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寬窄巷子為例,論步行街成為消費社會城市空間主力形式及...

2020-11-26 每日經濟新聞

2020年7月22日,商務部發布首批五條全國示範步行街名單,成都寬窄巷子與西安大唐不夜城、重慶解放碑、南京夫子廟、杭州湖濱路榮列榜單,力拔頭籌獲得「國字號」殊榮。示範步行街評選是中國商業歷史的裡程碑事件。

商業步行街可以說自古有之,為什麼今天備受矚目,甚至被上升到了國家商業文明發展的高度呢?步行街是商業發展的高級形式嗎?它超越了百貨商場等傳統形式嗎?步行街會成為城市商業空間消費的主力形式嗎?如何打破步行街的定數魔咒,在消費社會的發展邏輯下,構建步行街的核心競爭力?

步行街,只是從街巷回歸街巷嗎?

步行街在商業發展史上並非新事物,《清明上河圖》就展示了很成熟的民間街肆,民居、商鋪、地攤交錯雜陳,賣貨、運貨、雜耍逶迤穿插,其間還有不少私人園林、官方演武場、民間碼頭,連橫貫河流的拱橋上都是鱗次櫛比的攤鋪,從郊野到城鎮中心進城出城由一條主道貫穿著——毫無疑問,這條主道就是早期的商業形式,是帶有一定自發性質的,依託人口聚集的民居形成,以解決基本生活需求為核心,亦商亦居,或者說居仍然佔主導的商業步行街(只有馬車、牛車和獨輪車)。受到中國農耕社會發展的局限性,這種粗放的商業形式直到19世紀早期變化也不大。

近代商業的繁榮是伴隨著工業社會的腳步而大踏步前進的。隨著西方工業尤其是紡織品貿易的繁榮,巴黎在1822年後的15年間,「時新服飾用品商店」作為百貨商店的先驅出現了。而巴黎拱廊作為一種獨特的大都市商業景觀成為商品集中的中心,不僅吸引了本地人,還成為吸引外國人的觀光點。一份巴黎的導遊圖寫道:「拱廊是新近發明的工業化奢侈品。這些通道用玻璃做頂,用大理石做護牆板,穿越一片片房屋。······光亮從上面投射下來,通道兩側排列著高雅華麗的商店,因此這種拱廊就是一座城市,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微型世界。」這是德國學者本雅明對巴黎19世紀城市景觀研究的著名論斷。巴黎拱廊就是百貨商場的先驅,商業經由拱廊而百貨商場而購物中心而商業綜合體,到當代,則是以街區為空間載體的商業步行街。

巴黎拱廊街在工業產品的商業消費中充當了最初的交易空間。如果把拱廊街作為現代城市商業的起點的話,從傳統商場和百貨大樓,到後來的購物中心、商業mall、商業綜合體,包括現在的步行街,似乎僅僅從室外到室內再到室外,加上遮擋和隔斷又拆除遮擋和隔斷,種上樹又拔掉樹再種上樹,人群匆匆來又匆匆去再步伐慢下來,從平地到高樓再到平地,這一切好像都是形式的循環往復——那麼,步行街,僅是從街巷回歸街巷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這種代際與轉化早已超出形式變化,至少體現出如下變化軌跡:

變化一,建築空間形式的回歸與效應。從平地到起高樓,又從上天到入地。表面形式循環往復,從室外到室內又回到室外,還上天入地,購物中心超高層高逾百層,低至地下深坑(上海深坑酒店)。在上天入地的運動軌跡中,既包含著商品自身豐盛的空間需求,更包含了人對空間功能豐富、形式超拔的需求:綜合體、超高層、標誌性建築,試圖用空間形式一站式解決人對消費、娛樂、休閒的全部需求。但是,一站式解決帶來了一個後果:對街面平面流動的疏離。從空間聚集方式的效應來看,街面平面流動的疏離必然帶來人氣聚集與自然之間的阻隔,因此步行街又回歸平地。這樣看起來似乎又回到了拱廊街時代,但是這是又回到了起點嗎?顯然不是。

變化二,商品聚集方式的變化。早期商場和百貨大樓時代,商品按照品類分區聚集,如鞋帽區、服裝區、箱包區、副食區、文具區、五金電器區等;隨著品牌成熟,逐漸調整為大分區+品牌,到晚期的商場、後來的購物中心「樓層規則」逐步固化為一種商業規則:一樓化妝品區、二樓內衣區、三樓女裝區、四樓童裝區、五樓男裝區等,每個樓層又按照品牌聚集,局部增加一些餐飲、休憩空間,純屬配角。到了購物中心和商業綜合體時代,商品空間與娛樂空間的配比關係又成為某種商業規則:為餐飲、休閒、娛樂闢出專屬樓層,商業院線是標配空間,餐飲區甚至獨佔兩個以上樓層,隨著網上購物興起,功能性商品線下銷售大為削弱,配比關係進一步拉大。今天的步行街,傳統商品聚集方式的規則幾乎失效,面臨著新規則的重建。

