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1986年,三個農民取土時無意發現玉石和青銅面具,隨後考古人員在兩個祭祀坑中發掘出近2000件文物,將三星堆與古蜀國推到了世人眼前。
2019年,考古人員發現了類似一、二號坑的祭祀遺蹟。今年9月,重新開啟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發掘工作。
9月5日,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他講述了三星堆三號祭祀遺蹟現世時的精彩,並表示三號坑出現後,「亡國寶器掩埋坑」的這一推測可能性降低,考古學家們對於三星堆祭祀區的性質定義會有質的飛躍。同時,雷雨透露了其他幾個祭祀遺蹟的勘探細節,祭祀遺蹟中已有金器、象牙初露端倪,可能影響人們對於三星堆與金沙關係的看法。「我認為三星堆和金沙可能並列存在了一兩百年,也有可能古蜀國當時有了兩個都邑。」
↑9月6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展品:象牙
【1、可能會產生「飛躍性」認識】
三號坑「層位」 代表的時代
或可證明不是「亡國寶器掩埋坑」
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介紹,去年12月,在三星堆的一、二號祭祀坑旁,他們發現了三號坑。2019年12月2日,現場考古人員在距地表1米深的位置,發現了疑似青銅器的器物。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前站長陳德安辨認後認為,三號坑土壤與二號坑類似,出土青銅器或為大口尊。
幾天後,大口尊肩部的獸頭也露了出來。雷雨記得,那可能是一個羊或者牛的獸頭。
隨後,考古人員對這個坑進行擴方。經勘探,三號坑長5.2米,寬2.2米。
雷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三號坑方向、大小、出土器物的深度與二號坑一模一樣。大家認為,三號坑可以說是二號坑的「孿生兄弟」,「我們當時太激動了!」
但是三號坑的「層位」與二號坑不太像。「層位」指地層關係。三號坑的開口比較晚,二號坑的開口被地層第五層疊壓,第五層的時代相當於商周時期。而三號坑在第三層下,第三層的時代是宋代,但是 「由於我們看到了與二號坑類似的大口尊,所以三號坑和二號坑的關係極為緊密」。如果未來發掘找到了與二號坑類似的器物,就可以推斷兩個坑是同時期挖的。
↑9月5日,成都市,專家雷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
雷雨認為,三號坑發現後,人們對三星堆祭祀坑性質的認識會產生質的飛躍。之前學界爭論的焦點在於這兩個坑是祭祀坑還是亡國寶器掩埋坑。亡國寶器掩埋坑的論據是兩個坑同時岀現,之後三星堆開始衰落,而成都金沙開始崛起。「大部分人順理成章地聯想古蜀王都從三星堆轉移到了金沙。」
三號坑的出現打破了已有的推測。「因為人們離開三星堆將器物埋藏時出現不同時期的坑越多,這種可能性越小。」據目前考古勘探,這些坑出現的大時代可能相差不大,但是多坑之間的年代是有差距的,根據時間判斷,既然不是同時形成的,亡國坑的可能性大大減低。
三星堆一、二號坑中的許多遺物有損毀痕跡,雷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或許當時使用了「毀器」「燎祭」的方式進行祭祀,「我們現在還不能理解這種行為的特殊用意。」
有專家提出「毀器」可能與王者更替有關係。「是不是新王會把舊王的器物全部毀掉埋葬,然後自己再做一套?那麼這樣的話是不是還會有更多的祭祀坑?」隨著三號坑的出現,越來越多的猜想讓雷雨欣喜。
↑9月6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展品
【2、可能修正三星堆與金沙關係】
發掘出「幾」字形金器
「這種器物只有金沙有」
長期以來,三星堆與金沙的關係一直是考古學界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從眾多文物中,考古學家推測金沙文明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續。但是古蜀人為什麼從三星堆遷移到金沙,中間發生了什麼,目前還沒有定論。
此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現了包括青關山大型建築群、青關山城牆、李家院子城牆和馬屁股城牆拐角的一批重要文化遺存。「當時我們認為那是亡國後的城牆,後來勘探發現,當時城牆不僅還在使用,而且人們對城牆進行了多處修補。城牆屬於三星堆四期,相當於金沙時期。當時我們就曾開玩笑說道,會不會有兩個首都?」雷雨說道。
雷雨幾年前的猜測在這次得到了部分印證。在此次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其他幾個類似一、二號坑的祭祀遺蹟。雷雨稱,目前新發現的6個坑,有大有小,小坑可能不像二號祭祀坑一樣包羅萬象,但是考古人員已發現一些金器和象牙殘件。
其中四號坑出土了一個金器,展開後呈漢字「幾」字形狀。考古人員推測這是貼在木椅上的器物,而這種器物只有金沙有。「可能古蜀國在商代晚期時代首都有兩個,或許三星堆和金沙有一段時間是並列存在的。而且三星堆的等級是不是高一點。」
↑9月6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展品:金面具
