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事件
美國HBO電視臺於2019年5月播出過一部5集的電視劇叫《車諾比》。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車諾比核電廠於1986年4月26日凌晨因為一系列人為、非人為的因素發生了爆炸,爆炸的放射性產物隨風飄散。
事故後,前蘇聯政府依靠強大的動員能力,緊急疏散了13.5萬人,並召集約25萬人進行事故處置與汙染清理工作。
無數的不知名的英雄參與的後續撲救拯救了整個歐洲甚至世界。為什麼?因為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和汙染會汙染包括水、空氣在內的整個人類生存環境。
這個電視劇清晰的展示了1986年發生在烏克蘭的那宗聞名的人為災難事件,整劇幾乎真實反應了蘇聯政府為了撲滅這場人類最大災難所投入的,在當時能夠投入的所有力量。
除去最先不知情進去現場的消防隊,在後續撲救中,那些明知一死依舊前往4號反應堆的礦工、飛行員、工程師、科學家、政府要員等等包括數千種職業和崗位的人。
本劇高度還原了當時這一事件,許多細節的處理都是滿分,電視劇版本雖然有虛構的角色和劇情,但都是服務於整體事件推進,非常值得觀看。
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自然界中處處存在著輻射,沒有人能夠避免受到輻射。先簡要說下電離輻射造成的兩種生物效應:
1、確定性效應
有閾值,嚴重程度和發生概率與劑量大小有關。劇中的消防員,受到大劑量急性照射,導致急性放射病和死亡。急性放射病所引發的各種症狀和反應,就屬於確定性效應。
反之,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微量的輻射照射,劑量低於引起確定性效應的最小閾值,就不會有相關症狀。
2008年,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調查報告:最初共237疑似受到了高劑量輻射,進行放射性的相關診斷檢查。
很快確定134人得了急性放射病,其中28人在事故後4個月死亡,另外2人死於輻射無關的傷害。1987年至2006年間,又有19人因各種原因死亡,無顯著證據表明與輻射相關。
對於倖存者,主要的健康影響是白內障以及皮膚損傷。至1996年,大部分倖存者遇到了功能性性功能障礙的問題,但是在事故後的頭五年,倖存者家庭共有14名健康兒童出生。
134人全部為電廠工作人員或參與救災的工作人員,公眾中沒有1個人得急性放射病,無論是被疏散的居民,還是未撤離的附近居民。
2、隨機性效應
指電離輻射作用下,單個細胞發生改變,如惡性轉化或遺傳性變化所引發的嚴重後果。隨機性效應包括對受照射本人引起的軀體效應(主要表現為白血病和癌症),以及在受照射後代所誘發的遺傳效應。
隨機性效應一般都是在受照晚期才表現出來,目前普遍採用線性無閾模型預測其危害,即發生概率隨劑量增加而增加,無論劑量多低,都可能帶來健康危害。
輻射誘發癌症的預測與統計結果
2000年,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發布報告:「除童年被照射人員觀察到甲狀腺癌增加外,在車諾比事故14年後,沒有發現與電離輻射相關的主要公眾健康影響。
沒有觀察到與電離輻射可能有關係的總的癌症發生率或死亡率的增加;甚至在事故清理工作人員或兒童中,作為輻射照射最靈敏的指標之一的白血病也未升高。」
2018年,該委員會發布了關於甲狀腺癌症的跟蹤報告,基本結論與2000年一致。甲狀腺癌如果能早發現和治療,通常不是絕症,在1991年至2005年的6848例甲狀腺癌中,只有15例死亡。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線性無閾模型於1946年提出,雖然目前仍被普遍採用,但本質上是個非常保守的假說模型。這主要是由於隨機性效應涉及到非常複雜的物理、生物現象,準確建模非常困難。
為了保護公眾健康,總得對輻射危害做出評估和預測,於是,這個極其保守的假說就被廣泛使用了。目前,大量的科學文獻已經指出這個假說沒有確切事實依據,過高估計了輻射造成的危害。相信未來科學家們能夠開發出一個更加準確的模型,替代該假說。
言歸正傳,車諾比事故中共有約700萬人遭受到了放射性輻射的影響,其中53萬汙染清理者吸收了較大的輻射劑量。隨著近幾十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放射性對車諾比的公眾健康影響並不像早期預測的那樣嚴重。
醫學上的電離輻射,單位豪西弗(mSv)衡量輻射危害性。
指南提示:每年放射醫生累積輻射量在20以下,而普通人數值為5。當數值超過100以上之後會增加人體的患癌機率。
唯醫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識,讓您看到既貼心實用又放心靠譜兒的小知識。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關困擾,請把「唯醫骨科」推薦給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