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上海樂迷最想念的音樂廳,非上海音樂廳莫屬。自2019年3月閉門修繕,上海樂迷已經有整整一年半未踏足音樂廳,心裡始終壓著一個念想:它到底什麼時候開門?好消息終於來了!9月6日,上海音樂廳將帶著全新的面貌、全新的音樂季,華麗復出,重新開業。
上海音樂廳今年90歲了,9月-12月,為期四個月的「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整裝待發:54場音樂會,有古典大咖,也有流量擔當;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一系列活動,昭示著一個千姿百態、無限活力的音樂廳。
歷玖彌新——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海報開幕演出:譚盾《武漢十二鑼》線下舞臺中國首演9月19日開幕音樂會,在《武漢十二鑼》裡,譚盾將帶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青年琵琶演奏家韓妍,為上海音樂廳奏響復出音符。
譚盾2月,《武漢十二鑼》在比利時世界首演。4月,在武漢解除封城令的第5天,譚盾帶著《武漢十二鑼》回到中國,集結多國藝術家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線上演出。9月在上海音樂廳,是《武漢十二鑼》在線下舞臺的中國首演。「所有的交響樂團的人都知道武漢,你知道為什麼?因為所有交響樂團所使用的大鑼,所有最好的鑼,都是從武漢來的。」
在飛往比利時的飛機上,譚盾一口氣寫出了《武漢十二鑼》,「我在飛機上聽到了螺旋槳的聲音,嗡嗡嗡,我總覺得好像是武漢的鑼聲。武漢的鑼在全世界留下了英名,無論是從貝多芬的音樂還是到馬勒的音樂,非得有武漢的鑼,才能演奏。那一瞬間,我就覺得,就是它,應該寫一個《武漢十二鑼》,獻給正在武漢隔離中的、祈禱的武漢的朋友。」
開幕音樂會上,譚盾還將為上海音樂廳90周年送上音樂祝福——根據巴赫《C大調前奏曲》改編創作的《天地再生·生日快樂》,揭示世界輪迴流轉不息的自然規律:無論是人類還是宇宙,在歷經挫折後,都將迎來充滿希望的新生。
古典大咖:陳薩、吳牧野、和慧等點亮古典星光
「古典·變奏」是上海音樂廳音樂季始終堅持的主題:「古典」類項目旨在堅守古典音樂的原汁原味,「變奏」類項目則是不斷拓展音樂的邊界,發現音樂的更多可能性。
今年的「古典」類板塊聚焦於華人音樂家。鋼琴家陳薩、鋼琴家吳牧野、女高音歌唱家和慧、小提琴家黃濱、「00後」大提琴手李拉、古琴演奏家龔一、二胡演奏家蕭白鏞、琵琶演奏家湯良興、笙演奏家翁鎮發紛至沓來,將點亮古典星光。
吳牧野9月,有著鋼琴界「金手指」之稱的吳牧野,將完整演繹蕭邦《圓舞曲全集》,一共19首。不同於當時流行的社交性圓舞曲,蕭邦創作的圓舞曲是供音樂會欣賞的鋼琴小品,更靈活、更多樣。11月,曾在2014年第八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大提琴組拿下冠軍,並創下歷屆大賽冠軍最小年齡紀錄的「00後」李拉,將首度登臺上海音樂廳,演奏卡薩多、舒曼、格拉祖諾夫的作品。
李拉11月,老友陳薩將重遊舊地,踏入修葺一新後的音樂廳。今年恰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已多年未開獨奏音樂會的陳薩,將傾情獻演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
陳薩11月,小提琴演奏家黃濱將與青年鋼琴家周宇博合作,演繹貝多芬、格裡格、弗朗克的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在三個國際小提琴比賽——波蘭維尼亞夫斯基青少年國際小提琴比賽、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德國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上,黃濱均曾斬獲頭獎。
小提琴演奏家黃濱(左)還是11月,四位民樂大家——古琴演奏家龔一、二胡演奏家蕭白鏞、琵琶演奏家湯良興、笙演奏家翁鎮發將齊聚一堂,在《月夜》《離騷》等曲目裡,走進大美民樂天地。12月,在義大利旅居多年,演遍了歐美各大頂級歌劇院的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和慧,將帶來一臺經典歌劇選段獨唱音樂會,既有她手到擒來的西方作品,也有她特別為中國觀眾準備的中國作品。
