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第五首:孟浩然《春曉》

2020-12-14 如匪浣衣RfHy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作者簡介

孟浩然,襄陽人,盛唐著名詩人,也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孟浩然終身未仕,以隱士身份著稱。他的詩善於描寫山水田園和隱逸羈旅等內容,風格清新自然,多為五言,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孟浩然像

作品賞析

這首詩創作於千年以前,但文字明白如白話,現代人讀起來沒有一點兒陌生的感覺。詩中描繪了春睡醒來瞬間人的美妙感受:詩中鳥啼花落的勃勃生機,就像是一幅春天圖景的美麗圖卷,寫盡了春光的美好,春日的可愛。這首小詩初讀平淡無奇,但反覆咀嚼後就能感受到它的醇厚韻味。詩如行雲流水,蘊含著無盡的韻致。

這首詩特別的一個妙處,就在於以虛寫實,以猜寫真。春天的優美景色,不是訴諸於視覺,而是訴諸於聽覺。詩人通過啼鳥來寫,且只寫鳥的鳴叫聲,以此讓讀者感受到春天的聲音。作者不直接描寫春花爛漫,而是通過落花讓人感到枝頭的春意。

這首詩的第二個妙處,是充滿了時間和空間的跳躍。第一句寫春睡醒來,第二句交代醒來的原因。三、四句從聽到現在的啼鳥鳴叫之聲回想起昨夜的風雨,院中的落花。以詩人在房間內的聽覺、回憶和聯想,讓人感受到美好的無邊春色,體現出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文學常識

1、王孟:山水田園詩派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作家,二人合稱「王孟」,山水田園詩派也稱王孟詩派。

2、山水田園詩派:唐代詩歌流派之一,上起東晉陶淵明,至唐代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有韋應物、柳宗元等。詩歌內容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的詩更典雅幽深,孟浩然的詩更清新自然。

詩歌常識:平仄和押韻(一)

1、平仄,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用字的聲調要求。以前的漢語跟現代漢語的聲調不同。古漢語的四聲是平聲、上(shǎng)聲、去聲和入聲。除了平聲,其他三種聲調有高低變化,統稱為仄聲。

現代漢語普通話入聲聲調已經消失,歸入了其他的聲調。而平聲分為了陰平、陽平。這就是普通話中的一聲(陰平聲)、二聲(陽平聲)、三聲(上shǎng聲)、四聲(去聲)。在現代漢語中,一聲二聲為平聲、三聲四聲為仄聲。

因為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聲調存在不同,所以現代漢語的平仄與古代漢語的平仄不完全相同。

2、押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古代詩歌句子的最後一個字,尤其是偶數句(即二四六八句等),常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同一韻部),從而在誦讀時產生和諧優美的音樂感,這種要求稱為押韻。

一首詩押韻的聲調如果是平聲,就叫作押平聲韻;如果押韻的聲調是仄聲,就叫作押仄聲韻。《詠鵝》中的「鵝、歌、波」,《登鸛雀樓》中的「流、樓」就是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屬於押平聲韻;《春曉》中押韻的是「曉、鳥、少」,屬於押仄聲韻,《鋤禾》中押韻的是「午、土、苦」,也是押仄聲韻。

孟浩然像

孟浩然其他詩歌選讀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與諸子登峴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相關焦點

