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分別一年半後,上海音樂廳9月歸來,《武漢十二鑼》線下舞臺...

2020-12-12 金臺資訊

摘要:開啟「歷玖彌新——90周年系列演出amp;活動」

在經歷了為期1年半的修繕後,有著90年悠久歷史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正式對公眾開放。

上海音樂廳自2019年3月起開始了平移15年來首次大規模修繕。期間,為了進一步助力申城演出市場的復演工作,進一步豐富都市人們的文化生活,音樂廳人克服了新冠疫情給修繕工作帶來的諸多困難,終於得以在9月6日重新對外開放。

今年恰逢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9月-12月,為期四個月的「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amp;活動」將與廣大市民見面,54場音樂會及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活動,讓觀眾們全方位感受音樂廳的千姿百態和無限活力。上海音樂廳全新版官網也已上線啟用,演出將於近期開票,觀眾可至新官網探索更多有趣好玩的內容。同時,上海音樂廳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迎接市民們到來。

上海音樂廳在後疫情時代重裝出發,策劃90周年系列演出及活動,冠以「歷玖彌新」為主題,旨在給予眾人信心。經歷九十年歷史的上海音樂廳依然矗立在城市中心,依然具有年輕活力,未來依然充滿可能性。

開幕音樂會,譚盾攜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奏響歸來新篇章

9月19日,上海音樂廳90周年開幕音樂會將重磅上演。譚盾攜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青年琵琶演奏家韓妍為上海音樂廳重修開業奏響最強音,呈現上海音樂廳90年與城市、音樂與欣賞者的理念聯結。

開幕音樂會上,由譚盾創作完成的《武漢十二鑼》將在線下舞臺中國首演。這部作品在今年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傳播給予世人鼓勵與支持。此次線下演出將首次以樂隊編制呈現作品,女高音歌手的精彩演唱及十二面大鑼和交響樂隊的協同演奏,共同向聽眾傳達出有愛無疆、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望。

譚盾還將特別為上海音樂廳90周年送上音樂祝福——根據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改編創作的《天地再生·生日快樂》,作品期許「天地再生」的音樂理念能讓聽眾領悟到世界輪迴流轉不息的自然規律,無論是人類還是宇宙,在歷經挫折後都將迎來充滿希望的新生。

90周年論壇探討後疫情時代,劇場與演出行業的發展方向

面對疫情以來行業出現的一些新的發展態勢,作為全國第一家專業音樂廳,上海音樂廳希望在其建成90周年之際,匯集行業內外相關人士共同探討劇場和演出行業如何轉型發展,尤其是在5G全面商用、人工智慧發展方興未艾之際,音樂廳如何更好地承擔起一家專業音樂廳所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

為此,10月29日上海音樂廳將舉辦90周年線上論壇,擬邀請「歐洲音樂廳組織(European Concert Hall Organisation,簡稱ECHO)」、英國皇家阿爾伯特等國內外知名劇場、藝術家及行業研究專家,從劇場運營管理和藝術創作兩塊面聚焦討論「面向未來,劇場如何再出發」的議題,並向世界直播。

陳薩、吳牧野、和慧等點亮古典星光,自得琴社、福祿壽、HAYA樂團等激活音樂色彩

「古典·變奏」是上海音樂廳音樂季堅持的主題,「古典」類項目堅守古典音樂原汁原味,「變奏」類項目不斷發現音樂的更多可能性。9月至12月,「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繼續秉持這一主題,並融入「多元、本土、創新」的核心思路,結合修繕後舞臺硬體的功能提升,為觀眾帶來不同類型與氣質的音樂會。

其中,「古典」類板塊聚焦華人藝術家,星光熠熠。鋼琴家陳薩、吳牧野,女高音歌唱家和慧,小提琴家黃濱,00後大提琴新星李拉,古琴演奏家龔一,二胡演奏家蕭白鏞,琵琶演奏家湯良興,笙演奏家翁鎮發等為滬上觀眾帶來經典音樂作品。

