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攻不下金國東京,哲別:用金銀財寶,誘惑老百姓出城

2020-12-24 客多邦

特別聲明:本專欄根據真實歷史資料所寫,非虛構小說

本集主要人物表:

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乞顏部可汗。

哲別:成吉思汗「四獒」之一。

成吉思汗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聽取手下將領的意見。

當他在攻打金國的西京(今山西大同)無功而返後,決定採取耶律留哥的建議,轉而攻打金國的東京(今遼寧遼陽)。

東京比西京更為堅固。由於是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登基稱帝的地方,在金國的歷史上,意義重大,城池不僅修建得高大堅固,而且有重兵把守。

那麼,成吉思汗是如何將這座城池攻破的呢?過程更為玄乎,蒙古騎兵用數不清的金銀財寶鋪路,經過500裡長途奔襲,非常輕鬆地屠了這座城。

攻打東京的主要將領是哲別,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

1212年秋,成吉思汗在二次攻打金國時,哲別負責攻打居庸關。但是,哲別這次也受到了挫折,居庸關的守將無論如何也不出城迎敵,讓哲別無計可施,除了每天在居庸關附近搶掠外,就是攻不下這個關隘。

這也是成吉思汗的政策失誤導致,他對金國的城池攻而不佔,除了獲得大量財富外,根本無法守住戰果。而金兵在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退去後,又重先收復原來丟失的城池,讓成吉思汗每次來攻打金國,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十分艱難。

那麼,成吉思汗為何要讓哲別離開居庸關,千裡迢迢去攻打東京呢?這就是成吉思汗的馭將方法,哲別的戰術變化無窮,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哲別接到成吉思汗的命令後,帶著大軍,迅速離開居庸關東進,於1212年11月,如同天兵天將一樣,突然出現在東京城下。

東京城是金國皇帝的發跡之地,城池威嚴高大,一派金國皇家之氣。哲別到城牆下觀看了很久,決定採取智取。

他先是派人進城談判,看能否從氣勢上壓住敵人。哲別的使者到了城裡後,向金國守城將領傳達了哲別的意思:「東京城池堅固,我們不想攻打,但蒙古騎兵一路長途跋涉,不能空手而歸,得給予一定財物。否則就要強攻。」

