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未來城市群內部,打造一小時交通圈

2021-01-09 婷婷說旅遊哦

經濟發展到今天,城市間的競爭早已走出了獨霸一方的時代,城市群間的競爭勢頭剛剛開始,縱觀中國最著名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廣東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流城市群,這五個城市群從地理位置上看,就像是弓箭一樣,勢如破竹,引領中國經濟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經濟上講,1小時生活圈是黃金經濟圈,從五大城市群來看,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其輻射半徑約在1小時生活圈之內,1小時生活圈的覆蓋範圍之大,是由於中國的鐵路建設日益發達,現在中國修建了8縱8橫的鐵路網,30,000公裡長的高速鐵路將成為未來的主幹線網,修建更多的跨市高鐵線路,未來1小時生活圈的範圍將擴大,功能更加完善,盡最大努力為城市群的發展服務。

許多人會將都市群與都市圈混淆起來,但明確了這兩個概念後,超級都市圈變得越來越多,一般而言,都市群是區域概念,是城市發展成熟期空間組織的最高形態,也是提升中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超級都市圈的範圍相對較小,一般只有一小時的通勤時間,簡言之,都市群的範圍要比都市圈大得多,在超級都市圈內可以存在多個都市圈,在超級都市圈內,首先,摩爾根斯坦利提出的建議,基本上就是我們所謂的「都市群」。

隨著高速鐵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 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的城市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5 G建設也在加速,預計未來10年我國5 G投資將達到4000億美元,屆時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將進入新的高度,中國的城市群必將蓬勃發展,創造輝煌,從城市圈來看,對信息設施、高鐵、智能網格等的依賴程度更高,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加強城市間的合作發展,加速城市化。