9月20日,鋼琴家吳牧野將完整演繹19首蕭邦圓舞曲全集。吳牧野被法國媒體《世界報》贊為歐洲鋼琴界的「金手指」,並榮獲法國「完美鋼琴」演奏家稱號。

11月7日,在2014年第8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大提琴組的冠軍,創下歷屆大賽冠軍獲得者最小年齡紀錄的00後大提琴手李拉,將首度登上音樂廳的大廳演奏卡薩多、舒曼、格拉祖諾夫的作品。

11月20日,與音樂廳有多年合作的鋼琴家陳薩再度亮相。這位曾在利茲、蕭邦以及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中斬獲佳績的鋼琴家,已多年未開獨奏音樂會,這次將為觀眾傾情呈現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11月28日,小提琴演奏家黃濱將與青年鋼琴家周宇博合作,演繹貝多芬、格裡格、弗朗克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黃濱曾在波蘭維尼亞夫斯基青少年國際小提琴比賽、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和德國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斬獲頭獎。

11月29日,四位民樂大家——古琴演奏家龔一、二胡演奏家蕭白鏞、琵琶演奏家湯良興、笙演奏家翁鎮發齊聚音樂廳,《月夜》《離騷》等曲目帶觀眾走進大美民樂天地。指揮家張國勇將在12月5日執棒上海民族樂團,為觀眾帶來《木蘭辭》《湖光》等民樂精品。

12月24日,「歌劇界東方女神」和慧將上演經典歌劇選段獨唱音樂會。和慧是迄今為止唯一被世界六大頂級歌劇院同時邀請的中國女歌唱家。滬上觀眾將聽到獨屬於和慧風格的經典歌劇曲目,也能聽到和慧為觀眾準備的中國作品。

「變奏」類板塊,集結國內極具熱度的音樂團體:在網際網路平臺點擊率破千萬的國風樂團「自得琴社」、「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人氣樂隊「福祿壽」、「HAYA樂團」等。民樂、世界音樂、爵士、電子等多種類型音樂為音樂廳增添活力氣息。

9月26日,「網紅」國風樂團自得琴社將在音樂廳舉辦音樂會。從傳統到跨界創新,從崑曲到漢唐舞蹈,古琴獨奏,民樂合奏,電古琴與電子音樂,自得琴社因其豐富的表演形式,受到國內外一片好評。拍攝的國風視頻頗受年輕群體喜愛,在bilibili、YouTube、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總播放量破千萬。

10月31日、11月1日,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跨界品牌項目「樂∞」(樂無窮)推出的首部委約作品:對水而歌——音樂舞蹈劇場《水腔》在此相約。該作品於2018年在上海成功首演,並於2019年受邀參加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華人春天藝術節」,同年7月在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演出,獲得了觀眾和當地媒體的讚譽,被親切稱為「我們深愛的水腔」 。

音樂廳首次推出的「樂動音浪系列」音樂會,邀請到多組不同風格的樂隊與觀眾見面。10月24日,在熱門綜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因一首《玉珍》「唱哭」全場的福祿壽樂團將獻演上海音樂廳。均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三胞胎姐妹組成福祿壽樂團,她們憑藉極具辨識度的聲線和深摯動人的詞曲,在新生代原創音樂領域嶄露頭角,作品中還注入了電子樂的精巧靈動和古典音樂的美感。同樣參加了《樂夏》第二季的HAYA樂團將於11月13日與觀眾見面,樂團成立至今獲金鐘獎金獎等數十次獎項。

11月6日,結合古琴與電子音樂的太一生水樂隊將呈現古琴的現代樂感。太一生水是由唐彬和梅卓組成的雙人組合,以聲音為語言,數千年前的古琴與現代數碼音樂互相碰撞,結合多媒體影像表現出時空的交織與分離。11月27日,青年爵士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張雄關領銜關於爵士室內樂團,力求探索爵士樂的無限可能,融合古典樂、民族樂、打擊樂、世界音樂、詩歌等多方面元素。12月4日馬幫樂隊音樂會,這支來自廣西的樂隊融合了南方原生態山歌、彩調、桂柳腔、搖滾、雷鬼、Ska 等元素形成獨特的新派南方方言民謠,展現原生態音樂的魅力。

