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徐立 林冬
近年來,嘉興市綜合行政執法系統立足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領域進行了廣泛應用,把數字賦能作為「攻堅破難工程」,通過實施大數據戰略,以數據資源共治、共享、共用為突破口,嘉興各縣(市、區)局數位化轉型成效顯著,城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平湖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的信息化「攻堅破難」項目則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瞄準城市管理這一重要板塊,整合了涉及城市管理的十餘個平臺數據,跨部門共享大量城市管理資源,建成了集智慧感知、深度融合、統一服務、主導決策於一體的城市管理指揮中心,持續提升城市數位化治理、精細化管理的「繡花」功夫,讓管理更加「耳聰目明」。
平臺融合讓數據「活」起來
通過高效採集、有效整合,平湖將原來分別存儲於各部門的小數據變成大數據、「死」數據變成「活」數據,為城市管理提供強大的信息支撐。
跨部門資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共享450餘路公安社會治安監控、280餘路垃圾分類視頻、150餘路城鄉天眼和天地圖等數據,並對部分視頻實現智能分析,通過跨部門共享城市管理資源,避免了重複立杆、重複建設,真正實現資源共享,節省財政投入約500餘萬元。
跨條線資源整合。集中了部門中的數字城管、智慧停車、智慧環衛、垃圾分類、防違控違、犬類管理、違停處罰等十餘個條線管理平臺,所有城市管理突發事件、數字城管案件、執法案件、市民舉報問題等均在平臺展現,實現對執法隊員、協管員、數字城管採集員、環衛人員等多種城市管理角色綜合指揮,進行統一調度、應急指揮、綜合管理。
跨區域資源覆蓋。管理區域覆蓋城區25平方公裡,8個鎮街道涉及小城鎮綜合整治的21個小城鎮31.156平方公裡也全部納入中心管理,部件7大類119小類、事件6大類69小類的問題實行市級統一系統、統一維護、統一採集、統一結案、統一考核,年案件處理量5萬餘件,解決率達到了99%,既節省了投入,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慧感知讓管理「輕」起來
增加前端感知設備對城市管理設備設施進行實時監管,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有效解決城市頑疾反覆性、重複性的問題,為城市管理減負。
建立智慧管控街區。建立沿街商戶資料庫,對視頻數據進行後端結構化分析處理,通過機器人智能識別嚴管路段店外經營、佔道經營、違規戶外廣告、非法小廣告、沿街晾掛等15類城市管理問題,實現智能預警、自動提醒沿街商戶、自動二次識別、自動派遣,自動結案,進行全過程自動化、全記錄管理。原來需要4-5名隊員管控的路段,目前只需2名隊員,管理效率翻倍。
開展智慧違停提醒。在平湖城區80餘個重點管控區域建成100餘路智慧監控,自動發現違停車輛並進行車牌識別,通過公眾號自動提醒車主駛離;超過規定時間未駛離,則進行二次識別取證,實現了由原來的人工執法向非接觸執法、人性化執法的轉變。
試點智慧流動攤管理。通過融入人臉識別和OCR文字識別技術,建立了流動攤販及街面小微違法行為人臉資料庫。根據違章行為的輕重、違法次數進行差別化處罰,解決了跨地區、不同執法人員管理流動攤販的痛點難點,也進一步實現了無接觸人性化執法,提升了城市管理效能。
公眾交互讓服務「動」起來
平湖整合已建的數據交互及應用交互平臺,建立了統一的市民交互窗口,推動城市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提升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和滿足度。
實施商戶管理三色賦碼。將「3次以上5次以下有違法違規行為設黃碼,5次及5次以上有違法違規行為設紅碼,30天連續沒有違法行為下調一個顏色等級」的標準通過數據建模分析評估後,測算出紅色、黃色、綠色三種商戶狀態,實現商戶指數管理,商戶可以通過市民交互窗口查詢狀態並進行及時修正,讓管理既有溫度又兼具剛性。目前平湖全市共錄入沿街商戶1900餘家,賦碼工作正在逐步試驗中。
暢通用戶一鍵辦理渠道。逐步融合城市管理相關的所有服務,讓市民只需一鍵登錄即可以在線查詢犬類、停車、違停、商戶信息數據等,並在線繳納罰款。窗口統一發布城市管理資訊,展示城市管理概況,共享城市管理成果,提升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
打造投訴舉報閉環鏈條。市民可以在交互窗口進行城市管理問題的報料和投訴,實時了解案件的辦理回饋進展。市長熱線、信訪投訴、創建啄木鳥等各渠道反映問題辦理情況均可統一呈現於一張圖,實行實時跟蹤、全程監控,由以前的人工辦結模式轉變為系統自動量化評價,進一步提升了辦理質量和群眾滿意度。
(圖片由嘉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提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