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將靠它彎道超車!RISC-V架構全解構

2021-01-09 中國質量萬裡行

RISC-V(發音為「risk-five」)是一個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ISA),簡易解釋為開源軟體運動相對應的一種「開源硬體」。該項目2010年始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但許多貢獻者是該大學以外的志願者和行業工作者。與大多數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於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製造和銷售RISC-V晶片和軟體而不必支付給任何公司專利費。雖然這不是第一個開源指令集,但它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其設計使其適用於現代計算設備。設計者考慮到了這些用途中的性能與功率效率。該指令集還具有眾多支持的軟體,這解決了新指令集通常的弱點。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西南證券的研究報告《布局RISC V,進軍IoT》,從RISC V的技術特點、設計理念、歷史沿革、優缺點等多方面解析RISC V架構。

一、什麼是RISC V?

CPU(中央處理器),也被稱為微處理器,相當於電子產品的大腦。在通信領域當中,幾乎所有的重要信息都要由這個「大腦」所掌控,CPU晶片和作業系統是網信領域最基礎的核心技術。 CPU主要有兩大指令集:複雜指令集(Complex In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架構——x86,精簡指令集(Reduced In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架構——ARM、MIPS和RISC-V 。而 RISC-V正是一種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

▲CPU主流架構

CPU的架構一直以來是x86與ARM的天下,而自2010年RISC-V誕生以後 ,隱約在CPU架構呈現出三足鼎立的趨勢:

X86:傳統PC市場的主流,善於處理大數據,IP掌握在英特爾和AMD手中 。

ARM:移動(手機)市場,處理快數據為主,目前也使用在便攜筆記本中,IP大部分掌握在ARM公司。

RISC-V:當需要同時兼顧數據傳輸速度與傳輸量時,這兩類主流架構的勝任能力有限。RISC-V表現出了較強的優勢。

▲CPU架構三足鼎立趨勢

1981年,在David Patterson的帶領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起草了RISC-1,是今天RISC架構的基礎。隨後在1983年發布了RISC-II原型晶片,1984年和1988年發布了RISC-III和RISC-IV。 RISC的設計理念也催生了一系列新架構,如MIPS、伺服器的王者IBM PowerPC以及現在統治嵌入式市場的ARM。201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設計並推出了一套基於BSD協議許可的免費開放的指令集架構RISC-V,其原型晶片也於2013年1月成功流片。

▲RISC發展歷程

RISC-V最大的特性就在於「精簡」。雖然與ARM同屬於精簡指令集架構,但因RISC-V是近年來才推出,沒有背負向後兼容的歷史包袱,架構短小精悍。相比於x86和ARM動輒幾百數千頁,RISC-V的規範文檔僅有145頁,且「特權架構文檔」的篇幅也僅為91頁。

RISC-V的優勢 :

1、模塊化:RISC-V將不同的部分以模塊化的方式組織在一起,並試圖通過一套統一的架構來滿足各種不同的應用場景,這種模塊化是x86與ARM架構所不具備的。

2、指令數目少:受益於短小精悍的架構以及模塊化的特性,RISC-V架構的指令數目非常的簡潔。基本的RISC-V指令數目僅有40多條,加上其他的模塊化擴展指令也總共只有幾十條指令。

3、RISC-V全面開源,且具有全套開源免費的編譯器、開發工具和軟體開發環境(IDE),其開源的特性允許任何用戶自由修改、擴展,從而能滿足量身定製的需求,大大降低指令集修改的門檻。

同類產品中,ARM需要支付高昂的IP費用才可使用,甚至需支付「預付款」才可看到細節。

▲RISC-V的模塊化指令集

▲各指令集架構的代碼密度比較

▲三類架構對比

2015年,RISC-V 基金會正式成立,吸引了包括英偉達、NXP、三星、Microsemi在內等企業的加入。迄今為止,該基金會已吸引了全球28個國家327多家會員加入。 RISC-V基金會負責維護RSIC-V指令集標準手冊與架構文檔,每年RISC-V基金會都會舉辦各種專題討論會和全球活動。

