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魚牛」的故事談教師的講述與學生的理解之間的差異

2020-12-22 茹水九哥

教育學上有個有趣的故事,講述一隻青蛙從池塘裡跳上岸,幾天以後又回到池塘,給池塘的魚兒講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新鮮事,說:「比如像牛,有四條粗壯的腿,還有一條長長的尾巴,頭上有兩隻角,還會吃青草……」魚兒好奇地聽著,腦海裡也在勾勒著牛的模樣:像魚兒一樣的身子,長著四條腿,頭上有兩隻角,嘴也像魚兒的嘴一樣,只不過會吃草了……

在這裡我們明顯地看到,不論青蛙如何描繪,在魚兒的腦海裡,牛的樣子總脫不開魚兒的形象,這是由魚兒本身的見識所決定的,與理解能力無關,他沒有見過,想像出的樣子總和它曾經見過的熟悉東西分不開。引用到我們日常與孩子的交流和教育中,只要稍稍留心,就會發現,我們覺得已經講得非常清楚的東西,在孩子的腦海裡,可能只是一個「魚牛」的樣子。

我就曾經歷過這麼一件令我好氣又好笑的事,有個孩子的字寫得非常糟糕,幾次叫他寫工整他都無動於衷,於是我就告訴他,要手把筆握緊,一筆一划的寫,時間長了,就會有進步。結果過了一周多時間,這孩子跑來告訴我:「老師,手握的太緊把本子劃破了咋辦?」我愣了下才反應過來,差點笑出聲來,我說:「我叫你把筆握緊,誰叫你寫字壓那麼重了?」那孩子「哦」了一聲,才慢慢地走了。這就是我們教的和孩子理解的,差之毫厘,謬之千裡。

我才明白為什麼蘇格拉底、孔子等人會教出那麼多優秀學生,原來他們教育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對話交流,而不是作業訓練,他們對學生的教育方法也是因人而異而不是整齊劃一。在老師與學生一問一答的溝通中最容易讓教師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也更容易讓學生在多次交流中發現自己理解的誤區,從而最大限度的領悟並接受老師的教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才會知道相同的知識用相同的方法教給眾多學生時,不同學生會有大相逕庭的理解和截然不同的認識。

所以,當我們教給學生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多讓學生複述或現場操作一下,看是否和我們教的有出入,即便這樣,一些細節上的理解可能還有偏差,還需要我們在日後的教學中不斷發現,慢慢糾正。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讓我們有了很多給學生直觀展示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理解誤差,但要真正消除,還需要很長時間細緻入微的觀察和交流。

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就在於我們所教的東西被學生真正理解消化了多少,而不在於我們誇誇其談地講了多少。

