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湖,從未離開,只是你不知道
近日,《金門十三子》頻頻出現在圖書網站的暢銷榜單中,它詳細記載了發生在民間各地的傳奇故事,給讀者呈現了一個隱藏在民間的神秘「江湖」。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隻魚的傳說」,很多熟悉他的讀者都親切地稱他「魚叔」。他是一個擁有傳奇經歷的人物,暢銷書作家只是他眾多身份中的一個。今天他不僅僅是暢銷書作家,還是自媒體大V。
一隻魚的傳說,本名謝華偉,80後。30歲之前為上市公司高管、暢銷書作家、民俗文化學者。著有《黃河古道》系列、《狩獵》系列、《憋寶人》系列、《詭秘檔案》等,作品總銷量數百萬冊。30歲之後隱居在姑蘇城外,喝酒、養貓,偶爾講講神秘有趣的傳奇故事。目前,已在公眾號「一隻魚的傳說」講了近200個神秘故事,每天有百萬讀者在線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總點擊幾個億,打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魚叔江湖」。
此次出版的《金門十三子》,就是對「魚叔江湖」的一次完整梳理,書中的「魚叔」將更多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娓娓道來。新作囊括多條故事主線,以魚叔的真實經歷為線索,寫作了許多奇人異事,給讀者展開了一個真正的江湖,一個高人輩出的江湖。在魚叔的江湖裡,有人背負天下蒼生,匡扶正義;有人行走於黑暗,負重前行;有人斬妖除魔,平定四方;有人仗劍天涯,且歌且行;有人鎮守四海八荒,守護人間。全書23個故事,記錄了41位高人的傳奇經歷,目前已經有8篇故事籤約了影視改編。謝華偉說:「他們隱藏在街頭巷尾,大山水澤,守護人間江湖,從未離開,只是你不知道。」
新書出版之際,謝華偉接受媒體採訪,他說自己現在做得更多的是公益和向全世界推廣中國優秀的古代文化、民俗文化,他想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讓更多外國人愛上中國文化,文化自信,才能民族自信。
希望通過新作將美好和溫暖傳遞給大家
山西晚報:從創作角度來看,新作《金門十三子》擁有相對龐大的故事體系,這麼多的故事素材來自哪裡?
謝華偉:素材主要還是源自生活。寫作傳奇故事,我有一些優勢。首先我是東晉名臣謝安第五十八代世孫,大族子弟嘛(笑),家裡本就流傳著各種傳奇故事、民俗禁忌,包括佩戴什麼飾品,包括如何臨帖,也算是家學淵源了。而且我從小很喜歡那種江湖的感覺,也喜歡和江湖人士交往,少年時期就認識許多人。後來在北京流浪,成天和古董商人、風水師在一起,也見過很多神奇的人。誤診癌症後,開始全國流浪,哪裡都去,也見到了好多真正傳奇的人,像青海玉樹的阿邊活佛、峨眉山下蒲草算命的蒙先生、格薩爾王研究專家降邊嘉措老師。後來去了保定那個村子隱居,就認識了土味高人谷師父、蝙蝠書生。
現在隨著越來越「火」了,好多高人也慕名而來,給我講述他的故事,甚至現場展示一些很神秘的東西,也挺有趣的。現在想想,我的寫作,也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命運吧。我就像一個說書人,懵懵懂懂踏上江湖,認識了幾個人,就開始大談江湖高人,民間故事,估計也會被真正的高人笑話,只能說不知者不怪罪吧。
山西晚報:新書除了神秘有趣的民間故事以外,您還希望向讀者表達或傳遞些什麼?
謝華偉:我想表達的是,這個世界還有另外一群人,另外一種活法,另外一種江湖。這個江湖,從未遠去,只是大家不知道。他們隱藏在街頭巷尾,大山水澤,貌不驚人,名不見經傳,卻身懷絕技,默默守護人間。在大災大難來臨時,他們就會毅然下山,守護人間。
我想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是有一群人在默默守護著大家,是很溫暖的。魯迅說,畫家可以畫花,畫水果,但不能畫毛毛蟲,畫大便。藝術拒絕醜陋。我希望將這種美好、這種溫暖傳達給大家,希望大家在這個冷酷的世界裡,在得到不公正待遇時,可以想著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美好的人,希望這個社會能更美好一些。
山西晚報:書中有幾個篇章的故事已經被影視公司籤約?
謝華偉:是的。《金門十三子》規劃有13部網絡電影,1部網劇。目前已經有8篇故事籤約了影視改編,「金門小十三」的影視已經啟動了,由《鬼吹燈之怒晴湘西》的網絡電影導演劉軒狄團隊執導。我不僅作為文學總監,可能也會客串一個角色,比如演我自己,就是故事裡的「作家」,想想也挺有趣的。
有時候停下腳步認真看看世界也挺好的
山西晚報:熟悉你的讀者都知道你不同尋常的個人經歷,經歷過人生起伏後看待生活的角度有變化嗎?
