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中華傳統美德從敬仰最具傳統美德的文字開始

2020-12-22 漢府古文化

作者:徐生力

生活富裕起來的今天,我們在農村村頭或城鎮社區經常看到「泰山石敢當」。查閱資料發現,中國古代的先民認為泰山石可鎮災壓殃,就用自然石雕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立於牆根、街巷、橋頭、要衝,用於闢邪,以保村宅平安。

據西漢史遊的《急就章》記載:「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衝,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壓禳之。」

開闊平展的城市見不到石頭,但在農村,尤其在山區抬頭見山,俯首見石。沒有任何字跡的石頭,就是一個普通的石頭。只有刻上「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才能顯示其鎮災壓殃之神力。

文字產生的過程伴隨著統治者迷信的事物應運而生,如甲骨文就是商代統治者用來佔卜的。承接甲骨文而起,初始於商末,盛於西周的金文,亦稱銘文或鐘鼎文,乃鑄或刻於青銅器上的文字,記錄的內容多為祀典、賜命、徵伐、圍獵及契約皇家盛典之事,可見對文字敬畏至極。

在古代戰爭中,充滿敬畏文字的地方突出在帥字旗、主將旗上。直接將一個「帥」字或主將姓氏如「魏」字,鑲嵌在旗幟的中央,成為統兵出徵用的帥字旗、主將旗,今天的軍旗即由此演變而來。身披「勇」字的士兵在統帥旗幟下,威風凜凜,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假如,大風吹倒帥字旗,那就是不好的兆頭。因此,出徵之前,要祭旗,殺死某活物,以該活物的生命祭祀神靈,以求得神靈的庇佑。

文字是用來祈福祝壽的,被人崇敬的。康熙一生罕有題字,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寓意的「天下第一福」,據說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和「壽」字一樣,常被用來給人祝福祝壽,而懸掛於廳堂之上。

文字還被用於對逝者的莊重哀悼之事。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在設置靈堂時,上方寫「某某永垂不朽」字樣,兩邊懸掛對逝者的輓聯。兩行文字對逝者一生進行簡明扼要的歸納和詮釋,勾起人們對此人的懷念和哀悼。靈堂正中央,張掛一個大大的「奠」字,氣氛嚴肅莊重。記得小時候,山裡老人去世後,幾個人圍在八仙桌四周扎花圈,有人扎紙卷花,有人做骨架。

然後用白線或漿糊將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紙卷花,固定在骨架上。簡易的花圈做成後,必須由山裡唯一的一個末代秀才執筆,在紫色的蠟紙上寫個蒼勁有力的「奠」字,粘在花圈中間,才算大功告成。參加辦理喪事的人,個個戴上末代秀才書寫的白色「孝」字的黑袖章進進出出,整個村莊籠罩在白事之中。在當地,白事的東西不能多餘,根據主家的吩咐,花圈要幾個製作幾個。

祭祀「祖宗昭穆神位」,是我們當地祭祀列祖列宗的民俗。除夕夜,在牌位下方,三碗菜兩根蠟燭兩炷香,從清早吃年飯之前拜祖先開始,要時時查看蠟燭和香,不等燒完就要接續,直到第二天天明香火不斷。照片或畫像,誰也沒看見過列祖列宗長得啥樣,祖宗就是懸掛在供桌正上方請人書寫、裝裱好的幾個字,對這幾個字的敬仰,就是對祖先的敬重。

今年,回家過年,看到家家戶戶買有一套電子器具,即小小的玻璃框子裡是「祖宗昭穆神位」,前面裝有電子蠟燭和看似燃香的電子儀器。一家人該看春晚的看春晚,該搓麻將的搓麻將,燈火徹夜長明,無需起夜續香了。不由感嘆道,先人聞不到香味,但趕上了電氣時代,也不失一種敬意吧。

過去,衙門裡懸掛「明鏡高懸」;現在,各機關影壁牆或辦公室懸掛「為人民服務」。敬畏這幾個警示意義的字,就是對自己崗位的敬畏。敬字如神,古今同理。中華傳統美德,從敬仰最具傳統美德的文字開始。

