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南報導
2016年6月12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要將行政處罰信息在七個工作日內通過政府網站公開並及時歸集至信用中國網站,為社會提供「一站式」查詢服務。而記者調查發現,在濟寧、臨沂、東營出現相關信息市級上傳不及時,省級和國家級信用網站查詢不到等情況,「七日上傳」的規定成為一紙空談。在12月24日播出的《問政山東》節目現場,山東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周連華表示,將派專人到各市查明情況,同時加強各級部門的法制教育,確保信用信息公開。
2020年4月6號,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官方網站公示了濟寧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第一季度行政處罰案件。其中,某水務公司因水樣檢測不合規,在1月17號被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做出行政處罰。按照規定,該公司的行政處罰信息應及時歸集到信用中國網站。然而在12月16號,在處罰生效十個多月之後,記者在信用中國網站卻並沒有查詢到該企業的這個行政處罰信息。
按照山東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規定,信息提供主體應當在信息形成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向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報送。本該七天內完成的任務,為何十個多月沒完成呢?
記者找到了該行政處罰信息的提供單位,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我們只傳信用濟寧和山東省省臺環境廳,信用中國我們不(負責)上傳。」濟寧市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解釋說。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記者在信用濟寧網站查詢到了被處罰企業的處罰信息。
隨後,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信用網站按層次高低,主要可以分為市級、省級、國家級三級信用網站。而記者嘗試在省級信用網站,信用山東查詢後,同樣沒有查詢到該企業的信用信息。
那麼,到底誰負責把信息上傳到省級和國家級的信用網站呢?濟寧市發改委的工作人員說,信用濟寧平臺同省級、國家級平臺是同步的,省級平臺會將上傳在市級平臺的數據提走。而在記者採訪結束五天後,12月21號,記者再次登錄信用山東網站查詢,濟寧這條本應早就顯示在網站上的行政處罰信息,已經能夠在信用山東和信用中國網站上顯示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企業行政處罰信息除了在省級和國家級信用網站查不到,有的在市級信用網站上也查不到。今年五六月份,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曾對三家企業作出行政處罰。然而半年多時間過去了,市級、省級、國家級三級信用網站都沒有東營經開區管委會對三家企業做出的任何處罰信息。而東營市發改委信用科的工作人員卻說:「如果說在信用中國網站上沒有看到,應該是他們(東營經開區管委會)暫時還沒有上傳,具體他們傳不傳,這個也不是我們說了算。」
為何「七日上傳」的規定成為一紙空談,上傳行政處罰信息怎麼這麼難?針對以上情況,在《問政山東》欄目現場,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周連華表示,下一步,將派專人到現場做具體調查,查清原因後迅速組織整改。將加強對各級部門的法制教育,增強各個部門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同時,將加快推進數據的一體化,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