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響水建檔立卡群眾養殖草雞實現脫貧致富

2021-01-09 金臺資訊

圖為王紅燕在給養殖的草雞投餵飼料。受訪者供圖

「每天早上4點多就要起床餵雞、放雞,雖然很辛苦,但是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在親戚的幫襯下,連續4年養殖5000隻草雞,實現了脫貧。」7月16日,在江蘇省響水縣運河鎮四套村,村民王紅燕說,「去年家裡年收入達3萬多元,人均1萬多元。手中有錢,心裡踏實。」

王紅燕是「十三五」以來響水縣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受益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之一。2016年起,她通過規模養殖草雞,連續四年收入超過3萬元。2017年成為全縣建檔立卡低收入群眾中唯一的一位鎮人大代表。

天降橫禍,丈夫車禍失去「頂梁柱」

王紅燕原本有一個完整的家。2013年,夫妻倆用多年積蓄建起了2棟800多平米的豬舍,自繁自養,收入也相當穩定。2015年期間,受非洲豬瘟衝擊,養豬致富的這條路暫時行不通了。夫妻倆轉變思路,到附近企業務工。

人有旦夕禍福。2015年6月的一天,王紅燕丈夫意外遭遇車禍成為植物人,在響水縣人民醫院住院一個多月,最終搶救無效不幸離世。面對殘酷的現實和眼前兩個未成年的孩子,王紅燕一籌莫展,茫然無措。

落實政策,幫扶幹部送來「及時雨」

2016年初,鎮村在排查扶貧對象中,了解到王紅燕的不幸遭遇,向她宣講「十三五」新一輪扶貧開發政策,經過本人申請、村組評議、鎮級審核等識別程序,將她家列為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並明確時任運河鎮鎮長高兆軍為結對幫扶人。同時,為王紅燕大兒子落實在校本科生每學年5000元獎補資金,為其讀小學的二兒子落實教育資助。

丈夫的突然撒手人寰使王紅燕悲痛欲絕,半年多也沒有從痛苦中緩過神來。高兆軍多次和村組幹部登門撫慰、開導她,鼓勵她堅強面對現實,儘快振作起來。高兆軍與村幹部一起帶著王紅燕到東臺、建湖、漣水等地草雞養殖大戶和上海農副產品市場調研、取經,結合現有條件,引導她將閒置的豬舍利用起來,發展草雞養殖項目。

缺少資金,高兆軍按照省市小額扶貧信貸新政,由王紅燕本人申請,幫助辦理了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缺乏技術,高兆軍協調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明確2名畜牧獸醫技術員全程指導雞苗食料選配、常規免疫、疫苗接種、蛋雞營養配料和防疫,增強抗風險能力,把養殖風險降至最低點;擔心銷路,高兆軍在鎮三套班子會上建議鎮政府機關食堂帶頭,帶動中小學和鎮直、單位食堂直接採購全鎮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農產品,鼓勵機關幹部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精心管理,小小草雞長成「金鳳凰」

付出就有回報。2016年4月,王紅燕在親友的幫助下,將2棟豬舍改造成雞舍,購置了全套自動化等養雞場設備。從建湖縣上岡購進雞苗6000羽,就這樣,草雞養殖項目上馬了。

王紅燕雖然下定了決心,但是真正養殖起來,仍然是困難重重:首先是技術不成熟,儘管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但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技術並非容易。其次是啟動資金難題,5萬元貼心貸款產業初期投入還有一些短缺。就在她一籌莫展、猶豫不決時,到戶項目補貼資金5000元打到其「一折通」帳戶,鎮扶貧辦還通過協調資金,為她購置了飼料粉碎機。

王紅燕被大家的支持感動,專心到建湖縣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第一次養殖6000羽,成活率92%,5500隻蛋雞日產蛋5400多枚,大部分被批發商上門收購。少部分草雞蛋和產蛋率較低的草雞均由鎮政府機關和中小學食堂保底價採購。2017年底,王紅燕家僅草雞養殖年收入就超過5萬元,摘掉了低收入戶的帽子。

