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額存單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不再靠檔計息
近幾年銀行力推定期存款可靠檔計息的規則在全國範圍內被叫停。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廣州多家銀行已修改規則,取消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其中也包括了新發行的大額存單,這意味著儲戶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產品,只能按活期存款計息了。有業內人士透露,這背後是監管近期以窗口指導的形式,在全國範圍內叫停靠檔計息的定期存款。
靠檔計息:即可以按客戶實際存入時間、以靠近的定存檔計算定期利息。例如,客戶存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只存了一年就要提前支取,可以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結算,這相當於讓利給客戶,提高了銀行的負債成本。
調查
多家銀行已籤約的產品不受影響
近幾年,銀行攬儲壓力大,創新產品也頻頻推出。其中,靠檔計息類定存產品成為各家銀行近年來的力捧產品,包括定期存款、大額存單,提前支取均能享受靠檔計息。
不過,記者連日走訪廣州多家銀行網點,以及查閱多家銀行APP,發現多家銀行對新增的定期存款,以及新發行的大額存單,都停止了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規則。某網點工作人員表示,上周才停止的。也有銀行表示,去年12月初就停止了。
記者對比了某小銀行近幾期的大額存單宣傳海報,去年12月中旬還顯示「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當月底同款海報卻改成了「允許提前支取」,不再提靠檔計息。
不僅如此,記者在京東金融、陸金所等多個第三方平臺上看到,大部分「智能存款」產品的計息規則也已改,由此前的「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改為「提前支取執行銀行掛牌活期存款利率」。也有產品是分情況執行,如藍海銀行一款5年期、滿期年利率為5.2%的產品,其計息規則為,持有期限超過37個月,提前支取執行滿期利率,不足37個月,提前支取執行銀行活期存款利率。
而對此前已籤約靠檔計息的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產品,多家銀行表示,以前籤約的產品,提前支取仍能靠檔計息。「現在還在運作的靠檔計息產品是之前就已經籤約的,也不能突然要求顧客接受按活期計息。」某國有大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原因
不合規產品推高銀行負債成本
多位銀行業人士向記者證實,最近監管部門對銀行推出的可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作出規定,要求銀行暫停這類產品的新增餘額和新增客戶規模。
「這一調整是近期才開始的,監管日前通過窗口指導方式,要求銀行調整靠檔計息類定存產品,以後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計息。」某銀行人士表示,這一通知是針對國內所有銀行的,但每家銀行落地的時間不一樣。
事實上,定期存款靠檔計息的方式存在著合規爭議。《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其餘部分到期時按存單開戶日掛牌公告的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早在2019年5月,部分民營銀行熱衷發售的「智能存款」也引發監管關注,監管指出,這類產品以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之名、行資金通道之實,兼具定期收益和活期支取便利,明顯違規。因此,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召開會議要求,商業銀行應有序停辦此類活期存款創新產品。
除了不合規,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還表示,監管機構此次規範靠檔計息存款產品,主要目的在於降低銀行的攬儲成本,從而達到降低貸款利率、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及融資貴的問題。
前述銀行人士也表示,監管叫停靠檔計息,不僅是為了壓降負債端成本,同時也是為了防範靠檔計息類存款產品的流動性風險。
投資建議:
部分銀行大額存單可自行設定利率行內轉讓
對於儲戶來說,叫停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靠檔計息規則,將會影響提前支取的收益率。不過,記者了解到,有部分銀行推出了大額存單轉讓服務,大額存單不僅可隨時支取、質押貸款,還可以行內轉讓。「行內轉讓,客戶自行設定轉讓利率,肯定比活期利息高,也比提前支取靠檔計息規則之下的收益還高,甚至可以達到原有的利率,且手續費全免。」有股份制銀行人士介紹說。
不過,該人士提醒,選擇轉讓服務時,要儘量選擇大中型銀行的產品,因為客戶多,轉讓也會更加容易。另外,購買大額存單或定期存款產品時,要貨比三家,除了要比較利率高低,還要注意是否可提前支取、是否可轉讓等,以防在未到期之前急需用錢、損失利息。
而對於資金靈活性要求特別高的客戶,建議選擇其他靈活性更高的產品進行配置,儘量不要選擇定存產品。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