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人藏家吳秦收藏娜塞拉·凱奴原作《維克多·雨果》

2020-12-18 Kreega

文:吳秦

作者介紹:陝西六零後,法國自然科學博士,創建西安交大法國校友會並擔任榮譽會長,法國深圳聯誼會執行會長,創建法國華人社會最大連鎖酒店希泊泰酒店集團(HIPOTEL),資深藝術品收藏家。

在世界大文豪中,中國人為什麼對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情有獨鍾?是因為他大名鼎鼎的傑作《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嗎?不完全是!中國人特殊的民族情感使得我們偏愛的外國人肯定和我們的感情有瓜葛,維克多·雨果便是如此。

作者和收藏家吳秦與他的新藏品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在圓明園被毀後一年,維克多·雨果給他的朋友,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法軍上尉巴特勒(William Francis Butler,1838-1910)寄了一封信,信中嚴厲譴責了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犯下的罪行,表達了這位文壇巨匠令人尊敬的正義感和坦蕩的胸懷:「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正因為如此,維克多·雨果成了中法兩國的永恆的文化大使。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郎德(Franois Hollande)在2015年11月初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給習近平主席贈送了一尊維克多·雨果的小型塑像(尺寸為23 x 15 x 14 cm),做為國禮已在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外國元首禮品區展出。在2010上海世博會上,法國館展出了另一個維克多·雨果雕塑(尺寸為84 x 50 x 45 cm),為青銅鑄件,底座上用中法兩國文字攜刻了雨果強烈譴責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圓暴行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世博會後,這尊雕塑被移至北京圓明園大水法遺址東側,並於2010年10月16日為紀念圓明圓落難150周年正式揭幕。

雨果雕像落戶圓明園並與雕塑家本人合影

以上這二件雕塑作品均出自法國雕塑藝術家娜塞拉·凱奴(Nacèra Kanou)女士之手。她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經常去中國旅行和進行文化交流。這二件雕塑均是複製品,它們的原型已被我收藏。

2019年12月29日娜塞拉·凱奴女士將雕塑送到了我的宅院。她走的時候熱淚盈眶,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她傾心創作的維克多·雨果雕塑作品的原作。她說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這裡是(雕塑作品)維克多·雨果最好的歸宿」。