變化三,城市功能的豐富。我們清晰地看到城市商業在城市發展歷程中的角色,以及在城市功能中的作用演化:從最初滿足功能性商品購買的空間,如商場和百貨大樓,到現代綜合娛樂空間,如綜合體和購物中心,商品的功能性越來越弱,消費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越來越不明確,空間的純粹性越來越低而複合性越來越高。但是,城市居民在商業空間內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可以說,現代商業綜合體承接了城市居民居室和辦公室外的幾乎所有功能。最重要的是,它還創造出一種「抵禦都市孤獨感和疏離感」的家園感,一種強大的集體社會調節功能。

綜上,從空間形式上看,從百貨商場到購物中心和步行街之間的代際與轉化固然扮演的都是一種城市的核心功能——以聚集為形式,以展示為手段,以銷售為目的,且帶有一定綜合娛樂功能,但又不單是一種純空間形式的變化——它不僅是聚集形式的變化,而且是與人口膨脹、城市擴張、城市功能空間要求亦步亦趨的,與現代社會、消費社會的形成相輔相成。這一轉變除了突破需求功能性,更重要的是連結商業與城市的關係,與日常生活的關係,與人群的關係,商業被要求與娛樂,與生活,與社交,與文化深度結合。商業就是消費社會的日常生活本身。

既然商業就是日常生活本身,那麼步行街的街區性先天註定了比其他商業形式更具潛力、更加優越。這種優越體現在以寬窄巷子為代表的首批五條全國示範步行街,它們不約而同具備了一些共同特點,也許能進一步說明現代商業步行街的優越性。

(一)空間的全域開放:以街區為空間載體,商業更為自由

街區本來是城市的生活形式,當它與商業結合後,在步行街這種形式的商業空間裡,消費者獲得了更大自由。

首先是空間和動線的自由。商業從樓宇搬到了街區,終於使「逛街」名副其實。琳琅滿目的店鋪林立街巷之間,消費者摩肩接踵在街巷中穿行,周遭與高樓聳立的現代都市完美融合,鑄成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傳統商場帶有半強制的消費動線完全消失了,消費者可以隨意定製消費路線,甚至漫無目的地閒逛。我們在自動扶梯上不能隨意更改遊覽路線,但在街巷間我們可以隨心所欲來來回回。

其次是商業組織形式的自由。除了分區上突破商場的「樓層規則」外,甚至零售都未必挨著零售,餐飲未必挨著餐飲,咖啡也未必挨著咖啡,商業組織形式空前自由。寬窄巷子在2008年開街尚有「商業規劃」,以川菜、川酒、川茶代表老成都「閒生活」的寬巷子,以書店、畫廊、咖啡代表新成都「慢生活」的窄巷子,以小酒吧、時尚餐吧、火鍋代表成都「新生活」的井巷子。在2018年進入商務部示範步行街試點名單後著力打造以小眾獨立咖啡為代表的「咖啡軸」,商業組織形式越來越遵循消費者「逛+閒+憩」的生活節奏,不再拘泥於傳統商業的業態分區規則。

再次是行為自由。消費者反覆進店出店,在商業店鋪與公共街巷之間進進出出,消費商品或消費陽光。消費者觀看商業、觀看建築、觀看街巷,觀看各種景觀甚至互相觀看,行為完全自由,消費者獲得了漫無目的、流連忘返的自由。某種程度而言,這種漫無目的反而帶動了商業消費,這也解釋了寬窄巷子每年2000多萬遊客,有90%在街巷間流動,僅有10%進入消費。有社會學家認為10%的消費轉化率太低,某種角度上講是的,2000萬人流只對應了5~6億元的街區消費總產值。但仔細分析10%的消費構成,不難發現不以消費為目的的「閒逛者」的溢出性消費佔到很高比例。而就這10%,造就了中國商業消費密度最高的街區之一,我們還敢說「閒逛沒有生產力」嗎?

