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這位奇葩媽媽刷新三觀!別忘了: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2020-12-19 熊寶包呀

文|熊寶包呀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這幾天刷微博看到了一則新聞,新聞中媽媽的做法簡直刷新了我的三觀。

被這位媽媽的奇葩做法刷新三觀了

事情發生在一家體育用品店,這位媽媽正帶著孩子在店裡挑選球鞋,最終她選擇了兩雙耐克鞋,總共應該支付1769元。

接下來這位媽媽開始了神操作:趁著店員低頭裝鞋,她打開了手機的計算器,在上面來回點擊,最終將手機鎖屏,拿著裝好的鞋離開了店鋪。

顯而易見,這位媽媽並沒有"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利用計算器偽裝出自己正在付款的假象。店員由於專注裝鞋,並且以為對方是在操作付款,所以當時並沒有察覺。

在母子倆走出店門後,店員發現價款並沒有到帳,這才察覺不對。店員表示,自己墊付了1769元,希望這位媽媽能講誠信,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看到這位媽媽的操作,我跟店員產生了同樣的想法:這個鞋拿去給孩子穿,她(這位媽媽)心裡真的舒服嗎?過意得去嗎?

這位媽媽的行為已經跟盜竊、詐騙無異,而對於她的表現,網友也是氣憤不已,還有網友指出:"輕車熟路的動作和心態,應該不是第一次了。"

孩子必須具備為人基本的道德和教養

類似的情況在生活中偶有發生,有的家長甚至會教唆孩子去偷東西。

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某寄存點的快遞頻頻丟失,報警後查看監控得知,有一對母子曾在附近逗留。

警方調查後發現了真相,原來是媽媽騎電車載孩子到快遞寄存點附近,讓他過去拿快遞,之後孩子迅速跑回來上車,母子倆騎車離開。

看到這一幕,相信你也會覺得荒誕可笑:這位媽媽簡直就是在親手培養一個小偷!

而在警察搜查出丟失的快遞時,這位媽媽狡辯稱"是孩子拿錯了",最後發現無法矇混過關才承認錯誤,並表示下次不會再讓孩子拿了:"您就別找娃了,讓他好好念書。"

之後這位媽媽被刑拘,民警說了一句戳心的話:"你小孩多大?你讓他做這種事,到時候他長大做違法的事,你哭都沒有眼淚。"

這兩位媽媽之所以讓我感到憤怒,不只是因為她們做了違法的事情,還因為她給孩子做出了糟糕的榜樣。別忘了,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我能夠接納孩子不夠聰明、以後沒有什麼大成就,但我不能容忍他做出這樣的事情。為人基本的道德和教養,他必須要具備。

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人生走向

郭德綱曾經說過一句話:來錢快的方法,都在刑法裡寫著呢。

也就是說,做人做事,要踏踏實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個人之所以成功,必定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如果是靠著不道德的行為謀取利益,獲得的也是不義之財,難以走得長遠。

而且"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守法本就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在這之上,有些事情就算不犯法,我們也不能去做,是的,僅僅因為那是不道德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一直倡導的也是傳承傳統美德。這個概念並不大,而是在於每一個小小的家庭中。

英國教育家託馬斯·阿諾德說: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有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美好的品德和言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他未必會成為什麼大人物,但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己也問心無愧。

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為孩子樹立起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會往積極的方向去成長;我們教育孩子時也更有底氣,否則他很容易就能反駁:"你自己都這樣,有資格管教我嗎?"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我們先成為那樣的人

知名央視主持人董卿曾在《面對面》中說:"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我深以為然。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跟父母待在一起,他對世界所有的認知都來源於父母。父母的三觀和教養,種種言行,影響著他們性格的形成。

我們可以發現,如果父母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多半也會有較高的情商和穩定的情緒;

如果父母本身是寬容、懂得換位思考的人,他在教育孩子時通常能夠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會成長為一個豁達的人;

如果父母本身有讀書的習慣,孩子一般也會捧著自己的書籍,靠在爸爸媽媽旁邊閱讀,一個家庭的學習氛圍就營造出來了。

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的性格養成在6歲之前,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期,父母的管教尤為重要。

孩子幼兒階段,是最渴望父母的陪伴和關愛的,此時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充足的陪伴和愛。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模仿爸爸媽媽的言行,也會犯下不少錯誤。

首先,我們要行得端做得正,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其次,對待孩子那些不妥的行為,我們一定要儘早管教;而當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則要及時鼓勵和表揚。

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成長為有著健全人格的人。

寄語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賓塞說: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也沒有什麼名望,但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教育孩子跟貧富貴賤沒有關係,無論有錢還是沒錢,你都可以選擇:是用美好的品行、真摯的建議去培養他,還是用低劣的言行、錯誤的指令來摧毀他。

先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以父母的身份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請記住,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成長。

