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型越大的生物越容易滅絕?有什麼科學依據?

2020-12-14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生物進化史上,出現過多次生物體型龐大的時期,比如石炭紀的「巨蟲時代」,在這一時期昆蟲是整個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還有恐龍時代,這個時期的動物平均體型也是生命史上最大的。即使到了早期人類出現的年代,也有體型龐大的猛獁象、劍齒虎、大地懶等大型的動物。但是,這些動物清一色的都已經滅絕。

因此,有人說: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大型史前生物的滅絕原因

我們以巨蟲時代和猛獁象、劍齒虎等生物為例,來簡單的看一下它們滅絕的原因。

巨蟲時代

巨蟲時代是對石炭紀生物的描述,在距今約3.6億年前,地球上溫暖溼潤,為陸地上的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所以在這個時期大量的蕨類森林覆蓋了地球的陸地。有了足夠的植物,就給昆蟲們提供了足夠的食物。同時大量的植被進行光合作用,改變了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比例,這讓石炭紀的後期成為了地球史上氧氣濃度最高的時期(35%),再加上這一時期陸地是缺少食蟲類的動物,所以這一時期的昆蟲體型變大越來越大,出現了翼展1米的巨脈蜻蜓、體長可達70公分的蠍子等超過500種大型的昆蟲。

因此,巨蟲時代的形成與氧氣濃度、昆蟲缺少天敵以及有足夠的食物有著極大的關係。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距今約3.05億年前,這些巨蟲們竟然紛紛的滅絕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們根據石炭紀的地質層中巖石的變化找到原因,因為在這一時期,發生了兩件事:大火和小冰河時期。在距今約3.05億年前,地球進入了一次短暫的小冰河時期,適應了溫暖、潮溼環境的生物被突如其來的冰河期打的一臉懵,由於冰河時期的到來,植物枯萎,昆蟲們也沒有調節體溫的能力。所以大多數昆蟲都被凍死。第二是大火,由於當時的石炭紀有大量的森林,而森林最不缺少的就是落葉和枯枝,再加上這一時期的地殼運動較為激烈,火山噴發出的巖漿導致了森林的大火。

因此,在冰火兩重天下,巨蟲時代劃上了句號。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猛獁象和劍齒虎

猛獁象和劍齒虎幾乎是同時期的動物,從出現時間上看,劍齒虎比猛獁象早了約20萬年(劍齒虎最早出現在距今約420萬年前,而猛獁象則最早出現在距今約400萬年前),不過從滅絕時間上看,猛獁象比劍齒虎在地球上多活了約7000多年(劍齒虎距今約1.1萬年前滅絕,猛獁象則是在距今約3700年前完全滅絕)。

劍齒虎是整個劍齒虎亞科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毀滅刃齒虎、短劍劍齒虎、副劍齒虎等等,當然並不是所有劍齒虎都體型龐大,其中副劍齒虎作為最古老的劍齒虎僅與現存的花豹體型相反,而毀滅刃齒虎則有著平均超過400公斤的體重,並且它有著總長長達30公分大的上犬齒,即使露在嘴巴外面的部分都有17公分左右,因此,無論是從體型上還是犬齒長度上看,毀滅刃齒虎都是是整個貓科進化史上之最。

猛獁象也是一樣,在整個的猛獁象家族中,大多數的猛獁象與現存的亞洲象體型相近,但是從目前發現的猛獁象化石看,它們最大的個體體重在8噸左右,超過了現存最大的大象非洲草原象,而且根據生物學家的推斷,這類體型龐大的猛獁象的體重極限應該超過了10噸。

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猛獁象的滅絕有三個主要的因素:溫度變化、近親繁殖以及人為的獵殺。由於猛獁象生活的時期恰逢冰河時期末期,此時的溫度逐漸的回暖,但是身披長毛體型龐大的猛獁象保溫的能力很強,卻缺乏散熱的能力,這導致了猛獁象不得不從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北部繼續向北遷移(向更冷的地方),但是儘管如此,許多猛獁象還是倒在了遷徙的路上。這導致了猛獁象族群數量的大幅度減少,之後到了北極圈附近之後,這裡的溫度倒是適宜了。但是,龐大的體型無疑需要更多的食物,而北極圈內的冰層下的植物少得可憐,這讓猛獁象的幾乎進入了絕境。