從樓裡到樓外,從室內到室外,從垂直流動到平行交叉流動,從半強制的動線安排到完全自由的動線組織,我們享受到陽光、呼吸到更自由的空氣,可以走走停停、坐坐看看隨心所欲,很難說究竟是在購物還是吃飯,是拍照還是會友,還是閒逛,其實都是,我們體感舒適、心情舒暢、目的模糊,總之空前地自由。

(二)景區與街區融合,情境感更加突出

今天的步行街早已不再是《清明上河圖》時代的步行街,體現了高度的景觀化、舞臺化、體驗化,是高度自覺的情境打造和演繹。

首先是景區與街區融合,高度景觀化。五條步行街,成都寬窄巷子、大唐不夜城、南京夫子廟都是標準景區,重慶解放碑和杭州濱河路雖是標準商業街,但全國性遊客佔比也不低,估計至少50%。寬窄巷子,本來是成都自清代以來的老街道老四合院,歷史上就是居民區,2003年啟動改造2008年開街變身為「情境式商業步行街」,開街以來接待全國遊客2.3億人次,2019年約2500萬人次,其中四川以外的遊客佔比約75%。本次疫情前,如何疏解接連不斷的旅遊大巴引發的周邊交通堵塞一直是運營方和屬地政府頭痛的問題。寬窄巷子定位一直堅守「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初衷並非打造一個全國性景區,而是一個代表成都城市氣質的文化休閒街區,更看重的是本地消費者。2010年後洶洶而來的全國遊客不僅讓運營方措手不及,成都市政府也是始料未及。沒有把自身作為標準景區打造而成為了一個知名景區,寬窄巷子的「非典型」景區的氣質反而可能是他走紅的原因。寬窄巷子核心區三條街巷呈現的是「老成都典型生活樣態」,商業區和原住民生活區互相交雜,大概各佔50%,在2008年開街之初情境式文化餐飲業態佔比高達70%。因此呈現出一幅居民與消費者、本地人與外地客、院內與院外、高端餐飲與「低端茶客」,貴賤同臺、雅俗共賞、和諧共生的城市獨特情境,加上穿插其中的川劇鑼鼓、三大炮聲音,提溜鳥籠、觀看下棋的極具生活氣息的二維半雕塑背景,這樣的融建築、院落、磚牆、街道、居民、生活一體的新型景區——以生活型商業為主要業態的新型景區——刷新了遊客對傳統景區的認知。說它是街區,因為它設置了層次豐富的文化景觀和商業景觀,本地雕塑家朱成、許燎原,畫家何多苓都在街道創作了不少裝置藝術作品,城市小景小品、打卡裝置、微型花圃更是層出不窮;說它是景區,因為它仍然保留著傳統街巷的生活景觀,街頭店鋪被控制在50%以內,部分街面保持著「高牆大院」的幽閉感,大樹下的竹椅消費讓人不時記起這就是條真正的老街,晚上的燈火併不炫目,只是一般居民街區的寧靜和溫暖。正是這種「好像在生活」的景區、「好像在旅遊」的街區吸引了大眾。帶著對「城市文化鑽探」的強烈好奇,遊客從傳統的山水景區回歸城市中心。寬窄巷子、南京夫子廟靠著濃鬱的地方文化印記和與現代消費業態的連結,在景區與街區的高度融合中正好滿足了遊客對「城市漫遊」的文化心理需求。

其次是舞臺與觀眾融合,高度舞臺化。舞臺在哪裡?舞臺設計師是誰?先說單個店鋪,每一個店鋪就是獨立舞臺,每一個商家都是舞臺設計師,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遊客目光。他們精心雕琢櫥窗、門頭、牌匾、大門,包括大門半掩時二門的形狀,月洞門總是吸引遊客駐足,想一窺院中天地,不用說院落內更是爭奇鬥豔別有洞天。寬窄巷子有45個院落,可以說是「一院一景」、「一院一品」,絕少重複。再說整個街區,就是一個大舞臺,運營商就是導演,統籌編劇、舞臺設計師、調動演員和觀眾,負責整體劇情演繹、舞臺綜合呈現。商家既是設計師又是演員,消費者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商家與消費者時刻上演著對手戲。而導演知道在什麼點位引爆觀眾情緒。運營商是集成資源的領袖,是情緒管理的操縱者。整個街區就是舞臺,每個人都身兼多角,在大大小小的舞臺穿行,分不清誰是觀眾誰是演員,分不清舞臺內外,舞臺與觀眾在這個大舞臺裡徹底融為一體。

從這個層面來講,商業步行街的競爭本質已經超越商業競爭進入文學競爭,一種多語言的文學,包括規劃語言、商業語言、景觀語言等等多種語言交叉敘事,「高度的神來之筆」。在此生活與商業融合,高度情境化。

