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孫悟空,兩位「行者」其實有四大相同之處

2021-01-10 紅塵若鏡

《紅塵品西遊》系列第3篇

可能有朋友表示奇怪了,武松和孫悟空,這根本不是一部作品中的角色啊,為何會放在一起比較呢?或者說的更直白一點,這兩者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一個再怎麼強也還是人類,另一個卻是拿幾萬斤重的定海神針當武器的神猴,實力相差十萬八千裡都不止呢。

兄弟們不要急,且看下去就知道了,這兩位還真的有許多相同之處,大家看看知道幾個?

第一,綽號相同,都是行者

大家都知道武松的綽號是行者,這也讓李忠暗自慶幸了不知道多少次,否則他那個「打虎將」的名號就得讓出來了,畢竟真要論實力的話,他能不能打死一匹狼都不好說。

有些朋友可能對「行者」這兩個字的意思不太了解,其實這是個佛教用語,指的就是行腳乞食修苦行的頭陀僧人,這裡面名氣最大的莫過於佛祖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的摩訶迦葉尊者,也就是最後一集和唐僧師徒索要賄賂的,吳承恩老先生這「借古諷今」的本意雖然好,但卻把大迦葉黑的可以。

《善見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缽,欲依寺中住者,名畔頭波羅沙 。』今詳,若此方行者也。」

而武二郎的這個名號,正源自於他血濺鴛鴦樓後被緝捕,孫二娘就用之前做了包子餡兒的一個頭陀留下的度牒幫他偽裝了一下,武松覺得非常合適,索性就一直保持這個身份了。

而孫悟空也是拜了唐僧為師之後,唐三藏看他活潑好動卻野性未除,就想把他正式引入佛門,這才又送了他「孫行者」這個名字。

第二,不是主角,勝似主角

這第二點就是兩人雖然都不是書中主角,但人氣和影響力都勝似主角。

《水滸傳》雖然描寫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將的故事,但是其原本卻是《宋江三十六贊》,所以宋江才是其中的主角,只不過褒貶不一,毀譽參半。

而《西遊記》也一樣,由於某位名字數字開頭的老師這些年來的大肆宣傳——什麼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幾乎都快把《西遊記》說成是他們家的了,而孫悟空也似乎成了書中主角。

但其實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這八十一難根本指的就是唐僧,而且是從他以「金蟬子」身份投胎凡間就開始計算的,包括他父親遇害,母親忍辱等等,那時候的孫大聖還在五行山下面壓著呢,根本沒他的事。

因此武松和孫悟空人氣再高,影響力再大,也改變不了原著中的主角是宋江和唐僧這個事實。

第三,武藝高強,膽識過人

其實無論是在《水滸傳》還是《西遊記》,這兩位別看風光,但其實書中實力和他們相當,甚至勝過他們的角色都還有不少。

先說武松,魯智深,五虎大將,林衝,鄧元覺,石寶,方天定,史文恭等等好手和他比起來都是各有所長,難分高下,更不要說玉麒麟盧俊義以及公孫勝為首的一幹法師,他的胳膊就是被包道乙混天劍給斬斷的。

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都是誰?各有何殊勝之處?

而孫悟空也一樣,牛魔王,大鵬金翅鳥,觀音文殊等四大菩薩,二郎神的神通都不在他之下,更不用說如來佛這位把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終極BOSS了。

但是實力歸實力,武松和孫悟空這兩位最讓人稱道之處就是從來不知道害怕為何物——「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武二郎景陽岡打虎,飛雲浦反殺,血濺鴛鴦樓,而孫悟空更是大鬧天宮,差點把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弄了個底朝天。

第四,忠誠義氣,有恩必報

這第四點也是他們最令人稱道之處,那就是一腔熱血,義氣過人,把「忠」字看的大過一切。

比如武松,他就像許多山東爺們一樣,一旦把你當兄弟,那別管對錯,風裡來雨裡去,甚至上刀山下火海都不皺眉頭,平生最怕就是欠人的恩情,否則不惜一切也要報答,尤其是對宋江更是如此,明明不想招安卻依然兢兢業業出力,就是因為之前柴家莊宋江對他的提攜之恩。

