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被找到,原來一顆超新星就能威脅地球生物

2020-12-24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眾所周知,地球生物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都導致地球上70%以上的生物滅絕,而滅絕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的物種登場。根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一支天文研究小組通過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個新奇的觀點:引起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可能與太陽系外一次超新星爆發相關。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了什麼。這次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大約3.2億年前的泥盆紀與石炭紀的過渡時期,海洋生物是這次大事件的主要受害者,因為經過考古研究發現,整個泥盆紀出現的海洋生物都陸地生物多得多,因此這個時代也被稱為「魚類時代」,海洋生物自然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

還有研究指出,泥盆紀時期地球上的氣候較為溫暖,就連兩極地區也出現了春天般的溫暖。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長久地維持下去,到了泥盆紀末期地球氣候突發劇變,導致平均氣溫驟降,海水從兩極地區開始結冰一直蔓延到中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曾有研究指出這次大事件至少導致七成以上的海洋生物滅絕,那麼是什麼導致了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呢?

1969年的時候有考古學家提出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假說,認為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就是由這次事件導致的,這個假說之後逐漸成為了主流觀點。但實際上許多學者知道,這種假說的背後並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可以說明問題,因此他們嘗試從另外的角度去探索原因。直到加拿大的天文學教授菲爾茲帶領著他的團隊發現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時的化石。

根據菲爾茲教授的介紹,他們團隊在研究該時期的化石時發現了一些特殊的植物孢子,然後通過分析這些孢子的內部結構發現它們曾經遭受過強烈的紫外線輻射。眾所周知,地球上的紫外線輻射主要來自太陽,好在有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充當屏障作用,否則幾乎地面上的所有生物都會受到紫外線的侵害。

那麼為什麼植物孢子的結構中存在紫外線傷害的痕跡?難道泥盆紀晚期地球的臭氧層出現問題了?菲爾茲教授認為這個可能性比較大,而導致地球臭氧層缺失的原因可能是太陽系100光年內存在超新星爆發。研究表明,超新星爆發時釋放的輻射和能量會對1000光年範圍內的天體造成影響,如果泥盆紀晚期真的有這麼一幕出現,那麼地球難免會被影響。

超新星釋放出的輻射會衝擊地球的臭氧層,導致臭氧空洞的形成。菲爾茲團隊提出的理論目前還只是假說,3.2億年前的超新星爆發稍縱即逝,如今要追查起來十分困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接下來可能要辛苦考古人員發現更多關於泥盆紀晚期的動植物化石,看看這些化石是否也出現過紫外線輻射的痕跡。