相關焦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敬老愛老新風
    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敬老愛老新風 2020-12-25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喜報】成都華商理工兩項目獲四川省中華傳統美德案例二等獎
    為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展示職業院校美德教育工作成果,四川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組織開展了中華傳統美德典型案例遴選工作
  • 四川職業院校積極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這些中高職院校獲得一等獎
    近日,在全省各職業院校積極組織師生精心準備下,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省級複賽、中華傳統美德典型案例徵集、四川省職業院校「扶危濟困扶弱助貧弘揚傳統美德」主題演講比賽獲獎情況公布。據了解,活動組委會組建專家評審組,按相關標準和要求評選出各獎項,並將「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省級複賽一等獎作品和中華傳統美德典型案例所有獲獎作品推薦報送至中國職教學會。
  • ​ 大型秦腔傳統劇《雙官誥》演繹中華傳統美德
    該劇在音樂創作上保留了傳統,又有新的元素,音樂唱腔嚴絲合縫。整場演出中,掌聲與叫好聲此起彼伏。演出結束後,觀眾紛紛湧到臺前,久久不願離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新排的傳統劇《雙官誥》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和改進,使傳統劇目更經典,滿足了新老戲迷的不同口味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主創團隊經過兩年的精心修改、打磨,最終讓這一經典劇目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 讓「漢化」的洋節蘊含傳統美德
    讓「漢化」的洋節蘊含傳統美德 發表時間:2014-12-26   來源:蘇州文明網   聖誕節來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人,已經按照自我特色、精神需要、民族思維模式,對它進行了「無意的改造」:聖誕節成了中國式的狂歡節、中國式的樂呵節、中國式的浪漫節,富有中國特色的「減壓閥」和「情緒調節閥」,這也許正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在。在文化大同已成為全球發展趨勢的當下,打造更多富有民族特色、本土特色的「漢化版洋節日」,也是讓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融合創新的方式。
  •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推動家庭文明建設 ——蕪湖市婦聯繫統深入開展...
    感恩母親節為弘揚孝道和社會公德,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5月9日,無為市泉塘鎮婦聯聯合泉塘中心小學開展「感恩母親節」活動,30多名學生參加。活動中,主持人首先向同學們介紹母親節的由來,讓更多的學生小朋友知道母親節的意義,告訴他們要懷揣對母親的感恩之心。隨後,手工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動手做禮物獻給自己的母親。
  • 珍惜每顆糧食 繼承傳統美德
    珍惜每顆糧食,繼承傳統美德。從古至今,節約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這種現象不能在學校發生!學校要加強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教育,培養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 《芸汐傳》:一個陽光少女的傳統美德圖鑑
    韓芸汐集積極樂觀、自強不息、仁愛善良的中華傳統美德於一身。生活縱然不常有波瀾壯闊的雄渾史詩,涓涓溪流也有水滴石穿的柔性力量。「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苦是韓芸汐人生的補藥:臉上的疤痕帶給豆蔻年華的她諸多煩擾;奉旨成親卻差點被趕走;為查明真相隻身涉險,身負重傷昏迷等,韓芸汐歷經各種磨難,卻沒有自怨自艾,依然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
  • 弘揚孝道文化 傳承中華美德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孝德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孝道文化校園,2020年12月15日,我校在新改造的大會議室開展了「弘揚孝道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經典誦讀展演。學校各位領導精心策劃,各部門積極響應、相互配合。
  • 「家風家教創新實踐基地活動展示I」傳家風行孝道 弘揚傳統美德
    前言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在區、街道婦聯指導下,南城街道黃桷門村常態化、創造性開展家風家教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家庭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倡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
  • 朝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華美德少年行」活動徵選開始啦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揚主流價值、滋養文明風尚的有效途徑,朝陽區文明辦將在全區開展「中華美德少年行」活動,徵選優秀作品,具體如下:活動主題 爭做文明好少年活動時間 2020年9月至12月作品內容 結合學習宣傳《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文明行為規範,培養良好文明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素養
  • 延慶區開展2020年「中華美德少年行」活動
    9月29日,延慶區「中華美德少年行」活動在區融媒體中心一樓多功能廳舉行。 孩子們利用生動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幻燈片,介紹分享自己在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防疫抗議、踐行文明行為等方面的故事和書籍內容以及讀書的所感、所悟。
  • 馬來西亞「光碟」倡導者:「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中新社吉隆坡12月11日電 題:馬來西亞「光碟」倡導者:以餐桌新規範「修身」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新社記者 陳悅「思想興革運動」是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長年積極推進的移風易俗活動。任華總思想興革委員會主席已逾11年的陳達真告訴中新社記者,以「光碟」為代表的餐桌新規範便是思想興革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因為「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陳達真說,馬來西亞華社眾多,各種聚會活動十分豐富,這固然是聯絡情誼的重要紐帶,但長期以來存在一些不好的習俗,「餐桌浪費就是其中一大問題」。
  • ...美德故事 少年傳承中華文化——修文縣第四小學開展「講故事...
    「所以,『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近日,修文縣第四小學舉行了主題為「弘揚中華傳統 爭做美德少年」講故事比賽,來自一年級9個班的18名小選手參與角逐,包括全校師生、部分學生家長在內的近
  • ...傳統與現代社會的普遍困境——以陳來「儒學美德論」為中心的討論
    鑑於這一點,再加上本文一開始就指出的,陳來對以美德倫理學來詮釋儒家倫理思想這一理論進路高度認可,我認為有充分的理由斷言,如果進一步展開的話,陳來對儒家倫理思想中美德與規則的統一性的強調不可能走向一種康德式的理解,也不應該是一種調和式的論調,而只能採取一種麥金太爾式的或類似於麥金太爾式的理解。
  • 傳統美德代代傳滄縣軍馬站志願行
    佳節來臨獻關愛,義工分隊在行動(記錄者 趙鑫瑞) 為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有效傳達對空巢老人的關懷與幫助,在元旦佳節來臨之際,12月19日,滄州市義工協會滄縣《軍馬站》志願者分隊代表們,愛心凝聚在一起。
  • 現實的社會,這些傳統美德你丟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古代講五常「仁義禮智信」,儒家思想更有五論「天地君親師」,這些即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美德!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漢文帝劉恆,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孔子得意弟子仲由,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裡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還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嶽飛的「精忠報國」,都是體現孝道的一種表現!
  • 志願者開展關愛老人活動 弘揚孝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12月21日,和平縣善友志願服務中心聯合陽明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到陽明鎮星星村開展「同吃一碗餃、親如一家人」關愛老人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在陽明鎮星星村,志願者們在村中的空地上架起爐火,擺起桌子圍在一起包餃子、煮湯圓。
  • 弘揚中華美德 做節儉好少年
    弘揚中華美德 做節儉好少年——南寧市濱湖路小學英華校區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南寧市濱湖路小學英華校區秋季開學典禮現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左春燕 李春秋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8月31日訊(通訊員 李行)8月31日,南寧市濱湖路小學英華校區舉行了以「弘揚中華美德 做節儉好少年」為主題的秋季開學典禮。以嶄新的面貌迎來了2020年秋季學期的開學。活動在莊嚴的升旗儀式和國歌聲中拉開序幕,伴隨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師生莊嚴肅立,用最美的姿態迎接新學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