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之困,一個大牛決定出走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賈琦 財經琦觀 收錄於話題#股市9#前沿科技1

「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我可以暫時安心的休息片刻。」

此言一出,當日(12月16日)中芯國際股價開盤即大幅跳水,不得不緊急暫停交易。

午後復牌後,中芯國際繼續直線暴跌一度跌超8%,最終,跌幅收窄至5%。

01

提交辭呈的人叫梁孟松,是中芯國際的聯合CEO。

讓他不爽的人叫蔣尚義,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中芯國際任職獨立非執行董事。

中間出走過一段時間,現在要回來做副董事長。

過去一段時間,蔣尚義在武漢弘芯做了一年多的CEO,上個月被曝出資金鍊斷裂,項目徹底爛尾,蔣尚義也隨之辭職,回去矽谷休養。

目前市面上流傳的梁孟松辭職信。歌詞大意如下:

「我在中芯國際有赫赫戰功。」

「蔣尚義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這件事,沒人提前跟我商量過。」

「我早就累了,你們覺得我是個nobody,那我辭職好了。」

「最後強調:我沒有要逼你們做『二選一』的事,該上任就上任去。我就是表達我的想法。」

02

這真的非常梁孟松。

有著「半導體狂人」,「臺積電叛將」等諸多諢號的他,本就是一個個性張揚的人。

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處理器大廠AMD工作。

1992年,四十歲的梁孟松回到臺灣,加入臺積電,開始一步步在亞洲晶片江湖中嶄露頭角。

2003年,臺積電以自主技術擊敗IBM,憑藉130奈米的「銅製程」一役,一舉在全球揚名。

行政院表揚臺積電研發團隊,當時負責先進模組的梁孟松名列第二。

而當時排名第一的,正是這次讓梁生氣的蔣尚義,時任臺積電的研發副總。

蔣尚義年紀還要再大一些,江湖上尊稱一聲「蔣爸」。

有人說「梁孟松是蔣爸的大弟子」,也有人說「二人的技術實力其實不相上下」。

蔣尚義

2006年,蔣尚義退休後,梁孟松覺得自己有機會再往上升,然而臺積電卻從英特爾挖來羅唯仁。

空降高管,又一次擋了梁孟松的晉升之路。

對於梁孟松出走臺積電,一位曾和梁孟松合作過的工程師透露「他一直覺得自己對公司有很大貢獻,希望自己也能升到副總位置。」

事實上梁孟松也確實戰功彪炳。

臺積電的十七年間,在美國專利局的資料庫裡,梁孟松個人參與發明的專利半導體技術有181件。

數量雖不算太多,但幾乎每一項都是最重要的前沿技術研發。

2008年,梁孟松正式從臺積電離職。

03

那幾年,三星的晶片製程是被臺積電摁著頭打的。

直到迎來梁孟松。

三星承諾,用三年就給梁開出在臺積電10年能賺到的錢。

此外,三星還出動行政專機,載他和其它臺積電前員工往返臺灣和韓國。

但梁孟松自己卻說,除了待遇豐厚之外,三星還給了他更大的發揮空間和尊重。

此處應劃重點。

2011年,梁孟松正式加入三星。

鑑於三星在20nm製程的落後地位,梁孟松決定放棄20nm,直接由28nm製程升級14nm。

幾乎沒有人看好這樣的舉措,太過冒險。

但梁孟松還是做到了。

在當時,臺積電已經逐漸取代三星,成為蘋果的核心供應商。

但是在A9處理器世代上,三星14納米FinFET提前上陣,又拿下高通(Qualcomm)大單,讓臺積電的16納米FinFET首嘗敗績。

04

大陸發展晶片的決心,說出來都嚇人。

21世紀後,大陸廠商的代表到了新竹的酒店,一住就是半年。

住下之後,先找獵頭公司,有一家算一家,挨個報價,挖一個人給跳槽者年收入的40%作為酬金。

挖到一個介紹重量級人物,獵頭可以拿到上百萬的酬金。

「去大陸吧,三年賺夠十年的錢。」

「有小孩是吧?每年提供6萬元人民幣的學校補貼。」

「不忍拋棄原來的同事?那就都一起去吧!」

在大陸的高薪攻勢下,臺企南亞科一次流失了48名高級技術人才,美光子公司的DRAM廠華亞科跑了約400人。

有段子說,有的公司經不住這樣的「滲透」,想派保安去攆獵頭,最後保安都被挖走了。

2016年,隨著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後,梁孟松加入中芯也被業界看作是「早晚的事兒」。