數量的減少就意味著近親繁殖的不可避免,再加上當時的人類活躍頻繁,對猛獁象的獵殺,終於在距今約3700年前,猛獁象徹底滅絕了。

劍齒虎的滅絕與猛獁象也有著相似之處。首先由於劍齒虎的犬齒太長,在捕獵時,它們的犬齒非常容易折斷,所以它們的獵物只能局限於奔跑速度較慢,體型較大的食草動物上,其中就有猛獁象。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原本為了適應環境才進化出一些禦寒特徵的食草動物紛紛遷徙或者滅絕,造成了劍齒虎食物的短缺。再加上較大的體型顯然需要更多的食物作為支撐,最終導致了劍齒虎的數量驟減。

之後,在劍齒虎生存的時期,正值人類的高速進化期,隨著人類大腦的不斷進化,人類的生態位越來越高,而作為對人類有巨大的威脅的劍齒虎就成為了原始人類的捕殺對象,這與當年華南虎的野外滅絕過程如出一轍。

最終,看似威風且統治了地球幾百萬年的劍齒虎家族正式畫上了句號。

從以上這幾個時期的大型動物的滅絕來看,它們的滅絕確實與體型有一定的關係。而且這些動物的大體型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環境造就的。它們大都是在一個時期的結束後才慢慢形成的,因為只有一個時期結束,才有足夠的生態位空缺、競爭也相對較少。

而作為一些動物來說,它們完全吻合了「柯普定律」,簡單的說就是「越吃越大,越大對自己越有利」。

為什麼說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

從古至今,陸地上大多數的大型動物都滅絕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兩點:

第一,體型大需求量大

上面我們提了一下「柯普定律」,對於不同時期的動物來說,它們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那麼,誰能在這場競賽中脫穎而出呢?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體型更大的動物。這才有了巨蟲時代,體重過百噸的恐龍等等巨型動物。但是,更大的體型就意味著對食物的穩定性更加的依賴。一旦環境發生改變,食物減少,它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體型由大變小,最後只能是餓死。

第二,過度的依賴當時的環境

巨蟲時代是因為當時氣候溫暖、植被覆蓋面積大,而整個的恐龍時代也是溫暖、溼潤的環境,到了猛獁象和劍齒虎時期,則是長期的冰河時期。也就是說這些動物都是當時環境的產物,它們過度的依賴於當時的環境。一旦環境變化,比如從溫暖的環境進入冰河期,或者從冰河期進入溫暖的環境,這些動物由於長期處於一種環境中整個身體的特徵已經高度契合當時的環境,無法及時的做出改變,最終只能被淘汰掉。

我們反觀那些與恐龍同時期到現在依然存在的動物,比如鱷魚、原始的哺乳動物,它們要麼有極強的忍飢挨餓的能力,要麼體型足夠小(原始的哺乳動物與恐龍同行,但是只有老鼠大小)對資源的需要不高,才能在環境的改變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的方式,從而存活下來。