還沒攻打就想訛詐,金國的將領可不是一個三歲孩子,果斷地拒絕了哲別的要求,並挑釁地說道:「要打就打,要錢沒有。」

哲別見嚇唬不了東京城裡的守將後,又用了一個計策:詐逃。

相關焦點

  • 血戰野狐嶺,金國30萬大軍為何慘敗?金國統帥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金國主力抵達北方後,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戰略:修繕300公裡的界壕,由於界壕破損沒有女牆作為掩護,所以獨吉思忠讓調集大量軍民修建界壕,打算用這種辦法來阻止蒙古大軍。當時動用了多少人呢?官方史料記載是75萬餘眾,但是結果證明這是一種消極防禦。
  • 成吉思汗首次攻打西夏,全憑一個荒唐藉口,3000騎兵屠了兩座城
    俺巴孩:蒙古的第二代可汗。桑昆:克烈部王汗的兒子。成吉思汗首次攻打西夏,全憑一個荒唐藉口,僅用3000騎兵,就輕鬆屠了兩座城。這是野蠻和文明的第一次對撞,但野蠻佔據了上風。當然,任何時候都會有漢奸,一些被西夏王朝欺壓的底層社會人士,幫助成吉思汗的鐵騎就地製造了一些攻城所用的雲梯等器械後,讓成吉思汗的騎兵下馬,輕鬆就攻入城牆上後,將城門四門打開。這是一場瘋狂的屠殺,整個城池被夷為平地,裡面的人被殺的一個不剩。
  • 鐵木真大仇在身,為什麼寧願西徵也不滅了金國?
    他既報了父仇又統一了蒙古大草原,果然天不負有心人,那些之前背叛他的人都紛紛乞求回到他身邊,他用廣闊的胸襟選擇了既往不咎,蒙古貴族們心服口服,共同推舉他成為了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但是此時的鐵木真還在念念不忘先祖的血海之仇,他親率蒙古大軍和強大的金國一較高下。野狐嶺之戰,他不避敵矢,親自衝鋒陷陣,打敗了金國40萬大軍,自此滅金形勢一片大好。
  • 蒙金野狐嶺戰役,為何成為蒙古南侵的關鍵一戰?
    蒙金的野狐嶺戰役在爆發之初,曾經強悍的金國已經勢微,對於不斷壯大的北部蒙古部落處於一種被動防守的無奈之舉。更多的時候,金國趨向於在邊境修築城牆,以此抵擋蒙古大軍的南下入侵,從更多的角度而言,此時的金帝完顏永濟資質平庸,一度被成吉思汗輕視,視為豬一樣的敵人。嘉定四年,正月。成吉思汗率先將進攻的目標放在了金國的邊境西北口。
  • 蒙古騎兵:入侵俄羅斯,打到維也納,它厲害的原因,在於這3點
    作為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徵服了數十個國家,1231年徵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1年又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羅馬帝國聯軍,兵鋒直指維也納,真箇歐洲都為之恐慌和震驚。
  • 金國滅亡前的最後一場戰略決戰,三峰山之戰,詭異得讓人不可思議
    蒙古滅亡金國的過程當中,以野狐嶺之戰和三峰山之戰最為關鍵,野狐嶺之戰發生於公元1211年,此戰以後,金朝完全喪失了長城以北的土地,放棄中都(金北京一代),開始以汴京為國都(開封),此戰中,金國騎兵幾乎死傷殆盡,之後蒙古軍在降蒙契丹人的引導下襲擊了金朝的群牧監,使得金軍馬匹大部落入蒙古人之手,「下金桓州,得其監馬幾百萬匹,分屬諸軍,軍勢大振。
  • 帝國之戰:蒙古帝國的第一次七年西徵之路
    到了1040年,塞爾柱人擊潰哥疾寧王朝主力,花剌子模落入塞爾柱帝國的管轄,開始了忽都不丁·摩訶末統治花剌子模時期。花剌子模王朝,在塞爾柱帝國內部崛起,也在反塞爾柱帝國和哈剌契丹王朝的鬥爭中壯大起來。1127到1128年,忽都不丁·摩訶末死,其子阿齊思即位,在西遼的幫助下,阿齊思宣布花剌子模獨立,舉起反叛業已衰敗的塞爾柱帝國旗幟。
  • 西徵兵力武器都佔優:1238年3月4日西蒂河戰役蒙古擊潰羅斯聯軍
    1223年,蒙古軍隊一支部隊進行了一次小西徵。在哲別的指揮下,2萬蒙古軍隊翻越高加索山脈。蒙古人的兵力很少,一般認為他們是來試探北面敵人的虛實。這支軍隊輕鬆消滅了今天地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南部、烏克蘭的庫曼汗國。
  • 歐洲騎士團和蒙古騎兵之間的PK
