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城市群規劃,2大超級城市群和6個獨立都市圈!

2020-12-16 中部城市百科

什麼是城市群,顧名思義,就是多座城市組成的城市合集。城市與城市之間緊密聯繫,協同發展,從而形成合力。能夠發展成為城市群的第一要素就是城市群的城市之間距離要近。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到了從單一的城市個體向城市群模式過渡的關鍵階段。未來中國的城市格局必將是由數個核心城市引領的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在此背景之下,幾乎每個省份都規劃有自己的城市群,以省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就是將來代表各省參與全國競爭的精華。

中國城市群規劃

今天來關注中部地區,中國中部地區對應的就是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六省。這六個省份正好位於大西部和東部沿海身份之間,不靠海也不臨邊。但中部六省都是人口大省,總人口佔據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中部的發展對中國全局發展也可謂是舉足輕重。中部六省的城市群包括了兩大超級城市群之下的6個獨立都市圈。

中部六省城市群總表

兩大超級城市群就是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說是超級城市群,指的就是體量。中原城市群包括5個省份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達到1.65億人,超過全國人口的10%以上。經濟總量8萬億規模。是國家級城市群,是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撐之一。

中原城市群

長江中遊城市群又稱「中三角」,是以武漢為中心,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國家級城市群,也是國家級城市群,範圍涵蓋3省31座地級市,總面積32.61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25億人,經濟體量也是8萬億規模。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涵蓋了整個中部6省人口的四分之三,幾乎就代表了中部地區的全部。

長江中遊城市群

這兩個城市群就是頂層設計層面對中部六省城市群發展的規劃。當然,以當前的中部發展水平來看,這兩大城市群更多的是概念層面,城市群內部的協同發展,互相聯繫還並不緊密和完善。當前各省重點發展的依然是以各自省會為核心省級都市圈。中部六省有6個以各自省會為中心的都市圈規劃。

中部六省城市群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關係梳理如下:其中安徽的皖江城市帶是包含在長三角超級城市群範圍內的都市圈。武漢都市圈,長株潭3+5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三個都市圈又是長江中遊城市群的核心重要組成部分。鄭州大都市區就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唯有以太原為中心的太原城市群不屬於任何一個大的國家級城市群範疇,因此,各省雖然都規劃了都市圈,但都市圈的量級以及發展的潛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皖江城市帶

以前景論,中部未來融合最好,最有望率先形成合力的還就是武漢都市圈,鄭州大都市圈和長株潭都市圈。環鄱陽湖都市圈和太原都市圈受制於核心城市的體量難有大的作為。而皖江城市帶中心城市合肥距離周邊城市過遠,又深受南京影響,很難真正形成合力,目標定位於繼續壯大合肥更為實際。