上海音樂廳將逐步實現全天候開放,全新軟硬體外延文化價值

公共文化空間,是一座現代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閉關修繕一年半之後,音樂廳功能空間和配套設施得到拓展和提升,滿足音樂演出、展覽休閒等多種功能。未來,這座建築的文化價值將不斷外延。音樂廳規劃在重新開業之後分時段、分空間逐步開放各個空間,直至實現公共空間全天候開放。

闊別已久,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並舉辦「相·見」——主題開放日特別活動,走進觀眾大廳,00後大提琴新星陳亦柏攜手青年鋼琴家史博陽為音樂廳奏鳴。藝術家於闐、嶽光、王萌、於淼在小廳跨界打破傳統表演形式。觀眾也將在開放日中一睹修繕後的音樂廳,全面了解修繕細節。此次開放日共有六場,9月6日、9月12日、9月13日上下午各有一場。8月28日,音樂廳官網和官微同步開啟線上預約購票。

修繕之後,音樂廳新開闢的四樓空間將變身成為藝術展覽空間,即將在9月份迎來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大展」。2020年,疫情也不能夠阻擋世界各地的音樂家、藝術機構以及音樂愛好者開展對貝多芬的紀念活動。上海音樂廳與盧瓦文化合作開設的「真情無界」展從貝多芬內心世界出發,感受與探索他的音樂與生命歷程,觀眾將會在藝術大展中收穫到音樂與科技融合的多種沉浸式體驗。

深受滬上大小朋友喜愛的親子音樂會品牌「家庭音樂會」將於11月15日、12月13日分別推出「帕格尼尼偵探案」、「百老匯之星的誕生」兩個原創故事音樂會。今年這個打造了七年的親子音樂會品牌為了響應更多家庭的參與意願,將原有的每月1場擴容至3場。同時更多的線下藝術教育活動,包括線上藝術產品「八音小課堂」將持續為大小朋友打造全方位的音樂藝術教育平臺,幫大小朋友們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

90周年期間,上海音樂廳精心打造的線上矩陣「雲音樂廳」也將持續發力。受疫情影響,「音樂午茶」將繼續以「午茶雲」的形式與觀眾們在線上見面,領略多元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貌。同時,直播、短視頻、線上藝術課程,多種形式與觀眾雲相約。