(三)弱功能化強體驗化,以內在的體驗感來調動消費

本雅明巴黎拱廊論述中還提到「閒逛者」這一概念。隨著城市高度發展,居室越來越隱私化,居民的社交生活或者說社會生活需要到商業中心去尋找,步行街上更多是無目的的「閒逛者」,取代了以購物為目的的消費者。「城市所採用的結構使城市中的店鋪和百貨公司成為閒逛者眼中的一個理想背景。」

「閒逛者」的理想背景提出的是強體驗化的要求。以實用功能為底色的傳統商業逐步退出線下城市空間,基於「非消費狀態下的生活狀態」的體驗商業越來越佔據主導。「沒有體驗就沒有商業」,「沒有日常生活就沒有體驗」,基於日常生活行為線索的體驗商業粉墨登場。坐下來吃吃喝喝是步行街的必備功能,餐飲必然是步行街的重頭戲,當然消費者需要的是情境化的餐飲,像長沙的「超級文和友」和成都的「馬路邊邊」,本質上還是吃龍蝦和串串,時間卻退回到80年代,霓虹閃爍、小賣鋪簡樸,消費者坐在小板凳上,舉著搪瓷缸乾杯。我們被手機拍攝進照片,被在場的其他人收攝進目光,我們不僅是吃客,我們是主角,舉著娃娃頭冰淇淋在演一出80年代的生活戲,周邊場景和人群都是我的配角,我們在收復時光所曾經賦予我們的舞臺和主角戲份,我們操縱著自己的夢境。

寬窄巷子2008年開街時,即提出「情境式消費街區」,功能性商業相對弱化,強體驗商業逐漸強化,隨著網上購物興起這一趨勢更加明確,到了今天,賣個醬油都不得不復原醬油作坊的古代場景,到了「無情境不商業」的地步。

那麼商業步行街是商業的高級形式嗎?從空間上講未必。表面看我們不過是從街道回歸了街道。寬窄巷子的三條老街,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自清代就有,可以說街巷肌理和格局綿延百年。從與城市的關係、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從與消費者的關係來講,今天的商業步行街就是商業的高級形式。今天的街道早已不是昨天的街道,它製造出一種新的情境體驗,它是「我們導演的日常生活情境劇」(四川大學教授蔣榮昌語)。

根據法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理論「社會出現了由生產優先的基礎性結構向消費優先的基礎性結構的轉換,」「商品社會被所謂景觀社會取代,將存在瞬間藝術化的日常生活革命」正成為社會的主要發展形式。「這種革命的本質就是所謂積極建構本真的生存情境。」情境主義者的目標是「直接參與和分享一種生活的激情和豐富」。不管是「日常生活的情境劇」還是「情境主義者」,這就是當今大眾對步行街趨之若鶩的原因。它不僅是空間的變化,不僅是對傳統以功能生活為主的空間的突破,更是商業體驗的形式、商業消費在實用功能與生活體驗上的分配關係和體驗自由度的突破,最為核心的是對非消費狀態下生活狀態的體驗,是對消費社會「日常生活情境」的編織與體驗。像寬窄巷子上演的「老成都原真生活體驗」,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風華」,充滿了「解放」氣質的重慶解放碑,「西子景致,千年湖濱」的杭州湖濱路,都是對「日常生活情境劇」的回應。

不難得出結論,從滿足「日常生活情境化」和體驗化的要求來講,步行街確是當前最理想的商業舞臺和商業形式。

步行街「定數魔咒」,如何打破?

目前的商業發展現狀,我們還只能說步行街是購物中心和綜合體的有益補充或相互補充,步行街要真正成為商業主導形式,必須打破步行街「定數魔咒」?

什麼是步行街「定數魔咒」?當前步行街有三大「定數魔咒」:每個城市步行街是個定數、成功的步行街是個定數、每個步行街的規模是個定數。在首批全國5條步行街公布後,商務部隨即啟動了第二批試點計劃,四川省也頒布了省級步行街評選50條計劃,成都市沒提市級但也展示了7條雅集街區。就有專家指出,這個量太大了,商業步行街在中國發展20年,真正具有持續生命力的屈指可數,每個城市的步行街數量是有限的,成功的步行街不會太多,步行街的規模也不宜太大,因為,業態內容始終有限。