相關焦點

  • 中部六省「十四五」規劃出臺 都瞄準了這幾個目標
    中部六省「十四五」規劃出臺,都瞄準了這幾個目標 近日,中部各省份陸續公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過去5年,中部地區發展追趕顯著加快,「十四五」時期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方面都有了更廣泛的期許。
  • 中國五大城市群,未來中國城市的核心龍頭引領!有你所在城市嗎?
    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大城市的經濟實力和輻射擴散能力不斷增強,地域範圍不斷擴大,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日趨成熟。近幾年來,我國共規劃建設了19個城市群,其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有5個。 京津冀城市群
  • 中部的超級城市群,湖南的發展核心,競爭力未來可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的城市化建設也在加快步伐,相鄰城市之間也產生了經濟輻射效應,這也是城市化的結果,長株潭城市群位於中國湖南省中東部,它是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
  • 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都市圈中心,瀋陽憑什麼?(上)
    按時間演進,瀋陽經濟區可分為如下階段:「6」——遼寧中部城市群2003年,伴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遼寧首次提出「瀋陽經濟區」的概念,包括瀋陽、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共六座內陸城市。2005年,《遼寧中部城市群(瀋陽經濟區)合作協議》籤訂,六城要在交通運輸、產業發展、金融服務、貿易流通、對外招商、人力資源、科教文化、旅遊開發、生態環境、信息通訊、統籌規劃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
  • 湖南傾力打造超級城市群,未來將成湖南經濟核心,媲美武漢都市圈
    現在我們國家能發展得這麼好,全靠各個城市的貢獻,每個城市都為祖國今天的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我們能夠成功地站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的堅定聲音,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國的發展狀況還是有差異的,不平衡是很明顯的,東部沿海地區明顯比中西部地區發達,但這並不影響,因為每個城市都在努力尋求發展的機會,今天我要說的是湖南傾力打造超級城市群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分析:成渝城市群「雙核獨大」
    從國際經驗看,發達國家人口遷移一般經歷兩階段:從城鎮化到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化城市群化,中國的都市圈城市群時代已經到來!城市群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平臺。我們在前期推出了系列報告,本篇結合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規律,對中國規劃建設的19個城市群進行排名,並對五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群逐次分析。
  • 專訪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把區域發展差異當成...
    四大板塊(東部、中部、西部、東北)之間的分化非常明顯。比較突出的是中西部地區增速快於東部,南方快於北方。2019年,中部和西南地區的增速在全國保持領先,貴州、雲南、西藏的GDP增速領跑全國,中部六省的增速全部在7%-8%之間。中部和西南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 「十四五」規劃系列研究之三——「十四五」期間城市群發展要突出...
    「十四五」規劃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強調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十四五」期間我國要進一步發揮城市群的資源集聚效應、輻射帶動效應、要素配置樞紐效應和科創引領效應,打破五大壁壘,推進城市群一體化、深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 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未來哪一個發展潛力更大?
    在世界範圍內的普遍承認的大型世界級城市群共有六個,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所謂世界級城市群,是指世界上最大的數個城市群。
  • 中國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未來城市群內部,打造一小時交通圈
    經濟發展到今天,城市間的競爭早已走出了獨霸一方的時代,城市群間的競爭勢頭剛剛開始,縱觀中國最著名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廣東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流城市群,這五個城市群從地理位置上看,就像是弓箭一樣,勢如破竹,引領中國經濟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 澤平宏觀: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排名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確立城市群為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並規劃建設19個城市群,但當前我國多數城市群發展尚不成熟,培育都市圈是從城鎮化到城市群的中間階段。例如,廣東將珠三角城市群劃分為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3個都市圈推動珠三角一體化進程。都市圈建設以同城化為方向,打造1小時通勤圈,圈內中小城市受益。
  • 中部六省只有這2個城市GDP過萬億,誰未來更厲害?絕不是武漢
    中國中部六省包括江西省、安徽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6個省,其中山西省屬於華北,是傳統能源大省,但現在失去了優勢,省會太原經濟低迷,6個省會中,經濟總量最高的是湖北省省會城市武漢,GDP高達1.34萬億,居中部六省之首,長沙市GDP1.02萬億,以微弱之勢屈居第二,而且武漢和長沙也是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
    2)南京都市圈為我國第一個規劃的跨省都市圈,安徽東部城市受益於與南京同城化發展。南京與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離均比安徽省會合肥更近。3)南京都市圈軌道交通體系前瞻性布局,與公路、機場、港口群共同打造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區。No.6 成都都市圈:少不入川的天府之國,成都人口經濟集聚度高,周邊地區城鎮化率較低、空間大。1)成都尚處於做大做強吸聚周邊資源階段,人口經濟集聚度高。
  • 葉一劍:洛陽都市圈的邏輯
    ——都市圈不僅是為中心城市的問題紓解而生,也可以是為中心城市做大做強而生,只不過,基於不同規劃前提和發展階段的都市圈建設的模式和路徑會有所不同而已。中原城市群作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空間單元,不僅在國務院批覆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給予了重點關注,而且,在2016年底還正式批覆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對中原城市群的空間範圍、戰略定位和機制創新等做出了安排,可以說,中原城市群的發展已經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加入洛陽都市圈,平頂山、三門峽、濟源都是啥角色?8大謎團探究
    也許有人會問,不是有中原城市群嗎?鄭州都市圈不也正在建嗎?為何又出來個洛陽都市圈?中原城市群是2016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當初劃定的範圍不僅有省內的18個直轄市,也把周邊山西、河北、山東、安徽等幾個省的12個城市「圈」了進來。
  • 河南唯一一個都市圈,優先打造大鄭州,未來將比肩武漢、成都!
    在中國所有城市群中,有些具有非常強的地域性,中原城市群就是其中之一,以河南為主體,輻射山東省、安徽省、河北省、山西省四個省的邊界城市,但實力上中原城市群總體較弱,重點還是聚焦在省內。因此河南有一個不太為人知的大都市圈, 鄭州大都市圈作為河南最強的城市,鄭州沒有替代地位,交通四通八達,是最有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城市,在中部地區鄭州多年來不敵武漢,但發展前景仍然有限。
  • 打破五大壁壘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群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國城市群整體發展良好,集聚效應顯現,各大城市群間呈現梯級有序分布態勢。但在行政管轄、統籌規劃、要素流動、產業鏈分工以及公共服務上,城市群發展還存在一些壁壘和挑戰。「十四五」規劃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強調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 從人口流動,初窺城市群時代
    再從近年我國人口增長來看,90%的新增人口均圍繞著都市圈進行,有人就有資金的流動。  這就是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經歷的重要階段——城市群聯動和都市圈輻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口成了必爭的戰略資源。  城市之間的人口戰爭  還記得今年2月份的"包郵搶人"事件嗎?
  • 世界都市圈,珠三角應該佔有一席之位!
    上圖是世界六大城市群示意圖,城市群也可以稱為都市圈,實際上被世人公認的四大都市圈中,我們的上海及五大湖兩個都市圈並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及緊密度。這裡面還可以看出國內經濟總量常年排首位的廣東,它所轄的珠三角核心六市也並沒有被提到書面上來。 原因在於珠三角核心六市緊密度目前來說還是不足,無論是從交通還是行政方面都是如此,所以近期各位看到的廣州規劃地鐵先通東莞,而深圳也籌劃地鐵通東莞,最終都是儘快實現廣州和深圳在交通方面的互通,這是在做交通一體化的第一步棋,相信之後就是逐步探水更高層面的互通。
  • 專家學者建言「8+2」格局下新南京都市圈如何實現新發展
    「8+2」格局下的新南京都市圈,將如何共繪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努力為長三角一體化和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本報記者對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採訪。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南京都市圈建設,有利於支撐長三角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助力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有利於向西向北接續帶動皖江經濟帶和淮河經濟帶發展,促進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協同聯動,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於形成跨省區域一體化治理新模式,為我國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