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質上幾乎是要什麼有什麼,但同時人們的壓力也增大的了很多,人們整天夜以繼日的工作,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從而過上更好的生活,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可以說世界上幾乎沒有人是不喜歡財富的,除非是一些錢太多,將錢已經看淡的人,比如馬雲等等,他甚至說過自己對錢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在他們發家致富之前,無疑對財富也是非常嚮往的。
劉景崇初入社會,嚮往財富
不過的確如此,當一個人物質需求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對於金錢也就變得沒有欲望了,尤其是對於那些身價千萬甚至上億的企業家們,更是如此,就比如馬雲,它們覺得自己已經賺到了很多錢,沒有必要再繼續為賺錢也辛勤工作了,而是為了更大的目標,其實除了馬雲,還有一位曾經的企業家也是如此,他曾經身家上億,但因為看破紅塵,最終選擇跟隨自己的內心,去了終南山出家當和尚去了,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啊。
這個曾經身價上億的富豪就是劉景崇,他曾是佛山南海區服裝企業的總經理,在剛進入社會闖蕩時,他也和普通人一樣,對金錢和財富非常的嚮往,為了能賺錢,他打了很多份工,甚至還去當產品推銷員,在經過了長時間的闖蕩之後,劉景崇也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慢慢培養出了自己的經商頭腦,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他終於坐上了總經理的位置,在他闖蕩社會的艱難歲月中,劉景崇也遇到了自己的真愛,並且還結婚身子,這個時候,他的事業也逐漸迎來了巔峰,劉景崇一時間也成為了一位人人羨慕的人生贏家。
生活逐漸有了起色之後,劉景崇並沒有驕傲放縱,而是在總經理的位置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點也不敢懈怠,身邊很多人都勸他錢也賺得差不多了,應該適當休息一下了,畢竟身體重要啊,但是劉景崇那段時間非常熱愛工作,甚至已經到了沉迷的地步,他想要證明他的價值,唯一的途徑就是工作,因此對於別人的勸說,他根本聽不見進去,依然每天都廢寢忘食的工作。
劉景崇奮鬥成為富豪,身家上億
就在這樣的不斷工作和奮鬥下,劉景崇果然在商界創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她的資產也到達了一個巔峰,足足有上億資產,因為身邊的人一直都在勸說他,但他還是不改變自己,因此周圍人都以為劉景崇可能要這樣下去一輩子了,但出人意料地是,這一切都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
在2015年的一天,劉景崇和幾個商業上的好朋友一起去了終南山遊玩,主要是區寺廟中燒香拜佛,期望未來的事業能更加順利,也可以說是完全為了生意,陪著客戶一起來到這裡的,只有讓新客戶滿意了,自己的合同才能順利籤下來,為了籤下這筆合同,本來思想先進,從來不信服也不迷信的劉景崇專門根據客戶的喜好,研究了佛教,說的直接點也就是投其所好,獲得客戶的信任。
在來到寺廟的當天,寺院裡最德高望重的老住持紹雲和尚親自迎接,因為來到寺廟燒香拜佛的基本都是一些知名度高,身價也很高的成功企業加,因此寺廟對於接待他們非常的重視,因此也專門派了紹雲和尚迎接,而正式因為紹雲和尚的出現,才讓劉景崇徹底改變了對佛教文化的印象。
在劉景崇看來,這位紹雲和尚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了,但是看起來十分的健朗,這一幕也讓他聯想到了他的外公,頓時感到了一絲傷感,因為他覺得紹雲和尚就像他的外公一樣,因此他覺得紹雲和尚非常親切,當時就非常想坐下來好好和紹雲和尚促膝長談一番,但因為當時還要為了合同,劉景崇只能暫時放棄了這一想法。
去終南山出家當和尚
這次在寺廟中參拜進行得非常順利,最終劉景崇也和客戶成功籤約了合同,雖然一起都很順利,但在回去之後,劉景崇總覺得心裡缺點什麼,之後面對著公司和上億身價,他卻越來越感覺不舒服,每天生活在這樣一個相同的圈子中,實在是太無聊了,周圍除了錢還是錢,除了利益還是利益,他越想越感覺自己孤獨,似乎自己除了金錢,沒有任何東西了,而且賺錢的快樂他也體會到了,對於無休止的賺錢,他也逐漸失去了興趣和耐心。
在經過一番掙扎的思考之後,他決定放棄上億資產,去終南山出家當和尚,隨後,他沒有告訴任何人,獨自來到了終南山,並在紹雲和尚的主持下,成為了一名和尚,每天的工作就是吃齋念佛,在他出家後沒多久,他的妻子就找到了他,並詢問他出家的原因,但因為劉景崇態度十分堅決,妻子也很無奈,最終兩人籤下了離婚協議書,從此再也沒有聯繫。
很多人都為劉景崇的決定感到震驚,但更多的是對他的敬佩,畢竟隨隨便便放棄上億資產,放棄愛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選擇出家,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除非是聖人,但劉景崇確實做到了,現在說他是聖人一點也不為過吧,說到現在,可能很多人都好奇現在的劉景崇如何了吧。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諸葛亮
據說現在的他在終南山的一個茅草屋中生活,每天就是打坐和誦經,這裡沒有了商場的利益和勾心鬥角,只有藍色的天空和山間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他的生活過得十分愜意和輕鬆,雖然有時候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卻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還稱這就是他曾經每天都嚮往的事情,而他的老闆知道了他的嚮往,還專門在廣東一個僻靜的地方,為他建造了一個專門讓他修行的地方,但他果斷放棄了,因為他嚮往是終南山的自然風光,那裡才是天然的修行聖地。
參考文獻
《論語·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