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論梁孟松如何不滿,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已經成為事實。
作者:張霞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A股代碼:688981.SH; ;港股代碼:00981.HK )突發人事地震。
昨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其中,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梁孟松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梁孟松對蔣尚義的入職無理由投下棄權票,並且隨即向董事會提出離職。受此影響,16日晨,港股中芯國際開市前停牌。
網上傳出的梁孟松的辭職聲明中,梁孟松道盡委屈——自2017年入職以來,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然而,空降消息直到12月9日才被告知,「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而我應有接受和申訴的權利」。
按照一般的理論,即使你殫心竭慮,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司空降一個領導,至於態度如此過激嗎?這還要由梁孟松和蔣尚義的前塵過往說起——蔣曾是梁的老上級,並且梁孟松在職場上「失利」已經不是第一次。
梁孟松現年68歲。公開資料顯示,他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個人擁有超過450項專利,發表技術論文高達350餘篇。畢業後曾在美國處理器大廠AMD工作幾年,於1992年返回臺積電,擔任資深研發處長,一幹就是17年。
2003年臺積電以自主技術擊敗IBM,因130奈米「銅製程」一舉揚名全球。事後,行政院表揚臺積電研發團隊,當時負責先進模組的梁孟松名列第二,功勞僅次於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曾有媒體報導稱,「梁孟松是臺積電可排進前5名的研發人才」,參與的都是先進工藝的技術研發,更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左右手。
就曾經的資歷和職位來說,蔣尚義的確超過了梁孟松。蔣尚義現年74歲,曾長期擔任臺積電研發副總經理,最後退休時蔣尚義是臺積電共同首席執行副總、共同運營官(COO),在臺灣晶片行業人稱「蔣爸」,是半導體界的領軍人物;而梁孟松在臺積電是「蔣爸」下屬,且有「師徒關係」。
2006年7月蔣尚義辦理退休,臺積電計劃提拔兩個研發副總。一位定下了由來自英特爾輩分較高的羅唯仁;另一位副總人選,當時公認是梁孟松和孫元成之爭。兩人年紀相近,立功升遷亦步亦趨,同是國際電機電子學會(IEEE)院士,在臺積電互為瑜亮。
外界一度認為,曾為臺積電建立先進位程模塊的梁孟松,功在臺積電,有機會更上一層樓。但後來人事命令發布,升為副總的是孫元成,梁孟松成了羅唯仁的下屬,調任基礎架構專案處長。這直接導致了2008年梁孟松從臺積電出走。
辭職後的梁孟松先是在臺灣清華大學任教,幾個月轉往韓國,在成均館大學教書。2011年2月,梁孟松兩年競業限制期限到期,正式加盟三星,做晶片部門技術長。據傳說,三星給梁孟松的年薪折合成新臺幣約為1.35億,是臺積電的三倍。
梁孟松離開臺積電後,三星的技術水平進展神速,從45納米到32納米再到28納米、14納米,在半導體領域迅速崛起,並接連拿下了蘋果和高通的大單。為此,臺積電懷疑其在三星出資的成均館大學教書期間,便與三星有業務往來,違反了競業限制的規定。請求法院判令梁孟松停止洩露商業秘密、立刻從三星離職。最終經過三審訴訟之後,梁孟松被判決不得在2015年9月之前回到三星。
搜索當時媒體關於梁孟松與臺積電訴訟案的報導,便會發現,當初他憤而離開臺積電與今日中芯國際董事會發生的「辭職風暴」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工商時報》2011年的一篇文章描述,庭審中,梁孟松曾在法院當庭哽咽細述所受委屈長達半小時。
不被重視,尊嚴受損,被他反覆強調。「『他們在未經我同意下,發布人事命令』、『這幾乎使得我無法面對公司所有認識我的人』、『憑我的資歷要我去一個不能發揮的單位』、『我感到被欺騙、被侮辱,高層完全不重視我』。說到激動處,梁孟松哽咽如泣,隨即大聲說『我對臺積電貢獻很多,這件事,我沒面子』……」
許是中芯國際今日的人事任命,觸動了梁孟松的傷心往事,其向中芯國際董事會遞交的辭呈中,可以看到諸多似曾相識的字眼。也因此,一些熟悉蔣、梁二人的業界高層對媒體透露,梁孟松直接在董事會上對蔣尚義開戰的做法完全不令人意外,這就是他標準的做事風格。據報導,「他是個技術狂人,能力強、要求高、脾氣急,比較單打獨鬥型的人,個性也豪爽,講義氣,但有的時候他把話說得太滿。」
另外,據中芯國際的公告顯示,梁孟松入職,是抱著謀求大陸晶片產業發展的理想,入職時薪酬只要了區區20萬美元(年薪,另加獎勵)。當時中芯國際自己都承認:梁到中芯絕對不是為了錢,20萬美金招個資深VP都不夠,主要還是梁和中芯有著共同的夢想或目標。
入職中芯國際之後,梁孟松的成績有目共睹,按照他的說法:「目前,28nm, 14nm,12nm,及 n+1 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 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 和 3nm 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 8 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 EUV 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目前看來,我的短期目標,似乎已經超預期、圓滿的達成了。」
相反,蔣尚義離開臺積電後的實績略顯平淡。2019年蔣尚義任CEO的武漢弘芯頻頻爆雷,傳出投資與設備無法及時到位、廠房建設遇阻、新員工難以入職等消息,以致有網友笑稱「蔣尚義是不是臺積電派到內地的臥底?」
換位思考,如今,梁孟松正在中芯國際攻城拔寨,而蔣尚義暫時寸功未立,不僅成為梁孟松的領導,年薪還67萬美元(另加獎勵)。並且公司事前連充分溝通都沒有做,只是在表決前提前幾天打個電話告知,倒是完全可以理解梁孟松心態的不平衡。
但無論梁孟松如何不滿,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已經成為事實。
蔣尚義日前接受問「芯Voice」 專訪時表示,自己非常醉心於先進封裝、小晶片等系統整合的技術,加入大陸半導體產業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追求理想與事業的目標,因此希望外界不要把這件事情政治化,他只希望能安心在技術領域上發展;第二是協助中芯國際把技術做好,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
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人才不可缺少。不得不說,如何調和安排蔣尚義和梁孟松這兩位業內頂級人才的去留,是中芯國際目前需要面臨巨大的考驗。
參考資料:
《臺積電前主管 梁孟松泣訴遭架空》,工商時報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經濟觀察報
《中芯國際「師徒大戰」開打:蔣爸加入!梁孟松怒提辭呈且投棄權票》,DeepTech深科技
《內鬥?中芯國際連發6個公告》,環球時報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