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城市群,顧名思義,就是多座城市組成的城市合集。城市與城市之間緊密聯繫,協同發展,從而形成合力。能夠發展成為城市群的第一要素就是城市群的城市之間距離要近。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到了從單一的城市個體向城市群模式過渡的關鍵階段。未來中國的城市格局必將是由數個核心城市引領的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在此背景之下,幾乎每個省份都規劃有自己的城市群,以省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就是將來代表各省參與全國競爭的精華。
今天來關注中部地區,中國中部地區對應的就是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六省。這六個省份正好位於大西部和東部沿海身份之間,不靠海也不臨邊。但中部六省都是人口大省,總人口佔據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中部的發展對中國全局發展也可謂是舉足輕重。中部六省的城市群包括了兩大超級城市群之下的6個獨立都市圈。
兩大超級城市群就是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說是超級城市群,指的就是體量。中原城市群包括5個省份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達到1.65億人,超過全國人口的10%以上。經濟總量8萬億規模。是國家級城市群,是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撐之一。
長江中遊城市群又稱「中三角」,是以武漢為中心,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國家級城市群,也是國家級城市群,範圍涵蓋3省31座地級市,總面積32.61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25億人,經濟體量也是8萬億規模。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涵蓋了整個中部6省人口的四分之三,幾乎就代表了中部地區的全部。
這兩個城市群就是頂層設計層面對中部六省城市群發展的規劃。當然,以當前的中部發展水平來看,這兩大城市群更多的是概念層面,城市群內部的協同發展,互相聯繫還並不緊密和完善。當前各省重點發展的依然是以各自省會為核心省級都市圈。中部六省有6個以各自省會為中心的都市圈規劃。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關係梳理如下:其中安徽的皖江城市帶是包含在長三角超級城市群範圍內的都市圈。武漢都市圈,長株潭3+5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三個都市圈又是長江中遊城市群的核心重要組成部分。鄭州大都市區就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唯有以太原為中心的太原城市群不屬於任何一個大的國家級城市群範疇,因此,各省雖然都規劃了都市圈,但都市圈的量級以及發展的潛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以前景論,中部未來融合最好,最有望率先形成合力的還就是武漢都市圈,鄭州大都市圈和長株潭都市圈。環鄱陽湖都市圈和太原都市圈受制於核心城市的體量難有大的作為。而皖江城市帶中心城市合肥距離周邊城市過遠,又深受南京影響,很難真正形成合力,目標定位於繼續壯大合肥更為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