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 文|李宏晶 編|深海
12月16日早間,中芯國際A股公告,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以下簡稱"本集團")之董事會宣布蔣尚義獲委任為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蔣尚義曾於2016年12月20日至2019年6月21日擔任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根據公告,蔣尚義聘用薪酬為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年度激勵將按照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政策且由董事會參考本集團的業績以及其個人的表現釐定後發放。
公告還稱,董事會表決通過關於委任蔣尚義為副董事長、執行董事的議案,其中董事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
根據另一則公告,中芯國際稱,有媒體報導本公司執行董事及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博士擬辭任本公司職務的消息,並且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
網傳的一份梁孟松辭職聲明顯示,其於12月9日獲知蔣尚義出任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不解,因為事前我對此毫無知悉。我深深感覺到不被尊重和被信任。"
前述離職聲明中,梁孟松還表示,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梁孟松在聲明中透露,目前中芯國際的「28nm, 14nm, 12nm, 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據媒體報導,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並未當場在董事會上批准梁孟松的辭職。事實上,之前業內就多次傳出過梁孟松與另一位聯席CEO趙海軍不和而要離職的消息,只是有著董事長周子學在其中調和,事情才沒有發生。
公開資料顯示,梁孟松和蔣尚義都曾在臺積電工作過。
梁孟松擁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學位,他是一位技術大牛,發表了多達350餘篇學術論文。畢業之後,梁孟松在美國超威半導體AMD工作過幾年,之後在臺積電工作達17年之久,參與先進工藝技術研發。
2006年,蔣尚義從臺積電副總位置退休,梁孟松競爭這一職位失敗。2009年梁孟松離開臺積電,加入競爭對手三星電子並擔任其研發部總經理,這還引發臺積電與三星電子之間的訴訟。
2017年10月,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幫助中芯國際成功研製了14nm工藝技術,並將產品良率提升到了95%。根據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文件,梁孟松在公司的任期為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
事件的另一主角蔣尚義也是半導體行業內的領軍人物,在半導體行業有45年從業經驗。根據中芯國際提供的簡歷顯示,蔣尚義現年74歲,1968年於國立臺灣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1970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獲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1974年於史丹福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
1997年,蔣尚義於加入臺積電擔任研發副總裁,在其帶領下,臺積電實現了技術上的飛躍,製程從0.25μm進入到16nm FinFET,一躍成為晶片製造業的技術引領者。
2006年,蔣尚義第一次退休,後於2009年在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邀請下,重新回歸併執掌研發大權。2013年底再度退休時,蔣尚義職位是臺積電共同營運長,並於退休後仍擔任臺積電兩年董事長顧問。
2019年離職中芯國際非執行董事後,蔣尚義曾短暫出任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執行長。
另據DeepTech旗下"問芯Voice"報導,蔣尚義目前在上海進行14天隔離。他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非常醉心於先進封裝、小晶片等系統整合的技術,加入大陸半導體產業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追求理想與事業的目標,;第二是協助中芯國際把技術做好,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
在其之前擔任中芯國際副執行董事兩年多時間裡,中芯國際的新工藝從28nm跨入14nm,同時12nm工藝研發也有所突破。
中芯國際的高層變動也引發了其股價變動,中芯國際A股早盤一度大跌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