相關焦點

  • 維克多·雨果:一位實打實的斜槓青年
    維克多·雨果維克多·雨果是法國傑出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畫家/社會活動家……你不知道的是,雨果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雨果10歲就寫了成千上萬的詩行;15歲憑藉《亨利四世銅像光復頌》《凡爾賽的童貞女》 《摩西在尼羅河上》在土魯斯學院的詩歌比賽中連中三元,獲得了「巴黎的少年詩人」稱號;20歲首部詩集《頌歌》一經出版,就被譽為「法國的桂冠詩人」。
  •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 #文末有福利#「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明珠美術館重磅開展
    全方位立體展現天才人生首次集中呈現雨果繪畫原作文學外的豐富圖像展示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珍貴館藏多件作品首次在巴黎外展出 上海明珠美術館於2019年8月13日至12月1日,攜手巴黎博物館聯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聯合舉辦「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
  • 維克多·雨果的文論
    維克多·雨果(Victor Marie Hugo,1802―1885),法國積極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著名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文藝理論家。雨果用時代的分類法來探討文藝發展史,認為文藝是時代生活的反映,是隨社會生活的演變而演變的,表明了雨果的歷史主義觀點和社會學的文藝觀,這是值得肯定的。2.崇高與滑稽、優美與醜怪的對立統一雨果美學思想的核心是崇高與滑稽、優美與醜怪的對立統一,即「美醜對照」原則。
  • 19世界法國兩大文學巨匠:巴爾扎克和雨果
    為防止法院抓捕,他躲在朋友家,每天寫作,創作出了他最好的一部小說《幻滅》。可債務稍有緩解,他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投機本能,他投資十萬法郎用於房地產生意,甚至打算開一個銀礦,這些當然都失敗了,而且因此積累的債務,巴爾扎克至死都沒有還清。
  •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沒有任何東西的威力比得上一個適時的主意
    因為人們相信「貨比三家」。可是,往往顧客這一轉就再也不回來了。由於周圍沒有其他的服裝店,顧客就去別的地方了。附近地區的居民收入普遍不高,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挑挑揀揀、比來比去是常事。小玲的服裝店周圍不是五金店就是百貨店,本來她以為自己獨行獨市肯定好做。現在,沒料到居然是這種情況,這樣下去不但賺不到錢,撐不了多久就會連本錢都賠光。
  • 法國開放10萬+藏品高清大圖!有莫奈、倫勃朗、文徵明……
    >文徵明、王翬, 莫奈、雨果、倫勃朗等 大師作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14家博物館中 卡爾瓦列特博物館開放藏品數量最多 為84360件/套 其次是巴黎城市藝術博物館
  • 法國新古典畫家 雨果Merle簡介和作品賞析
    雨果·摩爾(Hugues Merle,1823年生於聖馬丁,1881年卒於巴黎,肖像畫缺失以作品代替)法國學院派畫家,學院派新古典風格,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獲得者,偏好有寓意的神話、文學主題,表現母愛的作品尤為突出,也是布格羅同時代的強勁競爭者,作品也經常被兩相比較。
  • 秋遊圓明園——雨果與圓明園
    我正在觀看西洋樓的時候,見一個穿著一身黑色衣服正裝的年輕的女性,領著兩位也是穿著正裝的年輕的男士,在說西洋樓,但是已經到了尾聲,女士說:你們要了解雨果怎麼評價圓明園的,可以到門口的雨果雕像前,看看還有雨果評價的文字。
  • 巴黎聖母院:法國的原點與雨果的沉思
    而就在1200年前的這座小島上,如今撲克牌上的紅桃K,那個一統歐洲,並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的查理曼大帝,為巴黎人奠基了一座主教座堂,它就是承載著雨果浪漫主義色彩的巴黎聖母院,不過並不是我們今天眼前看到的這個樣子。眼前的這個巴黎聖母院是1160年,主教莫裡斯·德蘇利為遵從法王路易七世的願望,希望建造一座以代表巴黎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都的紀念建築而建造的。
  • 這部《悲慘世界》和雨果沒什麼關係,卻足夠引人深思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盡人皆知。所以,當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名單裡出現法國導演拉吉·利拍攝的《悲慘世界》的名字時,我巴巴地想找來看,因為我太喜歡這部名著了,已經看過不下五六遍。但始終找不到這部片子的資源。
  • 雨果與《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苦刑犯冉·阿讓的個人經歷,融進了當時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和宗教信仰等內容。書中穿插了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情況,並且以此作為背景,通過描寫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以及當時法國社會的很多細節,體現出了故事情節的複雜離奇,設計巧妙,跌宕起伏。藉由主人公之口說出「最高的法律是良心」。小說主人公冉·阿讓一生坎坷,卻充滿活力,他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精神並且極具傳奇性的主人公。他的浪漫表現在他的精神歷程方面,如同史詩一般讓人動容。
  • 雨果大仲馬為何展開對決?法國文豪間恩怨都能拍成八點檔言情劇了
    作者:陳夢溪《法國文人相輕史》插圖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壇有許多大作家,寫出《巴黎聖母院》的維克多·雨果(1802-1885),命名法國文學最高獎「龔古爾文學獎」的龔古爾兄弟(1822-1896、1830-1870),法國現代小說之父巴爾扎克(1799-1850),《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1821-1880),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的莫泊桑(1850
  • 華媒:華人餐飲在法國大變遷 中餐外賣盛況不再
    中國僑網11月29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許多人對海外華人亞洲餐飲可能會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廉價、味道不正宗等,其實,華人餐飲在海外的發展在近些年來變化很大,尤其是法國。目前,華人亞洲餐飲在法國發展如何?哪些菜最熱?中餐外賣 盛況不再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大巴黎地區,中餐館的數量超過12000家。
  • 法國疫情拐點出現了嗎?70萬華僑華人怎麼樣了
    「儘管防疫措施不斷加碼,我覺得法國的行動還是有點遲了。」一位旅居法國的華人說,因為發現除了華人團體,所有人都沒有任何改變,大家照常去滑雪旅遊,去幾百人乃至兩千人的劇院和愛樂大廳,並且生活的中心依然是不斷地進行罷工和遊行。
  • 泰州市藏家兩藏品被軍博永久收藏
    22日上午,記者在唐越家中看到了這兩件藏品的複印件,一件為1955年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入團志願書,申請人為江西寧都人傅錫雨;另一件為1957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坦克獨立五團青年團工作委員會的口頭表揚批文,受表揚人為家住興化臨城的劉德義。「這兩件藏品都是今年9月份,我主動無償捐贈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
  • 羅伯特·弗蘭克原作展出,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今日廈門開幕
    攝影/新京報記者陳婉婷 其中包括1場紀念於2019年去世的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的特別展覽,6場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精選展覽,1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女性藝術家的「日本影匯」展覽,10場聚焦華人優秀攝影師的「發現獎單元」展覽,4場「無界影像」展覽,1場「藏家故事」展覽,1場呈現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攝影探索與發展的「中國律動」展覽,以及2場「在地行動」展覽。
  • 法國《觀點》雜誌因詆毀華人被起訴
    8月23日的法國《觀點周刊》(Le Point)刊登了署名為Jérome Pierrat 的長篇報導,題為「在法華人耐人尋味的成功之道」,文章將華人成功之道歪曲總結為超時工作、使用黑工、偷稅漏稅,更將偷渡、黑幫等帽子扣在華人頭上。
  • 一周觀展|颱風之後,再讀雨果畫作、謝稚柳文獻與秦代簡牘
    這些天,颱風影響了江浙滬不少藝術場館的開放,上海博物館等昨天臨時閉館,颱風之後再看展覽,或許更見精彩: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其實也是一位畫家,上海明珠美術館近日呈現的展覽將呈現雨果創作及畫作,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分別展現了愛因斯坦與達爾文紀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