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
2019年末,GDP達萬億元的城市有17座,按照GDP突破萬億的時間順序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鄭州、佛山。
此外,2019年末GDP總量在9000億元區間的城市有7座,分別為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
由於2019年末,GDP在8000億元區間的城市「斷檔」。因此,上述24座城市可謂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不含港澳臺地區)。
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文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一定量指標。
需要注意的是,「中等發達國家」並非國際通用概念,世界銀行慣用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衡量一個經濟體的類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且已將高收入標準從2019年的1.2375萬美元,提升到1.2535萬美元。
由於中國的GDP與GNI差別較小,為數據獲取便利性,本報告中以人均GDP取代人均GNI。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1.03萬美元,但上述24座GDP萬億、準萬億城市中,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達到高收入標準,可稱為「高收入城市」。
需要注意這個容易混淆的概念,高收入是以人均GDP為標準來衡量城市的發達程度,而非是以人均收入為標準來衡量城市的收入水平。
若根據世界銀行對於高收入經濟體的排名,又可進一步劃分出人均GDP達1.5-2萬美元、2萬美元以上兩個檔次。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用這一划分方式,對於高收入城市作進一步分類。截至2019年末,國內有10座城市在人均GDP在1.5-2萬美元之間,10座城市在2萬美元以上。
其中,深圳高居首位,接近3萬美元標準。重慶是24城中唯一未跨越高收入門檻的城市,在GDP總量排名全國第五的背景下,重慶人均GDP僅約1.09萬美元,不過重慶常住人口在24城中最高,超過3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