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國內已經慢慢的好轉,很多省市也在開放圖書館、公園,雖然是限流且測量體溫的狀態,相比較國外的大面積流行狀態,我們還是會感到不安。
最近,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如果發生全球性的戰爭、瘟疫,我們現在的職業包括獵頭、hr、銷售、管理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吃飯、居住等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嗎?
這讓我想到一個職業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種地
請問,現在幾個人會種地?如果現在啥都沒了,只有土地和種子,你能夠讓地裡長出莊稼嗎?我想,這是個問題。
當然,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即使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我們也不可能退回到農耕社會吧!
再進一步講,現在5g、人工智慧化、機器代替人類的職業不斷在上演,更進一步的是就像《西部世界》裡面的場景,人都可能被智慧機器人所控制的可能。
如果不是退步到農耕社會,而是進步到人工智慧的社會,我們需要進化或者說學習什麼技能?
編程
可能,有的小夥伴看到這裡,會噗嗤一笑,「別逗了,當看到一堆代碼的時候我都暈菜了」;「這不是理工科才學的嗎,我們文科生、藝術生可沒這方面的天賦」;「編程不用學,你看現在我們用電腦或者操控一些機器什麼的,不也照樣能操作嗎?我可從來沒學過編程」;
我們大部分人的祖先都是從農耕社會走過來的,現在也是,上代父母、祖父母可能都是農民,那麼他們那時候也不是生來就會種地的吧!,不也是一步一步學會了這麼延續下來的嗎?同樣的,編程也是一樣的,當你覺得跟我沒有關係或者說用不到的時候,那是因為整個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像農耕社會一樣必須種地才能夠生存的程度,如果有一天,你的智能汽車或者助理機器人壞了,出了點故障,需要你在電腦作業系統上設置一些參數,如果你都看不懂,那麼就真的是寸步難行了。
就和現在英語沒學好的人一樣,你讀書只能讀國內中文版或者被翻譯(二次加工非原汁原味)的書籍,但是要知道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很多的書籍並沒有被翻譯成中文,況且日新月異,很多先進的技術都是在英語國家出現,你不懂英文,那麼就少了一隻看世界的眼睛,只能等待別人咀嚼之後才會到你的嘴裡。
說個大家都認識的公眾人物潘石屹同學,人家最近在幹啥呢?是的,他在學習編程!oh, my god!都這把歲數了,身價又上百億的學這玩意幹啥呀?人家就是學了。
在農業社會時,我們要學習駕馭馬、驢、牛,讓它們為我們出力、幹活。在工業社會時,我們要學會駕馭各種機器、火車、輪船、飛機、工具機等等。今天,我們要讓機器聽我們的指揮,我們就要學習機器能聽懂的語言。這類語言也在不斷的進化中,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日常語言,其中進化最好的一種的就是Python語言。潘石屹
(潘石屹學習編程的截圖)
種地技能和編程技能分別是人類在過去和未來賴以生存的基本技能
英語是學習編程的基本前提,因為編程的呈現方式就是英文而不是中文,當然基礎的編程並不太需要太多英文,很多初中沒有畢業的人也照樣編程寫代碼。如果你想更進一步的話,英文的學習是不能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