▲RISC-V基金會內部已有較為完善的生態圈

二、RISC-V優缺點

因為x86適合處理大量數據,在傳統PC與伺服器領域處於霸主地位, 在手機帶來的科技革命趨勢下,需要快速處理數據,ARM架構在手機處理器IP領域一統江湖。 在半導體的歷史上,X86、ARM作為主流架構一直都佔有著很大的市場。隨著物聯網時代的來臨,而RISC-V作為新興架構,以其精簡的體量,或許在未來的IoT領域中能取得絕對的優勢。

▲不同架構與數據、應用擴展方式

RISC-V的應用之一:IoT的「碎片化」需求, 因為IoT領域對AI晶片即要求高計算能力,又需要低延遲, 所以,IoT晶片設計速度要快、成本要低、能量身定製。同時嵌入式市場具備少量多樣的特點,在各細分應用場景並未形成真正壁壘,架構的選擇五花八門。 以上原因成就了RISC-V絕佳的突破口。RISC-V的開源能降低成本,也能讓用戶自由修改,可定製化,RISC-V生態與敏捷設計同源。目前,國內外已有多家晶片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研發RISC-V在IoT領域的應用。

▲ IoT領域結構

未來的物聯網大概會有300億個設備被連結起來,那麼物聯網安全並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而RISC-V的開源特性允許廣泛的受眾檢查其體系結構,並在它們成為大範圍的安全事件之前糾正它們。 RISC-V可以通過提供「修復」核心而無需實際更改核心的機會來影響我們現有的網絡犯罪流行。

RISC-V的應用之二:手機市場 。根據SiFive執行長Naveed Sherwani的預測,兩年之後RISC-V就會進軍手機市場,與高通、蘋果、三星、聯發科等ARM公司搶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市場,同時有可能威脅低功耗筆記本處理器 。 目前ARM公司的營收數據略有下滑,2017與2018年,ARM的設計IP市佔率分別下滑1.6%及1.5%。因此,ARM也作出了相應的改善策略。2019年7月,Arm 推出新的授權模式「Flexible Access」:對於中低階晶片的授權,未來客戶不再需要繳納「預付款」才能看到設計細節 。

RISC-V的應用之三:伺服器市場 。雖然目前RISC-V的高性能市場一片空白,但RISC-V本身用來設計高性能晶片是沒有問題的,學術界已經有基於RISC-V架構的511核處理器(Celerity)。只是基於RISC-V的低門檻特點,進入的企業體量較為小巧,沒有足夠的資金做長期布局與研發,高性能等需要較長研發時間的領域尚無人嘗試。

根據SiFive執行長Naveed Sherwani的預測,5年後RISC-V指令的處理器就有可能進軍伺服器市場,AMD、英特爾這樣的x86處理器公司也許將要擔心。

▲ 基於RISC-V架構的511核處理器(Celerity)

RISC-V的應用之四:存儲市場 。硬碟本身並不需要像SSD那樣龐大的計算資源,但是由於新的磁記錄技術,更複雜的功能(例如,基於NAND Flash的

緩存,健康管理,QoS),它們的處理要求也在增長增強等。這對存儲器中控制晶片的計算能力要求變高了。

硬碟本身並不需要像SSD那樣龐大的計算資源,但是由於新的磁記錄技術,更複雜的功能(例如,基於NAND Flash的緩存,健康管理,QoS),它們的處理要求也在增長增強等。這對存儲器中控制晶片的計算能力要求變高了。

雖然數據可以就近傳輸到附近的伺服器匯總進行處理,這需要更為強大的伺服器,但伺服器本身對處理快數據的效率不高,因此硬碟不僅存儲數據,還需要處理它。

目前RISC-V被認為最適合應用在IoT市場。因為IoT市場的情況更為靈活,是一個「碎片化」的市場,客戶需求相對多樣化,目前尚無任一架構統一市場,而RISC-V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靈活可擴展及安全可靠的特性。

雖然RICS-V本身是開源免費的,但是用戶對RICS-V的架構進行使用和修改後可以進行銷售。根據Tractica的預測,基於RISC-V的IP和軟體工具的全球收入將在2025年增加到11億美元,高於2018年的5200萬美元。