一點拙見,不知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大學英語教學中,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並運用
    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學習,了解掌握外國文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如果我們想讓學生把英語這門外國語言掌握好,並能夠正確地運用,那麼就必須讓學生理解英語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 獨家|女性寫作:在平等與差異之間
    中波作家對談女性寫作:在平等與差異之間在不同國家,女性有著怎樣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認同?女性寫作者是否面臨著相同的生存環境?女性文學發展是新芽蓬勃還是艱難求生?女作家在面對自己的內心與文本時,呈現出什麼樣的思考與書寫姿態?關乎性別問題的寫作,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裡,有不同的訴求與表現。
  • 老師這樣講,學生這樣聽,成績提升快
    老師們在備課時,大多都下足了功夫,花費不少的時間,閱讀課本,查閱資料,寫教學設計,製作直觀性強的教學課件,全方位的備知識,備方法、備流程,授課的環節齊全,重難點突出,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只能算作一堂良好課,因為部分學生沒聽懂,知識掌握的是是而非,長期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提升緩慢,事倍功半。為什麼會出現這一情況呢?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知識偏差。
  •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臧克家《老黃牛》前言中國古時候一直是農耕社會,農耕社會牛的作用是很大的,因為牛可以耕地而且任勞任怨,因此勞動人民對牛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農耕的一大特點就是,不種地就沒飯吃,因此能耕地的牛就農民來說都是家裡的寶。
  • 論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講述的英雄故事
    故而英雄史詩的母題與故事的母題是存在差異的。英雄故事往往介於英雄史詩與其他民間故事的母題之間,其母題構成也具有類型化、模式化特徵,主要表現為同一英雄故事往往有諸多異文,而異文數量的多少是民間故事確定類型的最主要的依據。
  • 陝西動畫片《啟魚·成語故事——古物篇》登陸央視
    近日,由西安曲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的26集動畫精品力作《啟魚·成語故事--古物篇》登陸央視少兒頻道。記者獲悉, 該動畫片講述了主人公古古與朋友們每天晚上被小啟魚帶去奇幻世界,在不同成語故事舞臺劇之間穿越的奇幻冒險故事。
  • 動畫短片《冰層之下》,一場魚與鳥的冬日戰爭
    被譽為今年最牛的學生動畫短片《冰層之下》,講述的就是一隻鳥寒冬捕魚的故事。飢餓的它幾乎雙眼放光,用喙既然抓不到,那就用腳,本以為可以飽餐一頓,不曾想一場風雪的降臨,讓魚掉落冰面並逃回了水裡,只它悻悻的離開。場面一度尷尬,卻又帶著點黑色幽默。
  • 動畫短片《冰層之下》,一場魚與鳥的冬日戰爭!
    被譽為今年最牛的學生動畫短片《冰層之下》,講述的就是一隻鳥寒冬捕魚的故事。一隻孤鳥在冰面上徘徊,它要克服腳底打滑的困難,尋找合適的機會捕食。飢餓的它幾乎雙眼放光,用喙既然抓不到,那就用腳,本以為可以飽餐一頓,不曾想一場風雪的降臨,讓魚掉落冰面並逃回了水裡,只它悻悻地離開。場面一度尷尬,卻又帶著點黑色幽默。
  • 對比世界各個國家的學生午餐,差異太大,國內學生:我就不參與了
    對比世界各個國家的學生午餐,差異太大,國內學生:我就不參與了。學生是國家以後的棟梁,所以說每一個國家其實都會對學生寄予厚望,當然在學生住宿期間,他們也會為學生提供午餐等等,而且每一個國家其實提供的午餐也都是不太一樣的,畢竟每個國家他們的飲食習慣不同,提供的午餐自然也是不一樣,不過對於世界各個國家來說,當對比了他們的學生午餐之後,就會發現這其中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而國內的學生,再看到其他國家的學生午餐之後就直接說我就不參與了。
  • 《極道鮮師》講述女老師與班中的高材生澤田慎亦之間的故事
    《極道鮮師》主要講述女老師山口久美子與班中的高材生澤田慎亦之間的故事。在這個惡名昭彰的高中不良少年集合地白金學院問題最嚴重的二年四班竟然來了一名穿著運動服,看起來呆呆的女老師 山口久美子,自少雙親因為交通意外而身亡,被外祖父收養,而外祖父經營的是大江戶一家﹙原作:黑田一家﹚,雖然久美子是唯一繼承人,但她的志願是當教師,最後在白金高校的男子學校開始其教學生涯。