不管是首批5條步行街還是全國的其他步行街,儘管總體定位上有差異,建築風格和空間形式有差異——如成都寬窄巷子的川西民居,南京夫子廟的江南民居,大唐不夜城的唐代官居,即使表現當地民俗風情差異化,但業態豐富性始終受限。本質就是休閒商業。餐飲、茶肆、民俗演藝、酒吧、咖啡館、書店、民宿、旅遊紀念品商店,似乎每個街區都是這些業態組合,比例略有不同。支撐一兩條街區可以,如果一個城市所有步行街都是這種休閒業態組合,當然上演「定數魔咒」。只有突破步行街的休閒業態限制,才能打破定數魔咒,走向無限。怎樣打破業態限制呢?我認為需要重建幾個關係。

(一)情境的重新組織和分類,重建與劇本的關係。

既然是「日常生活情境劇」,日常生活情境太豐富了,因此不要局限於單一的城市民俗情境劇,要打開劇本內涵,在情境上、景觀上、場景上重建劇本邏輯。今天的步行街競爭,還局限在城市民俗情境競爭上,到處都建寬窄巷子未必是好事。多發展幾條步行街就相當於內部惡性競爭,能夠抵禦市場風險的步行街寥寥。只能說我們的編劇想像力還不夠豐富,除了風俗情境劇,我們需要現代劇(成都太古裡有了),動漫劇、音樂劇、時裝劇,市場夠大夠豐富,只要我們有一個好劇本,能夠重建與劇本的關係。

有兩個點是需要重點把握的:

一是異質化。不管是怎樣的「日常生活情境化」,核心還在於消費社會中的人對新奇、對異質化的追求,對消費景觀的需求。一切閒暇生活模式都是由景觀事先製造的。這就要求我們主動去構建一種全新的生活情境,建構以個人生活空間和城市公共空間為核心的情境,或稱為精心建構生活瞬間。它來自生活情境,卻又異質於生活情境,它是日常生活情境的副本和鏡像,它是我們想像中的生活。不管是成都寬窄巷子的「成都原真生活」,還是南京夫子廟的「秦淮河風情」,抑或大唐不夜城的「盛唐風華」,運營方在建構消費者想像中的成都生活、秦淮河生活、唐朝生活。

二是快閃化。按照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定義,景觀的快速化、瞬間化是必然趨勢。我們都看到了當今由自媒體帶來的網紅消費特性,巨大的消費流量瞬間導入,但消散得也快。這種快速迭代要求參與造境者、運營方和商家,共同意識到景觀細節需要不停更新和變換。就像看電影,我們很難同一部電影看10遍,但同樣的都市社會電影,我們可以看100部都不厭倦。

(二)市場細分化,重建場景化與功能化的關係。

要打開休閒業態限制,打開消費內容本身限制,需要讓功能性商品按照情境邏輯重回商業重回步行街,運營方按照功能性商品的細分化、情境化重構市場。

步行街「日常生活情境化」的要求是否意味著對功能性商品線下消費的徹底否定?當然不是。我們可以說傳統百貨大樓是隨著線上購物興起而消亡的,線上購物可以完成功能性商品的消費,但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代替消費動機和消費欲望的觸發問題。正是由於線上購物的興起勃發,具體的商品消費更如大海撈針、茫然浩嘆,反而促進了步行街的發展:步行街的線下情境化能夠起到與廣告媒體一樣的消費觸達作用。所以不只是非功能性商品才適合步行街,有些功能性商品也適合步行街,只要運營方能夠按照商品的細分化、情境化邏輯重構市場,功能化商品回流線下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書店步行街、藥妝品步行街。日本的秋野原就是小家電聚集的商業街。當然,我們需要探尋產業的內在規律,按照規律重建場景化與功能化的關係,而不是終端消費品的簡單聚集。

(三)線上線下依存化,與技術的關係。

功能性商品的回流不是簡單回歸小商品市場,在線上購物的暴力革命下,有些是永遠不可能回到線下了,比如支付和結算。未來很可能會出現「線下體驗+線上結算」的線上線下依存式發展。場景是有限的,消費卻是無限的。

如果我們能打破城市民俗場景競爭的限制,再打破市場細分化的限制,步行街的容量和可能性就完全打開了。這時,我們才可以有底氣地說,步行街就是現代商業的主導力量之一,是現代商業的高級形式。步行街將打破有限定數,向整個城市蔓延生長,真正成為消費社會的主導商業形式。

如何構建步行街的核心競爭力?