果不其然,2017年10月,梁孟松正式加入中芯國際,成為聯合CEO,主掌中芯研發部門。

原執行長(CEO)趙海軍,也更新為聯合首席執行長,跟梁孟松齊名。

說真的,沒見過一次聯席CEO善終的。

梁孟松到今天才發作,算是撐得久。

05

大陸不缺資金,不缺決心,更不缺市場和豐饒的全產業鏈。

但我們有自己的複雜性。

1997年7月,以西方國家為主的33個國家在維也納籤署《瓦森納協定》,約定一起限制被封鎖國家的關鍵技術和元器件進口。

中國想進入這一領域,從一開始舉步維艱。

2000年,成立第一年的中芯國際就迎頭撞上這一問題。向美國應用材料購買雙電子束系統時,就曾被布希政府凍結產品出口許可。

此後,為了避開《瓦森納協議》的管轄,中芯國際一度將註冊地選在開曼群島,大量引入外資股東,採用收購二手摩託羅拉工廠、購買二手設備,把自己的血搞混。

第一階段的中芯國際,一直在用股權換技術,用產能換訂單,在足額且分散的外資股東結構下,先後將德國英飛凌、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日本東芝、富士通等晶片巨頭從客戶變成了利益綁定的股東。

2004年,赴美上市時,中芯國際的股東數量高達75個,名副其實的國際部隊。

其中,上海實業、北大青鳥為代表的大陸國有企業,分別以12%和6.79%的股權,佔據著大股東的位置。

同時,深知先進技術重要的中國政府,也通過給錢給地的方式對其大力扶持。

比如2001年,中芯國際在上海浦東的張江,以169元/平米這種幾乎白送的土地成本,低價購入了大量設備與廠房。

一路奔跑,一路吸納,中芯國際內部終於變成了山頭林立的複雜江湖。

技術,掌握在臺灣派的高管手裡,他們是企業的實控人,希望企業繼續擴大,向國際化格局發展;

大股東,是國企政府,他們希望中芯國際作為頭馬,拉動扶持整個本土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其他數額眾多的來自海外的零散股東,他們則只想賺錢;

大家的目標都沒錯誤,但在具體執行起來,卻互相掣肘。

想做大,短期內就不能扶持本土,而是優先服務海外一流客戶,贏得其認可繼而做大;

想盈利,就不能做大。晶片周期長,投入大,不斷投資建廠房,短期內也很難盈利;

2011年,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突然離世。

這位曾經的三亞市副市長以及上海市經濟決策委員會委員,江上舟除了在政界有著廣泛人脈之外,更是國家大飛機、半導體項目中的重要產業領頭人,在行業本身也極有威望。

隨著江老的離世,內鬥迅速發酵。

時任CEO王寧國來自臺灣,為了帶領中芯國際實現盈利:一度將客戶分為了A、B和C三等區別對待,其中,有錢的外企是A等,大多本土設計公司則因為又窮又不貢獻產能而被劃分C等。

代表國資意志的中芯大股東大唐電信不肯接受這樣的走向。

幾度調節而不能之後,大唐在江上舟去世的第三天,突發政變,在股東大會上將王寧國火速扳倒。

為平息戰火,一度有發改委、工信部領導出面調停,才暫時平息了爭端。

06

2014年,規模超過千億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正式成立。一期的1700億產業投資,多數流向了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方向。

其中,三年時間裡,大基金僅僅對中芯國際的總投資就達到160億元。

資本和人才的不斷流入,使得中芯國際一點一點的在泥濘中向前爬行。

據梁孟松的辭職信中所說:

「我自從2017年11月,被董事會任命為聯合執行長,至今已三年餘。這段期間,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

這是事實。

但另一個事實則是,依靠大基金的幫扶,中芯國際得以每年投入接近兩倍淨利潤進行研發,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達到17%、19%、22%,遠高於臺積電的8%左右。

關於梁孟松的辭職,我很難評價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選擇,不知其面臨的內部困境,就很難輕飄飄地指責其不懂「大局為重」。

況且,梁孟松今年已經68歲了。

漩渦中的另一個主角蔣尚義,更是已經到了74歲的高齡。

晶片的星辰大海,就單指著這兩個老人,其實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曾有人這樣報導梁孟松去三星後起到的作用:

「他去三星,就算不主動洩漏臺積機密,只要三星選擇技術方向時,梁孟松提醒一下,這個方向你們不用走了,他們就可以少花很多物力、時間。」

一個彎路,可能就是幾億美金,以及難以用金錢量化的時間窗口。

我不曉得中芯國際到底有什麼優良傳統。

但一個大牛制衡另一個大牛的經典戲碼,眼下或許並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END

原標題:《中芯國際之困,一個大牛決定出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人事巨震!迎來一個技術大牛,卻「逼」走了CEO
    中芯國際人事巨震!迎來一個技術大牛,卻「逼」走了CEO。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宣布蔣尚義博士獲委任為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蔣尚義是原臺積電的元老,曾擔任聯席COO一職。此前蔣尚義在2016-2019年期間就曾擔任中芯國際的非執行董事,任職期滿後蔣尚義擔任了武漢弘芯的CEO,不過今年弘芯已經「爆雷」,蔣尚義7月份辭去了弘芯的職務。沒想到幾個月後又再次回到了中芯國際。但是中芯國際董事會招攬蔣尚義卻沒有事先告訴聯席CEO梁孟松,這讓梁孟松非常氣憤。
  • 蔣尚義回歸,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內訌背後,兩位晶片大牛的恩怨
    隨著臺積電前COO、晶片「大牛」蔣尚義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現任中芯國際聯席CEO、技術「狂人」梁孟松突然在董事會請辭,並稱自己已經不再被尊重和信任。管理層發生人事地震,投資者也擔心對中芯國際股價帶來影響。
  • 技術狂人、叛將宿命與路線之爭,中芯國際宮鬥背後的十字路口
    晶片龍頭中芯國際再次曝出人事地震。12月15日,中芯國際宣布半導體大牛、臺積電前CEO蔣尚義回歸,出任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同日,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及聯席CEO梁孟松即提出辭職。受此影響,中芯國際港股12月16日早上停止交易,午後港股復盤後下跌4.94%。蔣尚義空降,梁孟松當即宣布離職,戲劇化的人事變動,又一次將中芯國際的董事會矛盾擺上了臺面。內鬥與路線之爭業界人士看來,中芯國際就是一家鬥爭不斷的公司。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 蔣梁去留背後中芯釀變 晶片工藝策略之辯求解
    半導體圈領軍人物蔣尚義確認加入董事會,卻伴隨著現任聯合CEO梁孟松的「辭呈」(《致董事會信函》),12月16日,中芯國際公告回應稱,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事件的背後,不僅僅是人事問題。
  • 中芯國際:無奈的內訌
    大唐電信的入股,成為中芯國際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轉折點,因為這是中芯國際成立以來第一家以產業投資者身份進入的股東。 而大唐電信跟中芯國際同處產業鏈上下遊,其入股中芯國際就是明顯的產業資本的角色,而且不排除其想要控制中芯國際的動機。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大唐電信要求在中芯國際董事會擁有兩個席位,而其他幾家主要股東在董事會皆只有一個席位。
  • 中芯國際高層內鬥,半導體晶片行業發展或許受阻
    近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半導體領軍人物蔣尚義將重返公司,出任副董事長。這則公告發布後,網上也是叫好聲一片,網友紛紛恭喜中芯國際再添一員猛將。,臺積電也因此成為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企業,06年退休,因企業發展困境,09年蔣尚義重回臺積電主持技術研發工作,13年再次退休,16年出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19年6月,蔣尚義離職中芯國際,前往武漢弘芯擔任總經理,2020年12月回歸中芯國際,擔任集團副董事長。
  • 中芯國際版權力的遊戲?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加入
    雷達財經 文|李宏晶 編|深海12月16日早間,中芯國際A股公告,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以下簡稱"本集團")之董事會宣布蔣尚義獲委任為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根據另一則公告,中芯國際稱,有媒體報導本公司執行董事及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博士擬辭任本公司職務的消息,並且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
  • 美國正式將中芯國際列為「軍事最終用戶」!中芯國際回應:對公司...