相關焦點

  • 修繕一年半,90歲上海音樂廳9月帶著54場音樂會回來了!
    要說上海樂迷最想念的音樂廳,非上海音樂廳莫屬。自2019年3月閉門修繕,上海樂迷已經有整整一年半未踏足音樂廳,心裡始終壓著一個念想:它到底什麼時候開門?好消息終於來了!9月6日,上海音樂廳將帶著全新的面貌、全新的音樂季,華麗復出,重新開業。
  • 9月6日,上海音樂廳修繕歸來,更多了這些「打開方式」!
    2019年3月,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開啟平移15年來的首次大規模修繕。 暫別觀眾一年半後,這座「90歲」的申城地標建築在克服了新冠疫情給修繕工作帶來的諸多困難後,終於得以重新綻放,將於9月6日正式迎客。
  • 9月6日重新開業!90歲上海音樂廳歷「玖」彌新
    在經歷了為期一年半的修繕後,有著90年悠久歷史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正式對公眾開放。 9月19日,譚盾將攜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青年琵琶演奏家韓妍帶來開幕音樂會,為上海音樂廳重修開業奏響最強音,呈現上海音樂廳90年與城市、音樂、欣賞者的理念聯結。
  • 《文藝熱搜榜》:譚盾《武漢十二鑼》線下中國首演
    05 上海民族樂團音樂會《錦繡中華·共飲江河水》熱搜指數:5.69月23日,上海民族樂團《錦繡中華·共飲江河水》音樂會將由駐團指揮姚申申、彭菲執棒在上海大劇院上演。04 蕭邦圓舞曲全集——吳牧野鋼琴獨奏世界巡演熱搜指數:6.29月20日,曾在義大利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巴黎瑪格麗特-隆鋼琴比賽等國際比賽中榮獲殊榮的鋼琴家吳牧野將登陸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
  • 譚盾《武漢十二鑼》為戰「疫」而鳴 這場音樂會聽哭歐洲觀眾
    15日晚,比利時安特衛普伊莉莎白音樂廳上演了一場特別的音樂會。 舞臺上最醒目的,是前排兩面懸掛在鑼架上、直徑超過1.5米的古銅色大鑼,以及另外十面大小不等、分散在不同位置的銅鑼。
  • 上海音樂廳「重歸」:暫別一年半後,它究竟變了哪些?
    摘要:「修舊如舊」讓城市歷史傳承,上海音樂廳煥發新生助力「上海文化」品牌。 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上海音樂廳將於2020年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這也是90歲的上海音樂廳經歷了平移14年後的首次修繕工程。
  • 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 開啟「歷玖彌新——90周年系列演出...
    8月20日電(周卓傲)在經歷了為期1年半的修繕後,有著90年悠久歷史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正式對公眾開放。今年恰逢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9月-12月,為期四個月的「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將與廣大市民見面,54場音樂會及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活動,讓觀眾們全方位感受音樂廳的千姿百態和無限活力。上海音樂廳全新版官網也已上線啟用,演出將於近期開票,觀眾可至新官網探索更多有趣好玩的內容。
  •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竣工!9月6日重新開放
    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   上海音樂廳由「文保區域」和「非文保區域」兩部分組成。文保區域「修舊如舊」,包括重新繪製16根羅馬柱、恢復海上藍雕花穹頂、東廳水磨石地面還原成1930年原跡等;非文保區域則重新裝飾裝修,小廳改造後可增加100多場演出。
  • 譚盾用武漢銅鑼讚美生命,尚·馬龍用湖北編鐘傳遞希望
    比利時安特衛普,當地時間2月15日晚,12面武漢銅鑼響徹伊莉莎白音樂廳。這是音樂家譚盾新作《武漢十二鑼》世界首演。無獨有偶,在比利時鋼琴家尚·馬龍為武漢創作的抗擊疫情公益歌曲《黎明的編鐘聲》裡,也用到了來自湖北的音樂元素——編鐘。「少一弦亦歌,少一鑼無樂」。
  • 武漢鑼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知名交響樂團青睞的中國樂器
    鮮有人知,武漢鑼已悄然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各國知名交響樂團選用,享譽世界。今年6月,漢鑼製作技藝被評為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武漢最大鑼廠六成產品出口疫情暴發後,著名音樂家譚盾為武漢祈福,創作《武漢十二鑼》,現場演奏所用的大抄鑼來自武漢。「在飛機上聽到螺旋槳的聲音,總感覺是武漢鑼聲。」
