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的早年生平——1769年,拿破崙·波拿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首府阿雅克肖。他是貴族波拿巴家族的次子。在他的童年時代,科西嘉島被法國人徵服,於是波拿巴家族成了法國的臣民。拿破崙在布裡耶納的軍校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
1793年,當土倫與英國聯合起來反對法國革命政府時,拿破崙在派來鎮壓這個港口城市的軍隊中擔任一名炮兵軍官。由於主將採納了拿破崙的計劃,土倫很快就被迫投降。雖然他當時年僅24歲,但是已經名聲大噪。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他成了一位炮兵將軍,並在政府的主要首腦中贏得了一些影響力。
拿破崙的第一次義大利戰役(1796年—1797年)——在督政府的領導下,拿破崙被任命為一支前往義大利與奧地利軍隊作戰部隊的最高統帥。
那些年長的將軍們起初對他們這位年輕的統帥並不信任,甚至心生嫉妒。但他們很快就認識到拿破崙是一位精通戰爭藝術的天才,並對他欽佩不已。
拿破崙總是知道如何贏得他的士兵們狂熱的獻身精神。他那激動人心的演講才能在他的第一個宣言中展露無遺:"士兵們,你們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政府虧欠你們很多,但卻無能為力。你們的忍耐和勇氣使你們值得尊敬,但是這些既沒有給你們帶來榮耀,也沒有給你們帶來好處。
而我,將要帶你們進入世界上最肥沃的平原,那裡有巨大的城市和富裕的省份;在那裡,你們將贏得尊敬,贏得榮耀,贏得財富。在義大利的士兵們,你們會缺少勇氣嗎?"
接下來發生在義大利的戰役,是自漢尼拔以來最引人注目的戰役。奧地利軍隊在各個方面都完敗於拿破崙卓越的戰爭天才。1797年春天,拿破崙兵臨奧地利都城維也納城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得不主動求和。
根據《坎波·弗米奧條約》,奧地利屬尼德蘭地區被割讓給法國,同時法國接受將萊茵河作為東部邊界。義大利北部依照法蘭西共和國模式被改造成兩個新的國家,稱為奇薩爾皮尼共和國以及利古裡亞共和國。
遠徵埃及(1798年—1799年)——在羞辱了奧地利之後,法國最大的敵人還有英國。拿破崙提出了在印度攻擊英國的冒險計劃,那裡是英國巨大財富和力量的來源。由於英國艦隊控制著海洋,法國遠徵軍不得不取道陸路。埃及可以作為進一步向東方進軍的基地。
督政官們很高興地同意了拿破崙的計劃,因為他們擔心拿破崙留在國內會成為一個政治對手。拿破崙親自逃選了遠徵軍成員,同時還帶了許多學者去研究東方的古老遺蹟。拿破崙的艦隊幸運地避開了在地中海巡航的英國艦隊,在埃及安全登錄。法國軍隊以很小的代價徵服了下埃及。
但是,拿破崙的成功在英國無比強大的海上力量面前變得毫無意義。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襲擊了停泊在阿布吉爾灣的法國艦隊,將其徹底摧毀。這場著名的尼羅河海戰切斷了埃及和法國之間的聯繫。後來,在拿破崙回到法國之後,他的遠徵軍被全部消滅。
拿破崙成為第一執政官——在拿破崙遠徵埃及期間,法國督政府陷入了困境。英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結成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國軍隊被打敗,失去了義大利,法國現在還面臨著外敵入侵的危險。而在國內,保皇黨和極端的共和黨人也給督政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當拿破崙聽說這些麻煩事的時候,他就下決心回去奪取政權。他將遠徵軍留在埃及,自己趕忙回到巴黎。拿破崙的巨大聲望使他輕而易舉地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並於1799年起草了新的憲法。
這份新的憲法授予3名執政官10年的執政權。拿破崙作為第一執政官實際上擁有唯一的絕對權力,另外兩名執政官只不過是他的工具。當新憲法的通過需要法國人民投票時,有300萬人投了贊成票,只有1500人投了反對票。