謝華偉:關於我的人生履歷,一直是讀者最好奇的事情,甚至好多人找到當年特招我進騰訊的黨勇先生打聽,是不是真的。關於故事裡講的「我」的人生,基本上都是真的。
我小時候,家境還不錯,父親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民營企業家,做房地產以及景區修建。大學時家裡破產了,我就退學了,在潮白河畔租了一個月租金30元的大雜院,沒和家裡說,就在北京流浪。像給古董商人做託、糊小紅旗、賣燒烤等,都是這個時候。那個時候生活的確是很苦,不過當時還年輕,倒也不覺得怎麼苦,反而覺得很有趣,苦中作樂吧。
我當時周末還經常去參加戶外野營,都是一幫窮哈哈,大家在野外搭帳篷,點篝火,講鬼故事,吵吵嚷嚷的,還是很有趣的。當年經常一起玩戶外的哥們老黑,就喜歡到處探洞,後來真成了探洞專家。去年泰國少年足球隊被山洪困在了洞穴裡,他就代表中國探洞專家參與了救援。再後來做了上市公司高管後,反而很不快樂。所謂的高管吧,看著好看,其實每天各種煩心事,煩不勝煩,幾乎都要抑鬱了,反而不如貧窮的時候有樂趣。
再後來就是誤診為癌症後,隱居在保定一個村子裡,養了13隻貓,種花、養貓,還在院子裡挖了一個遊泳池,成天和一個民間高人喝酒聊天。這時候就很悠閒自在了,覺得人生太苦,誘惑太多,有時候停下腳步,認真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世界的另一面,不光有職場上的爾虞我詐,也有青天白雲、高人遠山,也挺好的。
山西晚報:優秀的文學作品一定與作者本身的經歷緊密相連,你從事過不少職業,對你的影響大嗎?
謝華偉:我應該是從事過最多職業的80後作家之一。我不光做過編輯、野導遊、古董販子、遊戲人,還做過風水先生的「託」,給編劇做過槍手,還在三裡屯賣過燒烤,在王府井賣過小紅旗。好多人看我的故事,覺得我怎麼什麼都懂點兒,其實都是從這些職業裡學到的,現在想想,年輕時經歷的苦難,都是很寶貴的財富了,也挺好的。
還有就是做遊戲人的經歷。遊戲領域經常「屍橫遍野」,恨不得用顯微鏡放大任何缺陷,這種精益求精、反覆論證的態度,也影響了我。
山西晚報:在遊戲行業就職,還做了高管,為什麼最終還是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謝華偉:10年前,我在北京做編輯,月薪3000塊,去了騰訊做遊戲後,月薪17000塊,差距將近6倍。後來在遊戲上市公司做高管,收入就更高了,而且社會地位很高。最開始寫作,就是混口飯吃,填飽肚子,後來有錢了,還堅持寫作,真就是熱愛了。
我是一個嚮往著傳統文學的暢銷書作家。我受京派文學的影響很大,尤其是汪曾祺先生。好多人說,我的故事裡有些恬淡疏朗的風格,有點兒汪曾祺的意思,有些風俗畫小說的味道,有些士大夫的氣節,這也是我追求的。也希望若干年後,經過努力,自己能在文學上有一些建樹吧。
真誠寫作,有感而發就是好故事
山西晚報:在寫作之初就獲得了暢銷書作家的光環,對寫作有哪些特別理解嗎?
謝華偉:其實最開始的時候,為了餬口也跟風寫過幾本盜墓小說,自己都不好意思提。後來經濟狀況好一些了,寫了《黃河古道》《狩獵》,加入了很多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對人物和故事的思考,會好很多,所以這些書也比較暢銷。不過這階段,只能算是暢銷書,不能算「火」。現在想想,當時還是在編造故事,還是那種高高在上的上帝姿態,作家老覺得自己是上帝嘛,然後隨便忽悠讀者,就是不真誠。去保定隱居後,就不寫作了,差不多停了兩三年吧。
後來無意中在知乎回復了一個問題:有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我講了自己誤診癌症的真實經歷,然後又在一個旅行帖子講了一下,結果出乎意料地收到了一萬五千贊和幾千條評論。我突然發現,原來寫作還能這麼寫,就是寫一些自己真實的經歷和感受就可以,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我就隨手寫了一些,後來幾乎篇篇大火,每一篇都有幾千贊、上萬贊,後來又被幾百個微博大號瘋轉,甚至被影視公司看上了,就這樣稀裡糊塗「火」了。
我覺得,寫作還是要真誠,要有感而發,像桐城派的「真性情」「真感慨」,不無病呻吟,不矯揉造作,就是好故事。我十幾年前出版第一本書時,一個字的稿費才2分錢,現在加上影視改編費這些,一個字差不多200塊,翻了2000倍。我的專欄上個月的稿費是28萬,也是知乎最高的那一批了。這也是真誠寫作的意外收穫吧。
山西晚報:除了寫作,現在還做公益。為什麼選擇做公益?
