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月2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月22日,Google網站首頁上除了黑底白字的英文字樣,其中還有一名留著劉海、帶著長耳環的黑髮美女圖案。而這位有著柳葉眉、鳳眼的女士,是美國首位華裔好萊塢影星黃柳霜(Anna May Wong)。
1922年1月22日,黃柳霜主演的默片《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第一次在美國各大戲院上映。在出演《海逝》後,她陸續涉足默片、有聲電影、舞臺劇、電視劇等不同演藝領域,她所塑造的華人角色,在種族主義與歧視盛行的年代,打破了白人觀眾對華人角色的刻板印象。
出生於洛杉磯華埠附近的黃柳霜,父母都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華人,祖籍廣東臺山,其父親黃善興(Wong Sam Sing)經營一家洗衣店。小時候,黃柳霜曾在洗衣店附近看到有人拍攝電影,非常感興趣,就懇求電影製作人讓她參與演出。
11歲時,黃柳霜就選好了自己的藝名「Anna May Wong」。1919年她在電影《紅燈籠》中成為臨時演員,1922年,憑藉《海逝》一炮而紅。1928年,她前往歐洲居住。
1930,黃柳霜回到好萊塢,主演了《上海快車(Shanghai Express)》,接著拍攝了幾部反映中國與華裔美國人正面形象的影片,如1937年的《上海女兒(Daughter of Shanghai)》及1942年的《重慶英烈》等。不久後,她將參演的兩部反日宣傳電影片酬全數捐贈給了中國聯合救濟會,隨後從電影界隱退。。
1951年,黃柳霜復出,擔綱美國的電視連續劇偵探片《柳霜女士的藝廊(The Gallery of Madame Liu-Tsong)》,當她1961年計劃參與《花鼓歌》演出時,卻不幸逝世,享年56歲。
1926年,黃柳霜應邀在好萊塢的中國戲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re)安裝第一個鉚釘,但當時沒有受邀在水泥上留下掌印,直到1960年,好萊塢星光大道才特別為她標誌了一顆星星,以表彰她對電影的貢獻。
2020年1月22日,為了表彰她的成就,Google還特別製作了一組幻燈片,只要按下Google首頁黑白女士塗鴉圖案,就可以陸續看到根據她的生平製作的幻燈片,以及根據她在50多部影片中所扮演著名角色製作的圖片。(黃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