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品西遊》系列第3篇
可能有朋友表示奇怪了,武松和孫悟空,這根本不是一部作品中的角色啊,為何會放在一起比較呢?或者說的更直白一點,這兩者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一個再怎麼強也還是人類,另一個卻是拿幾萬斤重的定海神針當武器的神猴,實力相差十萬八千裡都不止呢。
兄弟們不要急,且看下去就知道了,這兩位還真的有許多相同之處,大家看看知道幾個?
第一,綽號相同,都是行者
大家都知道武松的綽號是行者,這也讓李忠暗自慶幸了不知道多少次,否則他那個「打虎將」的名號就得讓出來了,畢竟真要論實力的話,他能不能打死一匹狼都不好說。
有些朋友可能對「行者」這兩個字的意思不太了解,其實這是個佛教用語,指的就是行腳乞食修苦行的頭陀僧人,這裡面名氣最大的莫過於佛祖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的摩訶迦葉尊者,也就是最後一集和唐僧師徒索要賄賂的,吳承恩老先生這「借古諷今」的本意雖然好,但卻把大迦葉黑的可以。
《善見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缽,欲依寺中住者,名畔頭波羅沙 。』今詳,若此方行者也。」
而武二郎的這個名號,正源自於他血濺鴛鴦樓後被緝捕,孫二娘就用之前做了包子餡兒的一個頭陀留下的度牒幫他偽裝了一下,武松覺得非常合適,索性就一直保持這個身份了。
而孫悟空也是拜了唐僧為師之後,唐三藏看他活潑好動卻野性未除,就想把他正式引入佛門,這才又送了他「孫行者」這個名字。
第二,不是主角,勝似主角
這第二點就是兩人雖然都不是書中主角,但人氣和影響力都勝似主角。
《水滸傳》雖然描寫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將的故事,但是其原本卻是《宋江三十六贊》,所以宋江才是其中的主角,只不過褒貶不一,毀譽參半。
而《西遊記》也一樣,由於某位名字數字開頭的老師這些年來的大肆宣傳——什麼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幾乎都快把《西遊記》說成是他們家的了,而孫悟空也似乎成了書中主角。
但其實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這八十一難根本指的就是唐僧,而且是從他以「金蟬子」身份投胎凡間就開始計算的,包括他父親遇害,母親忍辱等等,那時候的孫大聖還在五行山下面壓著呢,根本沒他的事。
因此武松和孫悟空人氣再高,影響力再大,也改變不了原著中的主角是宋江和唐僧這個事實。
第三,武藝高強,膽識過人
其實無論是在《水滸傳》還是《西遊記》,這兩位別看風光,但其實書中實力和他們相當,甚至勝過他們的角色都還有不少。
先說武松,魯智深,五虎大將,林衝,鄧元覺,石寶,方天定,史文恭等等好手和他比起來都是各有所長,難分高下,更不要說玉麒麟盧俊義以及公孫勝為首的一幹法師,他的胳膊就是被包道乙混天劍給斬斷的。
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都是誰?各有何殊勝之處?
而孫悟空也一樣,牛魔王,大鵬金翅鳥,觀音文殊等四大菩薩,二郎神的神通都不在他之下,更不用說如來佛這位把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終極BOSS了。
但是實力歸實力,武松和孫悟空這兩位最讓人稱道之處就是從來不知道害怕為何物——「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武二郎景陽岡打虎,飛雲浦反殺,血濺鴛鴦樓,而孫悟空更是大鬧天宮,差點把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弄了個底朝天。
第四,忠誠義氣,有恩必報
這第四點也是他們最令人稱道之處,那就是一腔熱血,義氣過人,把「忠」字看的大過一切。
比如武松,他就像許多山東爺們一樣,一旦把你當兄弟,那別管對錯,風裡來雨裡去,甚至上刀山下火海都不皺眉頭,平生最怕就是欠人的恩情,否則不惜一切也要報答,尤其是對宋江更是如此,明明不想招安卻依然兢兢業業出力,就是因為之前柴家莊宋江對他的提攜之恩。
而孫悟空也一樣,對於唐僧這個面慈心軟,耳根子更軟的老實和尚,他受了許多委屈和冤枉,三打白骨精更是被逐出師門,但是他雖然回到花果山過著逍遙自由的美猴王,心中卻依然掛念師父,豬八戒來搬救兵,一句話馬上就回去相救,就是因為五行山下唐僧把他解救之恩。
受人點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這正是武二郎和孫悟空做人的信仰。
紅塵說
正是有著四大相同之處,所以武行者和孫行者,這兩位雖然不在一部作品之中,卻是值得拿來一起比較的。
這兩人其實也都是各自作品中的「書膽」所在,遠的不說,這兩部書拍成電視劇的時候這兩位角色的演員表現好壞,基本上就能決定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就連主角宋江和唐僧的作用都不能比。
而凡是把這兩個角色演得好的演員,也都是人氣飆升,紅得發紫,比如丁海峰一躍而成硬漢和軍人的象徵,而那位數字開頭的老師就更不用說了,人氣都維持了超過三十年,相比之下演唐僧的徐少華,如今據說都落魄到去十八線縣城為了幾千塊做商演了,絕對是天壤之別,令人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