女高音歌唱家和慧流量擔當:自得琴社、福祿壽、HAYA等拓寬音樂邊界紅到了國外的「網紅」國風樂團自得琴社,正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奮戰的人氣樂隊福祿壽、HAYA樂團……今年的「變奏」類板塊,請來了一群自帶流量的音樂團體,有世界音樂、爵士音樂、電子音樂,希望拓寬音樂的邊界,吸引更多古典樂迷以外的觀眾群。
自得琴社9月,自得琴社將首登上海音樂廳,這也是這支頻頻刷屏網絡的樂團,與觀眾在線下難得的相約。自得琴社因「古畫復原」風格走紅國內外,他們用別具一格的作品,改變著大眾對於民樂「小眾」「單調」的印象,把越來越多「圈外人」帶進民樂的世界。10月,作為上海音樂廳跨界品牌「樂∞」推出的首部委約作品,《對水而歌——音樂舞蹈劇場<水腔>》將再度歸來。這部作品2018年首演,2019年7月曾登陸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水腔」的吟唱讓法國觀眾落淚。
此外,上海音樂廳首次推出了「樂動音浪系列」音樂會,10月、11月、12月,將邀請多組風格迥異的「寶藏樂隊」到場。
福祿壽樂團在《樂隊的夏天》,福祿壽用一首追憶外婆的《玉珍》,唱哭了比賽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這是一個三胞胎組成的樂隊,姐妹三人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有一把低沉煙嗓的負責主唱,另外兩位則擅長豎琴、鍵盤等樂器。
HAYA樂團HAYA樂團同樣在《樂隊的夏天》有著高人氣,這是一支以蒙古音樂為基底的世界音樂樂團,有人評價:主唱黛青塔娜的唱功太上頭了,她一開口,就把人帶到了一片廣袤的大草原上。太一生水樂隊是一個二人組合,樂隊名取於古代竹簡:唐彬曾師從古琴演奏家龔一,梅卓專注於聲音領域,二人將數千年前的古琴與電子音樂碰撞出多彩的火花。
太一生水赴美深造、學成歸國、執教於上海音樂學院、活躍於爵士樂壇,「90後」張雄關不僅吉他彈得好,還會作曲,被認為是中國爵士的新希望。這一回,他將帶領一支爵士室內樂團,玩轉爵士樂的無限可能。
張雄關馬幫樂隊來自廣西,在南方原生態山歌裡,他們融入彩調、桂柳腔、搖滾、雷鬼、Ska 等,形成新派南方方言民謠,仿佛瞬間便能將人帶往西南的巍峨群山和原始叢林。
馬幫樂隊功能空間:滿足演出、展覽、休閒等多種功能面對疫情以來演出行業的新態勢,尤其是5G全面商用、人工智慧發展方興未艾,上海音樂廳希望匯集行業內外人士,探討劇場和演出行業如何轉型發展。
10月29日, 在「90周年線上論壇」,上海音樂廳擬邀請歐洲音樂廳組織、英國皇家阿爾伯特等劇場、藝術家、行業研究專家,從劇場運營管理和藝術創作兩方面,討論「面向未來,劇場如何再出發」的議題,並向世界直播。
一座音樂廳就是一座城市的客廳。修繕後,上海音樂廳的功能空間和配套設施得到拓展,滿足了演出、展覽、休閒等多種功能。開業後,音樂廳將分時段、分空間,逐步開放各個空間,直至實現公共空間全天候開放。
9月6日,上海音樂廳將舉辦「相·見」——主題開放日特別活動:在大廳,「00後」大提琴手陳亦柏將牽手鋼琴家史博陽為它預熱;在小廳,藝術家於闐、嶽光、王萌、於淼將跨界打破傳統表演形式;觀眾還有機會一睹音樂廳,全面了解修繕細節。
開放日共六場,9月6日、9月12日、9月13日上下午各有一場。8月28日,音樂廳官網和官微將同步開啟線上預約購票。
上海音樂廳新開闢的四樓空間,將變身為藝術展覽空間,9月將迎來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大展」。
上海音樂廳的親子品牌「家庭音樂會」已經走過七年。為了響應更多家庭的參與意願,它將從原有的每月1場擴容至每月3場。11月15日、12月13日,它將分別推出原創故事音樂會:帕格尼尼偵探案、百老匯之星的誕生。
上海音樂廳的線上矩陣「雲音樂廳」也將持續發力。9月12日,「音樂午茶」將繼續以「午茶雲」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同時,直播、短視頻、線上藝術課程,會陸續與觀眾「雲相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