  • 古詩100首之第4首——春曉 孟浩然
    古詩100首之第3首——春曉 孟浩然古詩詞——春曉 孟浩然00:35來自跟大鵬老師學語數《春曉》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作業習題1、看拼音寫詞語。古( ) ( ) 聲( ) ( )多( ) ( ) 落( ) ( )知( ) ( ) 春( ) ( )3、默寫古詩。
  • 古詩文學習:一年級下冊,孟浩然《春曉》
    001一年級下冊古詩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目標藉助拼音,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雨後清晨的美麗春光。過程1.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古詩《春曉》,爭取讀正確。2.通過教師範讀、同學互讀等方式進行正音。
  • 未來講堂|孟浩然《春曉》誦讀:春曉
    未來講堂|孟浩然《春曉》誦讀:春曉 2020-09-28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曉》孟浩然聞啼鳥而自然醒,聽音識鳥遊戲養成孩子傾聽好習慣
    清晨睡醒,聽到小區裡嘰嘰喳喳的鳴叫聲,便想起了孟浩然的這首《春曉》,雖然沒有夜來風雨,但處處聞啼鳥的美好會讓一天的心情變得格外的輕鬆愉悅!首先,我們來一起溫習一下這首《春曉》:春曉(唐 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詭神詩話:孟浩然《春曉》,後人多有化用,不知您記得幾首?
    孟浩然的《春曉》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卻是詩味醇永,獨臻妙境,後人多有傳誦探討,清人蘅塘退士將其錄入《唐詩三百首》,但在清代以前,賀鑄、楊萬裡、陸遊等宋代著名詩人已多有化用這首小詩。 一、陸遊《謝池春·賀監湖邊》: 賀監湖邊,初系放翁歸棹。
  • 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孟浩然和他們都建立良好的友誼。尤其是李白,曾經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時,寫過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詩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詩而揚名千古,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被載入這首詩中,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後,孟浩然又遊歷了很多地方,其實孟浩然的性格更適合過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田園之間。
  • 思維導圖學古詩,欣賞四季之美,領略詩人的情思與哀愁
    然而,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想要理解古詩卻未必有那麼容易。一來是因為他們的年齡認知水平有限,二來是因為無法理解古詩本身的意思,自然也就不必說意境了。那麼,到底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古詩呢?我覺得近幾年流行的思維導圖的方式就很不錯。
  • 孟浩然關於春天最經典的詩,短短四句句句精闢,你猜得到哪首嗎?
    孟浩然是一位隱居詩人,這首詩是他在鹿門山隱居時所創作的,詩中的意境十分的優美,宛如人間天堂。作者也是抓住睡夢剛剛清醒時,睜開朦朧的雙眼就看到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不禁有感而發。《春曉》充分地表達了孟浩然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留戀春天的思想感情。
  • 孟浩然的這首詩,寓意深遠,讀完回味無窮
    孟浩然是唐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詩人。他寫的《晚泊潯陽望廬山》,和其他的遊玩詩雖有相似之處,但卻加進了虛實結合。下面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詩,感受孟浩然筆下的美。這首詩是在孟浩然回家路上遊玩山水時,路過九江,看到九江的美景,而詩興大發所做出的作品。一望無際的江水,看不到任何東西,只有不停地揚帆前行。當他們在潯陽城外停下來休息時,偶遇香爐峰,這才發現,這就是慧遠公所寫的書裡面所描寫的景物啊。裡面的詩句孟浩然一直都很欣賞,讓他感到十分懷念。山峰上的東林寺雖然近在眼前。
  • 給孩子啟蒙的10首古詩,家長經常念給孩子聽,對孩子有好處!
    認為學習古詩對於小孩子來講過於太早,第一反應就是古詩詞生澀難懂,對小孩子來說學習有困難。古詩詞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繞口的,在我們大人的意識中,記憶的大多是長大後學習的古詩詞或者文言文類的,而兒童時期學習的古詩,多半都差不多不記得了。其實,古詩詞平仄押韻,韻律感非常強,簡單的古詩詞對於小孩們來說,教起來也是朗朗上口。
  • 「詩詞鑑賞」十二首春曉,你最喜歡那一首?
    一首孟浩然的《曉》春,給人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平易淺近的語言,自然天成,深得大自然的真趣。千百年來,深得人們的喜愛與傳誦!那麼,你知道其他詩人做的《春曉》嗎?十二首春曉詩詞,你最喜歡那一首?
  • 一天一首古詩詞——《春曉》為什麼家喻戶曉
    春曉唐 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今天我們來學習孟浩然的《春曉》,這首詩家喻戶曉,這首詩是孩童時期的啟蒙詩歌,當我們剛會說話還不會寫字的時候,這首詩可能已經朗朗上口了,還有一些孩子們把這首詩改編成了無數個搞笑版本,那麼,這首詩為什麼成為了著作,而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呢?一.
  • 鹿門山,孟浩然的隱居之地,為什麼說它是千古隱山?
    小時候讀《春曉》,搖頭晃腦地背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是第一次聽見孟浩然的名字,在最初啟蒙的時候,後來又學了很多首孟浩然的詩歌,也漸漸知道了他更多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孟浩然的隱居之地襄陽鹿門山。
  • 處處聞啼鳥 鹿門已春曉
    春 曉孟浩然(唐)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可謂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作於湖北襄陽的鹿門山,當時,詩人是一位山中隱士。難怪,也只有身處「慢生活」中的隱者,才有那樣閒適的心境,去對大自然「側耳傾聽」。走進鹿門山(上圖,王虎攝),仿佛隔絕了塵世的喧囂,滿目只見蒼翠欲滴,兩耳只聞鳥鳴不絕。在這「環繞立體聲」的大自然音響中,腳步不覺放慢了許多,每隔一段路程,都可邂逅一段典故、一處風景,讓你駐足片刻,小憩一番。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首先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李白,李白天性瀟灑,最為不羈,流傳下來許多古詩,像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多麼的豪情大氣,也讓我們大家所喜愛。我們讀過許多古詩以及一些故事都知道,對於「詩聖」杜甫來說,李白正是他的偶像,他深深地喜愛著李白,一生為李白作詩有十首之多,有《冬日有懷李白》、還有《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等等。
  • 米芾行書集字古詩10首,臨摹創作必備!
    今選米芾行書集字古詩10首,無論從集字安排、章法、行氣、氣韻等方面來看,皆為上乘,是臨帖、創作必備的好素材! 孟浩然(唐代)《春曉》 春眠不覺曉
  • 處處聞啼鳥 鹿門已春曉(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春曉孟浩然(唐)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可謂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作於湖北襄陽的鹿門山,當時,詩人是一位山中隱士。難怪,也只有身處「慢生活」中的隱者,才有那樣閒適的心境,去對大自然「側耳傾聽」。走進鹿門山(上圖,王虎攝),仿佛隔絕了塵世的喧囂,滿目只見蒼翠欲滴,兩耳只聞鳥鳴不絕。在這「環繞立體聲」的大自然音響中,腳步不覺放慢了許多,每隔一段路程,都可邂逅一段典故、一處風景,讓你駐足片刻,小憩一番。
  • 【雙語園地】古詩賞析——《江雪》
    【雙語園地】古詩賞析——《江雪》 英文翻譯內容來自《古詩裡的核心詞》 設 計:劉 慧
  • 語近情遙,目送飛鴻,小學必背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在黃鶴樓寫下的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送別詩,孟浩然是李白的至交好友。為什麼要選黃鶴樓為老友送別呢?我們先來通讀一下這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孟浩然愛春、惜春佳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朝偉大的詩人不勝枚舉,但其中一位,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後人為了突出兩人對田園詩派的突出作用也稱為:「王孟詩派」。孟浩然的詩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抒發真情實感!其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春曉》,整首詩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讓我們細細讀來,體會作者的美好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