  • 琴臺音樂廳終於歸來,公益演出季致敬戰疫英雄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3日訊時隔166天,金色的穹頂再次點亮,輝煌的音樂再次奏響,琴臺音樂廳在3日晚恢復開放,「向英雄致敬——保利·武漢琴臺音樂廳公益演出季」正式開幕。武漢,這座「知音之城」「愛樂之城」正在歸來。
  • 上海音樂廳官宣2021年節目單,60場音樂會呈現「建黨百年...
    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2021音樂季精心策劃1月-7月演出獻禮建黨百年,多位中國藝術家將登上音樂廳的舞臺詮釋對祖國、對時代、對音樂的熱愛。  被譽為「上海聲音名片」的「Vocal Force力量之聲」三位男中音藝術家餘笛、宋罡和王志達以「時空使者」的身份,跨越時空,分別以建黨初期《初心》、民歌主題《風骨》、改革開放時期《前行》、新時代《以夢為聲》四個時空板塊為主,將中國共產黨百年曆程凝聚成由歌聲表演、舞臺場景化呈現、舞臺藝術性展示,在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氛圍中感受到關於中國共產黨建設與發展的精神內核。
  • 獻禮建黨百年,上海音樂廳年末發布「初心向前——2021音樂季1月-7...
    6月30日,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和流行美聲組合——力量之聲聯袂出品的「《百年迴響》力量之聲音樂會」,將恢弘的主題與創新性的藝術舞臺相契合。    上海音樂廳從2月起策劃推出5場「歷史長河中的中國音樂」系列音樂會,將陸續在「音樂立方」上演。滬上青年音樂家們將通過演繹中國百年最優秀的音樂作品獻禮建黨100年。6月12日,由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和復旦大學Echo合唱團合辦「赤子之聲——Echo合唱團新作專場音樂會」,Echo合唱團將在指揮洪川的帶領下,演繹經典作品和為建黨100周年寫作的新作品,以年輕人的視角歌頌中國共產黨。
  • 琴臺音樂廳和琴臺大劇院發布明年演出菜單 15場音樂會為江城賀新春
    新一年即將來臨,江城武漢將展現更恢弘多彩的「文藝範」。11月26日,琴臺音樂廳、琴臺大劇院2021演出季發布會在漢舉行,公布了這兩大場館2021年豐富多彩的演出「菜單」。琴臺音樂廳全年「十大系列」演出對很多武漢觀眾來說,在新年伊始聆聽一場美妙音樂會已成習慣。2021年元旦,全外籍陣容的「環球藝術家節日交響樂團」將亮相琴臺音樂廳,與武漢觀眾一起迎接新年。
  • 文化|武漢琴臺音樂廳「復出」,首個演出季「向英雄致敬」
    7月3日晚,距離上一場音樂會整整166天之後,武漢琴臺音樂廳重新與江城觀眾見面,並帶來「向英雄致敬—保利·武漢琴臺音樂廳公益演出季」,用7場不同類型的公益音樂會向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致敬。2020年初,為落實政府及相關單位對疫情防控的要求,琴臺大劇院和音樂廳取消了春節演出。在長達5個月的居家「抗疫」中,音樂廳和大劇院分別策劃推出了「雲藝術」在線欄目,以及「我們在藝起」抖音公益直播課,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欣賞藝術盛宴,讓藝術家與觀眾通過「雲端」交流,以藝術的力量鼓舞人心。
  • 上海演藝市場之「變」
    一部「重量級」的《圖蘭朵》,往往要投入數百萬元,但上海歌劇院的《唐·喬萬尼》,成本只有十分之一。過去一個多月,指揮家、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導演康斯坦丁·科斯蒂聯手中外藝術家「雲合作」,促成了這部疫情下的獨特作品,下個月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30%上座率的限制下,『輕量級』將成為疫情中歌劇製作的『新常態』,因此歌劇製作會更多採用簡約的音樂會版或『半舞臺』版形式。
  • 上海四重奏歸來,首秀天津為貝多芬「祝壽」
    上海四重奏重組歸來的第一聲樂音,在天津茱莉亞學院奏響。12月16日晚,上海四重奏的李偉綱(小提琴)、李宏剛(中提琴)、尼古拉斯·薩瓦拉斯(大提琴),牽手最新加盟的於翔(小提琴),在天津茱莉亞學院音樂廳首度合體亮相。
  • 成都城市音樂廳迎來周歲生日 「錦鯉大獎」送上全年演出票!
    2012年12月10日,目前中國西部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性演出場館——成都城市音樂廳,迎來了自己的「一周歲」的生日。一年前,成都城市音樂廳只是一座四川文旅新地標建築;一年後,這裡已經是一座高標準的藝術殿堂。
  • 武漢軌道交通9號線、10號線走向巧妙,通達程度可能超過上海
    2020年7月,武漢軌道交通又有了新的消息,9號線、10號線已經提上了日程,它們與之前線路不同,但是走向巧妙。武漢軌道交通的通達程度非常有可能超過上海下面的地圖表示了武漢軌道交通9號線、10號線的位置和走向。
  • 譚盾新作《武漢十二鑼》雲首演,別克GL8 Avenir艾維亞家族正式上市
    ​4月12日,全新一代別克GL8Avenir艾維亞家族「雲首發」上市,共推出四座尊禮版、六座賢禮版、七座親禮版三款車型,售價分別為:52.99萬元、46.59萬元和45.9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