謝華偉:今年年初,我帶領讀者聯合「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發起了對湖北疫區的公益捐贈,22小時捐款55萬,總捐款百萬。這些錢全部用於對於湖北疫情的防控,後來還收到了「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的獎狀。我覺得,作家,尤其是有影響力的作家,應該用自己的影響力,引導讀者做公益,做善事,讓國家更和諧,讓社會更溫暖。
山西晚報:今後有什麼創作打算?
謝華偉:我目前寫的故事,應該叫「魚叔江湖」系列故事。《金門十三子》僅僅是整個故事體系裡的第一個系列故事,後續還有很多。
現在都說做IP宇宙,好萊塢有漫威宇宙,咱們有三體宇宙,有唐探宇宙,我覺得宇宙太現代了,我寫民間故事、民俗文化的,應該叫「江湖」。我已經寫了近二百個小故事了,都獨家發布在我的公眾號「一隻魚的傳說」上,這些故事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百溪終到海,會匯聚成一個真正的江湖。這才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江湖,我想要的「老魚江湖」。
山西晚報記者白潔
《金門十三子》書摘
憋寶人找到了「蟹和尚」
憋寶人源自明朝時期的憋寶門,也是一種手藝人。據說他們從生下來,就要被放在地窖裡,然後用一種特殊的草汁擦他的眼睛。等他長大以後,這雙眼就成了一雙火眼,見風就流淚。所以很多憋寶人平時都戴副墨鏡,裝扮成算命的瞎子。但這雙眼可以看到寶貝,不管是埋在地底下,還是塞在了木樁子裡,或者掛在寺院大頂上,他一眼掃過去,全中!
這個故事,是我在烏蘇里江邊上的一個小酒館裡聽一個憋寶門的傳人老畢講的。
那是一個破敗的小村子。
這個小村子有一個特點,就是旱。村口有一個大水潭,河底裂開了大口子,村口的水渠也早就見底了。
老畢的師父在村子裡轉了幾圈,見了放羊的老頭就遞煙,問老人家收成可好,問這好大的一口池塘,怎麼就乾涸了?
那老頭一個人在地頭放羊,寂寞得很,就跟師父說,不知道咋回事,突然水脈就斷了,水沒了,莊稼也不行了。
師父問起了「驢一刀」,老頭子一臉不屑,又羨慕又嫉妒,說他嘛,不就是個屠夫嘛!這屠夫能有啥大出息?不過這驢入的是發了邪財,眼看著這水脈斷了,種莊稼的都不行了,他卻把驢給養好啦!
師父又跟他說了幾句,就帶著老畢去了驢一刀家。他跟驢一刀說,他是保定一家大酒樓的,酒店接了一個大婚宴,那邊指定要吃全驢宴,所以他專程趕過來訂三頭驢子,需要驢一刀親自趕驢子過去,在那邊歇一夜,第二天早晨還要麻煩他親自操刀殺驢。驢一刀收了錢,就從驢槽裡牽出來三頭驢子,去了城裡。
師父支走了驢一刀後,挨到天黑,就帶著老畢翻過圍牆,直奔驢圈而去。
他左右看了看,然後指著一個地方,讓老畢用鐵鍁往下挖。他自己在旁邊架起了一口大鐵鍋,點了一堆柴火,燒了一大鍋開水。
挖了半天,差不多一米深,就聽見鐵鍁哐當一聲響,像是碰到了什麼東西,接著那地下猛然傳來一陣震動,土塊紛紛往下掉,像是底下埋著什麼大物件,就要爬出來了。
師父就叫上老畢,兩個人端起那口大鐵鍋,朝著那大土坑倒了下去。那土坑下猛然一震,嘶嘶作響,像是什麼東西在底下拼命掙扎,把驢圈下的泥全都攪和開了,驢子們都驚得四處逃竄,不敢靠近。
大約過了一根煙的時間,那動靜才慢慢過去,老畢師父才走過去,扒開稀泥,就發現底下是一個足足有水缸那麼大的螃蟹!
師父用一個大號扳手揭開蟹殼,翻轉過來,掏空蟹肉,從裡面弄出來了一個巴掌大小的佛像,撿在了手裡,說這次可算是沒白折騰!
老畢也開了眼,湊過去看看,那玩意兒是灰白色的,似玉非玉,似石非石,看起來就像尊佛像,有鼻子有眼的。
他師父得意揚揚地解釋,說在保定吃驢肉時,就覺得這驢肉味道不對勁,有一股淡淡的腥味。他判斷,這味道肯定不會是驢身上的,肯定是驢圈出了問題。那個村子裡的池塘突然斷流,肯定不會是無緣無故的,一定是水裡的東西截斷了水脈。他後來進來看了看,就判斷驢圈底下肯定有東西,應該是一隻幾百年的大螃蟹。
老畢就問他,這螃蟹身上的佛像是咋回事?師父就笑他沒文化,說沒讀過魯迅的書啊,《論雷峰塔的倒掉》裡就寫過這個事情!這叫蟹和尚!
(文章來源:山西晚報)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