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界法國兩大文學巨匠:巴爾扎克和雨果

2020-12-15 開拓眼界學習知識

一個浪漫主義領導者,一個現實主義代表人。

一個是新貴出身,一個有平民的父親。

一個高舉人道主義,一個剖析人性醜惡。

一個寫出了《悲慘世界》,一個寫下了《人間喜劇》。

雨果和巴爾扎克同為19世紀兩座文學大山,卻經歷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先講講年齡略大的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剛出生就被父母送到憲兵家撫養,回家沒多久又被送到嚴苛的教會學校,幼年的巴爾扎克極度自卑,又矮又醜,口齒笨拙,根本不討大人和女孩子的喜歡,在學校裡壓抑自我,回家也不能融入家庭。

事情的轉變出現在巴爾扎克二十歲那年,他突然辭掉讓人羨慕的律師工作,拿著家裡給的幾百法郎,跑到巴黎,租了一間四處漏風的房子,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在責備和忽視中成長的巴爾扎克內心極其敏感,他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名。

《聖路易》長詩,剛開頭就被放棄了,寫悲劇?還是寫喜劇?大綱沒列完也放棄了,那就寫本小說吧!要不歌劇也行啊,最後巴爾扎克廢寢忘食的寫了一部迎合社會的歷史劇。

他想靠著這部歷史劇成名發財,半年後,這摞稿子被他帶回了自己家,一位著名的教授給出了委婉的意見:「我認為他能夠比寫作悲劇和喜劇更好地利用他的時間。」

巴爾扎克並不甘心,為了能繼續在巴黎生活下去,他開始寫最流行、庸俗的通俗小說。這種東西毫不費力,很快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巴爾扎克不願意在這種小說上署自己的真名,但他仍然渴望成名!並且更渴望過上體面的上流社會生活!

寫三流小說來錢還是太慢了,巴爾扎克打算出版所有古典作家的縮印本,他算了筆帳,這會為他帶來近十倍的利潤。

於是巴爾扎克拿出了2000法郎投資,很快生意遇到困難,為了挽救2000法郎,他不得不投入了他所有的積蓄9000法郎。但是並沒改變結果。

巴爾扎克不死心,他堅信出版是個好路子,於是借了一萬四千法郎重新印刷,很快這一萬四千法郎也打了水漂。

巴爾扎克仍舊不死心,他借款六萬法郎買下了印刷廠,兩年之後,印刷廠破產,他背上了數萬法郎的巨額債務,包括欠他母親4萬法郎,他終於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印刷出版。

這時的巴爾扎克已經三十歲了,商海沉浮讓他傷痕累累,他退回到了自己的書房,再度專心致志於作家夢,他在拿破崙雕像上寫了一行字:他用劍沒有完成的事業,我將用我的筆來完成。他相信寫作能給他帶來夢寐以求的東西:財富和女人。

債務的壓力和欲望的驅動,讓這顆能量巨大的頭腦開始瘋狂運轉。

一連幾個月,他每天都工作十六個小時,藝術讓他有些瘋魔,本來是為了還債,

但後期為了完美,他的每部作品都要反覆修改十多次,甚至不惜承擔違約風險,一改再改,有時作品的收入因為一再違約損失大半。

三年後,《驢皮記》《私生活舞臺》的發表,讓巴爾扎克成了歐洲最有名望的作家之一。

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發展,他每年會獲得兩萬法郎的稿費,足以富足的生活。

但是巴爾扎克享樂欲望實在是太強了,他一心想爬入上流社會,於是買豪宅,僱僕人,買豪華馬車,背上一筆又一筆的巨額債務。

為躲債,他喬裝打扮,四處躲藏,住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

為了還債,他制訂了一部又一部寫作計劃。債務迫使他投入寫作,許多傑出作品都是在債務的壓迫下寫出來的。

在壓力最大的時候,一個月內他撰寫了兩部完全不同的書:《尋找伊阿布索裡》和《高老頭》這期間他總共只睡了八十個小時。

當巴爾扎克再次生活富足後,他又進行了一次冒險,三十七歲那年,他籌建了一個公司,出版《巴黎時報》,不到一年,他的報社破產,淨損失四萬法郎。

為防止法院抓捕,他躲在朋友家,每天寫作,創作出了他最好的一部小說《幻滅》。

可債務稍有緩解,他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投機本能,他投資十萬法郎用於房地產生意,甚至打算開一個銀礦,這些當然都失敗了,而且因此積累的債務,巴爾扎克至死都沒有還清。

