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江湖兒女》已上映,賈樟柯對江湖的解讀都在片子中,而結局戛然而止讓人們摸不著頭腦。《江湖兒女》結局究竟想表達什麼?雖然都知道一入江湖再難出局,但郭斌經歷了這麼多大起大落,最後的選擇依舊是再次離開巧巧,難免不被人們痛斥薄情寡義;但想到郭斌是一個江湖人,男人的自尊不允許他在一個女人的庇佑下生活,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斌哥最後的選擇了!
電影《江湖兒女》9月21號上映,短短幾天票房持續上漲,豆瓣評分7.8更是彰顯影片的成功!不過人們最關心的則是對電影《江湖兒女》結局的解讀,很多人都說郭斌明明可以選擇和巧巧好好過日子,在錢財上不缺少,身體也恢復了;但斌哥依舊選擇了離開;關鍵當年郭斌拖著殘疾的身體找到巧巧,巧巧不計前嫌收留還幫他看醫生!
當郭斌再次站起來的時候,只對巧巧說「走了」兩個字,連個謝字都沒有!很多人都說郭斌的薄情寡義,但了解郭斌所處的環境,斌哥把江湖看的很重,尤其是一些所謂的「規矩」,聯繫到巧巧對自己的維護,樹立自己的威信,瞬間感覺自己被小瞧,男人的自尊沒有被重視,心裡不暢快!
尤其電影中有一個片段,郭斌他們在吃飯的時候,看到廚師把菜的前後順序給上錯了,瞬間就發火稱其不懂規矩和禮數。明明很小的一件事情在江湖人郭斌的眼中就成為了大事情,這種有點統治者看待別人江湖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在他腦海中!
因此電影結局郭斌才會主動離開,不想靠著女人過日子。而開放式結局也給了每一個人一個不同的思想,儘管人們會說有點摸不著頭腦,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江湖,再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郭斌已經進入到了這個圈子裡面,並且習慣了其中的形形色色和規矩,怎麼退出亦或者說如何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