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城管」讓城市「耳聰目明」

2020-12-19 瀟湘晨報

合肥高新區柏堰科技園「數字城管」系統案件處置回復頁面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長安路與櫻花路交叉口西50米北側有非法小廣告」,4月16日上午8:07分,合肥柏堰科技園「數字城管」系統管理員陳雷的手機「智信APP」傳來信息,這是由上級指揮中心批轉到園區的一個待辦案件,主頁面詳細顯示現場圖片、位置、所屬網格、案卷類型、問題類型、大類名稱、小類名稱、子類名稱等,系統還倒計時提示剩餘23小時59分59秒。

「長安路與櫻花路交叉口西南角和南20米有兩家流動瓜果攤點」,2020-4-16 8:13:46。

「寧西路與翠竹路交叉口東100米南側綠地髒亂,有明顯垃圾」,2020-4-16 9:13:48。

……

柏堰科技園所轄16.4平方公裡、8個住宅小區、813家企業、1248家個體工商戶,城市管理部件繁雜、人力有限,路燈、井蓋、護欄等微小的城市部件不僅是城市管理的「神經末梢」,更是直接反映城市衛生形象和群眾生活環境的「窗口」,稍有疏忽,「小部件」也會釀成「大問題」。整治車輛違停,查處渣土撒漏,取締佔道經營,清理生活垃圾……城市管理「千絲萬縷」,「一針一線」都關乎城市品質。園區對「數字城管」進行升級,把科技融入城市管理,使之發揮「千裡眼」和「順風耳」的智慧作用,高效解決城市管理中高發、頻發、反覆的老大難問題。

柏堰科技園數位化城管平臺自2019年11月份試運行,截至2020年4月17日,採集到各類事件347條,有效交辦處理347條,按時處置率約91%,最快處理記錄是用5分鐘處置了一宗「亂貼小廣告」的投訴,提高了城市管理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和精細化,推動了城市管理模式由「小城管」向「大城管」轉變。

「大案牘術」讓城市有了「千裡眼」

「城市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大到城市美化、公共場所的環境治理,小到一個井蓋、一個垃圾桶等細節管理,如何做到『首尾兼顧、大小皆管』一直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園區城管大隊主要負責人許忠貴說道。

隨著柏堰科技園城區的快速發展,傳統「掃街式」方式已無法適應城市管理需要,必須向信息化要效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處理,「數字城管」系統的運用,實現城市智能化管理。管理內容涵蓋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環衛、園林綠化等5大類115小類城市管理部件設施,以及市容環境、宣傳廣告、街面秩序、施工管理和突發事件等6大類96小類事件。平臺採用「一級監督、一級指揮」的管理模式,建立信息採集、受理立案、任務派遣、任務處理、處理反饋、核查結案等六個閉環的業務流程,加速城市管理由被動管理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數字城管」突出問題精準識別、幫助問題快速整改,猶如現代版「大案牘術」盡顯威力,讓城市有了「千裡眼」。

「百姓城管」讓城市有了「順風耳」

在柏堰科技園,通過智能化的便利渠道,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為城市管理「啄木鳥」。

「數字城管」系統拓寬了市民的投訴渠道,更便捷地反映遇到的各類城市管理問題,市民可以通過撥打「12345」市長熱線和「12319」城建服務熱線,還可以拿起手機隨手拍照,通過「肥西城管」微信公眾號上傳,即可實時投訴到「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平臺24小時受理市民對城市管理問題的諮詢、投訴和建議,市民舉報的案件,一經核實有效,將直接納入「數字城管」案件處理範疇,進入「數字城管」案件考核體系,並對相關責任單位進行督辦督查。市民可實時查看案件辦理情況,最快可實現半小時內解決問題。

「隨手拍」「一鍵通」,讓城市管理再添「順風耳」,從而實現「城市管理人人參與」「百姓城管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智慧城管」讓城市有了「智慧腦」

哪條道路佔道經營?哪個路面積水嚴重?何處有停車位?市民出行關注的問題,「智慧城管」都能給你答案。「智慧城管」拓展了「數字城管」平臺,將信息技術融入現代城市管理之中,經過迭代演進所構建的一套支撐現代城市管理體制機制的、更加智能化的技術體系和運行模式。

