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秦
作者介紹:陝西六零後,法國自然科學博士,創建西安交大法國校友會並擔任榮譽會長,法國深圳聯誼會執行會長,創建法國華人社會最大連鎖酒店希泊泰酒店集團(HIPOTEL),資深藝術品收藏家。
在世界大文豪中,中國人為什麼對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情有獨鍾?是因為他大名鼎鼎的傑作《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嗎?不完全是!中國人特殊的民族情感使得我們偏愛的外國人肯定和我們的感情有瓜葛,維克多·雨果便是如此。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在圓明園被毀後一年,維克多·雨果給他的朋友,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法軍上尉巴特勒(William Francis Butler,1838-1910)寄了一封信,信中嚴厲譴責了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犯下的罪行,表達了這位文壇巨匠令人尊敬的正義感和坦蕩的胸懷:「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正因為如此,維克多·雨果成了中法兩國的永恆的文化大使。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郎德(Franois Hollande)在2015年11月初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給習近平主席贈送了一尊維克多·雨果的小型塑像(尺寸為23 x 15 x 14 cm),做為國禮已在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外國元首禮品區展出。在2010上海世博會上,法國館展出了另一個維克多·雨果雕塑(尺寸為84 x 50 x 45 cm),為青銅鑄件,底座上用中法兩國文字攜刻了雨果強烈譴責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圓暴行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世博會後,這尊雕塑被移至北京圓明園大水法遺址東側,並於2010年10月16日為紀念圓明圓落難150周年正式揭幕。
以上這二件雕塑作品均出自法國雕塑藝術家娜塞拉·凱奴(Nacèra Kanou)女士之手。她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經常去中國旅行和進行文化交流。這二件雕塑均是複製品,它們的原型已被我收藏。
2019年12月29日娜塞拉·凱奴女士將雕塑送到了我的宅院。她走的時候熱淚盈眶,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她傾心創作的維克多·雨果雕塑作品的原作。她說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這裡是(雕塑作品)維克多·雨果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