按照上述邏輯,步行街打造方向至少有兩類:依託城市民俗場景的綜合性商業步行街,依託功能性商品的專業步行街。兩者的打造方式是不同的,前者在於街區敘事的構境,後者在於商品敘事的構境。無論如何,構境都是核心競爭力。

各個城市要構建步行街的核心競爭力,除了上述問題,還要解決幾個關鍵環節:

(一)破除「無效流量」偏見

我們說寬窄巷子每年2000萬多遊客的時候,所謂專家就問,有多少有效遊客?商家就問,有多少進店遊客?然後說,我們不需要「無效流量」。

但所謂「無效流量」其實是個偏見,且不說自媒體時代,每一位遊客都是優質的「信息傳播者」,就說寬窄巷子10%的消費轉化率,不是空穴來風,它由兩個途徑支撐:一半靠外地遊客的溢出實現,消費目的性偏弱;一半靠本地居民的目的性消費實現,這一半消費難道不是來自外地遊客的口碑、對街區定位的認同、對消費場景的接納嗎?在消費社會的複雜動機裡,你能夠判斷說誰有效誰無效嗎?所以,流量是步行街的決定性因素,首先有人流才有可能有消費流。

(二)破除「旅遊流驅趕本地流」偏見

這個說法也是很盛行的,說遊客來了,本地居民就不來了,遊客對本地居民有擠出效應。在每個街區做定位設計時,都要反覆自問「我到底是針對外地遊客還是本地居民?」這個命題在一定歷史階段是成立的,放到今天就是個偽命題了。今天步行街上的遊客,早已不是來到這個城市購買旅遊紀念品的,就是吃點小吃看點變臉吐火也很難滿足他們對於這個城市的想像,他們想參與「真正的城市生活」,想介入「真正的生活場景」,想和本地人一樣消費、一樣生活。遊客把本地人的生活場景也看作消費的一部分。那麼,區分旅遊流和本地流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不如提供真正本地的「日常生活情境劇」,讓遊客像本地人一樣生活,本地流和旅遊流相互包容相互融合。

當我們破除偏見,構建與「空間、時間、城市、場景」的全新四維關係,步行街才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

社會學家提出當今社會的根本結構和基礎已經從生產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的現實判斷。基於消費社會已經或正在形成的基本判斷,在這場消費社會的革命中,表現為對需求、個體、享樂、豐盛等等的解放,步行街回歸體現了這種解放。它不再基於功能需求的生活情境需求,前者是有限的,後者是無限的。不再局限於功能空間需求的生活情境空間需求。大城市的生活使我們不再滿足於居室、辦公室,也不再滿足於儀式化的社交,像舞會、文藝晚會,我們需要把我們的日常生活公共化、社會化;我們需要在具有「日常生活情境」的商業空間中去完成這種社會化。無論從哪個角度,步行街從街巷空間的角度、從更富情境感的角度、從更富體驗性的角度,都對消費社會的到來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對「需求、個體、享樂、豐盛」提供了最大自由。

所以,在提出步行街下一步的打造方向時,我們需要看清的其實是消費社會的發展邏輯。儘管我們不完全贊同鮑德裡亞提出的消費者會受到商品的全面編碼價值生產交換系統,所謂消費意識形態的控制,但他仍然點出了消費社會的發展趨勢:消費的普遍性(基於豐盛的享受)、集體性、無限性、短暫性,以及消費的總體性和同一性。消費社會的邏輯也許進一步指出了步行街或商業的打造方向:無場景不消費,無符號不消費,無情緒不消費,無消費不消費。

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步行街位於成都市青羊區,佔地108畝,核心區由寬、窄、井三條街巷及其間的四合院落組成。2008年,寬窄巷子歷史文化街區正式向公眾開放,至今累計接待遊客2.3億人次,2019年接待遊客2500萬人次,是全國著名的文旅商融合街區。2018年,寬窄巷子被商務部列入全國示範步行街試點街區,2020年,成都寬窄巷子、西安大唐不夜城、重慶解放碑、南京夫子廟、杭州湖濱路,正式獲得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稱號。

筆者 張婷

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副總經理,成都文旅寬窄巷子文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