合肥高新區柏堰科技園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強力推行數位化城市管理模式,用「大數據智慧」擔起城市「大管家」之責,目前園區已建成400餘平方的「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即將進入相關設備、軟體的招標採購階段,預計2020年底可投入使用。後期將以該中心為載體,依託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和信息手段,搭建「會思考」的城市管理「智慧腦」,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工作體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讓城市更乾淨、更整潔、更有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胡章勤 陳雷 記者 徐慧媛)

【來源:中安在線產經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平湖智慧城管,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徐立 林冬近年來,嘉興市綜合行政執法系統立足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領域進行了廣泛應用,把數字賦能作為「攻堅破難工程他們瞄準城市管理這一重要板塊,整合了涉及城市管理的十餘個平臺數據,跨部門共享大量城市管理資源,建成了集智慧感知、深度融合、統一服務、主導決策於一體的城市管理指揮中心,持續提升城市數位化治理、精細化管理的「繡花」功夫,讓管理更加「耳聰目明」。
  • 杭州「城市大腦」 讓城市更加耳聰目明
    擁堵排名從全國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區停車實現「無杆停車場」、酒店30秒可辦理入住、公園20秒即完成入園……在浙江杭州,這簡單普通的一串數字變化的背後,得益於「城市大腦」的建設。何謂「城市大腦」,就是搭載於網際網路,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對城市實施全域全程的即時分析和管理。
  • 蘭溪智慧賦能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案件處置逾20萬| 蘭溪智慧賦能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案件處置逾20萬|
  • 快評|數字政府奪魁,城市「耳聰目明」
    評估報告顯示,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和公眾需求,不斷強化日常監管和運維保障,全市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基本實現集約發展,內容質量大幅提升,安全保障進一步強化,管理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快廣州「數字政府」建設。 有人說,智慧城市本質在於優化城市治理。
  • 城管更新設備 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近日,市城管局給執法隊員配備了「新裝備」,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大大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加快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社會治理水平、城市管理能力。不僅如此,市城管局還引進了「空中巡管」系統,利用無人機進入以往難以取證的地域快速鎖定證據,視頻資料全部留痕,實行全程監管,為解決城市精細化管理中的頑疾插上科技翅膀。
  • 為城市管理安上「千裡眼」和「順風耳」數字城管信息採集員:給城市...
    數字城管平臺即綜合運用現代數字信息技術,以數字地圖和單元網格劃分為基礎,集成市政及社區服務部件事件等多種數據資源,通過多部門信息共享、協同工作,構建起運轉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的監督和處置新機制。採集員就是負責沿街收集各類城市管理信息的人。
  • 一張網、一隻手機,一個碼,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而依託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釋放的紅利,桐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積極探索城市管理的「觸網」模式,藉助大數據信息技術,讓城市管理有了「千裡眼」「順風耳」,治理更加高效精準,更加「耳聰目明」。監管「天網」讓街容路況盡在掌握在桐鄉的重點監管路段,380餘個專用監控探頭,針對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需要持續運轉,加上與公安部門分布於全市的2萬餘個監控線路共享,實現了對城市狀態的全方位展示、監控和管理。
  • 耳聰目明 血脈暢通:華為的城市智能體不只有「大腦」
    原標題:【原創】耳聰目明,血脈暢通:華為的城市智能體不只有「大腦」   11月13日,「華為城市
  • 廈門:「大城管」帶來城市管理大變化
    金尚社區和禾山社區的社區治理只是湖裡區城市綜合管理工作的一個縮影。為了積極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顏值,湖裡區通過大投入、抓長效的思路,摸索建立「大城管」機制,城區面貌有了較大的提升。湖裡區文明辦主任、城管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城管局黨委書記傅芳槐說。「大城管」機製成立後,有效銜接了各部門之間的聯繫,通過高位統籌、綜合協調、高效指揮、智慧化運作方式,建立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城市管理網絡,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同時,湖裡區將文明和城管高度融合,將文明創建與城市管理有機結合、互相補充,實現文明創建與城市綜合管理相互促進、高效運轉。