9月6日,幾位專家學者在三星堆二號祭祀坑旁又對這些觀點進行了探討。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認為,儘管雷雨的「三星堆等級更高」的說法尚待證實,但從一號、二號坑出土的銅器玉器來看,從製造技藝、獨特性上來看,明顯級別很高,這成了三星堆的重要標誌。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顯丹表示,三星堆裡的牙璋從40釐米到60多釐米,最大的復原將近2米。金沙的多數偏小,到底是變小了還是遺蹟性質有所不同都需要探討。
霍巍對三號坑的發掘充滿期待,「絕對不要以為三星堆遺址廢棄了,之後馬上建立了金沙。按常理,兩者會有所交錯,三星堆與金沙的整個時空關係,要通過這一次發掘說得更清楚。」
陳顯丹表示,「三星堆遺址碳十四年代從距今5000年到距今2600年,但何時成為王都,何時消失有待深入研究。金沙最早也有寶墩文化的東西,何時與三星堆銜接,或者金沙建立了一個中心形成了雙城?」他也提出其他的可能,成都平原當時不是只有這麼一個聚落,郫縣(現為郫都區)、崇州、大邑、都江堰都有類似的古城與三星堆遺址一期文化在成都平原上共存過。他認為史書記載的蠶叢、杜宇是早晚關係還是並存關係也是今後需要探求的。
↑9月6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展品
目前所有的想法都處於猜測狀態,考古學界也對此爭論紛紛。雷雨相信,這次更多文物被發掘出來,會對理清三星堆與金沙關係有重要幫助。
【3、更全面系統的「研究性發掘」】
藉助儀器科技考古
將減少誤差還原真相
在1986年一號、二號坑發掘時,有位日本學者通過肉眼分辨懷疑其中有人骨,但是這僅僅是一個猜測,當時發掘鑑定後沒有檢測出來人骨。於是這成為考古界歷史學界的一個「懸案」。「如果有人骨,那麼整個坑的性質就會另當別論。」雷雨認為,如果之後在祭祀遺蹟的發掘中真的出現了驚喜,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解決這種問題。
↑9月6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雷雨表示,科技對於現代考古的影響很大。中國的科技考古比較發達,科技考古主要藉助一些儀器,把肉眼難辨認的東西和如絲綢一樣挖出來容易損壞的有機物進行現場提取。「這些需要提取技術的專業人員輔助,對土壤進行成分分析,把附著在青銅器上的微量元素、脂肪酸都提取出來,進行有效檢測。」
「這是以前科技手段完全做不到的。」雷雨也準備在三號坑發掘的時候,對一號、二號坑發掘時的測量遺憾進行彌補。雷雨介紹稱,1986年採樣手段和數量都遠不如現在,測出來的祭祀坑年限不是很準,有一定誤差。這次他們打算增強數據採集工作。
「如果採集100個數據,其中有50個都指向某一段區間,那麼會大大降低誤差。」同時在祭祀遺蹟附近,他們建造了微痕跡應急保護室、無機質文物應急保護室、應急檢測分析室等工作室,希望能在第一時間保護文物。
雷雨認為,在這次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的眼睛不能光盯著坑,和坑有關聯的同時存在的遺蹟,比如房屋、祭臺,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容易被忽略。這次本著「研究性發掘」理念,相比一號坑和二號坑發掘過程中更重視坑內文物,考古人員從更全面角度將整個坑與附近的遺蹟都囊括。「我們把旁邊的溝壑、房屋遺蹟都規劃清楚了,以整體的思維指導考古發掘活動。」
↑9月6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雷雨介紹,在專家的建議下,他們打算在發掘三星堆祭祀遺蹟過程中,將某一個區域保存完好的剖面進行截取,做一個剖面標本放到博物館裡進行展示。「國內有些博物館已經開始做這些截層了,就像一堵完整的牆一樣,把每一個時期的地層都很直觀地展示出來。」
【4、只發掘了遺址的千分之二】
希望三號坑能像二號坑豐富
逐步揭開三星堆面紗,爭取申遺
「以前有兩個坑都讓人覺得是個奇蹟,同時期內在一個遺址裡出現那麼多青銅器,在全中國都很罕見。」三號坑以及更多可能祭祀遺蹟讓他覺得三星堆更加不可思議。
雷雨曾被人問到,三星堆再現祭祀遺蹟,就青銅器數量來說有沒有可能超過殷墟。「我們不能臆測未來的發現,但希望三號坑能像二號坑一樣豐富多彩,金、銅、玉、貝一樣不少」。
雷雨認為,三星堆中的器物尤其是銅類器物,比如尊、罍都做得不精緻,有的表面粗糙,有的銅器成分有很多雜質。雷雨認為這些與黃河流域相似,到底是工匠水平的原因還是有意為之?這與精美的青銅雞、青銅頭像、青銅神樹等形成對比,但總體看來三星堆無疑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豐富性、創造性的見證。「當我們逐漸揭開三星堆神秘的面紗,越來越感覺到三星堆青銅文明是中華大地青銅文明對世界青銅文明的獨特貢獻。」
↑9月6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他相信以三星堆青銅器與其代表的文明、文化內涵一定可以申遺,「只不過我們需要自己揭開三星堆的面紗,解釋清楚這些神秘,至少形成學術界自己的主流意見。」
雷雨認為,在整個發掘過程中,還有很多可以彌補的地方。三星堆現在發掘的面積太小,只發掘了整個三星堆遺址的千分之二,雷雨相信更多的遺蹟還在不遠處召喚著考古人……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彭亮 實習記者 郭懿萌 攝影 王歡
編輯 於曼歌
相關專題:新發現祭祀坑!三星堆再次啟動發掘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