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茶季 不誤春茶綠
隴南李子壩 一盞清茗等君來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田蹊 攝
李子壩春茶
千百年來,茶,這一片樹葉,成了人與自然溝通的介質。不同的土壤與氣候孕育著不同的茶,不同的人用對自然界迥異的理解製作出形態各異的茶。
又到春茶季,不誤春茶綠。暮春三月,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一行,來到隴南文縣李子壩。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漫步青翠可掬的山巒間,遠眺草木濃鬱,李子壩正值採茶季,茶農們彎著腰,雙手兩指不停地在茶樹間輕點,微風浮動,好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
「茶」字,是人,處於草木之間。茶是人類面對自然的態度。茶樹是有選擇的,有茶的地方,往往生態極佳。李子壩是甘肅第一茶鄉,種茶歷史悠久。李子壩春茶,是三月到五月中旬之前採摘的茶,又分為頭春茶、明前茶、雨前茶……採摘時間越早,產量越小,價格越高,但味覺體驗,卻是仁者見仁。
茶田裡,茶農們用食指和拇指夾住葉尖兒,借兩指彈力將茶葉摘下。別看就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記者卻向茶農討教了好一番。待習得要領,也費了一番周折。茶農告訴記者,採摘時間以中午至下午最佳,彎著腰在茶田裡摘一下午,手臂要揮動5萬餘次,而就這些嫩葉還不足以制一斤春茶。素有「一兩春茶,一兩金」的說法。而這些嫩葉成為茶,還有好一段距離。經過攤晾、殺青、扁形、去毫、回鍋、提香等數道工序,濃鬱的茶香撲面而來,這是李子壩的味道,也會成為一種永久的「味之記憶」。
茶是春天的儀式感,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就可以邀友茶敘了。即便是一棵茶樹上的茶芽,經過不同的手法,也會味覺迥異。頭春新綠,向來是愛茶人的心頭好。歷來文人雅士,把春茶的香韻比做乳香、豆香……慢慢啜飲,條索整齊的春茶浮浮沉沉,眼前滿目春色,細品悠遠春水,頓感此生足矣。
茶敘品茗憑各人感覺,啜一口李子壩春茶,初入舌尖,淡淡苦澀,少頃,口中便有回甘之感。有人說,綠是茶的本色,苦是茶的真味。有道是「曾經春茶難為水」,李子壩的春茶在等你。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