但是, RISC-V最大的缺點是目前尚缺少生態系統。CPU 架構的影響力主要是依賴他生長的一整套生態系統,比如基於x86的Windows,基於ARM的Android。RISC-V現在最缺的是生態系統,特別是IoT碎片化的性質,沒有一個統一的軟體棧生態。

RISC-V基金會其實對此並不做任何定義,生態系統的搭建交予使用者來自行發揮。並且生態系統並非一蹴而就,根據RISC-V基金會亞太區副秘書長郭雄飛所言,唯有RISC-V MCU大規模量產,開發者真正隨手可得,相應的軟體生態才能大規模爆發。

▲三大架構與生態系統

而且,在AI晶片賽道上,RISC-V有個最強的競爭者 MIPS。 ARM、MIPS和RISC-V皆屬於精簡指令集(RISC)架構。在智慧型手機時代,由於MIPS選擇消費電子時,Arm選擇了手機市場,即使ARM與MIPS的誕生時間相差些許,但更晚出現的Arm成為了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標籤。 MIPS和RISC-V兩者的架構也相差不大。因此,在2018年12月MIPS宣布開源之後,MIPS可能成為RISC-V在AI時代強有力的競爭者。並且基於MIPS指令集的晶片已經有100億顆的出貨,這意味著MIPS處理器在機頂盒、錄音筆、智能手錶等市場已經非常成熟。未來,政策、生態、軟體等方面的因素是兩個指令集在AI時代競賽的重要考量。

▲MIPS架構與MIPS公司的發展歷程

RISC-V是國內晶片自主可控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目前所有的通用x86架構處理器技術都掌握在英特爾和AMD公司手中,ARM則也受到美國政策的限制。同時信息安全也是近幾年來一直在強調的話題。在政府、海關、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重要部門,保障其通信安全尤為重要。

但RISC-V的開源特性,使得國內企業可以繼續使用。同時因為其模塊化的設計,可以直接應用模塊,使用門檻不高。並且對於新時代IoT等趨勢的驅動下,RISC-V對比其餘架構存在較大的優勢,國內企業提前布局,或可成為該行業巨頭之一。自2018年開始,在國內的半導體技術圈裡,已經掀起了一場關於RISC—V的討論熱潮。

9月20日上午,中國RISC-V產業聯盟(China RISC-V Industry Consortium,CRVIC)成立大會在張江的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議室成功召開。吸引芯原控股、芯來科技、上海賽昉科技、杭州中天微、北京君正、兆易創新、紫光展銳等多家單位加入,芯原控股有限公司擔任聯盟首任理事長單位。

設立聯盟為搭建產業交流平臺,推動RISC-V 廣泛應用;推動RISC-V 人才培養,建立高校培養計劃;推動會員協同發展,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承接RISC-V 全球基金會活動,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智東西認為,RISC-V的五大特點,精簡、安全、開源、下遊市場和生態決定了RISC-V在物聯網時代將會大放異彩,而且RISC-V指令集可能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它的方針與我國秉持的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完美貼合。PC時代成就了x86,移動網際網路時代ARM是絕對的主流,即將到來的IoT時代,哪種指令集架構會成功?不少人看好RISC-V。RISC-V這個全球開放的架構沒有智慧財產權的限制,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隨著RISC-V在中國越來越火爆,相信不遠的未來我們就能看到基於RISC-V的自主可控晶片的誕生。