  • 耳聰目明,血脈暢通:華為的城市智能體不只有「大腦」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11月13日,「華為城市智能體峰會2020」在高交會上舉行。記者了解到,華為的「城市智能體」已率先在深圳等城市落地,深圳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鵬城智能體建設的終極目標是「為城賦能」。
  • 江寧「城市大腦」亮相,「耳聰目明」會思考
    「例如,一輛危化品運輸車在進入江寧轄區時,卡口數據、企業數據、監督部門數據都會源源不斷匯聚到『城市大腦』,『城市大腦』經過大數據分析、比對,就可以通過危化品運輸車的路線、暫停地點、品種等,判斷是否具有安全隱患,從而有效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 江門市數字城管平臺10月份運行情況
    江門市數字城管平臺10月份運行情況    10月份,系統共受理案件9277宗,結案9165宗,辦結率98.79%;  一、數字城管平臺案件受理情況  匯總表
  • 數字政通(300075.SZ)中標4073.46萬元智慧城管改造項目
    格隆匯 12 月 21日丨數字政通(300075.SZ)公布,公司收到石家莊市鹿泉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發來的《中標通知書》,確定公司中標智慧城管改造項目,中標金額為人民幣約4073.46萬元。
  • 「大城管」下好城市管理「一盤棋」
    12月7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了「美好安慶『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市城市管理局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市城市管理領域取得的成效。城市執法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管理法治建設取得突破,制定出臺、擬定7份規範性文件,印發實施15份指導性文件,規範城市管理執法的權力和責任。嚴格落實「門前三包」,加強人行道停車管理、夜間禁噪執法等。順利實施城區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實現了城區「一個標準管到底、保潔區域全覆蓋」,城區道路保潔機械化作業率95%以上。
  • 【2020·指尖城市】重慶市江北區——智慧城管讓城市更有溫度
    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田琦10月21日上午,由法制網、中新網、人民政協網等多家中央、重慶市屬媒體組成的「2020·指尖城市」採訪報導組來到重慶市江北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採訪智慧城市管理情況。
  • 數字政通:中標4073萬元智慧城管改造項目
    中證網訊(記者 楊澎)數字政通(300075)12月2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收到石家莊市鹿泉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發來的《中標通知書》,確定公司中標智慧城管改造項目,中標金額為人民幣4073.46萬元。
  • 打造人民滿意的新時代城管執法隊伍——南寧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多措...
    2019年,南寧市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將南寧市城管綜合執法局由掛牌機構調整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明確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統一承擔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城市管理監督評價,以及「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責。
  • 樂陵:微信城管 便民服務「零距離」
    樂陵「微信城管」平臺是依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及雲計算大數據技術,藉助微信公眾號平臺對接數字城管系統的公眾服務新模式,該平臺為公眾提供參與城市管理、反映合理訴求及意見建議等服務。通過微信城管,廣大群眾可以實時反映城市管理方面問題,也可以提出意見建議等;微信城管完全對接數字城管平臺,群眾反映的問題進入完全閉環的處理環節,由專業派遣人員派派遣至責任單位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後由核查人員到現場進行審核後結案,每個案件都有一張信息單,從案件標號到登記時間,再到接案人等,案件從接案到最終辦結的整個過程都有詳細記錄,全過程網上閉環運行,從而實現「少跑腿
  • 《城市夢》豆瓣評分超《信條》,學者與城管對談城市管理的人文關懷
    從河南農村來到武漢打拼,王天成拖家帶口、生活艱辛,但他一直懷揣著城市夢,希望在與城管之間的「攻防大戰」中取得成功。 《城市夢》以城市治理為題材,講述武漢繁華街道上一場城管與商販之間的「攻防大戰」。看片之後,觀眾好評如潮,笑中帶淚。70歲的王爹爹,喜歡叼著菸斗模仿史達林,也有被生活磨礪出來的智慧,與城管鬥智鬥勇。
  • ​用數位技術為城市管理安上「千裡眼」「順風耳」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林綠詩)宋瑋,2003年參加工作, 2013年西安市碑林區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建設數位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從那時起,她就一直紮根技術一線,是一名致力於推動「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迭代式邁進的「技術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