而孫悟空也一樣,對於唐僧這個面慈心軟,耳根子更軟的老實和尚,他受了許多委屈和冤枉,三打白骨精更是被逐出師門,但是他雖然回到花果山過著逍遙自由的美猴王,心中卻依然掛念師父,豬八戒來搬救兵,一句話馬上就回去相救,就是因為五行山下唐僧把他解救之恩。

受人點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這正是武二郎和孫悟空做人的信仰。

紅塵說

正是有著四大相同之處,所以武行者和孫行者,這兩位雖然不在一部作品之中,卻是值得拿來一起比較的。

這兩人其實也都是各自作品中的「書膽」所在,遠的不說,這兩部書拍成電視劇的時候這兩位角色的演員表現好壞,基本上就能決定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就連主角宋江和唐僧的作用都不能比。

而凡是把這兩個角色演得好的演員,也都是人氣飆升,紅得發紫,比如丁海峰一躍而成硬漢和軍人的象徵,而那位數字開頭的老師就更不用說了,人氣都維持了超過三十年,相比之下演唐僧的徐少華,如今據說都落魄到去十八線縣城為了幾千塊做商演了,絕對是天壤之別,令人嗟嘆不已。

相關焦點

  • 孫悟空和武松都是行者,行者到底是幹嘛的?
    首先他們兩個的職業都是行者,行者指行腳乞食修苦行的頭陀僧人,出家修行但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也指所有修行佛道的人。孫悟空靈猴出世,武松天傷星照命,背景都很深厚。孫悟空這個行者,經過大唐高僧玄奘認證,武松是這個行者,經過開人肉包子店的孫二娘和張清戳章認證。感情生活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武松醉打蔣門神後張團練給他介紹過一個叫玉蘭女孩,沒想到是為了害他。都說孫悟空愛過紫霞,紫霞確說花果山其實一片黑暗,那裡看不到晚霞的!孫悟空只能跟著師父西去。
  • 孫悟空叫「行者」,武松也叫「行者」,這個稱呼究竟有何含義?
    西遊悟空,水滸武松。這兩個人物,分別是兩部名著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其實按理說他們分別屬於兩部不同的文學著作,應該沒什麼聯繫才對。但是你說巧不巧,孫悟空和武二郎都有一個相同的稱呼——「行者」。根據《釋氏要覽》書中介紹,這個稱呼一般是指雖然已經出家,但是卻沒有剃度的佛教徒。
  • 擁有「行者」綽號的,除了孫悟空、武松,還有一位多數人不知道!
    擁有「行者」綽號的,除了孫悟空、武松,還有一位多數人不知道!相信大家都看過《西遊記》,每年寒暑假它都會重播,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裡面的主角孫悟空,他騰雲駕霧七十二般變化,可以說是無所不能。還有《水滸傳》中的武松,也被人們稱為「行者」。
  • 揭秘水滸傳:武松的綽號為何只是簡單的行者?施耐庵是詞窮了嗎?
    武松這樣的英雄,景陽岡上打老虎、鬥殺西門慶、血濺鴛鴦樓、大戰飛雲浦……哪一樣都是響噹噹的戰績。但是最後卻只得了個行者的綽號。其實,不要小看這個綽號,這裡面還是含有一些用意的。行者是個佛教用語,意思是指行腳乞食修苦行的頭陀僧人,出家修行但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武松的那一套頭陀的行頭是搶來的,也就是說他是沒有正式皈依佛教,屬於病急亂投醫,和魯智深當和尚——半路出家一樣。所以武松算不得真正的和尚,但是他一路走來抱打不平,行俠仗義,很好地實踐了替天行道和救苦救難的精神。
  • 武松是怎麼升級的?108將綽號只有他一人只叫行者,跟班魯智深?
    《水滸傳》裡面的英雄好漢,清一色都會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十有八九都是很威風的,例如:及時雨宋公明,豹子頭林衝、黑旋風李逵、青面獸楊志、母夜叉孫二娘、打虎將李忠……等等,但是,有一人似乎有些奇怪和例外,那就是武松!只是簡單地被稱為:行者武松。