特別申明: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

相關焦點

  • 彎道超車?晶片架構RISC-V新勢力迅速崛起 睿思芯科產品今年底量產
    原標題:彎道超車?晶片架構RISC-V新勢力迅速崛起 睿思芯科產品今年底量產   晶片設計的新格局將如何變化?
  • 中科院傳來好消息,晶片或實現彎道超車
    在科技界一向是技術之間的較量,誰優先掌握了技術,就相當於手握王牌,近年來我國科技企業在晶片領域犯了難,其原因非常的簡單,製造晶片領域是我國的技術短板。雖然在晶片設計以及晶片封裝領域,我國已經完全自主,但是晶片製造或許才是晶片三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全球能夠生產先進晶片工藝的並不多,一個是臺積電,還有一個是三星。
  • 1瓦功耗,5GHz頻率:全球最快Risc-V晶片出世,效率超越蘋果M1
    它是由矽谷晶片智慧財產權設計公司 Micro Magic Inc 製造的,該公司為矽谷所有的大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已有 25 年。一小隊經驗豐富的晶片設計師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意味著一場設計復興可能即將到來。 這款晶片不僅在低功耗下速度更快,在基準得分上也趕超英特爾和三星的晶片。
  • 1瓦功耗5GHz頻率:全球最快Risc-V晶片出世,效率超越蘋果M1
    該公司認為,該晶片優雅地實現了 David Patterson(參與創建 RISC-V 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對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ISC)架構的最初設想,在當今用電池供電的設備上也能輕鬆工作。它是由矽谷晶片智慧財產權設計公司 Micro Magic Inc 製造的,該公司為矽谷所有的大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已有 25 年。一小隊經驗豐富的晶片設計師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意味著一場設計復興可能即將到來。這款晶片不僅在低功耗下速度更快,在基準得分上也趕超英特爾和三星的晶片。
  •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國家手機當中使用的晶片,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只是在以前事情還沒有到緊急關頭,所以大家都還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大部分選擇臺積電以及高通的晶片。這樣就意味著我們的晶片技術想要提升只能跳開光刻機,找到其他的辦法來突破現在晶片的困境。量子晶片是否可以成為突破點?有人提出,如今我們中科大以及浙江大學科研團隊聯手在量子領域中取得了新的突破,我們是否可以採用量子晶片來緩解現狀,破解沒有光刻機的困境。
  • 成飛,彎道超車,成就中國最強戰機!
    圖為殲20無須贅述,中國當前最強戰機非殲20莫屬,而說起殲20難免會讓我們想到它的製造公司,成都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航空工業成飛、成飛,是中國重要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圖為殲10戰機或許有人會認為,既然這家公司如此強大,那麼它所得到的資源一定很豐厚吧!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成飛之所以擁有了如今這樣的規模,完全是因為其彎道超車,製造出了另一家主流戰機製造公司所還沒有研製出來的戰機才得到的。
  • 21世紀彎道「超車」兩大領域,5G技術和難度不亞於晶片的「它」
    落後就要被挨打,這是中國深深記得的歷史教訓。為此,中國以「科技強國」為奮鬥目標,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巨龍開始騰飛,華為5G領域的領先,還有量子領域實現世界上首次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這些成績讓世界為之震撼、讓世界美國為之懼憚。
  • 公開課二十一期筆記:睿思芯科如何基於RISC-V架構打造AI晶片
    集微網希望將「集微公開課」欄目打造成中國ICT產業最專業、優質的線上培訓課程,深化產教融合,助力中國ICT產業發展。點這裡觀看回放在晶片領域不得不提CPU,它是晶片技術的集大成者。CPU是晶片領域集中度最高,代表晶片行業發展最先進的技術領域。而在CPU執行計算任務前,軟體程序都需要先翻譯為CPU可以理解並執行的語言,而這種語言就是指令集。
  • 「RISC-V 篇4」十步搞定GD32VF103單片機之RISC-V單片機硬體介紹
    接下來開始踏上開發單片機的之旅,先熟悉晶片硬體信息!!!從上到下的認識下這個圖,左上角是RISC_V CPU 內核,外連接著JTAG,ICode,DCode,System,ECLIC模塊,然後通過Ibus,Dbus連接Flash Memory Controller至Flash Memory;還有AHB Peripherals分為AHB to APB Bridge 1和AHB to APB Bridge 1,非常重要的樞紐,連接著我們經常頻繁使用的各種晶片外設