總結

從整個地球的生命進化史上看,確實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這是因為這些動物一般都是極端的,它們以巨大的體型搶佔了主要的生態位,又由於缺乏競爭對手,越吃越大,最終喪失了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和改變能力,只能成為一代「霸主」。相比較而言,人類的進化無疑是成功的,因為人類的祖先並沒有去追求龐大的體型,而是選擇了看起來最為雞肋的大腦進化,正是人類的這個選擇,讓人類從出現到「霸主」僅用了200多萬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有錢越容易生女兒?並不是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過去也會有很多豪門因為媳婦生不出兒子,無法繼承家裡龐大的產業,從而逼迫媳婦離婚。也正應了那句老話:"窮生兒,富生女"。為什麼越有錢的家庭越容易生女兒呢?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說法,其實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 為什麼越有錢的家庭越容易生女兒?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這符合過去的 其實這不是什麼封建迷信的想法,而是有科學依據的。1. 高齡產婦生女兒機率更大很多自己努力工作的有錢人,把青春的年齡用在事業上,結婚生孩子的年齡變大了,而且他們結婚的對象也是和自己一樣優秀的人,這樣的女性通常年齡也不小。
  • 為什麼遠古時期的生物體型龐大?與什麼因素有關?
    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幾乎每一個地質年代都有體型巨大的生物,比如奧陶紀體長接近10米的直殼鸚鵡螺、泥盆紀體長8米的恐魚、有著「巨蟲時代」之稱的石炭紀、有著「恐龍時代」之稱的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等等。那麼,為什麼遠古時代會有體型巨大的生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墨菲定律:越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這有什麼依據嗎?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1949年一名叫愛德華-墨菲的工程師提出了這一定律。墨菲定律核心內容: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倒黴定律」,你越是怕什麼,就越來什麼,越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只要事情存在變壞的可能性,事情就總會朝著我們可以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經常會有一些「預感」:擔心某一件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結果這一件事情就真的發生了,即便這件事情看起來概率很低!這一定律咋一聽,似乎有點「宿命」的感覺,難道他真的這麼讓人討厭嗎?
  • 你家狗狗為何越長越像你?背後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們都知道一對夫妻如果在一起時間久了長相和行為動作都會越來越相似,這些話也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現在不只是夫妻,就連狗狗跟主人一起生活久了,很多行為模式都會越來越相似!在發現這個神奇的現象後,他開始好奇「每個狗狗是否都會越長越想像主人」,為了這個困惑,他搜尋了整個倫敦和鏟屎官,為狗狗和主人拍攝了一系列的照片。
  •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
    這些技術的發展有利也有弊,與此同時,人類目前最該關注的並不是技術的發展問題,而是環境問題。有外媒報導,俄羅斯科研團隊在北極永久凍土層中,發現猛獁象的遺骸,檢測出活性細胞,猛獁象非常珍貴,它的滅絕引人深思,能夠找到它的遺骸化石,已經實屬不容易。研究人員表示,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未來完全可以依靠克隆技術將猛獁象復活。
  • 如今地球上的生物,為什麼長不到恐龍的體型了?環境只是其一!
    當我們在研究史前生物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的史前動物體型都十分巨大,比如已經滅絕的恐龍和猛獁象等生物。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博物館都收藏著恐龍化石,當我們看到這些恐龍化石後,不免被它的高大身形所折服,在我們的認知中提起恐龍,高大威猛便成了它們的代名詞。
  • 為什麼史前動物的體型呈巨大化?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但具體來說海洋類哺乳動物或許正處於史上體型最大的時期,但陸生動物卻不是。為什麼會這麼大?如果不考慮生物適存性問題,史前動物普遍巨大的理論確實有合理的地方,因為越早的時期,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越高,就像石炭紀時期的氧氣含量是現在的2倍以上,那時的動物體型普遍要更大一些。
  • 是什麼引起五次生物大滅絕?--中國數字科技館
    是什麼引起五次生物大滅絕?  關於目前地球是否正經歷著一次前所未有的生物大滅絕?人類活動對地球生物圈是否產生致命影響?仍然處於不斷的爭論之中。然而,由於人類歷史相對於地球歷史非常短暫,要闡明這樣一個事關地球生物圈發展趨勢的關鍵問題,僅僅依據人類觀察所獲得的幾百至上千年的數據,是難於給出明確答案的,人類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趨勢應該納入到地質歷史中去分析和研究。
  • 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突然滅絕,恐龍大滅絕背後故事
