,去年贊皇縣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合作社有社員1300多人,公司有職工218人,主要分布在山區3個鄉16個村。現在,100餘戶貧困家庭全部擺脫了貧困,人均年收入在1.6萬元至2.3萬元之間,他們走進了幸福生活。」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截至目前,中國今年剩餘52個貧困縣集中的新疆、雲南、四川、寧夏、廣西、甘肅、貴州7省(區)已先後宣布貧困縣清零。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在發布會上,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媒體聯絡處處長楊力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明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貴州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省委省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標對表黨中央戰略部署,感恩奮進、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摘帽 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昨天,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摘帽,省內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至此,全國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晴隆、望謨、威寧、赫章、納雍、榕江、從江、紫雲、沿河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省內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貴州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全省有188萬人從大山深處搬遷到城鎮,搬遷規模佔全國近五分之一,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
  • 貴州貧困縣清「0」,5家央媒這樣聚焦
    至此,這個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累計實現脫貧923萬人,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減貧人數全國第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到2019年底,貴州累計實現57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剩餘9個貧困縣均是國務院扶貧辦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