四川大學藝術學理論博士

相關焦點

  • 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之一!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復古成都氣息!
    等到了民國初期,當時的城市管理者覺著「胡同」二字太俗,便將「胡同」改為巷子。等到了民國三十七年,傳說是當時的城市勘測工作人員,在測量寬窄巷子時犯懶,就隨手將寬一些的巷子標註為「寬巷子」,而窄一些的巷子便標註為「窄巷子」,而有井的巷子便標註為「井巷子」。寬窄巷子名字便由此而來。
  • 首批5條「全國示範步行街」公布 成都寬窄巷子上榜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3日訊(記者 李丹)23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商務部官網獲悉,日前,商務部印發《關於公布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名單的通知》,5條步行街確認為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其中,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上榜。
  • 步行街改造升級 打造城市文化旅遊新名片
    7月底,南京夫子廟步行街、杭州湖濱路步行街、重慶解放碑步行街、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入選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名單。這5條獲得「國字號」殊榮的步行街,原本就是當地的「城市地標」,如今,更成為全國2100多條步行街中的標杆。從它們的特色中也可見中國步行街未來的發展趨勢。
  • 旅行日記——寬窄巷子
    到四川一定要到成都,到成都就一要到寬窄巷子。寬窄巷子是成都最具四川文化底蘊的老街區,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老式街道及它們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寬巷子與窄巷子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
  • 馬蜂窩發布夜遊消費趨勢洞察榜單 成都錦裡寬窄巷子包攬全國前兩名
    旅遊「夜」活力,消費新動力。夜間旅遊,讓旅遊資源的開發不止於空間的拓展,更能充分發揮時間的張力。以文化旅遊為引領的夜間經濟,成為新的經濟發展格局中彰顯文化活力,構建消費新增長極的突破口。今日記者獲悉,近日,馬蜂窩旅遊發布了《旅遊夜生活趨勢洞察》,通過平臺數據基於馬蜂窩旅遊大數據和針對中國遊客的夜間旅遊消費調查,深入研究了夜間旅遊市場發展的趨勢和潛力。值得關注的是,在全國20個最熱門的夜遊景點中,成都錦裡、寬窄巷子位列榜單第一和第二位。中國的夜遊群體是怎樣的,夜遊的發展空間在哪裡,文化是如何有力滲透到夜遊體驗中的?
  • 寬窄巷子――千年少城的歷史縮影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成都的寬窄巷子,這裡是成都十大景點之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的寬窄,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裡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建築原真格局的最後遺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築風格在南方的「孤本」。在這裡不僅可以感歷史,還可以嘗美食。
  • 成都的寬窄巷子,風景獨特美麗,是值得一去的旅遊地點
    如果你來成都,你必須去寬窄巷子, 因為成都是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我想是因為這裡有永遠玩不完的地方! 所以今天的小編要告訴大家成都的寬窄巷子, 那到底有什麼魅力?寬窄胡同實際上是三條胡同,即寬胡同、窄胡同、井巷, 這三條小巷平行,可以從一條小巷走到盡頭,繼續朝另一條小巷走, 一進去,你就會看到兩個大字,寬度很窄, 胡同裡有各種各樣的商店和餐廳,不管店的大小,都提倡「悠閒地在成都生活」的理念, 這也是成都最有魅力的地方。
  • 成都寬窄巷子的前世今生裡,尋找迷失和邂逅
    去成都,少不得要去寬窄巷子。「老成都的底片,新都市客廳」。川流不息的人群,走馬觀花的過往,殊不知寬窄巷子是是用時尚來解讀傳統、以商業為載體,用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方式,滲透式的傳遞文化的載體。跳出旅遊做旅遊,「寬窄巷子,最成都!」從文化保護、精神傳承、城市營銷的角度,解讀、挖掘、定位,寬窄巷子是體現成都生活精神傳承和延續的「成都生活標本」。讀楊不易先生的《窄巷子寬生活——成都歷史文化街區復興之路》,我讀到了成都寬窄巷子的前世今生。
  • 【社會人文】奈洛比的「寬窄巷子」|中國投資
    起名「寬窄巷子」,營業至今也有兩年多的時間。我仍記得當晚在大廳的投影屏上播著春晚,陳柏霖迪斯科的魔性旋律佔領全場。幾十個小夥伴圍在電視前閒談,歡聲笑語。我們為所有客人都準備了抽獎紅包,氣氛熱烈。可能國內的人無法想像,在熒幕上背著「貧窮」、「戰亂」代名詞的非洲,那裡的中餐館一定是鳳毛麟角,一家獨大。實則不然。