    本公司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美國國防部對本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本公司會繼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保持積極的交流溝通。」[圖片]總的來說,中芯國際此次被列入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並不意外,此前外界已經有過多次爆料,並且在美國國防部正式公布之前,美國其實已經對中芯國際進行了相應的限制。
  • 中芯國際的堡壘最容易被從內部攻破,如果不是天災那就一定是人為
    最近網報中芯國際又有大動作,看完之後確實佩服中芯國際的對自己狠的勇氣和決心。其實早在12月初,看到關於米國對中芯國際的關懷,就知道中芯國際的日子將要不好過了。一開始中芯國際還說沒有收到相關信息,這不在12月4日,就發布了關於傳聞信息的後續公告,內容我就不贅述了,簡單理解就是:都是米國誤會我了,我們繼續保持溝通,也許有機會消除誤會。如果上面的打擊,算不上天災,但是確實有一定的人為因素。而這個人為屬於外界的人為因素,雖然會對中芯國際有影響,但是不會是致命的,畢竟中芯國際當時還是有技術和實力,實現自給自足的。
  • 蔣尚義、梁孟松(附簡歷)一個回歸,一個退隱,中芯國際7nm技術還能...
    蔣尚義、梁孟松是半導體晶片晶圓製造領域的兩個大拿,兩人簡歷和經歷都是半導體行業的傳奇,在本就人事變動頻繁的中芯國際,如今再爆出這兩尊大神一個回歸之際,另一個請辭,究竟是什麼讓本就面臨危機的中芯國際再生事端?中芯國際的7nm技術還能量產嗎?
  • 中芯國際「局中局」
    然而,讓外界錯愕的是,梁孟松卻提交辭呈,拂袖離開中芯國際。   對不熟悉中芯國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大瓜;對了解中芯國際的人而言,這不過是其連綿不絕的內訌史上的一幕而已。中芯國際接下來只需猛踩一腳油門,就可能趕上臺積電。但遺憾的是,中芯國際翻車了——臺積電起訴其侵權。   2009年11月3日,美國加州地方聯邦法院判決中芯國際敗訴。11月7日,經過緊張談判,中芯國際和臺積電達成和解:中芯國際分4年向臺積電賠償2億美元現金,同時向臺積電支付8%股權,外加2%的認股權。
  • 這8小時42分 關乎中芯國際未來
    從臺積電出走後,梁孟松加入了競爭對手三星電子,並擔任其研發部總經理。臺積電對此憤懣不平。2011年底,公司對梁孟發起訴訟,指稱其洩露公司機密。敗訴後,梁孟松在2017年10月加入中芯國際。按照公告,梁孟松的第一次任期是3年,結束於2019年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
  • 聯姻A股:中芯國際的國產「芯」夢
    多重利好:中芯國際回歸A股在中芯國際回歸A股之前,中芯國際已經先後在美股、港股上市,其募資渠道相對寬廣。不過,中芯國際於2019年5月宣布從美股退市。於中芯國際而言,從美股退市有著深層的考量。首先,國際貿易波雲詭譎,這給美股上市的中芯國際帶來了額外的經營風險,而國內科創板的融資環境對其更加誘惑。
  • 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未來怎麼走
    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未來怎麼走 滿天芯 發表於 2020-12-16 11:35:38   在12月15日大家還在閱讀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消息之際
  • 內訌+外患,中芯國際如何突圍?
    其中,中芯國際採購了包括用於關鍵生產工藝設備,如蝕刻、光刻、晶圓清洗和測試機械,以及一年以上的消耗品部件,這些部件必須定期更換以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行和日常操作的正常進行。中芯國際還建立了一個中央倉庫來儲存這些產品。同時,中芯國際正在針對部分美國設備、零配件、原材料,申請所需的出口許可證,但參考華為海思被封鎖後受到的衝擊,中芯國際的最終命運也不容樂觀。
  • 中芯國際「內鬥」簡史:陸臺高管爭權奪利,4000億巨頭受累8年
    蔣尚義與梁孟松原本的師徒恩怨,只是中芯國際被內鬥拖累的一個縮影。在美國高壓的大背景下,蔣尚義的進入與梁孟松的退出,也只是中芯國際在戰略上的一項對位選擇。但內鬥這一話題終究還是中芯國際難以避開的雷區,在此前的數年中,中芯國際已經因為管理方面的問題,耽擱了不少的機會。
  • 剛剛中芯國際最新回應來了!
    原標題:剛剛,中芯國際最新回應來了! 摘要 【剛剛中芯國際最新回應來了!】
  • 內憂外患 中芯國際一夜「入冬」?
    12月15日,74歲的臺積電前COO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不過,在中芯國際宣布任命的董事會上,現任中芯國際聯合CEO、68歲的梁孟松卻無理由投了棄權票,並遞交了書面辭呈。霎時間,關於中芯國際「蔣梁之爭」的討論此起彼伏。
  • 除了華為,辭去中芯國際聯席CEO的梁孟松還可以去哪兒?
    國內晶圓代工廠領頭羊中芯國際人事地震衝上網絡熱搜,聯席CEO梁孟松辭職後的去向問題(中芯未立即批准梁的辭職,未來仍有變數)成為網友關心的話題。已經有網友開始喊話:梁孟松可以去華為嘛。梁孟松服務過的公司,除現在的中芯國際,還有博士畢業後去的第一家公司AMD,以及後來的臺積電、三星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