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深入開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創新辦案工作機制,聘任律師擔任兼職仲裁員,提升仲裁工作透明度、專業性,提高辦案效率,為構建法制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大幅度提高服務的滿意程度。
擴大仲裁隊伍,緩解基層供求矛盾。近幾年,由於勞動者法律意識的增強,勞動人事爭議案件量節爆發式增長。五年前的每年案件不足200起,但近兩年的每年案件量都高達400至500起。基層案多人少矛盾顯得尤為突出。每年黃巖勞動仲裁院都會充實兼職勞動仲裁員人才儲備庫。去年新邀黃巖當地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擔任兼職仲裁員。律師擔任兼職仲裁員高門檻,保證了兼職仲裁員隊伍的優質性。不僅需取得律師證,律師執業滿三年,此外還要按規定接受初任仲裁員培訓,經人社部審核後取得兼職仲裁員證,才能執證上崗。且律師在擔任黃巖的兼職仲裁員期間,不再辦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保證仲裁工作環境的公正性。目前,黃巖勞動仲裁院共引進律師有9名,其中有4名是律師事務所的主任。
建立健全律師調解工作機制,矛盾化解在前端。律師長期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案件經辦多,實踐經驗豐富,諳熟當事人的心理,也更了解企業用工中遇到的難點。在前期調解工作中,律師能夠恰當地平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點,提出的調解方案即能維護了勞動者的利益,也減少了用人單位方的損失。權衡雙方的利益和心理,愉快地將劍拔弩張般的矛盾化解在前端,不用見諸法庭,有效節省了政府資源和行政成本。去年有一個案子令人印象深刻。某家居店的車間主任,經驗豐富,但因為公司生產單減少被解聘。但其主任對家居店自認為盡心盡力,傾注了很多心血,但是被解聘且沒有提前一個月告知。車間主任前來立案審批時,討要補償金和工作損失費情緒激動。家居公司則認為金額過高。兩者劍拔弩張,誰都不肯讓一步。這個案子後來是由浙江孚吉律師事務所的朱律師跟進。律師從人情和法理出發,拿捏得當分別對兩者進行調解,三言兩句,就讓兩者握手言和。案子最後從本委申請撤訴。朱律師評價到:「很多案子如果調解得當,大部分都可以在前端和解。不需要訴至公堂。平時接得案子各式各樣,所以我們更有經驗如何在法中更要重視人情味,來使雙方放下爭端。」
律師作為法律專業人才,法律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普遍高,實戰經驗豐富。黃巖區改革創新仲裁辦案機制,聘任律師作為仲裁員辦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有效提高了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提升了仲裁的社會公信力,實現案件處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來源:黃巖區人力社保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