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問吃貨們知不知道中國四大名雞?那肯定是張口就來!
河南安陽滑縣的《道口燒雞》
山東德州的《德州扒雞》
安徽省宿州市的《符離集燒雞》
遼寧錦州的《溝幫子燻雞》
這中國四大名雞的味道簡直堪稱一絕!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介紹其中之一「道口燒雞」
道口燒雞始於清朝順治1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被譽為:「天下第一雞」。道口燒雞的製作過程用到了多種名貴中藥,再輔之陳年老湯。其成品燒雞色澤鮮豔、體型狀如元寶,具有食療和保健功能。正是因為道口燒雞的出名,也使得滑縣道口鎮具有了「燒雞之鄉」的稱號。
接著我們來講講道口燒雞的故事。
根據《濬縣志》和《滑縣誌》記載,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有一個叫張炳的,他在道口鎮大集街開了個小燒雞店,但是那時技術條件差,做的燒雞也沒有特色,生意並不興隆。直到有一天,一位在清宮御膳房當過御廚的老朋友來探訪張炳。畢竟是當過御廚的老師傅,於是張炳就向他求教,那朋友便告訴他一個秘方:「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
這八料就是「肉桂、白芷、良姜、陳皮、豆蔻、草果、砂仁、丁香」
老湯就是指煮雞的陳湯。每煮一鍋雞,必須加上頭鍋的老湯。沿襲下去,越老越好。
張炳聽後大喜,立刻遵照朋友的意見如法炮製。做出的雞果然薰香十裡。從此以後,店裡的生意好到不行。張炳為紀念朋友的幫助,將燒雞店定名為「義興張」,寓意為「友義興張」。
真正讓「道口燒雞」走出道口的得益於嘉慶皇帝。說有一次嘉慶皇帝巡察民情路過道口,忽聞異香而振奮,遂問隨行之人:「何物發出此香?」隨行人答道:「道口燒雞」。接著隨從將道口燒雞獻上,嘉慶嘗後大喜說道:「色、香、味三絕」。從此以後,道口燒雞就成了清廷的貢品,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結合了家珍絕技和百年老湯的道口燒雞就成了。
另外,除了嘉慶皇帝的讚譽,還有南來北往那些客商的口口相傳。當年燒雞老鋪所做的的燒雞主要賣給客商的。來的時候,他們的船會靠在水街的河埠頭,人們上岸以後經過水街,就會來到燒雞老鋪買上一兩隻燒雞。接著這些客商就開啟返程的道路。在這一來一往的人口流動中。道口燒雞的名頭就這樣通過口口相傳而名揚天下了!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道「天下第一雞」的家常做法吧!
【配料】 蛋雞一隻約3.5斤左右、蜂蜜20克、薑片20克、大蔥20克、料酒150克、清水4.5斤、鹽40克、雞粉十克按口味添加。
【香料包】肉桂、白芷、良姜各六克,陳皮、草豆蔻、草果、砂仁各三克,丁香一克
【做法】
一、將雞宰殺好,血放乾淨,接著放入60~70℃的熱水裡燙5分鐘,再把毛煺盡。【這樣能讓雞的表面更加光滑白亮】。
二、砍掉雞爪,並且在雞脖子上面用刀開一個小口,讓食管氣管露出。再在臀部和兩腿之間各切開7~8 釐米的長口,割斷食管、氣管。接著掏出內臟,切下肛門,再用清水洗乾淨。
三、將洗好的雞放在案板上,肚子向上。用刀把肋骨和脊椎中間處切斷,並用手壓折。
四、用一根小木棒放入肚子裡面撐起來,接著在雞肚子下面,尖尖處劃一小口,把兩腿交叉插到肚子裡、兩翅膀交叉插到嘴裡,讓他看起來是兩頭尖尖的半圓形。然後晾乾表面水分;
五、20克蜂蜜用50克溫水調勻後均勻抹在晾好的雞身上。放入150℃~160℃的熱鍋內炸成粉紅色撈出,控油瀝乾。
六、將清水4.5斤倒入湯桶中。放入香料包薑片,大蔥料酒,調入鹽,雞粉,大火燒開轉小火熬煮20分鐘後撈出料頭。
七、將炸好的雞放入湯桶中小火爐煮一小時,關火後再在湯桶中浸泡,三小時後取出即可。
八、撈雞前最好提前準備好工具,撈時要手眼配合,這樣才能使雞的造型完整美觀。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看完記得給珍姐點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