在長達二十年的文學創作中,他喝掉了五萬杯黑咖啡,寫出了近百部小說。他每一天都充滿熱情地幻想著自己能夠發財,最終在五十一歲時因為過度勞作中,閉上了自己的雙眼。

與現實主義文學並立的浪漫主義文學的領導者——雨果,只比巴爾扎克小三歲,但他的人生經歷和巴爾扎克完全不同。

雨果有一個和睦友好的家庭,兩個哥哥極具領導才能,少年成名,雨果9歲開始寫詩,16歲就發表了《布格——雅爾加》;17歲跟朋友一起創建了《保守文藝雙周刊》,他的一生,跟當時的法國政治緊密相連。

最初,在保皇黨的媽媽影響下,雨果是一個擁護波旁復闢王朝的正統派。

可是到了復闢王朝末期,他成為了一個共和派。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後,他從籲打倒王權的共和派變為擁護奧爾良王室的秩序派,並成為七月王朝的核心擁護者之一。

次年發表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巴黎聖母院》,隨後,發表了多種小說和詩集。

1848年,七月王朝倒臺後,路易波拿馬掌權,雨果再次更換立場,重新成為共和派,擁護共和國。

雖然文學和戲劇界對他褒貶不一,民眾對他也有所詬病,可雨果在各種政權下流轉,混的如魚得水。

恰逢當時路易波拿馬把共和國變成了帝國,以為雨果會再度改變立場?

但這一次,雨果堅定的反對波拿馬政權,然後被流放。

1851年到1870年期間,雨果一直流亡在外,《悲慘世界》就是這一時期他經典作品。

而這一次他在政治上的堅持和文學作品的創作,也成功的抹清了之前的政治立場變換的汙點。

1870年,雨果回歸巴黎,受到了空前的歡迎,此後的數年,他繼續投身政治和文學,當選法國參議員,成立國際文學歇會,從少年時期一直到晚年,他的文學創作像支涓涓不息的河流,續航能力持久。

雨果作為浪漫主義文學領導人,本身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他在巴黎居住期間搬了不下二十次家,搬家歷程可以寫一本厚厚的《巴黎搬家史》。

1881年,雨果一家居住在艾羅大道,恰逢他80歲生日,整個巴黎60萬人排隊走過他的家門前,為他慶生,這條大道因他而改名為【維克多雨果大道】,雨果也成了法國生前第一位以名字命名街道的名人。

雨果一直期待自己去世後,由窮人為自己抬棺,這是對他政治生涯的認可,但是最後他的死亡引起整個法國的震動,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他被葬入法國的「先賢祠」「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就此合上了雙眼。