    從第一隻恐龍的誕生,到最後一隻恐龍的倒下,恐龍經歷了長達1.6億年的輝煌統治地球的歷程,為什麼這個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龐大古老生物會突然走向命運的終結呢?細數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 為什麼越有錢的家庭越容易生女兒?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前段時間,某小區有一個寶媽引起了周圍鄰居的關注,這位寶媽和丈夫結婚之後,其實一直表現得很普通,但是小兩口生了孩子之後,情況就變得不同了。這位寶媽小晴和丈夫以前生活很低調,懷孕之後寶媽經常在小區曬太陽,這才和鄰居寶媽們熟悉起來,有老人祝她生個大胖兒子,寶媽卻說自己和丈夫都想要生女兒。因此,有人猜測這夫妻倆其實比較有錢,不在乎養兒子。
  • 為什麼飛行動物的體型,普遍沒有陸地、海洋生物的體型大?
    目前來說,會飛行的生物總共有三類,分別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蝙蝠,馬來大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體長長達25釐米,兩個翅膀張開後有183釐米寬;昆蟲,昆蟲的體型有史以來就不大,史上最大的飛行昆蟲——巨脈蜻蜓平均翼展大約在0.65米左右。而鳥類的體型也並不大。
  • 刮鬍子次數越多,壽命越長?有科學依據嗎?什麼時候不宜刮鬍子?
    男性朋友在變的成熟之後,身體就會發生很多變化,在這些變化中,鬍子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因為隨著男性的成熟,鬍子的生長,也變得更加旺盛,有很多男性每天都需要刮鬍子,一天不刮鬍子就會顯得特別「邋遢」,最近一段時間,還流傳出這樣一種說法,說男性刮鬍子的次數越多,壽命也就越長,這讓很多懶惰的男性都開始慌張
  • 以猛獁象為食的劍齒虎,比老虎更兇猛,為什麼滅絕了?
    在它們剛剛斷奶時,體型還不夠大,牙齒也不夠鋒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是一個機會,此時劍齒虎可以僅憑自身就能捕獲2-4歲的猛獁象,而一群劍齒虎有能力捕獲一頭9歲左右的猛獁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指出,劍齒虎、狼和獅子等會殺死17%的乳齒象和其他大型食草動物的幼崽。
  • 巨牙鯊是地球史前生物,沒有天敵,後來為什麼滅絕了呢
    從體型上看,這種鯊魚並沒有大得誇張。像捕食大王烏賊的抹香鯨體長在18米左右,體重50噸;同為鯊魚的鯨鯊體長也能達到20米,體重12噸。大牙鯊從體型體重上看並不比鯨鯊來得大。而說到食物,大牙鯊並不比抹香鯨難以填飽肚子。現在普遍認為,大牙鯊是生活在公元前2800萬年前到公元前100萬年,以同類鯊魚跟鬚鯨為食。但是鯨魚是在公元前1000萬到300萬年前左右時間才出現的。
  • 最大的生物有多大?宇宙中有可能存在體型像行星一樣大的生物嗎?
    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生命星球,在這裡有著許多種生物,整個環境都是充滿生機的。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現在的生物的體型都不太大,特別是飛行動物和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畢竟在恐龍時代,恐龍的體型是很大的。而如今陸地上最大的生物應該就是大象了。
  • 農村老人說,有鵝的地方就不會有蛇,蛇怕鵝,有什麼科學依據
    農村老人說,有鵝的地方就不會有蛇,蛇怕鵝,有什麼科學依據現在農村地區,居住的人平時基本上都是老人,還有小孩,年輕人基本上都到外面去打工賺錢了。在十幾年前農村有很多人基本上都有捕蛇的本領,附近所有山上的蛇基本上都被他們捕光了,因此那段時間農村蛇的數量非常的少,很難見到,更不要說蛇跑到家裡去。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關於恐龍的滅絕,到現在依然是迷霧重重。眾所周知,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這個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物種完全滅絕了。許多人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瞬發性的,其實不然。比如由美國的科學家提出的「隕石撞擊說」,依據是在白堊紀末期的地質層中發現了含量超過地球地質含量正常值很多的銥,而這個含量與隕石中銥的含量接近;再比如呼聲比較高的「火山噴發說」、「酸雨說」、「性別失調說」、「哺乳動物競爭說」等等。以上這些假說都是一些科學家提出來的,而且多多少少的都有依據。
  • 為什麼史前生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要說到巨型生物,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遠古時代的巨獸,比如說恐龍,恐龍的體型,相 比現在陸地上大多數的動物來說,無疑就是一個龐然大物,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動物是非洲象,非洲象的站立身高,已知最高的是4.1米,最重記錄有10噸,可是和史前最龐大 的恐龍-易碎雙腔龍相比,那就真的要迷你不少了
  • 額頭越大的人越有福氣?這並不是迷信傳說,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額頭越大的人越有福氣?這並不是迷信傳說,而是有科學依據的!相信有很多網友都聽說的額頭大的人會比較有福氣,因為天庭飽滿,很多老一輩在看到剛出生的孩子,如果額頭是非常飽滿的,就會說這個孩子將來肯定會很有福氣,如果孩子的額頭是非常窄小的,那麼老一輩的也會說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會不順,那麼這些到底是不是迷信要傳說呢?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