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以來,銀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找短板、謀對策、挖潛力、求創新,通過邊學邊悟、見高低、知不足,變城市建設中「重地上輕地下」的傳統思維,努力克服項目實施中「等靠要」的被動觀念,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出實招、敢創新,將「城市建設為人民」理念紮實落實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
科學謀劃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市住建局合理編制「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嚴格落實「一城一策」調控方案、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完善房地產聯席會議會商機制。推行新建商品房「一房一價」備案制度,「十四五」期間,形成以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為主的完善住房供應體系,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有序運行、各類住房需求得到基本滿足、人居質量大幅改善。
通過土地制度改革、盤活存量住房、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完善財稅調控機制、增強住房公積金保障力度、提高公共服務能力、規範市場交易行為等保障措施,形成普通商品住房、安居型商品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人才安居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多種類型的住房體系,建立較為完善的「供給多主體、需求有保障、性質多樣化」住房制度,滿足不同收入、不同需求的住房需求。到2025年,實現住宅供求基本平衡,商品住房價格環比漲幅控制在0.5%以內,同比漲幅控制在5%左右,去化周期保持在5-8個月左右。
同時,充分運用「紅黑名單」等制度,統籌發揮市場監管、審批、綜合執法等部門合力,嚴格中介及租賃市場管理,嚴厲打擊捂盤惜售、囤積房源、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引入優質企業,妥善處置延期、爛尾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容缺辦理相關手續,有效遏制市場亂象,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加強二手房交易市場管理,嚴格實行房地產中介機構備案制度,開展房地產中介機構資信等級評定,依法規範房地產中介機構行為。完備住房功能,提高住宅產品品質,實現小區物業提質擴面,爭取到「十四五」末,人均居住面積提高到41平方米,新建住宅中成品住宅佔比達到70%以上,小區物業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
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水平
「十四五」期間,市住建局將圍繞「打基礎、補短板、惠民生、利長遠」,計劃投資177億元,實施市政基礎設施項目146項,統籌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城市承載力,增強城市發展後勁,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銀川都市圈建設。加快賀蘭山路等5條、102.2公裡城市快速通道建設,打造15分鐘都市圈核心區域互聯互通區,初步形成「三橫三縱一環網」城市快速路網體系,不斷改善區域快速交通和服務水平。
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建成投運30萬噸/日的第一再生水項目,新建120公裡再生水管網,再生水利用率從20.4%提高至50%,實現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節約集約轉變。圍繞拉伸城市發展框架、提升城市承載功能,新改擴建培華路等68條、94.68公裡主次幹道,打通尹家渠街、後海路63條斷頭路,配套建設5G基站、電動車充電樁、雨水、汙水管網等基礎設施,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進一步完善「九橫十九縱」城市主幹路網,疏通「腸梗阻」、暢通「微循環」,建成區道路長度較「十三五」末增加18.7%。持續開展治堵保暢專項治理,實施玉皇閣街、湖濱路等24個人非共板、機非共板道路改造工程,新建玉皇閣街等24條、51.22公裡慢行道工程,完成22處立體過街設施建設,構建更加便捷、安全的立體城市交通體系,打造綠色出行環境。
同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序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工程,新建、改造50.66公裡雨汙管道,將海綿城市面積由20.4%提高至40%,有效解決汛期內澇問題,進一步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確保入黃水體水質穩定、安全排放,鞏固深化全國節水型城市成果。大力推進管廊二期工程建設,新增9.46公裡綜合管廊,力爭管廊形成閉環,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來源:銀川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