相關焦點

  • 巨人巴爾扎克:他的文學世界與滑稽人生,你了解多少?
    巴爾扎克認為法國社會將要作為歷史家,而他只能當它的書記,在他眼裡從來小說家就是自己同時代人的秘書。1990年代,在我們這裡,正是先鋒文學和後現代風行的時節,巴爾扎克的文學觀念和《人間喜劇》在「先鋒派」和「後現代」者看來已陳舊落伍,不屑也沒時間一讀。但我仍然懷著敬仰閱讀巴爾扎克,時常地抽出一本傅雷先生的譯文。這種閱讀是雙重的,既從譯文本身來感懷傅雷潔白的心靈,也從巴爾扎克的世界中咀嚼著世態人心。
  • 雨果大仲馬為何展開對決?法國文豪間恩怨都能拍成八點檔言情劇了
    雨果說過:「文學仇恨是最真切的仇恨。政治仇恨簡直不值一提。」作家擁有滔滔的文筆,更善於用尖酸刻薄的語言表達各種想法。作者:陳夢溪《法國文人相輕史》插圖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壇有許多大作家,寫出《巴黎聖母院》的維克多·雨果(1802-1885),命名法國文學最高獎「龔古爾文學獎」的龔古爾兄弟(1822-1896、1830-1870),法國現代小說之父巴爾扎克(1799-1850),《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1821-1880),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的莫泊桑(1850
  • 世界10大文學名人,魯迅成功上榜,你都認識嗎?
    2、維克多-雨果 法國:維克多-雨果,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3、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德國: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
  • 《悲慘世界》書寫巴黎有什麼意義?對於雨果小說創作有很大影響
    而所謂城市書寫,則可以理解成為是作家以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按照個人的城市體驗,對他所生活的環境予以記錄,對城市的歷史和文明加以闡釋的創作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對巴黎的書寫,就可以看作是雨果本人對巴黎特有的體驗與感悟,書寫巴黎的意義,主要探討的就是從雨果筆下的巴黎形象來看《悲慘世界》中雨果的創作方法的獨特性。
  • 痛恨金錢 v.s 夢想發財:「世俗」的巴爾扎克為何偉大?
    2020年8月18日,是世界文豪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逝世170周年。在巴爾扎克的葬禮上,與之並列為19世紀文壇「雙子星座」的作家雨果,面對成千上萬名哀悼者慷慨陳詞:「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哪一個人的文學成就最高?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說家是指法國的莫泊桑(1850-1893),俄國的契訶夫(1860-1904),美國的歐·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學大師。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
  • 巴爾扎克逝世170周年:文學研究者為何不喜歡他
    比他大十幾歲的司湯達,一般都說他的《紅與黑》,是小說史上第一部完全抓住了「現代精神」或者說「現代感性」的作品,人所生活的社會及其心理,是懷疑、自私和充分世俗的,是為了金錢不顧一切的。對比於道德儀式感較強的雨果,司湯達可以醉心於人追求功名利祿的手腕,醉心於欺詐和背叛行為;而巴爾扎克所寫的男男女女,無不具有狡猾的一面,他們有可能「機關算盡太聰明」,下場不好,但狡猾及其他種種負面性格,著實讓巴爾扎克付出了他全部的激情。正是出於這種激情,奧爾巴赫所觀察到的在人物與環境之間所建立的「對應「」可互換性」,在巴爾扎克這裡才成為如此不假思索的操作。
  • 維克多·雨果:一位實打實的斜槓青年
    比如卡昂、迪耶普、聖米歇爾山、加爾瓦尼冰鬥等地,早在19世紀就被雨果探索完了。哦,對了,這位文學大師、畫作奇才。為現實主義文學領袖巴爾扎克寫葬詞;為伏爾泰舉辦悼念會;主持世界文學代表大會;為反抗封建帝制流放19年,寫下政治批判的文章詩集;為普法戰爭捐獻稿費購買大炮;為巴黎工會革命者提供容身之所……羅曼·羅蘭評價他
  • 世界文壇巨匠莎士比亞
    由當代青年作家袁子茵女士和陳昊先生共同編著的「大人物系列」,以其較強的真實性讓青年人認識真實的社會,以其強大的榜樣力量定位人生坐標,讓青年人能夠更好地認識社會,把握人生。 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世界文壇巨匠莎士比亞。
  • 巴爾扎克的文論說
    巴爾扎克(Honor de Balzac,1799-1850)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其主要文學成就是卷帙浩繁的小說總集《人間喜劇》,包括91部小說,提供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反映了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取代貴族階級過程中的法國社會生活,塑造了不同階級的許多真實、突出的人物典型。
  • 看法國文學裡怎麼用一個單詞戳中意境
    阿麥爾先生從一件事談到另一件事,然後開始給我們講法語,他說,法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是最清晰的語言,最嚴謹的語言,我們應該掌握它,永遠也不要忘記。」當時就記得裡面的這句話了——「法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法語的優美其實不在於發音和語法,雖然聯誦和省音讓法語聽起來很流暢,但英語裡也有聯誦和省音嘛。