  • 神秘的四大靈猴,除孫悟空和六耳獼猴外,剩下兩位在哪?
    但「二心」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孫悟空當時也沒有完全領悟,最後如來拋出了「四猴混世」的解釋: 「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而孫悟空「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不入十類之種」,好一個不倫不類。
  • 孫行者、者行孫、行者孫是孫悟空的三種面相
    孫悟空代表的就是正義與堅強,的確他也不負此名。自打從石頭裡蹦出來,孫悟空就一直是為堅強正義的猴子,他不畏強權,敢於叫板待他不公的天庭。直至被如來壓了五百年,孫悟空正義的脾氣一點也沒有改,反而愈加強烈。提起三界,大叫腦海裡浮現的應該就是,人神魔三界,其實非也。
  • 蔣門神有三個徒弟:在飛雲浦掛了兩個,另一個在黑店偷襲了武松
    老江湖武松當然不是那麼好偷襲的,雖然武松並不認識蔣門神這個逃掉的徒弟,但是以行者的火眼金睛,卻早發現了這小子不地道。武松不動聲色地對金眼彪施恩說了四句江湖切口,金眼彪施恩在孟州牢城營當地頭蛇,對江湖切口也不陌生,聽到武松提醒,馬上就什麼都明白了。
  • 為何鎮元子主動提出與孫悟空結拜?其實是忌憚孫悟空實力
    有一種陰謀論說,鎮元子是故意讓孫悟空打死人參果樹,以期讓佛門欠人情。但這一說法其實是捕風捉影的以果推因,而我們仔細分析,會發現鎮元子主動與孫悟空講和並許為兄弟的原因,竟是因為忌憚孫悟空的實力!孫悟空的強大之處從來不只是正面實力,而在於孫悟空是靈活多變的六邊形戰士。孫悟空擁有西遊記最快速度之一筋鬥雲,擁有西遊記最強防禦之一金剛不壞,擁有西遊記最強迂迴作戰能力七十二變,像平頂山,倚仗老君法寶的銀角大王活捉孫悟空三次,金角大王更以芭蕉扇破身外化身之法,但最後還不是被孫悟空連偷帶騙把五件法寶搞到手,將金銀角化為膿水等太上老君救命?因此,正面戰力強於戰士孫悟空,不代表不需要忌憚刺客孫悟空。
  • 《水滸傳》魯智深對戰武松,誰才是真正的步戰之王
    在《水滸傳》中,梁山號稱有一百零八將,但是這個排名是按照資歷來的,並不是說誰的武功好,誰就是老大。比如說宋江和吳用,這幾個戰五渣的人物就排在前面,而武功高強的魯智深和武松都排到十幾位了。今天我們來說說梁山最強的兩大猛將:魯智深和武松,他們兩位誰才是真正的步戰之王。
  • 武松是什麼時候才明白,宋江是薄情寡義之人的?
    看過「水滸傳」的小夥伴對武松並不陌生,這個儀表堂堂、身長八尺、嫉惡如仇、是非分明的熱血男兒在高手如雲的梁山中排名14。他別名叫做行者,字如其人,這個別名正如他行走江湖的場景:有行俠仗義的豪邁,有行雲流水的武藝、有行之向善的堅守。雖然歷經磨難、四處漂泊,但武松行事光明磊落、為人善良正義,符合了眾人對古代俠士的所有想像。
  • 魯智深VS武松,同為八尺好漢,誰的酒量更大
    當然,有好的酒量,不見得有好的酒品,很多好漢喝醉後,直接進化為半獸人,唯有宰幾個人方才痛快。儘管作者施耐庵從頭到尾都沒有斷過酒,但似乎酒量比較好的兩人是兩位出家人,一個是花和尚魯智深,一個則是行者武松,和尚VS行者,究竟誰酒量更好?在武松沒有入夥二龍山之前,兩人從沒有同桌豪飲過,即便是武松入了夥,作者也沒有寫兩人一起喝酒的場面。
  • 四大名著也抄襲?孫悟空和魯智深高度一致,吳承恩也上演模仿秀
    熟讀歷史的人大體知道,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歷史的車輪在就循環往復裡滾滾向前。又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近來,翻看四大名著,竟然發現宛若周而復始的歷史,裡面也有驚人相似的情節,真不知道到底是誰抄襲了誰。
  • 打虎英雄武松的綽號不是「打虎將」、「武二郎」,他綽號卻與夜叉有關