2018年11月,現任運河鎮鎮長龔偉偉建議王紅燕將首批引進的草雞全部淘汰,提高產蛋率和經濟效益,再次幫助她辦理扶貧貼息信貸5萬元,重新補欄5000隻蛋雞,至年底,獲得收入34000多元。到2019年底,養殖草雞收入再次超過3萬元,預計今年的收入仍持續保持在3萬元以上。

脫了貧,今年春天,王紅燕還在集鎮買下120多平米的套間,建起了溫馨的新家。(刁洪斌)

相關焦點

  • 王紅燕:草雞長成「金鳳凰」
    「每天早上4點多就要起床餵雞、放雞,雖然很辛苦,但是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在親戚的幫襯下,連續4年養殖5000隻草雞,通過付出勤勞的汗水,實現了脫貧,去年家裡年收入達3萬多元,人均1萬多元。手中有錢,心裡踏實。」
  • 艾德光:從建檔立卡戶到致富帶頭人
    今年33歲的艾德光,是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新撫鎮曼拉村上會迷村民小組的小組長,也是2015年曼拉村脫貧出列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 艾德光家有3口人。此前,因經濟收入低,生活貧困,而且父親患有高血壓,母親也是個「藥罐子」,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身上,2013年艾德光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
  • 慶陽市易地搬遷投資37.41億元 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14554戶
    12月11日,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持把易地搬遷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嚴守政策紅線、聚焦重點難點、強化市縣聯動、加大協調力度、注重事中事後監管、細化後續產業和就業幫扶措施,共搬遷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14554戶63378人,新建6戶以上安置點290
  • 黑山羊成了脫貧致富「領頭羊」
    正在放羊在村民羅開榮說,被列入建檔立卡戶後,鎮上、村上都很關心他家,2018年在鎮村幹部的幫助下,與百龍牧業有限公司籤訂了代養協議,在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當年就培育出21隻小羊,公司回收以後,淨賺了17000元,依託黑山羊養殖,羅開榮一家於2018年順利脫貧摘帽。
  • 思南縣鸚鵡溪鎮:脫貧致富產業興 群眾戰貧有決心
    貴州品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茶葉加工廠負責人王東麗說,公司對翟家壩村生產的茶葉應收盡收,加工成成品茶後,將直接發到江蘇等地進行銷售。  脫貧不鬆勁,攻堅再發力。眼下,鸚鵡溪鎮脫貧攻堅進入最後的「衝刺期」,剩下的400餘名貧困人口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 九百六十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權威發布·決戰決勝...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介紹,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人民銀行、民政部、人社部、自然資源部等有關部門與22個有搬遷任務的省份一道全力推進這項工作,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 奮進西海固丨寧夏彭陽縣:文溝村牛比人多 脫貧致富使出「牛」勁兒
    長期的貧窮讓蘭忠保對致富失去了信心,「2016年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戶後,幫扶責任人多次上門做工作、送政策,可是具體怎麼幹啊!我還是沒有信心。」蘭忠保說。了解到這個情況,村「兩委」和幫扶責任人結合蘭忠保的家庭實際,制定了「外出培訓富腦袋、金融貸款籌資金、發展養牛富口袋」的脫貧計劃。
  • 大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碳匯交易收益
    新華社貴陽6月20日電題:大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碳匯交易收益新華社記者汪軍、吳思45歲的侯春富上有老下有小,一家7口人的生活主要靠夫妻兩個壯勞力。這兩年,他家多了一筆碳匯交易的收入,駐村幹部都說他成了「賣碳翁」。
  • 劉錦秀:脫貧致富「領頭羊」
    能不能靠養羊帶領家鄉脫貧致富?經過認真考察,劉錦秀發現,羅田縣氣候適宜,草場資源豐富,山羊養殖很有前途。   2004年年初,她毅然決定返鄉創業,用她多年的積蓄買了47隻種羊,租賃3000畝山林草地,過上了「牧羊人」的生活。   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一場山林火災,燒毀了她承租的山林草場。
  • 忻州市2019年度建檔立卡貧困戶中 「三好家庭」名單公示
    忻州市婦聯忻州市2019年度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三好家庭」名單公示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效破解精神貧困、支出型貧困,激發和培育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更好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主動向貧困告別,積極向富裕看齊」的社會風氣,2019年,市婦聯、市扶貧辦聯合在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開展了「三好家庭」創建活動。