  • 法國華人藏家吳秦收藏娜塞拉·凱奴原作《維克多·雨果》
    文:吳秦作者介紹:陝西六零後,法國自然科學博士,創建西安交大法國校友會並擔任榮譽會長,法國深圳聯誼會執行會長,創建法國華人社會最大連鎖酒店希泊泰酒店集團(HIPOTEL),資深藝術品收藏家。在世界大文豪中,中國人為什麼對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情有獨鍾?是因為他大名鼎鼎的傑作《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嗎?不完全是!中國人特殊的民族情感使得我們偏愛的外國人肯定和我們的感情有瓜葛,維克多·雨果便是如此。
  • 法國新古典畫家 雨果Merle簡介和作品賞析
    雨果·摩爾(Hugues Merle,1823年生於聖馬丁,1881年卒於巴黎,肖像畫缺失以作品代替)法國學院派畫家,學院派新古典風格,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獲得者,偏好有寓意的神話、文學主題,表現母愛的作品尤為突出,也是布格羅同時代的強勁競爭者,作品也經常被兩相比較。
  • 法國文學與繪畫藝術:對話與融合
    文字與圖畫既是人類文化的兩種不同符號,也是人們認識世界、互相交流的重要方式,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貫穿古今。畫家常取材於文學的世界,而作家也因繪畫而擁有別樣的審美意蘊和創作激情。文學與繪畫領域的享樂主義和人文主義在客觀上起到了促進個性解放和反封建束縛的作用。  17世紀時期,古典主義與巴洛克兩大文藝潮流在法國平分秋色、各擅勝場。古典主義的「理性」指的是合乎常理和忠君愛國,例如戲劇的「三一律」和繪畫的「黃金律構圖」等,體現了嚴謹莊重的審美情趣和崇高的社會道德意識,這同自由不羈的巴洛克文藝形成鮮明對照。
  • 國外中世紀及之後時期的文學名家及作品
    「學得小課堂」國外中世紀及之後時期的文學名家及作品1.中世紀文學名家及作品但丁:義大利詩人,與莎士比亞、歌德並稱為「世界文學三大巨匠」,被馬克思稱為「2.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名家及作品① 塞萬提斯(西班牙):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先驅,《堂吉訶德》標誌著歐洲長篇小說發展的新階段,堂吉訶德更是世界文學畫廊中的經典形象。
  • 誰曾想羅丹轟動世界的作品背後,還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在一百多年前的1901年4月21日,法國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上發生了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雕塑大師羅丹的作品《維克多·雨果》驚豔亮相,引起強烈反響。大師羅丹用半身裸體像再現了維克多·雨果這位著名法國小說家的形象,展現了一具飽經歲月滄桑的身體,這深深地震驚了他同時代的人們。
  • 讀《文學回憶錄》看十九世紀歐洲文學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文學回憶錄》,本書基本上,把人類文學的歷程全部介紹到了,從最早期的希臘文學到二十世紀的文學,以及現代流行於世的主流文學流派,都有一一提到,我主要感興趣的方面是有唐詩,宋詞,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十九世紀俄國文學。
  • 《悲慘世界》: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最經典的作品,雨果最深沉的思考
    《悲慘世界》的經典性毋庸置疑。它堪稱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法國文學作品之一。至今,人們對它仍是愛不釋手,好萊塢曾多次將它搬上電影銀幕。音樂劇也廣受讚譽。託爾斯泰甚至將《悲慘世界》居於小說之冠。巴黎大學教授雅辛斯基在他所著的《法國文學史》中說:"雨果是我國唯一的一位過去和現在都能打動讀者心靈的偉大作家。"法國著名學者居斯塔夫·朗松說:"道德觀念給前幾卷造成了一種無比崇高的意境。"
  •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後的文學發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它的意義顯然不限於十九世紀上半期,它是資產階級時代文學中最有分量的一部分,是整個法國文學發展過程中迄今為止仍高高居上的頂峰;並且它還具有全世界的意義,在人類文學遺產的寶庫裡佔有顯著的重要地位。它在法國出現後不久,就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視,他們給予它崇高的評價,把它的偉大的代表巴爾扎克視為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典範。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上海師範大學鄭克魯先生治喪小組9月21日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翻譯家和作家,外國文學史學家和教育家,上海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負責人、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文學研究所所長、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