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世紀公園(10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工作人員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內工作(2019年8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春暉路406號萬家生鮮超市出現跨門經營現象,請及時處置。」前不久,上海浦東新區高橋城管春暉路城管隊員手機上接收到中隊「微平臺」推送的信息,立即前往處理。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了解上海在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方面的做法。他強調,城市管理搞得好,社會才能穩定、經濟才能發展。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地方又有了新變化,浦東新區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推出了「城市大腦」3.0版。
與時俱進,答好「一流城市一流治理」考卷,浦東新區的實踐探索,為重慶的城市高效管理提供了學習樣本。
浦東:「城市大腦」智慧管理城市
一臺架設於春暉路的智能視頻感知設備,識別到萬家生鮮超市擺放貨品超出門框的違規行為,便自動推送信息至中隊「微平臺」,後臺管理人員迅速甄別,確認了違規行為後,通過「微平臺」推送簡訊給商戶負責人,要求其立即整改,同時推送工單至城管隊員移動執法終端。
城管隊員來到萬家生鮮超市門口,超市負責人表示已收到警告簡訊,正在將外擺的蔬菜、水果、魚肉搬入商鋪,保證下不為例。
這臺智能視頻感知設備,只是浦東「城市大腦」一個小小的神經末梢。升級後的「城市大腦」3.0在場景運用上,按照日常、專項、應急三種狀態,形成了近80個場景,實現從單一事項小閉環到行業協同大閉環的轉變。
「依託浦東城運數據中臺,我們整合各行業領域城市運行管理數據,從中提取最關鍵、最直觀、最核心的100項城市體徵,真正實現了把城市當作一個生命體、有機體來治理。」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智」字上下功夫,探索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時空定位等最新技術,是浦東「城市大腦」3.0的最大特點。
治理要素是構建智能化場景的最核心因素,打開浦東「城市大腦」3.0日常管理界面,全區的實有人口、安全隱患、軌道交通、消防井蓋、電力設施等信息,以及涉及「人、事、物」等治理要素實現了全域覆蓋,一張總圖涵蓋了公共安全、建設交通、綜合執法、應急管理等7大領域,實現對數據資源、治理要素的全息全景呈現,使管理變得更精細。
上海市浦東新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大腦」在防災、預警方面也大有作用。今年入汛以來,連日暴雨讓申城多條路段出現積水,「『城市大腦』系統通過電子標尺、視頻識別、水位監測及大數據分析,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了全區積水點,並發布預警。」
每年颱風季,上海對沿海地帶居民、漁船都會進行轉移安置。他介紹,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今年浦東多個轉移安置點門口都安裝有攝像頭,並接入「城市大腦」系統,對進入安置點的居民是否佩戴口罩、安置點人數是否超員等情況作出實時反應。
截至今年4月,浦東「城市大腦」共接入109個單位,同時還建立了覆蓋36個街鎮、1316個村居委的「神經元系統」。運用強大的智能化體系,「城市大腦」正實時、智能、精細感知浦東1200多平方公裡土地上的「心跳」和「脈搏」。
重慶:讓更多信息「動」起來「跑」起來
打造「智慧名城」,重慶也正努力讓城市擁有一個充滿智慧的「大腦」,開啟城市管理新篇章。
「轄區人行道上有異物堆放……」近日,江北區智慧城管系統自動抓拍到畫面,並發出警報。畫面中,人行道上放著一堆不明異物,給行人帶來不便,也影響城市整潔美觀。
系統自動抓拍後,實時進行大數據分析、上報、處理,並形成案件派發給相關負責單位,有關人員收到信息後立即進行了處理。
在江北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監控大幕上實時反映城市運行信息,城市管理「健康狀態」一目了然,自去年底城市管理系統升級後,可以實時自動識別城市管理問題,還能實時自動分析、上報、派遣等。針對「眼睛」看不見的地方,系統還集成了燈飾照明、危險源監測、智慧停車、部件物聯感知等18個子系統,隨時排除隱患。
系統上線至今,依託智慧城管大數據系統,江北區共解決城市管理問題200萬餘件。地磚破損、植被綠化、垃圾清除……一件件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被及時發現及時解決,讓城市管理變得像「繡花」一樣精細。
在沙坪垻區數位化城市管理中心指揮大廳的屏幕上,清楚顯示著轄區內黃葛樹、羅漢松等近百棵古樹的地理位置,輕點圖標,即可了解這些古樹的土壤溫度、含水量、電導率等信息。
拓展應用場景,延伸智慧鏈條,構建「城市大腦」……我市正在不斷探索「大城智管」的生動實踐,讓更多信息和數據「動」起來「跑」起來。
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在市級層面打造了城市遊園、安全監管、融合指揮、效能評估、問題預測等大數據融合創新應用場景,數據輔助決策能力不斷提升;市區兩級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實現平臺互聯、信息共享,並接入了國家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形成國家、市、區縣三級聯動體系;全市重點推廣了渣土智管、視頻智能、執法智辦、環衛作業智控、智慧停車等應用,城市建成區數位化覆蓋率達93%,2020年主動發現問題230萬餘件,按期處置率達90%以上。
目前,我市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正在實施綜合性城市管理資料庫建設,將逐步實現與公安、交通、應急、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規劃與自然資源等部門的數據融合,在更多領域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未來:「城市大腦」越來越聰明
「現代城市管理要實現『耳聰目明』,不但要有『千裡眼』發現問題、『聽診器』診斷問題,還要有『城市大腦』周密分析研判問題、快速精準處置問題。」市城市管理局局長謝禮國認為,浦東「城市大腦」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與物聯網、視聯網、數聯網等感知平臺對接,建設了完善的「神經元系統」。重慶在學習借鑑上,應不斷深化大城智管,促進大城細管,帶動大城眾管,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他表示,重慶城市管理要抓住建設「智慧名城」「智造重鎮」契機,打造以「雲、數、網、圖、心」為核心內容的智慧城市管理平臺。
具體來講,我市要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進城市建成區數位化管理全覆蓋,建設「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協同協作」的城市綜合「智」理體系;有效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川渝兩地城市管理數據中心互融互通;學習構建「城市大腦」,加強各類政務數據資源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的整合利用,推動「一區兩群」智慧城市管理同標管理,實現城市綜合治理「一張網」;推廣智慧運用,拓展智能環衛、智能執法等特色應用場景,打造「雲、數、網、圖、心」(城管雲、大數據、感知網、態勢圖、指揮中心)為核心內容的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深化市政設施、市容環衛、園林綠化、供節水、綜合執法等基礎設施智能創新應用。
謝禮國表示,我市還要學習上海堅定不移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城市管理理念,讓重慶這座「近悅遠來」的美好城市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