  • 「飛天鴨」飛出山區,鋪就脫貧致富路
    駐華安村第一書記賴宇朋指導貧困戶養殖番鴨顏鏡清是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華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61歲的他,患高血壓多年,常年看病吃藥,還要照顧腿殘的妻子和年幼的孫兒,主要靠外出務工的兒子顏明寄錢回來維持家用,生活困難。家裡的農活主要靠他去幹之外,還通過開摩託車在村裡搭客,增加收入來源。
  • 江蘇響水運河鎮:實幹促發展 奮勇爭向前
    江蘇響水運河鎮:實幹促發展 奮勇爭向前 2020-12-22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脫貧致富 我比什麼都高興丨金沙縣馬路鄉金龍...
    內心忐忑不安,腦海中盤旋過無數念頭,想到要在這麼偏遠的地方工作兩年,我要怎麼照顧遠在遵義的家人,我要如何帶領這一方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困難在所難免,但工作還是要全力去做。到村裡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入戶,採集基礎數據、收集信息資料,找準「窮根」。
  • 隆陽區辛街鄉「四舉措」實現產業發展合作社完美蛻變
    昔日「空殼」社 今日「香餑餑」——隆陽區辛街鄉「四舉措」實現產業發展合作社完美蛻變 隆陽區辛街鄉阿今村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為有效實現整村脫貧,2017年通過成立隆陽區金邦養殖專業合作社產業發展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
  • 融創助力超過四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
    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當地群眾正在分揀石斛。攝影:周藝暢人民網昆明11月25日電 (符 皓)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為助力精準脫貧,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融創 )深度參與了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雲南省廣南縣、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紅衛村、貴州省雷山縣龍塘村等13省市21個貧困村的脫貧攻堅,助力超過40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出列。
  • 扶貧春風暖人心 脫貧致富加油幹
    「今年我一口氣養了300多隻雞和20頭豬,初步估算,年收入將達到4萬元,雖然脫了貧,我還要繼續加油幹,脫貧致富奔小康,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李愛國擲地有聲地說。    今年63歲的李愛國,是樅陽縣錢橋鎮宣莊村村民,是村裡有名的勤快人、老實人。靠著李愛國的踏實肯幹,這個三世同堂的一家子過得安穩而幸福。
  • 東嘎鎮肉牛託管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東嘎鎮肉牛託管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昌圖縣東嘎鎮整合優化資源,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將肉牛養殖列為脫貧攻堅重點扶持產業,發揮以東嘎鑫源牧業公司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作用,利用金融扶貧政策,發展貸款託管養牛項目,建立長效脫貧機制,讓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 褚集鎮全面完成2021年度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工作
    褚集鎮全面完成2021年度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工作
  • 大布蘇鎮:產業扶貧養殖先行 扣響鄉村振興之門
    走進大布蘇鎮及平村的育肥羊養殖基地,寬敞高大的羊舍裡養著上百隻小羊,一隻只雪白的小羊好奇地把頭伸出柵欄外。這些羊不僅是大布蘇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的出路,更是他們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的新路徑。為鞏固脫貧成果,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大布蘇鎮與縣惠民村鎮銀行溝通,通過建立像及平村一樣的育肥羊養殖基地,為全鎮所有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申請貼息貸款,一時間,大布蘇鎮的育肥羊養殖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在這裡落地生根。發展產業扶貧,關鍵要「扶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