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失敗——國內事務被迅速解決之後,拿破崙立刻準備奪回法國之前所遭受的軍事損失。通過秘密而迅速的行動,他成功地率領一支軍隊穿過了阿爾卑斯山,而正在波河流域西部作戰的奧地利軍隊對此毫不知情。拿破崙的軍隊似乎從天而降,令奧地利軍隊驚慌失措。
在馬倫戈戰役中,拿破崙將奧地利軍隊徹底擊潰,一舉奪回了義大利。奧地利很慶幸能按照與《坎波·弗米奧條約》相同的條件來恢復與法國的和平。1802年,英國和法國籤訂了《亞眠條約》,條約規定英國必須將開戰以來所佔法國領土的絕大部分歸還給法國。
拿破崙在和平時期的工作——拿破崙對國家的治理表明他也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和管理者。繁榮與秩序很快就回歸法國。在拿破崙所有的改革中,他所投入的精力和高效幾乎都是無人可及的。其中最有益的改革是他的新法典——《拿破崙法典》。
這部法典由一些法國最著名的法學家編寫而成,是大革命期間引入的那些法律改革的總結。它在很大程度上基於古老的法國法律和羅馬法,也被稱為《法國民法典》。
這部法典至今仍是法國現行法律的組成部分,而其他一些國家,如阿根廷、墨西哥以及義大利的法律或多或少都是以《拿破崙法典》作為藍本來制定的。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禁閉期間曾經這樣說過:"我真正的榮耀不是贏得了40場戰役的勝利,滑鐵盧將抹去那些勝利的記憶。但是,我的《民法典》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抹殺的,它將永垂不朽。"
拿破崙加冕稱帝——第一執政官旨在使拿破崙的統治變得永久並且世襲。1802年,拿破崙被任命為終身執政官,然後在1804年,他把是否同意他加冕稱帝的問題拋向了法國人民。幾乎所有的法國公民都投票贊成將法蘭西共和國變成一個帝國。
在幾乎和查理大帝一模一樣的加冕儀式上,拿破崙戴上了皇冠。這位新加冕皇帝的權力實際上與一個軍事獨裁者是沒什麼不同的。
如果法國人民真的已經具備了實行民主政治的條件,那麼拿破崙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一步登天。拿破崙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君主專制,這一點從他1799年的一番言辭就能看出端倪,他是這麼說的:"……一個共和國……是法國人所迷戀的幻想,但這種幻想會像其他所有幻想一樣隨著時間而消逝。他們想要的只是榮耀和虛榮心的滿足;至於自由,他們對此沒有任何概念……國家必須有一位領袖,一位被輝煌的榮耀所粉飾的領袖。"
歐洲再次陷入戰爭——如果拿破崙能遏制自己的野心,那麼他或許可以好好享受他的勝利果實。但他不斷地幹涉其他國家的事務,並計劃建立一個法國殖民帝國,包括印度和美洲的部分地區。英國因此與法國重新開戰。俄羅斯、奧地利和瑞典聯合英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拿破崙為入侵英國做了充分準備,軍隊和運輸船在布洛涅迅速集結就緒。
如果英國人哪怕有一天對英吉利海峽放鬆了警惕,就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特拉法加海角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1805年),這場著名的勝利消除了英國的危機。
海軍上將納爾遜下達了這樣的命令:"英國期望每個人都恪盡其責。"這條命令永垂不朽。這位英勇的海軍上將在激烈的海戰中不幸犧牲。在特拉法加海角戰役之後,英國人成為絕對的海上霸主。
在陸地戰役中,拿破崙表現得比之前更加出色。通過急行軍,他在多瑙河上遊的烏爾姆俘虜了3萬名奧地利士兵。法國士兵說,皇帝不需要用他們的武器,只需要用他們的腿就能贏得戰爭。在維也納附近的奧斯特裡茨,奧地利軍隊和俄羅斯軍隊都遭到了慘敗。
普魯士被徹底擊敗,法國軍隊耀武揚威地穿過了柏林。俄羅斯軍隊仍在繼續這場戰爭,並在1807年2月的埃勞戰役中和法國軍隊展開了最艱苦卓絕的戰鬥。幾個月後,俄羅斯軍隊在弗裡德蘭戰役中遭遇了決定性的失敗。
最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籤訂了《提爾西特和約》(1807年),他和法國議和有一部分原因是出於對拿破崙天才的欽佩。歐洲大陸的兩位主宰者在兩軍之間涅曼河上停著的一個木筏上進行了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