  • 聽青年學生講述和青春有關的故事
    昨天(12月1日),由教育部組織的「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啟動,各地各校用青年學生的身邊故事,講述我國「十三五」時期的發展變化。首批三所高校率先推出「我和我的學校」系列微視頻。北京大學講述了一批批奮戰在祖國邊陲的北大學子,如何用定點幫扶雲南大理彌渡縣脫貧的豐富實踐,拓展大學的邊界。廈門大學用五年大事記的方式,記錄了馬來西亞分校迎來第一批學子、跟隨我國第一艘由高校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嘉庚號」,去海洋科考等奮鬥創新的青春足跡。陝西師範大學則以「答卷」為主題,講述了學校五年來錄取上萬名公費師範生,70%的畢業生紮根西部的青春選擇。
  • 灌籃高手赤木魚住打球的內在差異,赤木是不妥協,魚住是虧欠別人
    灌籃高手中赤木和魚住之間是亦敵亦友的關係,在縣大賽後,兩人之間也就沒有了什麼敵對的意味,完全是把對方當作朋友看待,就兩人的高中籃球生涯來看,魚住雖然在取得的成績上沒有赤木那麼亮眼,但是他要比赤木更加成熟一些,之所以在縣大賽上表現的有些莽撞,只能說那時他3年來壓抑的情緒一起釋放的結果
  • 韓雪獻唱電影《婚前故事》主題曲 講述關於你的,關於愛的故事
    11月3日,距郭廷波執導,韓雪、魏大勳、於文霞、韓文亮、童苡萱、羅偉(西班牙)等人主演的電影《婚前故事》正式上映還有10天,片方對外發布了電影主題曲MV和終極海報。 圍繞"婚前檢查",講述了三個不同年代,關於愛又不止於愛的故事。富有時代特點的對白,歲月色彩的畫面,一下就將觀眾帶回了那個勇敢追愛的青春年代。
  • 啞舍:老闆與醫生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Hello,大家好呀,在這美妙的時刻,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呢,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好看的漫畫書,也有小說哦——《啞舍》這是一本講述古董故事的書,以一間名為"啞舍"的古董店為展開,將一件件默然千年的古董賦予靈魂,講述古物背後的歷史,描繪歷史背後的人生。
  • 講述 | 美女「娃娃」的快樂水族故事
    娃娃,一名從事水族行業十多年的女士,擁有多年積累的養魚經驗,熱愛水族,熱愛魚寵。小慧和她很投緣,聊得來,把與她的對話編排成文章,紀念這段純友誼。同時,也將她的水族故事分享給大家。我喜歡聽魚友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通過交流分享,可以互勉明志,做「三觀正」、勤勞致富的中國人。ღ一起來讀@娃娃的快樂水族故事說到經營水族業,不能不提我的父親。
  • 從鬥魚到救魚 聽海釣「發燒友」講述與魚搏鬥的樂趣
    說起自己的魚獲,王宗一難掩喜悅之情,這些海釣的瞬間都被他記錄在朋友圈裡。  每次來青島,王宗一都是一路從濟南開車過來。開車的好處就是可以方便他攜帶釣魚工具、釣箱。海釣上來的魚都被王宗一放進了自己的大釣箱,釣箱裡放滿了冰袋,一條條魚擺得整整齊齊。因為平時釣的魚實在太多,家裡人也吃不了,加上經常船釣花費大,王宗一乾脆建了一個賣海魚的微信群。
  • 看動漫|這是一部講述真正的大·學生日常的動漫
    說到父女,小說《星河歸來當奶爸》講的也是父女之間的故事,感興趣感的朋友請點擊「了解更多」去看吧!宇崎學妹想要玩性格有些孤僻喜愛安靜的大三學生櫻井真一雖然一開始覺得有點困擾,但卻逐漸習慣起來……這番不講高中生,講的是大學生,真的是大·學生!輕鬆歡快日常真的不錯。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菜有道理嗎?農村物產豐富,蔬菜品種齊全,而魚鮮肉鮮品種也多。就這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雖說共9個字,但是把農村最經典的幾個菜品說出來了,分別有魚、大蒜、牛肉、韭菜、豬肉還有生薑。這六種食材在農村很常見,當然農民能夠自給自足的主要是蔬菜類,比如大蒜、韭菜、生薑,而鮮魚、牛肉、豬肉也有農民養殖,但是專業程度比較高,普及率也不是很高,就是農民真的養牛,養豬也是以售賣為主,要吃肉還是要去市場上購買的。
  • 三個牛、馬、羊、魚、犬組合的字 要怎麼讀音如何念?
    三頭牛—犇字最近一則新聞是習大大給新入黨的老一代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寫信,勉勵他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作表率。那看到這裡,文化水平低的華哥就迷糊了,這個三頭牛組成的犇字,要怎麼念、怎麼讀音呢?好在有百度,不用查字典。
  • 白嘎啦眼、嘎牙子、牛尾巴魚你能分清嗎
    今天在早市的魚攤轉轉,初冬天冷人少,但魚攤前買魚的顧客還真不少。現在正是大慶地產魚大量上市的時候,一些平時少見的白嘎啦眼、嘎牙子、牛尾巴魚也都變成了常見,這幾種魚你能分清嗎?在魚攤前,經常有人對著這幾種魚問叫啥,區分不開,今天我把這幾種魚拍下來與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