————————————

相關焦點

  • 打臉中國父母的8幅漫畫: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打臉中國父母的8幅漫畫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文丨李月亮  漫畫丨王原  01自己沒做好,拼命逼孩子你的健身器材在牆角扔了快十年所以,當你家孩子總是跟你不親近,總是羨慕別人的爸媽別人的家,總是不服從不配合不接受你的指令。請自省。別總是上來就給孩子定性「你怎麼這麼特殊」。99%的時候,不是孩子冷漠無情不知好歹,是你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不賴孩子,就賴你。
  • 當男生看《魔道祖師》香爐篇的時候,會刷新什麼樣的三觀?
    相信《魔道祖師》的忠實粉絲們一定都知道《魔道祖師》的番外篇,也就是香爐篇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那麼如果是男生看香爐篇,會刷新怎樣的三觀呢?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男生看香爐篇的感受,反正就是有一天,小編我突發奇想,把《魔道祖師》推薦給了一位鋼鐵直男,還點名說一定要看香爐篇,然後鋼鐵直男的三觀就被刷新了!來看一下小編和直男的聊天記錄,在他看完《魔道祖師》的第一時間,就直接狂敲我,說第一次看這種劇情,現在感覺世界都亂了。小編我還特地問了一下,有沒有看番外。
  •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標本: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在一番試穿之後,給孩子挑選了兩雙足球鞋,但是在掃碼付款的時候,這位媽媽卻用手機中自帶的計算機APP,來模仿支付,假裝付款。因為店員忙著裝鞋,沒有注意查看,看著這位媽媽的動作之後誤以為已經支付成功。最後任由母子二人帶著鞋揚長而去。
  • 爸爸媽媽在小學生的作文裡是什麼樣子的,讓你大跌眼鏡
    孩子眼中的父母是什麼樣子的?你以為是無所不能的英雄?是無微不至的慈父良母?或許那都是錯覺,今天武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孩子們心中的父母究竟是個啥樣。那麼孩子心中的母親又是什麼樣的呢?來看下面這位同學,看開頭他寫出了媽媽為了整個家庭,毅然戒賭,然而接下來筆鋒一轉,打麻將改成了打孩子,讓人猝不及防!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然而嚴厲的母親卻讓孩子不喜歡,督促孩子起床疊被子寫作業,竟然成了孩子不喜歡的理由,老媽看到後,估計會委屈地哭。
  • 「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其實電視上的奇葩新聞也比比皆是」哈哈...
    注意力全在汗毛上,哈哈哈哈哈~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其實電視上的奇葩新聞也比比皆是,身邊很少見到有這麼奇葩的人,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難怪這兩個人能在一起呢,哈哈哈感覺他倆談的戀愛就像是過家家一樣~今天看到網上友誼個媽媽拍了一張自己孩子所寫的字條,從字條中可以看到孩子對於母親的養育之恩是多麼的感動,尤其是孩子的最後一句話,直接說到會把自己的媽媽養到死,話雖然沒錯,意思也明白
  • 有個不會做飯的媽媽,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過來人:食堂真好吃
    每每聽到這話,她都會氣鼓鼓地捏著兒子的臉頰說:「我好歹還能做出來兩頓像樣的飯,你要是碰上那些完全不會做飯的媽媽,我看你怎麼辦!」那麼有一個完全不會做飯的媽媽,又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在網上看到一個小女孩一邊吃著米餅,一邊擺手說請媽媽不要再問我餓不餓的問題了,你做的飯太難吃了,那小臉上寫滿了:「不用了、不需要、謝謝你!」視頻下方,網友們忍不住留言問,媽媽做飯這麼可怕,孩子是怎麼餵大的呀?
  • 奇葩父母聊天記錄,第三個媽媽太扎心,第四位媽媽愛鬥圖!
    奇葩父母聊天記錄,第三個媽媽太扎心,第四位媽媽愛鬥圖!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網絡的普遍程度也越來越高,各類的社交軟體層出不窮,想必現在大家都在使用不同的社交軟體和朋友或者陌生人聊天吧,比如qq,wechat等等。網上聊天常常可以傾訴心事,分享喜悅等等。
  • 三觀不合的夫妻,到底是什麼樣子?
    生活中常能聽到一些人抱怨,說自己和伴侶三觀不合,簡直沒法兒溝通。 下面就來簡單聊聊,三觀不合的夫妻,到底是什麼樣子?關於日常生活的。 就不能像人家夫妻樣,心平氣和地坐一起,暢所欲言、談天說地,話題如:孩子的成長,家庭的規劃,各自遇到的新鮮事兒。 都想要那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但就是實現不了。
  • 「爸爸媽媽,過年你們給我買一個什麼樣的新年禮物呀?」
    文|辰幾裡01 特別的新年禮物「爸爸媽媽,過年你們給我買一個什麼樣的什麼新年禮物呀?」一個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媽媽在街上走著,突然男孩仰起了稚嫩的臉龐,問向了爸爸媽媽。爸爸給你買最新款的變形金剛!好呀好呀!那媽媽呢?媽媽意味深長地笑了一下。我給你買一個讓你茁壯成長的儲蓄罐,裡面裝有你成長路上的開心和快樂、難過與煩惱。
  • 無論我們最後生疏到什麼樣子,都別忘了我們曾經的樣子
    朋友是我們走出家門遇到的人,讓你求知、闖蕩的路上,不會孤單。依依上大學的時候,是在離家很遠很遠的地方,開學之後,就只有到這一學期結束了,放假之後才可以回家。曉琳是和她同班並且還是同一個宿舍的同學。她們都喜歡一到休息的時間就去圖書館,你喜歡早上很早起來去晨跑。因此她們倆的關係越來越好,可以說是每天都形影不離,一起學習、一起去食堂、一起去圖書館、一起晨跑、一起回宿舍。一天,依依突發闌尾炎住院了,需要手術。