  • 田忌賽馬與彎道超車,一個是策略,一個是豪賭
    我們津津樂道的彎道超車就是田忌賽馬的一個變種。然而,很多彎道超車成了彎道翻車,那是因為浮躁得只看到表面的策略,而不懂得田忌賽馬隱含了一些先決條件。沒有這些先決條件,田忌贏不了齊威王。想當年孫臏給多次和齊威王賽馬失敗的田忌出了個主意,讓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和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用田忌的上等馬和齊威王的中等馬比賽,用田忌的中等馬和齊威王的下等馬比賽。
  • 量子晶片彎道超車
    公元2018年1月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微瑞森電信在美國國會的壓力下,悍然撕毀合作協議禁止我國某品牌手機在美銷售,妄圖以晶片遏制我國咽喉,由此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始了長達數十年之久的對抗美國科技霸權的戰爭,誰能想到6g 時代的規則制定者,中國曾經連一片五納米製成的經典精元晶片都無法完成國產化,那年我們雖然在5g時代鋒芒出路,但美國不容許任何一國撼動他們在3g和4g
  • 中科院院士突破矽基半導體技術,未來將會彎道超車
    中科院院士突破矽基半導體技術,未來將會彎道超車蘋果12已經成功上線,好多人都覺得綠色的版本十分好看,但是在到貨當天,也有好多顧客發出了差評。這就說明,蘋果手機依舊是存在缺陷的。今年最為激烈的競爭應該就是蘋果12與華為Mate40系列手機。
  • 漫畫小品《愚哥相聲》2:「彎道超車」
    我們俱樂部要「彎道超車」,即將成為中國足球的「銀河艦隊」了,我真是好興奮好激動好幸福啊!愚哥:什麼彎道超車?什麼「銀河艦隊」?你說明白一點。楊哥:「彎道超車」,就是幾輛賽車在賽道上比賽,後面的車被前面的車拉開了一段距離
  • 深入淺出RISC-V 「V」向量擴展
    ; v3←v1 + v2通常將向量和SIMD指令加上前綴v以將它們與標量指令分開。它可以加減數字,它使用兩個數字作為輸入,然後將它們相加或相減,然後將輸出到底部。輸入來自寄存器,輸出返回到寄存器(具有您要操作的保持編號的內存單元)。要將我們的CPU變成可以同時處理數十個數字的執行SIMD的怪物,我們需要進行一些更改。以下是升級的簡化示例,該升級允許同時將兩個數字相加。請注意,我們僅顯示與寄存器和ALU相關的部分。
  • 中微5nm刻蝕機獲突破,中國芯「彎道超車」?尹志堯博士一語中的
    華為的麒麟晶片圖像信號處理器(ISP),支持其獨特的RYYB傳感器技術,是華為可以與其他品牌手機抗衡優勢之一。如今華為麒麟晶片無法再生產,那華為也隨之喪失優勢嗎?在未來市場上的佔比可能會被其他品牌替代嗎?
  • 彎道超車?看IPU如何重塑AI晶片格局
    需求倒逼創新  AI晶片行業將迎變革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基於摩爾定律,晶片行業的發展一直推動著晶片製程和性能的穩步提升,算力需求的增長也促進了人工智慧工作負載中大量採用專用的AI加速器(GPU、FPGA、ASIC、xPU等)。
  • 百年中國工業化之路:中國是產業彎道超車專業的運動員
    對比國外提早很久步入發展的道路中,中華民族用短短幾十年便完成了彎道超車。其中艱辛坎坷,令所有的中華兒女回想起來都熱淚盈眶。 那麼,中國的工業化能夠在成功之路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它的優勢就在於,無需消耗任何的燃料,它的動力來源於氙,利用電磁場加速約束電離子,最終靠著環境產生高速離子以及電離推進劑,為霍爾推力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而它還擁有著很多的優點,由於它不用攜帶大量提供飛行的燃料,因此不僅體積小自重也相對較小,不過目前這種發動機的造價高昂,在進行改進之後,必將成為未來空間飛行器的研發方向,探索更為遙遠的外天空。
  • 奮力迎頭趕上 實現彎道超車
    黨委政府、市場主體、科技工作者擰成一股繩,助推海南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奮力迎頭趕上 實現彎道超車■ 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況昌勳12月11日,海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海口召開,這是一場屬於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盛會
  • 智庫|探究企業彎道超車與翻車的奧秘:技術向心力
    實際上它已早就跳出了苦海。整體相機業務也只佔到了其營業額的6%,放棄數位相機只不過是一個姿態而已。2019年,奧林巴斯將原有醫療業務部門拆分為兩個部:內窺鏡解決方案部和治療方案部。醫療業務的進一步細分,意味著這個盤子越做越大。在中國市場,2019年奧林巴斯軟式內窺鏡以保有率82.2%佔據市場第一。目前,中國三甲醫院使用的大部分胃鏡和腸鏡都出自奧林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