相關焦點

  • 地球上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大約在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棲生物,引起滅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馬射電暴。距離地球6000萬光年外有一顆恆星爆炸了形成了一個超新星,而在此時它的兩極發生了巨大的能量束也就是伽馬射電暴,不幸的是它剛好擊中了地球。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4.4億年前,奧陶紀在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中結束了,地球進入冰河期,生物活動歸於冷寂。在這片冷季中,志留紀開始了,淺海、海岸、陸地上的動植物在幾千萬年的演化中種類和數量逐漸豐富了起來,兩千五百萬年後志留紀結束,泥盆紀開始。自此之後的蕨類植物逐漸繁盛,也是在泥盆紀時期海納螈登陸陸地顯示出四足動物的特徵。
  • 【地理視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第四大滅絕事件:泥盆紀晚期生物大滅絕 地球上總共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4.45億年前至4.43億年前)、盆紀後期滅絕事件(3.75億年前至3.60億年前)、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2.5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過渡時期)、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2.0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過渡時期)、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 地球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97%生物消失,持續了500萬年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多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目前以人類的文明科技探索,只能發現到歷史上出現過的五次的生物大滅絕。分別是發生於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3.7億年前的晚泥盆世,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和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以及大家最為熟悉的6500萬年之前的白堊紀末!
  • 地球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人類的行為讓第六次提前了?
    自大爆炸以來,宇宙已經150億歲了,而我們今天賴以生存的地球,年齡也才46億歲,還不到宇宙的三分之一!而地球生物從出現到現在也僅僅是6億年,但是地球生物在這佔據不到地球三分之一的6億年裡,生物已經遭受過5次物種大滅絕了!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奧陶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持續了長達6500萬年,是歷史上海域最廣泛的時期。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導致85%物種莫名消失,我國科學家發現其成因
    但是從那個時候至今的5億多年時間中,地球上經歷了至少5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分別是: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了,約85%的物種滅亡,原因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不過具體原因一直有爭議,國際古生物學界為滅絕原因爭論了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如果到來,科學家找到證據,人類可能是最大推手
    當然,這五次生物大滅絕都跟人類沒有任何關係,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出現。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由於當時地球環境變化,氣溫下降海平面下降,這導致了當時大量的海洋生物滅絕,滅絕生物佔比達到了85%;第二次生物滅絕發生在3.65億年以前的泥盆紀晚期,這也是魚類發展到巔峰的時代,大量脊椎動物出現,同樣的地球溫度下降海平面下降,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消失;
  • 太陽系附近有一顆黑暗天體?是它造成生物滅絕?或稱:復仇女神
    「復仇女神」理論涅墨西斯是太陽系理論上的第二個太陽,是一顆以希臘復仇女神命名的褐矮星。在英語詞彙中,nemesis一詞的意思是「垮臺」或「毀滅」,如果一個天體有這樣的綽號,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根據這一理論,復仇女神終有一天會毀滅我們,因為它會引發一場滅絕事件,把我們從地球上抹去。
  • 生物大滅絕必然會發生嗎?地球已有過五次,還會不會有第六次?
    生命珍貴,因為它難得且易逝,在已知的宇宙範圍內,我們並未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發現生命的蛛絲馬跡,生命十分脆弱,生命之於宇宙,就好比孤舟之於大海,稍有風浪,就可能徹底翻覆。在地球生命的發展歷史上就曾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使地球生命徘徊於徹底滅絕的邊緣,好在生命的種子頑強地存活了下來。那麼,生物大滅絕的發生是純屬偶然,還是具有某種必然性呢?
  • 地球曾發生過幾次生物大滅絕?答案很明確,人類或同樣難逃厄運
    也就是說,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物種有99%已經全部滅絕。 據科學家的研究,在地球46億年的漫長歲月中,曾發生過許多次生物滅絕事件,而這其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範圍最廣的,要數寒武紀之後的五次大滅絕事件:
  • 是什麼引起五次生物大滅絕?--中國數字科技館
    關於目前地球是否正經歷著一次前所未有的生物大滅絕?人類活動對地球生物圈是否產生致命影響?仍然處於不斷的爭論之中。然而,由於人類歷史相對於地球歷史非常短暫,要闡明這樣一個事關地球生物圈發展趨勢的關鍵問題,僅僅依據人類觀察所獲得的幾百至上千年的數據,是難於給出明確答案的,人類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趨勢應該納入到地質歷史中去分析和研究。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已停止?為高級物種讓路?
    地球的歷史已經有46億年了,42億年前地球上出現海洋,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自地球生命誕生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六次生物大滅絕,這六次都屬於生物大規模集群滅絕事件,而規模較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則超過了二十次,大大小小的生物滅絕事件則不計其數,地球上已經出現的生物,其中有98%已經滅絕了,倖存下來的只是少數,不過,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不全都是倖存者
  • 90%以上地球生物消失!二疊紀的大滅絕,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地球形成46億多年來,共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其中最嚴重的當屬第三次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98%的海洋生物和96%的陸地生物殉難。短短的50萬年裡,藍星的生態圈土崩瓦解。科學家們稱其為「大滅絕」事件,而我更傾向於叫它「大崩壞」!
  • 超新星爆發導致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橫行於世的恐龍滅絕,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上地球生命史的舞臺。但是,這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其中的一次。從化石記錄來看,地球生命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主要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它們分別是4.39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滅絕,3.59億年前至3.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2.01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以及最著名的
  • 北緯小百科「地球的生物大滅絕是又來了還是在一直重演著呢?」
    在漫長的歲月裡,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了,第一次在距今五億年前,這裡大滅絕經歷了六千多萬年,由於氣候寒冷,那時候陸地還沒有生物,幾乎85%的生物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後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地球來到了泥盆紀,依舊是海洋生物的世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就是鄧氏魚,那時候鄧氏魚可謂是站在了生物鏈頂端。
  • 這種生物到底有多牛:躲過地球5次大滅絕,被稱為「活化石」
    今天我們就要來講一種生物,它們居然連續躲過地球的5次大滅絕,而沒有滅絕,至今仍然還存活在地球上。在對這種物種進行介紹之前,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地球上到底發生過哪5次大滅絕,首先是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這次大滅絕總共造成地球約85%的物種滅絕,第二次是發生在距今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這次的大滅絕主要對海洋生物造成十分嚴重的打擊,第三次是發生在距今大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這次大滅絕造成地球大約96%的物種滅絕。
  • 五次生物大滅絕或許和太陽公轉有關,第六次會在3000萬年以後
    五次生物大滅絕的背後,都有著相似的原因,太陽公轉就是一種新的假說。該理論不再拘泥於地球上的條件,而是從太陽系運動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但這些是生物界內部的爭鬥,整個生物界還得提防大滅絕事件再次上演。生物界的演變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漫長的歷史中,總共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每次大滅絕都會對生物界造成毀滅性打擊,超過八成的生物喪生,活下來的生物日子也不好過。五次生物大滅絕,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恐龍滅絕,宣告了一個統治地球上億年的動物走向了末路。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來臨,請給野生動物一個美好的明天
    地球在生命之年裡,先後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帶走了75%至90%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最近的一次大滅絕導致恐龍從地球消失。先前的五次滅絕事件都是由環境的災難性變化引起的,如大規模火山爆發或與行星撞地球。每一次滅絕過後,都需要數百萬年才能重新獲得與特定滅絕事件之前的物種數量相當的物種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