  • 小學生「滿分作文」長什麼樣?開眼了!未來都是大佬!
    見多了各種奇葩小學生作文,你見過小學滿分作文長什麼樣嗎?並不都是讓老師吐血,讓父母血壓高的作品,作文寫得好的多著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邊開開眼,一邊領悟下到底如何寫好作文?對比看下滿分作文什麼樣的呢?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裝得下整個世界!我的眼睛很小很小……就連兩行淚,也裝不下!筆者認為這篇《眼睛》的小作文實在太出人意料了,兩小段反轉得都太妙了!既寫出了孩子的童真,又表現了孩子強大的想像力!就像老師點評,像極了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滿分當之無愧!
  • 夫妻三觀不合有什麼樣的表現?
    既然兩個人走到了婚姻的天堂,就要有夫妻之間的幸福,千萬不要讓自己的過的並不幸福,如果夫妻三觀不合有什麼樣的表現?想必你也想知道吧。兩個相處起來很累。他覺得對的事情總是會傷到你。男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都是對的,甚至可能會傷害到你,不僅如此還會讓你受到更大的痛,但是男人他不了解,並且也不知道你的想法,自然你們無論是做事,都無法統一,你們生活在一起還有什麼意思呢。總是會抱怨你亂買東西亂花錢。
  • 這位日本華人媽媽給孩子立10條家規火了,值得鑑賞,尤其最後一條
    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華人媽媽,她對孩子的教養別具一格,這位媽媽的教養方式公開之後,很多媽媽都紛紛效仿,覺得這位媽媽的教養方式實在是太好了,她集中了孩子童年所有的問題點,把問題歸納成10條機家規,引來眾人的誇讚,非常值得借鑑。
  • 鬼滅之刃14話:伊之助被「頭槌」之後,刷新了眾人三觀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一隻豬的顏值在整部《鬼滅之刃》中都是巔峰之作,明明是一位粗魯的男孩子,但唯獨那張臉,已經被炭治郎和善逸認成了小姑娘,還是那種傾國傾城的小姑娘,之後的劇情中,也有伊之助身穿和服的樣子,絕對讓你驚豔。
  •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別大意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我在外面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在體育館旁免費的娛樂場地,有一個孩子3周歲,旁邊5、6歲的孩子總拿3歲孩子面前的玩具,孩子的媽媽沒有說什麼,孩子也不介意。
  • 小學生作文裡的「媽媽」什麼樣?血紅的眼睛,虛偽還狡猾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從小照顧孩子長大的媽媽,在小學生的作文裡是什麼樣子的呢? 但,孩子上了小學,學會了表達後,他們會如何形容陪伴他們一起長大的媽媽呢?
  • 原來動漫還能這樣玩,盤點:五部讓人刷新三觀的動漫
    這不,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可以讓人刷新三觀的動漫。接下來,小兵將為大家介紹五部讓人刷新三觀的動漫。一、《人渣的本願》安樂岡花火與粟屋麥原本是並無交集的兩個人,可是卻在某種原因下將對方當做彼此喜歡的人的替身,並且假裝成為了情侶。這部動漫中角色關係錯綜複雜,實在是毀人三觀,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番」。好在該動漫有一個十分優秀的片尾曲,也算是應了「自古爛番出神曲」這句話。
  •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這位媽媽的回懟,值得家長深思
    很多寶媽都表示這孩子可真聰明,結果蹦出一個寶媽張口來了一句: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除了能顯擺以外,對娃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將來你家孩子肯定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人兒」! 但接下來這位媽媽的回懟,感覺語氣平靜,但擲地有聲。至少引起了我的深思,激起我心中的漣漪。
  •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緣
    人生在世,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你會遇見誰,都是有原因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緣。做人心善,必有福報,別不信。很久之前,一支考古隊進入了被稱為有去無回的「沙漠之海」—撒哈拉沙漠。荒漠中隨處可見逝者的骸骨,於是,考古隊長讓大家停下來,選擇高地挖坑,把骸骨都掩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為逝者樹了個簡易的墓碑。但是荒漠中的骸骨實在太多,掩埋工作佔用了大量時間。
  • 日本宅男7年不出門不洗澡,三餐靠父母「投餵」,再次刷新三觀
    這樣的啃老族也著實讓人震驚了,看到這則消息的人都直稱再次刷新了三觀。其實孩子養成啃老的習慣和父母也脫不了關係。三觀不正的父母有的父母認為,富養孩子能夠提高孩子的眼界,於是一直縱容孩子對金錢的花費,給孩子形成一種無論如何父母都會滿足的假象,等孩子長大以後,仍然認為自己想要什麼父母就會給,因此一直好吃懶做,依靠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