實際上,五大城市群的異軍突起並不是偶然的,從國家的高遠到縝密的頂層設計都是不可分割的,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看,五大城市群,東西南北各有一條,即符合古代中庸之道,同時又兼顧中國各地區的合作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大城市群已成定局,未來形成一小時交通圈相當重要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逐漸淡化,城市群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非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是中國最著名的城市群,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中國最有名的這五大城市群,就像一把蓄勢的弓箭,可以提升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讓中國的發展更近一步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分析:成渝城市群「雙核獨大」
    長三角GDP達17.9萬億元,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城市層級結構最合理的城市群,已有六大城市躋身GDP萬億俱樂部,未來將以核心城市為支點構建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五大都市圈。城市層級結構方面,長三角城市群呈現出「一超二特三大」的格局,是中國城市層級結構最為合理的城市群,體現了「龍頭城市-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這一層次合理、結構清晰的城市體系。上海城區人口超過了2000萬,是長三角唯一的超大城市(1000萬以上)。南京和杭州城區人口均超過600萬,處於特大城市行列(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未來將向超大城市進軍。
  • 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有望形成
    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有望形成 原標題: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有望形成在京津冀地區,擬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
  • 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十四五」期間,三大區域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市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已經梳理形成了近3年滾動項目清單,擬新開工項目70餘個、總裡程超過6000公裡。
  • 國家發改委: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
    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就此回應稱,目前總體考慮是,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未來城市群房子價格還會升嗎?看看2021年的預判
    不過同樣是三四線城市的一些地方或許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這些城市多是依託一線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其實從國家的多次表態中已經明確,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足以看出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未來基本上已經形成繼續推進新型城市化,重點發展城市群和大力推動城市更新的發展格局。
  • 城市群崛起,新的「城市坐標點」在哪?
    [提要]作為北京副中心旁"4.0+科創產城社區",潮白河·雲谷為升級城市群的發展格局貢獻力量。潮白河·雲谷,通過精心研製科創企業的辦公需求,打造近17萬㎡職住平衡產城社區。   城市群崛起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同時對經濟發展具有巨大帶動作用。
  • 中國五大城市群,未來中國城市的核心龍頭引領!有你所在城市嗎?
    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大城市的經濟實力和輻射擴散能力不斷增強,地域範圍不斷擴大,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日趨成熟。近幾年來,我國共規劃建設了19個城市群,其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有5個。 京津冀城市群
  • 湖南傾力打造超級城市群,未來將成湖南經濟核心,媲美武漢都市圈
    現在我們國家能發展得這麼好,全靠各個城市的貢獻,每個城市都為祖國今天的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我們能夠成功地站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的堅定聲音,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國的發展狀況還是有差異的,不平衡是很明顯的,東部沿海地區明顯比中西部地區發達,但這並不影響,因為每個城市都在努力尋求發展的機會,今天我要說的是湖南傾力打造超級城市群
  • 中部六省城市群規劃,2大超級城市群和6個獨立都市圈!
    什麼是城市群,顧名思義,就是多座城市組成的城市合集。城市與城市之間緊密聯繫,協同發展,從而形成合力。能夠發展成為城市群的第一要素就是城市群的城市之間距離要近。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到了從單一的城市個體向城市群模式過渡的關鍵階段。
  • 區域交通加力填補空白 軌道上的城市群提速崛起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王璐)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津石高速全線通車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加速構建世界級城市群
    中新社天津12月22日電 (記者 張道正)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項目,津石高速天津西段22日與河北省段同步全線開通運營,津石高速天津西段的建成將結束天津往返石家莊需繞行保定或滄州的歷史,實現3小時直達。再加上緊張施工中的京濱鐵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快速推進,正在拉近津城與京城的距離,加速構建世界級城市群。
  • 北部灣城市群多領域協調發展
    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將以此為依託,加強北部灣城市群旅遊合作,聯合打造國際旅遊休閒目的地,打造現代農業區域一體化格局,推動北部灣農業現代化發展。茂名市市長袁古潔表示,北部灣城市群應攜手謀劃構建創新發展聯動機制,加快建立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制度機制,打造低成本營商環境,構建大融合發展格局。旅遊發展迎來新機遇北部灣城市群風光獨特、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環境。
  • 打破五大壁壘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群發展
    其三,城市群的空間布局更加注重長江、黃河串聯東中西,上中下遊城市群功能互補。長江經濟帶橫跨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擁有長江這一黃金水道,通過航運將上下遊的經濟聯繫組合得更為緊密,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為龍頭,以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為支撐,以黔中和滇中兩個區域性城市群為補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依託,形成區域聯動、結構合理、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新型城市格局。
  • 中國未來城市群的格局會怎樣,這個答案很讓人信服,來看看
    未來將是城市群+獨大城市奮起的局面,不用說東部地區已經形成了大規模有影響力的長三角、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群作為第三大城市群的結構已經確立,另外山東半島城市群、福建東城市群正在高速崛起, 其中山東半島城市群GDP規模達到6萬億,福建省東城市群GDP也接近3萬億。
  • 張藝帥 趙民 程遙 | 我國城市群的識別、分類及其內部組織特徵解析...
    例如,本文認為長江中遊城市群尚未成型,當前仍是圍繞著武漢、長沙、南昌三座省會城市各自形成相對獨立的網絡結構;規劃中提出的北部灣城市群,也並未圍繞北部灣與海南省西海岸形成相對完善的網絡結構,大體上僅是圍繞廣西首府南寧而形成中部城市群,而海南則因建設自貿港成為了獨立政策區域;東北地區的哈—長城市群也發育緩慢,目前所形成的只是圍繞長春和哈爾濱這兩個省會的相對獨立結構。
  • 中部的超級城市群,湖南的發展核心,競爭力未來可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的城市化建設也在加快步伐,相鄰城市之間也產生了經濟輻射效應,這也是城市化的結果,長株潭城市群位於中國湖南省中東部,它是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
  • 「十四五」時期中國城市群分類治理的政策_一帶一路·共建繁榮...
    當前,中國城市群呈現出發育階段多樣化、所在區域的發展格局日益差異化、服務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目標趨於多元化、現代治理方式要求越來越精準化的態勢。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我國許多地區已經發育出了城市群(或其雛形)這種城鎮化的高級形態,但發育程度差異很大。 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發生著重要變化。
  • 中國四大城市群,有多牛?GDP佔到全國的一半,未來還將提升!
    中國四大城市群,有多牛?GDP佔到全國的一半,未來還將提升!關於中國四大城市群,其實國家已經基本定下來了!城市群、都市圈的發展,無疑將成為未來國家的核心點,只有每一個核心點都發光發熱,然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那麼我國才會正式進入崛起的時代。千萬不要低估城市群的作用,時間會證明。
  • 城、鎮協調發展 城市群「雁行陣」引領區域經濟增長
    從雄安新區獲批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方案上報,不到一年時間,以城市群為增長極的區域經濟備受市場關注。業內人士表示,在傳統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帶領下,城市群分布呈現「雁行陣」,拉動區域經濟多點、多極增長。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