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索新高考模式下的數學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10月30日,祈福英語實驗學校中學部數學科組開展了以「新課程 新教材 新高考」為主題的教研活動,由現擔任高三數學教學的梅莉老師主講。
梅莉老師是我校傑出青年教師,堅持「學無止境,一往無前」的信念,不斷挑戰和突破自己,在2018學年廣州市中學數學青年教師講題比賽番禺區預選賽中榮獲高中組一等獎;在2019學年廣州市中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比賽」中榮獲高中組三等獎;在2019學年廣州市中學數學解題比賽番禺區預選賽中榮獲高中組一等獎;在2019學年中教學工作表現突出,成績優異,被評為西片「優秀教師」。對於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梅莉老師做了充分的研究和探索。
梅莉老師主要從新高考的考試模式、教材結構、主要知識點、核心變化以及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的章節內容變化去分析和對比新舊教材的不同。比如她在考試模式板塊中重點給我們分析了解答題中,分6小題,共70分,包含一個選擇條件解答題,以及6小題主考的內容為數列、三角、立體幾何、概率統計、圓錐曲線、導數,特別提到原來舊課標中參數方程和不等式證明已明確刪去;其次在教材結構對比分析中新課標要求是必修加選擇性必修再加選修,其中必修和選擇性必修為高考的主要內容,必修知識點要求較為簡單些,而選擇性必修知識點難度較大,也是我們的教學難點;還特別提到我校的特色班「港澳臺」班學生要參加自主招生考試,選修的內容必考,這就意味著選修不能丟。
梅老師還詳細地與我們分享了新課標中必修和選修各個章節內容細節上的變化,在此也提出了她自己在探索研究中的困惑:本屆高三是新高考的首屆,但目前用的仍然是舊教材,新教材刪去了三視圖和線性規劃兩個板塊,這不禁讓高三數學教師困惑,到底要不要給學生講授這兩個板塊的知識呢?梅老師認為具體還得看廣州市模擬考的題型,為以防萬一還是要給學生講,後面才能隨機應變。
整體分析新舊課標考點和教學內容的變化之後,梅莉老師根據個人的研究做了一個小結。其一,她認為高中數學主要重視三大模塊:函數、幾何和統計概率。只有細緻透徹理解了三大模塊的概念,熟知公式及其結構特徵,才能打牢基礎。其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滲透五個數學思想:函數與方程、分類討論、轉化與化歸的、數形結合、一般與特殊;建議講題時有形滲透,明確告訴學生使用了什麼思想方法。最後注重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能力的培養,每學完一部分內容就能進行歸納和總結,不要盲目刷題,應該針對薄弱環節進行攻克,形成有形的知識體系,才能將凌亂的數學知識變為自身的一部分,出拳也才能更有力。
最後科長翁志勇老師總結道:中高考都正在經歷大改革,從內容變化和考試形式的變化以及考點上我們都需要緊跟改革的步伐,研究不止步;2018年和2019年廣州市中考的最後一題所涉及的考點注重了與高中知識的融合,再次說明初高中銜接的重要性。不管初中還是高中老師在教學研究上都要更加努力,要明確初中數學教學要為學生高中學習及公民生活所需的基本數學知識技能服務,高中教學要為大學和社會需要服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數學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國家科技發展打好孩子們的數學基本功。
「未雨綢繆」是祈福英校數學科組一直秉承的優良作風,未來教研教改我們仍然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