    根據某人的特點,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稱謂。為了查證武松的綽號,那我們看看《水滸傳》中武松都有哪些別稱但從宋江這句話來講,武二郎可能是武松的綽號。那具體是不是呢?我們按章節順序繼續挖掘。來看看作者是否將這個「武二郎」當作綽號戴在了武松頭上。武都頭。同樣在原文第23回,該回文結尾處有人叫喊武松。
  • 其實鐵扇公主已經和孫悟空結婚了
    「唐三蔵路阻火焰山行者近前作禮道:「樵先生,請問」那樵柯斧投「長老是香格裡拉的什麼?」樵子笑了「這個芭蕉洞,叫做仙是一個人也沒有扇子公主,羅剎女」孫悟空借芭蕉扇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弄到手孫悟空是芭蕉扇子,牛魔王和東海龍王喝酒享受在其中,牛魔王的姿態,乘坐水金晴獸翠雲山芭蕉洞去,叫做欺騙離開公主的寶扇叫做孫悟空變身公主,即倫敦女丈夫的吳承恩這麼流利任意的筆,帶實際上是可能性的西藏佛教和聯繫
  • 孫悟空竟然有親弟弟,並不是行者孫也不是者行孫
    萬物研究員,帶你看世界,歡迎來到雜談西遊第4期:孫悟空竟然有親弟弟,並不是行者孫也不是者行孫孫悟空作為取經五人組中的一員,其設定的職能是不可替代的,又因為孫悟空的出世很特殊,導致孫悟空是最特殊的一員,沒有背景(或者背景沒有交代明確只能猜測
  • 母夜叉孫二娘對武松什麼感情?姐弟之情,還是有其他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 未經授權請勿複製粘貼和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我對施耐庵名著《水滸傳》是沒有好感的,甚至我認為《金瓶梅》都比之有好感。因為《水滸傳》殺戮太多,毫無真情實感。但是水滸中也不全是殺人如麻的冷血場景。
  • 孫悟空還有兩位師兄,為何都死在五行山下?太白金星道出真相
    文/金寶講故事《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神魔小說,是位居四大名著之一的佳作。在這部著作裡,主要講述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組隊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很多人都認為,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其實在西遊記的原文裡,孫悟空還有兩位師兄,他們也跟著唐僧一路西去,遺憾的是,還沒走幾步路,就死在了五行山下。原來在貞觀十三年九月,唐僧告別了唐太宗李世民,騎著白馬一路西去。在馬上顛簸了兩天之後,唐僧來到了一座深山。這座深山有座寺廟喚作法門寺。唐僧進了寺廟,惹得主持帶著五百和尚迎接。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人物系列專題複習:《水滸傳》之武松
    不久,又將武大毒死,武松公幹回來,追出了真情,向官衙告狀。可是縣官受了西門慶賄賂,反打了他40大板。武松義憤填膺,回家在眾鄰居的見證下逼王婆和潘金蓮說出真相後,殺了潘金蓮,趕至獅子樓又將西門慶殺死。3. 醉打蔣門神刺配孟州後,在獄中照顧武松的孟州牢房管營之子施恩告訴武松與蔣門神爭奪快活林失利一事,請武松為其報仇。
  • 孫悟空力氣有多大?其實水族中就有多人能贏他
    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動,將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頭壓住行者。那大聖力軟筋麻,遭逢他這泰山下頂之法,只壓得三屍神咋,七竅噴紅。其實書中還有一段也可以看出猴子的力氣來,那就是與紅孩兒對戰時,他向觀音菩薩搬救兵,結果菩薩用玉淨瓶盛下一海的海水,結果孫悟空用盡全力也難以撼動瓶子分毫,可見論力氣孫悟空還差得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