    當蒙古騎兵西徵歐洲時碾壓了強大歐洲騎士團。為什麼我們印象中精銳的歐洲騎團會敗給蒙古騎兵呢?1241年4月,在瓦爾斯塔特平原上(波蘭列格尼卡附近),蒙古騎兵和歐洲騎士團在戰場上對峙。由蒙古西徵的統帥拔都帶領2萬人對壘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波蘭軍隊大約有4萬人。
  • 金國最後一戰多慘烈?絕望金國僅剩孤城,人間地獄如何看此戰便知
    在當時,金國算是東方第一強國,是女真人建立的帝國,他們以騎兵為主,驍勇善戰,有"女真滿萬則天下無敵"的名聲。金國滅北宋,降西夏,周圍的國家都不是對手,直到遇到蒙古鐵騎,才讓女真人感到危機。蒙古滅金之戰在歷史上備受矚目,這是蒙古人入主中原的決定性戰爭。
  • 孟珙:滅金國、抗蒙古的南宋猛將,你不知道他的人生結局有多悲涼
    割下腦袋後還塞滿冰塊保鮮,八百裡加急送給金國求和。一顆頭顱不值錢,只是嘉定和議的打臉贈品罷了。金宋為伯侄之國。歲幣銀、絹各三十萬,犒軍錢三百萬貫。送主戰大臣韓侂胄首級。金宣宗掏幹家底補交保費,蒙古不開發票就算了還窮追猛打。南宋見此形勢,單方面宣布停止續交保費。你特麼連自己都保不住了,還有臉來我這收保護費。1217年,金宣宗猶如吃了大力金剛丸般勇猛。在拼命抵擋蒙古鐵騎南下的困境中,還能抽出兵馬南下攻宋。
  • 蒙古馬是一種什麼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在戰場上卻能打勝仗
    阿拉伯馬當時的騎士的裝備與蒙古戰士有很大不同,有40千克的鋼甲,帶長槍、長劍、馬鞍、轡頭、馬鐙,戰馬還要裝備20—30千克馬甲,騎士的體重也比蒙古戰士的重,一般約60公斤,普遍比蒙古戰士重10公斤左右。所以,打起仗來往往是阿拉伯馬的衝刺速度往往趕不過蒙古馬,也總是追不上蒙古騎兵。
  • 野狐嶺之戰——女真百年金國的落幕序曲
    不留餘力地接受傳統儒家文化、加速金國的封建化,從而奠定了金國的百年基業。就在金國內部土地兼併嚴重、天災人禍橫行的同時,哪怕金國始終對北面蒙古抱有強烈的警惕之心,在效仿漢家王朝修築邊境防線、利用機動兵力遊走支援的同時,甚至以納貢、每三年出兵「減丁」的方式不留餘地地打壓蒙古的崛起。
  • 野狐嶺之戰,四十萬金兵戰敗不足十萬蒙古軍隊,主要有這三點原因
    原因二:具體戰術出現失誤金國在建國之後最主要的兵力就是騎兵,那時候的金兵鐵騎戰無不勝,直接吞併了非常富庶的北宋。可是在野狐嶺之戰中,金國放棄了自己國家最擅長的騎兵攻擊!進攻選擇了在野狐嶺拉起防線抵禦蒙古軍隊,這是他們非常不擅長的一種戰爭方式,然後蒙古軍隊最擅長的就是攻堅戰。
  • 釣魚城之戰,為南宋強行續命20年,將世界從蒙古鐵蹄下解救
    西遼和西夏先後於1218年和1227年被蒙古滅國。於是,宋、金、蒙三方成為彼時中國政治格局的基本版圖。1234年正月,蒙古和南宋的聯軍攻破蔡州,金哀宗自縊殉國,金國滅亡。而之後的「端平入洛」為蒙古大舉進攻南宋提供了口實。
  • 為什麼漢民族騎兵以長兵器為主,而蒙古騎兵則用短兵器為主
    除了矛以外,蒙古騎兵使用的武器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是短兵器。這和漢族騎兵的兵器裝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除了弓箭之外,漢朝時騎兵的武器主要是戟,後來變成矛。隨著馬鐙的發明使用,騎兵的主要武器是槊。到了宋代,騎兵的主要武器是槍。明清時期,由於火器的使用,騎兵地位逐漸下降。
  • 亞歐大陸上的曇花一現——蒙古西徵與四大汗國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次西徵還要從西遼政權說起,這個由大石林牙( 耶律大石)重建的中亞國家進入十三世紀後趨於鼎盛,也因此皇帝耶律直魯古開始逐漸膨脹,苛徵苟斂,連年用兵,同時原本處於其統治下的已經伊斯蘭化的花剌子模正在摩訶末蘇丹的帶領下走向統一併企圖獨立,奈何戰鬥力不夠屢戰屢敗,直到1210年才在當年大唐軍隊被擊敗的怛邏斯地區取得大勝,西遼情勢急轉直下其他附屬國趁機紛紛叛離,耶律直魯古也被曾依附於他的乃蠻部首領屈出律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