  • 繼環球中心後,杭州又現一「黑馬」,不輸寬窄巷子,成網紅新地標
    杭州這座城市一直是遊人出行必不可少的地方,這裡的風光秀美,經濟發展水平高,不論是從何種角度來說,這都是一座「完美」城市,大家在提到杭州的坐標想到的什麼地方呢?有人說他想到的是環球中心,有人說他想到的是來福士廣場,這兩個建築一出,大家第一時間蹦出來的肯定是「杭州」二字,但是,在這之後呢?
  • 解放碑步行街獲頒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稱號
    它是重慶整個城市當中,最具標誌性和象徵性的地點和區域。兩年前,解放碑步行街獲批納入全國首批11條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範圍,短時間內,這裡因地制宜實現了商旅文深度融合發展,蛻變的同時創造了奇蹟。7月23日,對於重慶解放碑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這天,商務部在南京為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授牌。
  • 寬窄巷子裡的神秘酒店:表面關門閉戶,卻獨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格調
    棲於寬窄巷子28號的鷦鷯人文精品酒店雖常年緊閉大門,但懂的人,才知它是是這鬧市取靜的不二之選,很難相信在熱鬧歡騰的寬巷子正中央竟然藏著一處平行於世間繁華的靜謐空間。
  • 夜間經濟新畫卷 《夏夜寬窄巷子》獲人民日報刊登點讚
    8月2日,《人民日報》08版副刊以「城市的夏夜 文化的活力」為主題,刊出了一組描繪城市夜景的畫作,分別反映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廣州、武漢、杭州和深圳這9個城市各具特色的夜景風光。其中,描繪成都夜色的「鏡頭」落在了著名的寬窄巷子,人民日報為這幅畫作所配的圖說是「青磚黛瓦裡潛藏著老街生活,餐館商鋪裡洋溢著時尚氣息。
  • 濟南泉城路限時步行背後 離國家級高品質步行街究竟還有多遠
    《問政山東》曾報導濟南泉城路人車混行 交通擁堵2020年1月2日,山東廣播電視臺《問政山東》曾以濟南泉城路為例,報導過全省夜經濟狀況。報導中提到,濟南的泉城路是全省夜經濟的地標,不過與人們的期望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寬窄巷子「掏耳朵」只有土豪能去!一團耳結120,成都人直呼太貴
    成都,近幾年在某音作用下越來越火的城市,已經是近幾年炙手可熱的旅遊城市,目前的成都甚至不需要節假日,周末周日大部分地方就早已人滿為患,來自全國各地都在體驗成都特色,感受著成都人的生活,品味著成都人的美食,但在無數的經典之中,有一個景點幾乎都來成都的人都會打卡的地方,沒錯那就是寬窄巷子
  • 成都度假旅遊,遊武侯祠,逛寬窄巷子,體驗逸生活
    五次北伐,六出祁山,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丞相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在為「王業不偏安」奮鬥到油盡燈枯魂斷五丈原,可謂是千古一相啊!站在武侯祠內,有很強烈的歷史代入感和想像空間,隆中對、火燒新野、聯吳抗魏、草船借箭、空城計(儘管《三國志》中沒有這一出),白帝城託孤,失街亭斬馬謖,死諸葛嚇跑活仲謀......這一幕幕紛湧而至,像光影一般盤旋不散,可以說,武侯祠就是一處不折不扣的「三國聖地」。
  • 劍指第二個寬窄巷子 形成一鎮讀千年的格局
    劍指第二個寬窄巷子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微型產業集聚區,具有細分高端的鮮明產業特色、產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徵、集約高效的空間利用特點,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各地積極打造文創、康養、音樂、功夫、體育、禪意、網際網路等特色小鎮。
  • 天貓Club x 成都寬窄巷子:首個天貓理想生活川調主題街盛大開業
    7月17日,寬窄巷子入駐天貓旗艦店安逸上線暨天貓理想生活川調主題街啟動儀式在成都寬窄巷子盛大落地。天貓Club x寬窄巷子打造首個天貓理想生活川調主題街,聯合淘寶直播、天貓美食「家鄉的味道」,帶來超級川調美食品鑑、聯名款綠茶火鍋底料和寬窄巷子探巷直播,為消費者帶來川調安逸理想生活體驗。
  • 從城市天際線到城市地標,這裡展示了天府新區的地標「3in1」
    其實在成都,除了網紅出圈外,長期展現著成都這座城市的魅力,建立起成都獨特的城市印象的,還有各類地標。它們或以建築地標,亦或是生活地標、文化地標的形式而存在。天府熊貓塔,因為高339米,被成都人稱之為339。它應該是絕大多數成都人民心中的地標了,畢竟截至現在,它依舊是成都已建成的最高建築了。即便設計平凡,但撐起了這座城市的天際線。在339的腳下,老街巷間的煙火味成為東門人追求的夜生活,近兩年也有通過電子菸花秀,試圖成為全成都的焦點。
  • 成都寬窄巷子口這家美漫書店:一個個房間,如飛船裡的生活艙
    成都寬窄巷子口這家美漫書店:一個個房間,如飛船裡的生活艙 2020-06-12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